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08:58:14 | 查看全部
在上海刚刚结束的世乒赛中,有一场球令人难忘。那只是一场淘汰赛,中国选手刘国正对德国选手波尔,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则只有打道回府。
  两强相遇,打得难解难分。在第7局也是决胜局里,刘国正以12比13落后,再输一分就将被淘汰。就是这关键的一分,刘国正的一个回球偏偏出界了!极度沸腾的场馆顿时寂静无声,观众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刘国正自己好像也蒙了,愣愣地站在那里;波尔的教练已经开始起立狂欢,准备冲进场内拥抱自己的弟子。
  就在这一瞬间,波尔却优雅地伸手示意,指向台边——这是个擦边球,应该是刘国正得分。 就这样,刘国正被对手从悬崖边“救”了回来,而且最终反败为胜。
  这是一场足以震撼世人的经典之战!不仅是因为双方选手的高超球艺,也不仅是刘国正在绝境中的坚忍不拔,更因为波尔那个优雅的手势。
  对于波尔,夺取世界冠军是他的夙愿,却屡屡失之交臂。这一次,他再次如此接近自己的梦想,只要赢下那一分,就可顺利晋级。而这个球是否擦边或许只在0.01厘米之间,观众看不到,对手也看不太清楚,即便是裁判也可能错判。
  但是,波尔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主动示意。波尔失利了,同时赢得异国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赛后,记者们追问他为何要这么做。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公正让我别无选择。”波尔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做出的那个动作,说明诚实已成为他的一种下意识的举动。将诚实变成一种习惯,这位赛场上的失败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之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08:59:00 | 查看全部
他曾经是人们眼里不可理解的怪人。
  读高中时,因为他的优秀,有个保送名牌大学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不要。
  到了高考,他考出了非常高的考分,却执意选择了又苦又累的地质专业。
  毕业了,照样在学校里称得上风云人物的他,同时被几个好单位看中,可他却要求去做一个地质人,做一个浪迹天涯的地质队员。
  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他总是笑笑,不置一辞。
  终于有一天,他在别人再次问起他当初为什么做这些选择的时候开了口: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精心雕塑一座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巴尔扎克目光炯炯,身披宽袖长袍,一双手非常自然地叠合在胸前。罗丹唤来了自己的三个学生来欣赏他的得意之作。不料,三个学生不约而同地被雕像上这双栩栩如生的手吸引住了,连声赞叹:“好极了,这真是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从学生的表情中感到这双手虽然塑得绝妙,可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太突出了,起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因此,他找来一把大斧,把那双完美的手砍掉了。几个学生被罗丹的举动吓得目瞪口呆。
  其实,在生活中,这种“完美的手”随处可见,它时时处处地诱惑着人们忘记了最初对人生的本质追求,常常因此走上了一条与理想背道而驰的路。只有果断地砍掉那双“完美的手”,砍掉那些局部的暂时的诱惑,实实在在,耐住寂寞,潜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雕塑出生命整体的完美。
  说这些话时,他已经取得了三个部级、三个局级科技进步奖的成果;编写了两个有关三维地震勘探的专集;在许多专业报刊上发表了上百篇论文。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国家科研项目。而且,他还用自己细腻的心去翻阅每一寸自然的美丽,写出了许多充满豪情、激情、深情、智慧的诗篇,成了一个地质诗人,一个知道如何去追寻生命真正美丽的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08:59:08 | 查看全部
有个游客在沙漠里走着,忽然后面出现了一群饿狼,追着他要群起而噬。他大吃一惊,拼命狂奔。就在饿狼快追上他时,他见到前面有口井,一口未知的井,便不顾一切跳了进去。哪料井里不但没有水,还有很多毒蛇,见到有食物送上门来,正昂首吐舌,热切地引颈以待。
   他大惊失色下,胡乱伸手想抓点什么可以救命的东西,想不到竟天从人愿,他抓到了一棵在井中间横伸出来的小树,把他稳在半空中。
