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4:58:15 | 查看全部
有一个小区,有部分居民爱拖欠物业费,为此物业公司伤透了脑筋。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出一份公告,要么是催缴费用,要么是在公告栏“曝光”那些拖欠费用的业主,但那些业主仍然我行我素。长此以往,那些按时缴费的业主也不乐意了,也开始拖欠,物业公司收不上钱,只得走人,小区已经换了几家物业公司了。
  后来,又有一家物业公司进驻小区。走的那几家物业公司都准备看这家公司的笑话,可没想到,这家公司居然站住了脚,业主也很少有拖欠费用的现象。
  几个经理去取经,新经理把他们带到公告栏前,几个经理仔细一看,唯一的差别就是公告栏略有不同——原来的公告栏全是指令,但现在的公告栏成了温馨提示,都是如何节约用水用电、教育孩子、保护家人之类的常识;还有一大块公布的业主的名单,但“上榜”的不再是那些拖欠费用的业主,而是缴费的业主名单!还在前面和后面都加上了诸如“感谢支持”、祝福“家庭幸福”之类的话。
  新经理说:“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公布名单,你们公布那些拖欠费用的,我却公布那些缴纳费用的。你们只注重那些拖欠费用的,当然忽略了那些按时缴纳费用的业主,等于两头的都得罪了,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而我更尊重那些遵章守规的业主,奖励他们,赢得他们的支持,同时避免了拖欠户的难堪,而且人都有向好之心,‘光荣榜’还能唤醒那些拖欠户自觉缴费,缴费的人当然越来越多。”
  原来,换一种方式,就是两重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4:58:25 | 查看全部
原本担心女儿会因这件事和那个小男孩产生隔膜,在她幼小的心灵添上一道防范的枷锁.
  下班到幼儿园接3岁的女儿回家,老师告诉我:“你女儿今天咬了别的小朋友。”
  这让我大吃一惊,女儿平时在家里还算“温文尔雅”,怎么一到幼儿园就成了小霸王一个呢?顾不上教训女儿,我连忙问老师被咬的小朋友怎么样了,毕竟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首先得把这“咬人”事件给解决了。
  还好,老师的话让我绷紧的神经放松不少。老师说现在已是秋季了,小朋友衣服穿得比较多,虽然女儿狠狠地咬了一口,但只在那小朋友的胳膊上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牙痕。在我的要求下,我见到了那个被咬的小朋友。是个小男孩,比我女儿高半个头,一脸的委屈。老师把他的衣袖掀起来给我看,那牙痕早已消去,并没什么大碍。但是,我依然拉过女儿,让她道歉。可倔强的女儿紧闭着嘴巴,眼里闪着泪花,就是不肯开口说一句“对不起”,这更让我尴尬不已。
  最后还是老师解了围:“小孩子不懂事,下次注意就是了。”拖着女儿走出教室,满是懊恼,为女儿的不谙世事,也为女儿让自己在老师面前下不了台。
  回到家,我一把把女儿推到墙边,生气地问她为什么要咬别的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女儿一直噙着泪水,此时早已忍受不住委屈,终于“哇”的一声放声大哭起来。
  妻此时也回到家里,看到妈妈回来,女儿马上扑到妻子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心疼女儿的妻连忙问:“女儿怎么了,是不是在幼儿园给别人欺侮了?”在妻温柔的抚慰中,哇哇大哭的女儿温顺了许多,抽泣着讲起幼儿园里的事来。
  原来,早上女儿带了一只纸鹤去上学,那个小男孩要女儿给他玩一下。女儿不肯,小男孩便把纸鹤给抢了过去,无计可施的女儿只好冲上去在他的胳膊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女儿还狠狠地说;“他是一个坏孩子,我不喜欢他。”说着,女儿从口袋里掏出了那只纸鹤,那只本来展翅欲飞的纸鹤已被揉成了一团,而且还少了一只翅膀。听完女儿的“泣诉”,我心里很内疚,为不问事由就对女儿无端批评而愧疚,更为女儿心中的那份仇恨而忧心。
  晚饭后,我拉过还一脸委屈的女儿,拿出两张彩纸对她说:“我给你再折几只纸鹤吧!既然那个小朋友也喜欢纸鹤,我们折一只送给他,好不好?”孩子是极容易忘记忧伤的,女儿高兴地说;“我喜欢纸鹤,别的小朋友也喜欢纸鹤。”说着,女儿还拿起剪刀帮起忙来。纸鹤折好后,女儿还认真地把纸鹤放到她的小衣袋里。
  第二天一早,我把女儿送进幼儿园。一进教室,女儿就飞快地向那个小男孩跑去,从口袋里拿出一只纸鹤递给他。那个小男孩很是开心,和女儿各拿着一只纸鹤,手拉着手在教室里兴奋地奔跑起来。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心里一下子释然了。原本担心女儿会因这件事和那个小男孩产生隔膜,在她幼小的心灵添上一道防范的枷锁。但没想到,一只小小的纸鹤,就立即消除了他们心中的那片阴影。我知道自己是在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事情。其实生活中,只要有爱,什么事情都可以顺利解决,包括心中的仇恨和怨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4:58:40 | 查看全部
十年寒窗后,我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这对于一个山村的女孩来说,真是天大的喜讯。可是我又犯愁了,因为家里好不容易才给我凑够了学费和路费,无论如何拿不出第二笔往返的路费,就是说,我只能一个人去北京报到了。父母很为从未出过远门的我担心,就四处打听有没有也去北京读书的学生.后来,二叔终于打听到他们厂长的儿子冬子已经在北京念大三了。和人家一说,那个叫冬子的大哥哥一口答应了,并承诺一定把我送到学校。
  走的那天,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我俩才来到省城。买完车票后,我就站在车站前看热闹,等广播通知我们所坐的火车开始检票时,我却发现冬子不见了,而火车票还在他手里,我以为他上厕所了,就在那里等他,可是左等右等,十几分钟过去了,冬子也没有回来。听着广播的催促,再看看手表,我一下子急得哭了起来。
  我一边哭一边喊“冬子”,结果,引来了很多人看热闹,我对他们说:“你们快帮我找人啊。”可是没有一个人理我,那一刻,我窘极了。
  这时候,一直站在我身边的一个穿得脏兮兮的差不多和我同龄的男孩对我说:“我帮你找吧。”说完,他就向广场跑去,一边跑还一边高声地喊着:“冬子,冬子!”声音大极了。
  很快,冬子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手里拿着两瓶新买的饮料。他对我说:“赶紧检票上车!”我一指已经跑到广场中央的那个男孩:“他帮我找你去了,告诉他一声啊。”冬子看了看手表:“不行,已经来不及了。”
  这时候,旁边一个卖报纸的老太太对我们说:“让他喊去吧,反正是个傻子!”老太太的话很出乎我的预料,我正纳闷那个男孩这么大了衣服怎么那么脏呢.这时,冬子已经拿起了我的背包,来不及多想,我只好赶紧跟他走了。
  检票的时候,我隐约还能听到那个男孩声嘶力竭的喊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4:58:53 | 查看全部
经理盯着男孩的父亲,压低声音恨恨地说:“我不是纵容你偷盗,我只是维护一个孩子心里父亲的形象。请你以后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走吧!”
  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举着一管透明的五彩弹子糖,从超市林立的货架间,像小牛犊似的窜了出来。他的父亲急急尾随其后,眼看着孩子撒着欢儿冲向收银台狭窄的过道口。父亲停住脚立在一处货架旁,高声呼唤着孩子的名儿。孩子掉转头跑回父亲身边,父亲爱怜地牵起他的小手,像心口疼似的一手摁住左胸,缓缓弯腰抱起儿子。
  走近收银台,父亲把孩子换个方向紧贴在左胸前,摊开右手心里预备好的五元钱结了账,欲往外走。一名保安一把拽住他,平静地问:“先生,你的东西都结账了?”“结了呀。”父亲利落地回答。男孩仿佛在配合似的,得意地摇晃着手里的商品。糖球发出清脆悦耳的“嚓嚓”声。保安看了看孩子,逼视着父亲,父亲一脸无辜的样子,抱紧胸前的儿子。突然,保安使出一招“黑虎掏心”,两块榛仁葡萄干巧克力在众目睽睽之下,从父亲的左胸袋内被“捞”了出来。
  小男孩一见巧克力,两眼发出星星般的光亮。但随即他胆怯地把脸藏进了父亲怀里,因为,他看到保安正气势汹汹地瞪着他父亲。
  父亲酱紫着脸解释说:“这是儿子趁我不注意时放进去的,我压根儿不知道。”边说边慌乱地摸出一张十元的钱和几枚硬币打算付款。保安用不屑的口气说:“两块巧克力原价二十元,但,现在你必须花十倍的价钱为你的行为买单。这是超市的规定!”男人傻了眼,可怜巴巴地说身上只有这么多钱。为了证明自己所言属实,他放下孩子,翻开所有的衣服口袋。
  孩子安静地坐在收银台上,眨巴着眼瞅着父亲的窘态。围观的人群里有年长的顾客叹息说:“作孽啊,当着儿子的面干这事,真不像话。”年轻的顾客则起哄说:“观在小偷都狡猾,没准儿这小孩是他雇来的托儿。客气什么,送他去派出所。”
  保安刚掏出手机,男孩的父亲立刻像头红了眼的牛,拼命去抢夺保安的手机,两人纠缠了起来。小男孩吓得溜下收银台,抱着父亲的一条腿,哇哇大哭。