   这时,上有饿狼,下有毒蛇,不过他虽陷身在进退两难的绝境,但暂时是安全的。
   就在他松了一口气的时刻,奇怪的异响传入他的耳中。他骇然循声望去,魂飞魄散地发现有一群大老鼠正以尖利的牙齿啃着树根,这救命的树已疲惫不支了。就在这生死一瞬间,他看到眼前的树叶上有一滴蜜糖。于是他忘记了上面的饿狼,下面的毒蛇,也忘了快要给老鼠啃断的小树,闭上眼睛,伸出舌头,全心全意去舐尝那滴蜜糖。
   此时此刻,对他来说,那滴蜜糖就是生命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08:59:21 | 查看全部
我在唐山大地震中劫后余生,心中总藏着一个故事。
   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一对龙凤胎的姐弟,聪明漂亮的姐姐是班长,健壮憨厚的弟弟总是面带着笑容。
   地震后,我听说姐弟两个全都遇难了。
   一位同学这样告诉我:人们扒出他们两个以后,当时两人都已经断气了。然而没有见到他们的父亲有多悲痛的“表现”,他默默地不说一句话,只是将两个孩子并排放到一起,停放在一边,瞅了一眼后,用布小心地盖住孩子们的脸孔,然后转身就去帮助其他人不停地从废墟下面往外救人。有一间倒塌的房子下面还有人活着,但是当时余震不断,已经倒塌的房子都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那处废墟下面更是极其危险,谁都不敢进去救人。这位父亲不顾别人的劝阻,坚决地一次又一次地钻进那处废墟,非要把下面的人救出来不可。然而房子突然塌了,他再也没能出来。看见的人都说,那位父亲是悲痛过度,不想活了。
   我默默地咀嚼这件事情,脑海里曾一遍遍地出现这位父亲的形象,清晰而浓重。
   唐山大地震距今已有28个年头了,当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一个父亲时,这才真正地懂得当时那位父亲的“慷慨赴死”的表现。生命谁不珍惜呢?那位父亲绝对不是不想活,而是他比别人更懂得生命的可贵,因为他比别人更懂得失去亲人的痛苦。亲人已经亡故,哭泣与颓废都是于事无补的,当他忘我地冲入废墟中,他是在向死亡发起挑战。每多救出一个人,就是对灾难与死亡最有力的回击,也许就是拯救了一个家庭,让妻子不会失去丈夫,让父母再次拥抱着孩子,让老人看到子女都安然无恙,即便牺牲了,那也是一首正气歌。
   这个故事,在我心头藏了好多年,总是如同绕梁不断的歌谣,在我的心头唱响,总是那样振聋发聩,荡气回肠。这是一位让人心生敬意的父亲,一位伟大的父亲。逝者如歌,这是一首永恒的生命赞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08:59:40 | 查看全部
第一只毛毛虫
话说第一只毛毛虫,有一天爬呀爬呀过山河,终于来到这棵苹果树下。他并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不知树上长满了红红的苹果。当他看到同伴们往上爬时,不知所以 的就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不知终点,更不知生为何求、死为何所。他的最后结局 呢?也许找到了一颗大苹果,幸福的过了一生;也可能在树叶中迷了路,颠沛流离糊 涂一生。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的虫都是这样活着的,也不去烦恼什么是生命意义,倒也轻松许多


第二只毛毛虫
有一天,第二只毛毛虫也爬到了苹果树下。他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确定他的「虫 生目标」就是找到一棵大苹果。问题是....他并不知道大苹果会长在什么地方?但他 猜想:大苹果应该长在大枝叶上吧!于是他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支的时候,就选 择较粗的树枝继续爬。 当然在这个毛虫社会中,也存在考试制度,如果有许多虫同时选择同一个分支,可是 要举行考试来决定谁才有资格通过大树枝。幸运的,这只毛毛虫一路过关斩将,每次 都能第一志愿的选上最好的树枝,最后他从一枝名为「大学」的树枝上,找到了一颗 大苹果。不过他发现这颗大苹果并不是全树上最大的,顶多只能称是局部最大。因为 在它的上面还有一颗更大的苹果,号称「老板」,是由另一只毛毛虫爬过一个名为 「创业」的树枝才找到的。令他泄气的是,这个创业分支是他当年不屑于爬的一棵细 小的树枝


第三只毛毛虫
接着,第三只毛毛虫也来到了树下。这只毛毛虫相当难得,小小年纪,却自己研制了 一副望远镜。在还未开始爬时,就先利用望远镜搜寻一番,找到了一棵超大苹果。同 时,他发觉当从下往上找路时,会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种不同的爬法;但若从上往下 找路时,却只有一种爬法。他很细心的从苹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处的位 置,记下这条确定的路径。于是,他开始往上爬了,当遇到分支时,他一点也不慌 张,因为他知道该往那条路走不必跟着一大堆虫去挤破头。譬如说,如果他的目标是 一颗名叫「教授」的苹果,那应该爬「升学」这条路;如果目标是「老板」,那应该 爬「创业」这分支;若目标是「政客」,也许早就该爬「厚黑之道」这条路了。 最后,这只毛毛虫「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他己具备了「先觉」的条件 了。但也许会有一些意外的结局出现,因为毛毛虫的爬行相当缓慢,从预定苹果到抵 达时,需要一段时间。当他抵达时,也许苹果已被别的虫捷足先登,也许苹果已熟透 而烂掉了....。


第四只毛毛虫
第四只毛毛虫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虫,同时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他不仅先觉知道自己 要何种苹果,更先知──知道未来苹果将如何成长。 因此当他带着那「先觉」的望眼镱时,他的目标并不是一颗大苹果,而是一芽含苞待 放的苹果花。他计算着自己的时程,并估计当他抵达时,这朵花正好长成一颗成熟的 大苹果,而且他将是第一个钻入大快朵颐的虫。果不其然,他获得所应得的,从此过 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第五只毛毛虫
毛毛虫的故事本来应该到此结束了。因为所有故事的结局都必须是正面的且富有教育 意义。但仍有不少读者好奇:第五只毛毛虫到底怎么了....? 其实他什么也没做,就在树下躺着纳凉,而一颗颗大苹果就从天而降在他的身边。因为树上某一大片树枝早就被他的家族占领了。他的爷爷、爸爸、哥哥们盘据在某一树 干上,禁止他虫进入。然后苹果成熟时,就一颗颗的丢给底下的子孙们捡食。奉劝诸位,如果你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可不要妄想检到大苹果,因为反而会被砸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08:59:55 | 查看全部
我的心底总藏着三个小故事,每次想起,都一惊。因为我原以为自己很聪明、很客观,直到经历这些故事之后,才发觉许多事,只有亲身参与的人,方能了解。那是人性最微妙的一种感觉,很难用世俗的标准来判断。
   当我在圣若望大学教书的时候,有一位同事,家里已经有个蒙古症的弟弟,但是当他太太怀孕之后,居然没做羊水穿刺,又生下个“蒙古儿”。消息传出,大家都说他笨,明知蒙古症有遗传的可能,还那么大意。我也曾在文章里写到这件事,讽刺他的愚蠢。直到有一天,他对我说:“其实我太太去做了穿刺,也化验出了蒙古症,我们决定堕胎。但是就在约好堕胎的那天上午,我母亲带我弟弟一起来看我们。我那蒙古症的弟弟,以为我太太得了什么重病,先拉着我太太的手,一直说保重!保重!又过来,扑在我身上,把我紧紧抱住,说,哥哥,上帝会保佑你们。他们走后,我跟太太默默地坐了好久。不错!我是曾经怨父母为什么生个蒙古儿,多花好多时间在他身上。但是,我也发觉,他毕竟是我的弟弟,他那么爱我,而且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我和我太太想,如果肚子里的是个像我弟弟那么真实的孩子,我们能因为他比较笨,就把他杀掉吗?他也是个生命、他也是上帝的赐予啊!所以,我们打电话给医生,说我们不去了……”
   二十多年前,我当电视记者的时候,有一次要去韩国采访亚洲影展。当时出国的手续很难办,不但要各种证件,而且得请公司的人事和安全单位出函。我好不容易备妥了各项文件,送去给电影协会代办的一位先生。可是才回公司,就接到电话,说我少了一份东西。
   “我刚才放在一个信封里交给您啦!”我说。
   “没有!我没看到!”对方斩钉截铁地回答。
   我立刻冲去了西门町的影协办公室,当面告诉他,我刚才确实细细点过,再装在牛皮纸信封里交给了他。
   他举起我的信封,抖了抖,说:“没有!”
   “我以人格担保,我装了!”我大声说。
   “我也以人格担保,我没收到!”他也大声吼回来。
   “你找找看,一定掉在了什么地方!”我吼得更大声。
   “我早找了,我没那么糊涂,你一定没给我。”他也吼得更响。眼看采访在即,我气呼呼地赶回公司,又去一关一关“求爷爷、告奶奶”地办那份文件。就在办的时候,突然接到影协“那个人”的电话。
   “对不起!刘先生,是我不对,不小心夹在别人的文件里了,我真不是人、真不是人、真不是人……”
   我怔住了。忘记是怎么挂上那个电话的。我今天虽然已忘记了那个人的长相。但不知为什么,我总忘不了他那个人。明明是他错,我却觉得他很伟大,他明明可以为保全自己的面子,把发现的东西灭迹。但是,他没这么做,他来认错。我佩服他,觉得他是一位勇者。
   许多年前,我应美国水墨画协会的邀请,担任当年国际水墨画展的全权主审。所谓“全权主审”,是整个画展只由我一个人评审,入选不入选,得奖不得奖,全凭我一句话。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尊重主审,一方面是避免许多评审“品味”相左,最后反而是“中间地带”的作品得奖。不如每届展览请一位不同风格的主审,使各种风格的作品,总有获得青睐的机会。那天评审,我准备了一些小贴纸,先为自己“属意”的作品贴上,再斟酌着删除。
   评审完毕,主办单位请我吃饭,再由原来接我的女士送我回家。晚上,她一边开车,一面笑着问:“对不起!刘教授,不知能不能问一个问题。没有任何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那幅有红色岩石和一群小鸟的画,您先贴了标签,后来又拿掉了呢?"