  这时,有人喊,经理来了!围观的人群让出一条道。经理冷静地听保安汇报了情况,拿过一块巧克力,拍拍小男孩脑袋,柔声地问:“告诉伯伯,是你让爸爸给你买的吗?”男孩抽搭着,用蚊子似的声音说:我看到别的小朋友吃,也想吃。可爸爸说咱家没钱,就给我买了这个。”说着,摇了摇手里的弹子糖。
  经理也一眼男孩的父亲,瞟了瞟桌上的零钱,思忖了一会儿,抓起两块巧克力递给小男孩,慈爱地说:“拿着。这是你爸给你买的。你长大了一定要好好读书,挣钱孝敬你爸哦。”小男孩怔怔地望着经理,懵懂地点了点头。
  经理盯着男孩的父亲,压低声音恨恨地说:“我不是纵容你偷盗,我只是维护一个孩子心里父亲的形象。请你以后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4:59:04 | 查看全部
那一年,我十七岁,在家无所事事就背起了行囊,加入到拥挤不堪的南下打工大军的潮流中。可我只是初中毕业,而且和同龄人比起来,个头儿显得又瘦又小,到深圳后迟迟找不到工作。
  那两个月里,我常常徘徊在街头,我一次一次地从南头天桥上走过。每次路过那里时,我总看到一个又苍老又凄苦的女乞丐,她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衣衫褴褛。
  我对她充满了怜悯和同情。她不同于其他的乞丐,在她的身上生命的气息仿佛就快消亡了,有时我看到她奄奄一息的样子,真以为她就要死了。
  每次当我走过天桥路过她的身边时,我总是忘不了给她一枚零币。已经好多次了,我不知道老婆婆还能不能记得。
  有一回,我又在无望中度过了一天。我从天桥上经过,打算回到租住的地方去。这时,我又看到了老婆婆的身影,她双膝竟然跪在地上,这幕情景让我的心忽然难受起来。我想到了我死去的慈爱的祖母,如果她也双膝跪在地上的话,那将是世界上多么惨痛的事,那无疑是我最不愿看到也最不愿接受的情景。
  在深圳的街头,曾看到过一些二十岁左右的男孩儿女孩儿,他们跪在地上向过往行人乞讨的情景,我知道那些人大都是在骗钱而已。而眼前这位老婆婆的下跪,是截然不同的,在她的面前没有任何编造的谎言。
  我边把手伸进口袋里,边对她说:“老人家,你再不要这样跪在地上了,别人都承受不起的!”
  我搜遍了我的全身,发现身上就只剩下五块钱了,我有点儿不好意思地对老婆婆解释道:“只能给你一块钱了,剩下几块钱我要乘车去松岗找一位老乡借钱了,我来深圳后所有的钱已经花光了。”
  就在我正欲离去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老婆婆竟然开口说话了,她说:“小伙子,我认得你,你不必跑那么远的路找老乡去借钱了,我这里有五百块钱你拿去用吧。什么时候有钱了就还我……”
  那一刻,我几乎转不过神来,待我镇定下来后,我百感交集,无论如何我是不能接受老婆婆递过来的钞票的,她毕竟是一个成天乞讨的老人。可是又传来了老婆婆的责怪声:“你要是再不接,就是不把我当人看!……”
  我的心咯噔一下,我想到了老婆婆尽管是一个卑微的乞丐,可她也是人,她也有人的尊严。她比起那些道貌岸然的大人物来说,尽管在有些人看来,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可是在她身上更富有的是人的尊严、朴实和廉洁。
  刹那间,我对老婆婆充满了敬意,我的两眼含满了泪水,也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双膝跪在跪着的老婆婆面前,像跪在慈爱的祖母面前。我双手郑重地接过她递过来的钱,嘴里喃喃地说着:“谢谢你了,老人家……”
  此时此地,我感觉与老人的心贴得是那么近,老人枯死的手却让我感到了温暖的存在。
  后来,我就用老人借给我的那五百块钱维持着生活,并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我真的要好好感谢老婆婆的帮助,如果没有她借给我钱,我真不知在深圳该怎样呆下去呢。那天,我说去松岗找老乡借钱,只是我无路可走时的一个希望而已,可希望往往会化作泡影。若出乎意料借不到钱的话,在这异地他乡我就再无任何地方可投靠了,更别说找工作了,一切真不堪设想……
  我拿着从公司里第一次领到的工资,兴冲冲地走上南头天桥,我要把老婆婆的钱还给她。我还要告诉她,她在我生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我的目光在桥上四处搜寻,却怎么也找不到老婆婆的身影。
  接连几天,我都到南头天桥上去寻找老婆婆,可始终不见她再次出现,我的心头不禁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急忙向附近的人去打听老婆婆的下落,这时,一个知情者告诉我:“你问的是那个老乞丐吗,她前不久死在了天桥上,无人收尸,政府来人就把她弄去火化了……她是你什么人呀?”