   “那张画确实不错,只是我觉得笔触硬了一点,名额有限,只好……”我说,又笑笑,“你认识这位画家吗?"
   “认识!”她说,“是我!”
   不知为什么,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是水墨画协会的负责人之一,而且从头到尾跟着我,她只要事先给我一点点暗示,说那是她的画,我即使再客观,都可能受到影响,起码,最后落选的不会是她。一直到今天,十年了,我都忘不了她。虽然我一点都没错,却觉得欠了她。
   三个故事说完了。从世俗的角度看,那教授是笨蛋、那影协的先生是混蛋、那水墨画协会的女士是蠢蛋。但是,在我心中,他们都是最真实的人。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我们需要的,不见得是英雄、伟人,而是这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可以不忠于世俗,却无负于自己良心的人。每次在我评断一件事或一个人之前,都会想到这三个故事,他们教了我许多,他们教我用“眼”看,也用“心”看。当我看到心灵最微妙的地方时,常会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09:01:53 | 查看全部
纽约有许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了三餐,沦为乞丐。近来,大概是觉得中国人较有善心,常见到有几位衣衫褴褛的白种人,默默地长跪在中国城的街头,胸前挂着一块牌子,用中文写着他是一个无家无业无钱的人,期待大家的施舍。
   由于每天在曼哈顿都会看到许多行乞的人,纽约客纵有爱心,久而久之,也变得无力去一一察看哪一位是真的窘迫到需要济助。
   一个冬日的下午,我经过路边一个在寒风中瑟缩发抖、默默长跪的乞丐,走到离他几步路遥远的报摊,要购买一份杂志。我拿了我要的杂志,掏出五张一元钞票,交到店主的手上。就在这一刹那,猛地刮起一阵冷风,店主的手发抖,兀地一松,其中一张一元钞票即离手飞扬,而我俩的眼睛齐瞪着那张钞票在空中飞扬,落到地上,又随风飘浮,飘到街角乞丐的位置,此时,说也奇怪,风忽然停止,那张钞票竟停留在乞丐的膝盖旁。
   这时,店主呀地一声,说:“糟了!这下肯定拿不回来了!”我的脑子没反应过来,只是朝着乞丐望着。只见乞丐拿起了膝前的钞票,跟着起身,一步一步向我们走近。他一言不发,伸出满是污垢的手,将那张钞票交还给我。
   我脑里回响着店主的话,我诚敬地将钞票又塞回乞丐的手中。他的手迟疑的停顿在半空中。我轻声的说:“这是你的,这是神的意思。”他嗫嚅地说声:“谢谢!”拿着这一块钱,又蹒跚地走回原地,跪在街头。
   望着店主讶异的眼神,我从口袋里掏出另一张一元钞票,补给店主:“他是个好人!”店主紧紧握着失而复得的钱,说:“你也是个好人!”
   我笑了笑,冬日微弱的阳光,照在我身上,也照在乞丐的身上。
   “贫”和“贪”,这两个字看起来很像,意义却迥然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09:02:04 | 查看全部
一直劝老父关掉小店,因为既赚不了几个钱又辛苦得要命。老父只是笑笑,把小店挪了地方,仍继续开着。
   腊月二十八下午,一个中年汉子跑进小店,满头大汗地掏出一块钱,郑重地递给父亲:“实在对不起,欠了这么久!我刚讨回工钱,谁知您的店搬走了,我足足问了八个人才找到这儿。”
   那一块钱,是前几天的两块面包钱。当时这个汉子饿得走不动路,请求赊两块面包。父亲看他满头满脸的水泥灰迹,可怜他,两块面包权当白送,想不到他竟那么郑重地记着,真让人感动。
   后来我偶然得知,为了还这一块钱,那个汉子不仅问了八个人,还耽误了中午的汽车,票价近两百,晚上还要住旅店,又花掉几十。
   我不再劝父亲关掉小店,因为那些高贵的灵魂遇到困难时,小店至少能提供两块面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09:02:16 | 查看全部
在北京上大学时,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和室友们的关系很僵,不知为何她们全和我过不去。我看她们也横看竖看不顺眼,和每个人都格格不入。
   苦闷寂寥的我常独自在街头闲逛,在一条熟悉的街道上总能看到几个画家的生意出奇地好。画摊周围聚集了很多人,而其他画摊边的人却寥寥无几。
   一天,我也挤进了人群想探个究竟。“给我也画一幅!”一个小伙子抢先坐到小木椅上。他衣着邋遢,尖嘴猴腮,看起来很讨厌。我暗忖:这模样还当众画像,简直就是出丑!