  我只感到心头一阵疼痛,脚步沉重地走上天桥,双膝情不自禁地跪了下来,久久地跪在了老婆婆曾经乞讨过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4:59:38 | 查看全部
我和他是同事,在一间办公室里工作,但他从不多看我一眼,我也对他冷若冰霜。
  因为,我们为入住隔壁那间经理室已暗斗了三年。
  女人有为达到自己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权利,所以,有时连我都觉得自己卑鄙。比如他在审查即将送交的文案时,我趁他转身离开,会迅速将他的文案永久删除。让我窃喜的是,他竟对此全然无知。
  那天,公司组织游玩,晚餐时,我喝了不少饮料,便急冲冲跑进厕所。
  但刚一进去,却发现他竟在里面,裤子的拉链还未拉上。而当我看见那一排排便槽时,才发现自己匆忙之下竟进错了地方。我一下呆在那里,不知所措。
  而他只轻轻地说了一句:“还不快走。”
  我急忙退出,满脸通红。心中感激他的平静,但转念又想:他会不会背着我把这事传到其他人耳中,并加油添醋,毕竟,我是他在公司里唯一的竞争对手。
  但这段尴尬的插曲就像是从来没发生过,已一个多月了,没有人对我露出讥讽的眼光——包括他。
  我知道那段插曲已成为了我和他之间永远的秘密。然而,以往我的那些卑劣手段,却又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结。
  几天后,他毫无争议地入住了隔壁那间经理办公室,而我成为了他手下的职员。在他正式升职那天,我打算说出以往对他的种种恶行,却欲言又止。不料,他竟微笑着先开了口:“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只是,我深信,报复并不能让一个人成功。”
  我的心结由此彻底打开。是啊,报复并不能让一个人成功,只能给自己增加无休止的妒恨与痛苦。而宽容,才是战胜报复的最好武器,才是走向成功的最重砝码。
  过去,我从没有如此安心地工作过,但现在,我安心做一名他手下的职员。因为我知道,我就住在宽容隔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4:59:48 | 查看全部
那是我转入这所国际学校后第一天去上课,我心里既紧张又害怕。我所在的年级里,没有一个我认识的人,更没有一个朋友。我忧心忡忡地听老师讲课,盼望午餐时间快到。铃声响了,终于可以自由说话自由玩耍了。
  在学校的餐厅里,我认识了一位头戴面纱的新朋友,虽然我是犹太人,可我们聊得很开心,而且她指着紧邻门口的那一排桌子对我说:“过来和我们一起坐吧,到我们的桌上吃饭。”我的心一下子放松下来。
  我同意了,于是端起盘子准备跟她过去,可当我们穿过一排餐桌时,我感到一只胳膊轻轻地推了我一下,“嗨,今天我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你了!”一个穿长裙的高个女孩对我说:“我看见你胸前佩戴着犹太人的六角星项链,你应该和我们坐在一起的。”
  在那一刻,我环顾四周,惊讶极了,我看到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学生,都与其他国家的学生隔离开了,而只与自己国家的人坐在一起,国界分明,这就是透过我的双眼所看到的景象。
  西班牙人和西班牙人坐在一起,印度人和印度坐在一起,俄罗斯人总是和俄罗斯人在一起,而犹太人从来不和阿拉伯人在一起。
  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世界上总是接连发生战争,这时候我似乎知道原因了。餐厅里的每一个人都坚守着自己的种族,排斥着其他的种族,一条条分界线加深着彼此的猜测、误解、矛盾和冲突。餐厅如同展开的立体的世界地图,为什么每一个^都视而不见?
  于是,我转身从那个犹太女孩身边走开了,跟随第一个女孩来到她们的餐桌前,没有人对我有敌意。我知道,当我和那些与我不同国家的人围坐在一起愉快交谈时,在两个国家之间就已经架起了一座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4:59:59 | 查看全部
就像李嘉诚、比尔-盖茨和阿拉伯的酋长们绝对不去买六合彩一样,积分不是富人的游戏,积分的乐趣只属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
  做了一辈子中医的老爹曾经教育我,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多积点德;我刚工作没两年的外甥最近也教育我,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多积点分。我爹说,积德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活得更好,善有善报;我外甥说,积分可以让自己的消费产生附加值,也是当下流行的时尚生活的一种。
  学市场营销的外甥举了若干活生生的例子来推销他的生活观:说一朋友,在某大企业做事,三天两头通过某机构给客户和上司们在全国各地订房订票,那机构便送他张卡算积分,积分多了,他自己出差时按普通房交钱就可住行政楼层了;外甥单位一小头儿持有某航空公司的金卡,为了积分,那头儿情愿大年三十坐晚一个小时的航班回家;公款请客户吃饭时作陪的同事都抢着刷自己的卡,因为信用卡消费也积分,岁末年轻人不盼“春晚”只盼移动的优惠活动,因为可以用话费积分换新款彩屏手机
  网络还流传这样一个关于积分的段子:某银行推出信用卡消费积分奖励,200万分可换一辆帕萨特。但是积满200万分要消费多少钱呢?按20元积1分的游戏规则要消费4000万元!好事者算了笔账:如果每天划卡1次100元,一年可消费36500元,花1096年也就是从宋朝到现在的时间可以消费4000万;如果每天划卡1万,一年消费365万,11年可搞定4000万,但不知那时帕萨特还生产吗?若每天消费10万,1年就可开上帕萨特了,但这样的主早开私人飞机去了。于是只好请贾宝玉开卡并给以下相关人员办理副卡:直系亲属贾母、贾敬、贾政等;女性好友黛玉、宝钗、袭人等;男性好友薛蟠、秦钟、柳湘莲等;娱乐圈人士琪官、芳官、蕊官等;政届要员东平王、贾雨村、周太监等;手下茗烟、扫红、锄药等;拐弯抹角的远房亲戚和家里雇的阿姨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等,共计主卡1张副卡约99张,每卡日均消费1000元,大约一年后宝哥哥就可以开着帕萨特带林妹妹兜风去了(她若不嫌弃的话)。
  这个笑话好就好在可做反面教材,使推出消费积分的公司都知道,人民群众是最讲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的。例如最近看到珠海移动公司在《珠海特区报》上做宣传,推出“预存话费和充值送生活积分”活动,广大人民群众最低只须预存100元就可以拿到积分,并可兑换超市里的生活必需品,以及旅行社、洗衣店、书店、电影院等等的优质服务或者精神食粮,这才是想人民群众之所想的实惠之举,我在超市亲眼看到,响应的人多了去了,难怪大家说了:积分积分,积极的就给分啊!