   画家上上下下打量着小伙子,旁若无人异常专注,然后又示意小伙子调整身体眼神的位置和方向,认真揣摩。准备就绪后,画家便奋笔疾书,几分钟后,一幅画交到小伙子的手上。
   大家纷纷凑过来一睹为快。哇!像极了!这也的确是人们的第一印象:小伙子有几分像日本影星高仓健,而画中人面容棱角分明,双目炯炯,更把小伙子的特点突出出来。小伙子拿着画端详了老半天,眉开眼笑十分满意。他绝对没想到形象丑陋的自己在画家笔下竟会有如此神韵。
   接下来,一个看样子圆滑势利大腹便便的商人,在画笔下,变得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一个凶神恶煞的彪形大汉则变得豪放耿直,像梁山好汉一般令人敬畏……
   这时,我已恍然大悟。这位瘦小画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总能用心捕捉到所画对象最美好的气质,然后发扬光大,所以他的画受到大家的欢迎。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画家,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心中有意或无意地为周围的人画像。画中人或真诚或虚伪或善良或自私,其实都在折射着我们对世界的态度。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人。如果我们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身边每个人,我们定能寻觅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的世界里将只有可爱的人。
   我开始给我的室友———画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09:02:50 | 查看全部
14年前,我到镇里上高中,每个星期骑自行车来回。每个星期六下午,我总会在马路上遇上同学林。他是徒步的,因为他买不起自行车。我和他顺路,久而久之,我便成了他的义务接送员。他总是会在那个路段等着我。许多时候,我想在学校里多呆一会,但一想到他可能在路口等着我,我就急急地骑上车去载他。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他的家境似乎有所好转,他也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而且是上海产的“永久”牌。我想我们会成为最好的朋友,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自从他有了那辆“永久”牌的自行车后,他就开始嘲笑我那28英寸的“海狮”牌自行车是如何的难看,他的神情常常是鄙夷的。
   那个时候我对他极是讨厌,认为“忘恩负义”这个词说的就是他了。但现在来思考同学林的变化,我却不这样认为,也许我的帮助可能对他造成了某种伤害,他把我每周载他回家,看做是我对他的一种施舍。我帮了他,却没有帮助他的心灵。这事对我的刺激很大,现在让我帮助一个人,我总是十分忐忑不安,不知这样助人会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
   还有一位朋友说了这样一件事。十年前,有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直找不到工作,每天吃住在他那里。大学生的自尊心极强,不好意思每天到朋友那吃饭。每天总是挨到晚上八点光景才到朋友的宿舍里来。朋友问他晚饭吃了吗,他总是说吃了。朋友当时也不在意。但有一次他半夜里起床上厕所,发现他人不在了,到了厕所间,发现他的嘴巴对着水龙头在灌水。朋友看到这一幕,一切都明白了,他拉住他的手,大声说:“你如果还把我当成朋友,就不要骗我。”朋友回到屋里,烧了一大碗面给他。朋友说当年是看着他流着泪吃完的。
   但奇怪的是,大学生现在成了朋友关系最疏远的人,有时坐在一张桌上,他常常把朋友当作陌路人。大学生现在有一家小公司,有车,有房,在城里算是混得最好的。许多人为朋友抱不平。但朋友说:“也许,当年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我就为那句话感叹不已。许多时候,我们总是义无反顾地帮助别人,但从来不会考虑帮助他人的方式方法,对方能不能接受。现在,我无法去询问当年我帮过的那个人我错在哪里,朋友也无法去问这位发达的大学生他又错在何处。我们不能以他人良心的泯灭来解释自己的困惑,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帮助绝不是简单的物与物之间的给予,它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对一个灵魂无限尊重基础上的见好就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