  就像李嘉诚、比尔·盖茨和阿拉伯的酋长们绝对不去买六合彩一样,积分不是富人的游戏,积分的乐趣只属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为生活而积分,就像“不劳而获”一笔额外的收入,也许明天就可以拿2个积分换回一斤美味的橘子,后天就可以把10个积分兑为一瓶健康的粟米油——谁说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就是如此这般一来二往地建立起来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5:00:08 | 查看全部
美国某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日“伤痕实验”。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
  每位志愿者被单独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尤为关键的是最后一个步骤,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误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们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们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更加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
  毫无疑问,他们的脸上什么也没有,是不健康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与脸上的伤痕相比,一个人心灵的伤痕虽然隐蔽得多,但同样会通过自己的言行显现出来。如果我们自认为有缺陷、不可爱、没有价值,也往往会以同样的怀疑、缺乏爱心、令人气馁的态度对待别人,从而很难建立起互信互利的人际关系。
  人的心灵就像一面镜子,你感知到的是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5:00:22 | 查看全部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需要帮助,既然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那么理所当然,每个人都应该帮助别人。
  从公寓到公司去,哈克勒路是我的必经之路。在惟一的一个公交站牌前,我总是能看到一个瘦小的丹麦男人,他顶着一头蓬乱的亚麻色头发,每天都坐在那里。显得很安静,身前,放着一块木头牌子。因为每次过得匆忙,车子行驶过去,看不清楚上面的字。
  我的丹麦同事劳普告诉我,那个瘦小的丹麦男人叫哈姆,四十多岁。他就是哥本哈根人,不过,他是个盲人。这里很多人都认识他。
  我一直认为,就算是盲人。在丹麦,也比别的国家的盲人更有福气,因为北欧国家著名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可以让他们安心地做“大爷”。事实上,丹麦许多残疾人士也正是这么做的,他们拿到的社会福利金比一般丹麦人的税后工资还要高。这可以让他们雇佣保姆,养导盲犬。甚至政府还会委派专业的机构和人员,去为他们服务。
  所以听说哈姆是盲人,我就有些不屑,又多点不解。既然是政府全方位照顾的大爷,他干吗每天坐在公交站牌那里,难道实在是闲得无聊?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这成为了我一个小小的心思。周末休息的时候,我早早起来出了公寓,向哈克勒路的公交站牌那里走去。
  哈姆果然还坐在那里,坐得笔直,似乎一个骄傲的国王。他身前的牌子也放在老地方。周围,有等车的人,似乎见怪不怪。有的还愉快地跟哈姆打着招呼。
  我加快步伐走过去,想绕到他前面。看看牌子上究竟写些什么。可是哈姆长年生活在黑暗里锻炼出来的灵敏听觉,马上发现了我的靠近。他摸索着站起来,凭声音判断我的方向,他说:“先生,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哈姆的问话,让我觉得诧异,我心里暗自好笑。哈姆这样的盲人,能够帮助我做些什么呢?莫非他是个守财奴,除了政府福利外,还自己干些活计来增加收入吗?
  我的沉默让哈姆的脸上带了一些焦虑,他着急地问我:“先生,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那是个亚洲人,哈姆,”他的身后,有人告诉哈姆我的身份。听到这个,哈姆的脸上竟然露出了喜悦的神色,他摸索着走到我的面前,伸手抓住了我的手:“你是亚洲人吗?太好了,太好了。我听说你们那里有种传统的按摩。能帮助人缓解痛苦呢。”
  “抱歉,我不会。”我好奇地打量着他,莫非他还有其他的疾病。
  哈姆神色变得黯淡起来,然后悻悻地说:“那算了,不过先生,你能帮我寻找一下那种资料吗?我想我十分需要。”
  哈姆放开手,我“嗯”了一声,算是敷衍。然后侧过脸去看他摆在地上的牌子。与他的问话一样。上面用丹麦文和英文写着——你需要帮助吗?找我!
  谁需要一个盲人的帮助?我觉得哈姆的做法简直是个玩笑,于是寒暄两句后离开了。
  再回公司的时候,我向丹麦的同事们提出了我的疑问,他们面面相觑,大笑起来,笑得我摸不着头脑。
  劳普忽然看着我,认真地说:“你真的能弄到那些资料吗?如果可以的话,请你帮忙弄一份,送给哈姆。”
  “为什么?”我对他们的反常迷惑起来,平素里,他们提起这些“大爷”们都是很气愤的。劳普的脸上现出了尊重的神色:“不因为什么,只是哈姆从二十年前开始,就义务地帮助其他人,我们大家都接受过他的帮助。他会帮别人带路,整理房间,在你没有时间的时候帮你看护宠物或者看家。从来没有收取过任何费用,甚至不让别人说一声谢谢。那样他会很生气。”
  我的兴趣被劳普的话再次激发出来。劳普说:“哈姆偶然听说过,亚洲,或者你们中国有种按摩,他们这样的盲人可以学,他也找很多人问过,想托在丹麦工作的亚洲人找到这些资料,他说那样他可以帮助更多人解决疲劳。”
  我再去找哈姆的时候,便带去了一套音像资料。我想这对他会有些帮助。当然,我最想弄清楚的是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什么他不让别人说谢谢,在得到资料的时候也不对我说谢谢。
  哈姆给我的回答是,其实从自己很小开始,就受到别人的照顾和帮助。偶尔,他也能帮助和照顾到别人。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人不需要帮助,既然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那么理所当然,每个人都应该帮助别人。
  现在,我每天路过公交站牌的时候,都会和哈姆打个招呼。
  在家人的帮助下,哈姆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按摩手法。也有很多人,接受过哈姆的按摩治疗。
  “你需要帮助吗?”每当我看到哈姆的时候,就会想起这句话,想起去问每一个我见到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