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1:57:39 | 查看全部
 20多年来,张景兰自己倾其所有资助,或发动省人大机关工会的人资助,共帮助过60多名学生。特别是其中有很多都考上了浙大、武大、南开等名校,让一辈子只想资助穷困孩子却没有结婚的她感到特别欣慰。
  
  一名官员心中总装着困难人群,就会被人民牢牢记住;一个人的挎包里盛着满满的爱,无论它如何破旧,在人们心中这个人的心灵永远像金子一样闪着耀目的光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1:57:54 | 查看全部
信守承诺的高尚时间:2014-07-27 作者:未详 点击:102次   2012年1月12日,也就是崔永元主持打工春晚的第四天,他在微博上写道:“崔永元缺席慈善年会主持民工春晚更显‘慈善’——这是新闻标题。抱歉了,我没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尚,真实情况是,打工春晚是先约的,慈善年会是后约的,就这么简单。”
  
  崔永元何以要写上这样一段话,这事还得从2011年10月25日说起。那天,孙恒等人上了一档《小崔说事》,主要谈他们兴建打工博物馆的事。结束后崔永元对他们说:“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就尽管说。”这句话一直让孙恒等人心里头热着。在筹备打工春晚期间,他们很自然地想到崔永元,请他做主持人,让他们心中再暖一暖。在晚会举办两周之前,孙恒在微博上给崔永元发了私信,崔永元的回复是:“只要有时间就一定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1:58:08 | 查看全部
  
  孙恒也只不过是想试一试,因为崔永元年底非常忙,能不能来真不好说。可不是,中华慈善总会、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等联合主办的“慈善的力量”——2011中国慈善年会,也在1月8日晚以晚会的形式在北京召开,他们也邀请了崔永元。
  
  不知崔永元收到这两个邀约后权衡过没有:中国慈善年会是亿万人所瞩目的事,而打工春晚甚至没有明亮的演播厅,其剧场只能容纳200人。
  
  然而当天,孙恒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因为崔永元按时来到了打工春晚现场,并且一进剧场就说:“感觉特别舒服!”
  
  晚会中,崔永元充分显示了他的“崔氏幽默”,一开场就故意来了个口误,“中央电视台,欢迎收看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
  
  晚会结束后,崔永元对孙恒说:“这是我主持过的条件最简陋、规模最小的春晚,但却是让我最感动、最亲切、最温暖的春晚。”
  
  晚会导演王德志是个34岁的内蒙古小伙子。1995年12月,他从家里拿了700块钱,买了一张前往北京的火车票。当年他的理想是上春晚说相声,但结果央视大门前的武警对他说:“节目半年前就已经敲定了,明年再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1:58:20 | 查看全部
 2002年,王德志认识了孙恒,孙恒曾是河南开封四中的音乐教师。这一年的5月1日,孙恒、王德志等人组建了“打工青年演出队”,随后又更名为“新工人艺术团”。从演出队成立那一天起,他们就一直在北京各个建筑工地义务演出。
  
  后来他们又注册成立了“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这时,孙恒、王德志等索性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张罗“工友之家”上。
  
  2004年,新工人艺术团签约推出了首张专辑《天下打工是一家》,卖出10万张,拿到了7。5万元钱的版税。孙恒就用这笔钱建了同心实验学校,以较低的学费专门招收打工者的子女。2008年,“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和“同心互惠商店”又相继落成。
  
  2012年是新工人艺术团成立10周年,孙恒、王德志他们决定组织一场属于打工者自己的春节联欢晚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1:58:30 | 查看全部
  崔永元主持这一场晚会后,《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等新闻媒体于1月11日以“崔永元主持打工春晚是最有力的慈善”为标题对他进行了报道,也就有了1月12日崔永元在微博上“我没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尚”那样一段话。
  
  其实并不能说这两场晚会哪个更重要,推掉了慈善年会为农民工主持,只不过彰显了崔永元信守承诺:谁邀约在先,就去哪里。至于是官办,还是草根组织的,哪里豪华,哪里简陋,那则是另外一回事。不过,这也更加显示出了一个人灵魂的高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1:58:45 | 查看全部
从一座山峰到另一座山峰时间:2014-07-27 作者:未详 点击:102次   《艺术人生》有期采访倪萍,栏目编导给其评语是这样的:“倪萍不是第一个在屏幕上落泪的主持人,却是落泪最多的;倪萍也不是最能煽情的主持人,却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她让所有人明白,主持人也可以感动,主持人也可以伤心,主持人也是人!如果没有倪萍真诚的热泪,中国电视不会具有这样温暖人心的力量!”
  
  对于这样一位时代人物,我觉得此评语十分中肯。20年前,中国电视发展步伐日趋加快,但比起现在的百花齐放仍是相差甚远,全国人民几乎只围着央视转!而在央视,当时能够挑大梁压场子的女主持人屈指可数,用时下的话,倪萍绝对是当年的“央视一姐”!每当她在镜头前出现,她如沐春风的笑脸总会吹向千家万户,无可取代,直至有一年她几乎主持了央视全年所有的综艺节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1:58:57 | 查看全部
  但即便在自己最红的年份她也未让自己过一天奢侈的生活,她坦言:“从未像别人那样,先泡一缸玫瑰花浴,点上蜡烛,放上音乐……没有,没有那个事儿。即使在人民大会堂主持节目,我也不介意先在家里蒸上一大锅馒头,熬好稀饭,再随手抹把脸,提溜着裙子去人民大会堂。”
  
  那时她家里十几口人,每天早上离开家里上班,走到楼下回头望去,从一层到三层的阳台都是笑脸——最下面是儿子,中间是母亲,最上面是姥姥。每一次看到,她的心里既盈满温暖,却也有着压力——那可是最形象的“上有老下有小”啊!
  
  事业如日中天的她在90年代末选择了急流勇退,因为她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进步,(www.rensheng5.com)而原地踏步在她看来就是倒退。接着她又发现,身边师妹级的周涛、董卿已经迅速成长——她完全可以放心将任务交接了。
  
  于是,年逾40岁的倪萍从一座山峰渐渐下来,而选择攀登另一座山峰——影视业。
  
  人到中年的她从主持界的名宿转战影视天地,虽从总体上说仍属于文艺范畴,但在她看来一定要把自己沉淀下来才会把路走得坚定。在电影《美丽的大脚》中,为了体验乡村教师张美丽的生活,她比其他演员早报到一个月。在黄土高坡明晃晃的日光底下从早坐到晚,有时跟乡村教师去上课,一上就是一天。一样吃土豆拌酱油,喝不够卫生的水,睡特别脏的住所,一个星期不洗澡,头发乱成一团……而她的辛苦没有白费,凭借此片她斩获了中国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1:59:07 | 查看全部
  但即便在自己最红的年份她也未让自己过一天奢侈的生活,她坦言:“从未像别人那样,先泡一缸玫瑰花浴,点上蜡烛,放上音乐……没有,没有那个事儿。即使在人民大会堂主持节目,我也不介意先在家里蒸上一大锅馒头,熬好稀饭,再随手抹把脸,提溜着裙子去人民大会堂。”
  
  那时她家里十几口人,每天早上离开家里上班,走到楼下回头望去,从一层到三层的阳台都是笑脸——最下面是儿子,中间是母亲,最上面是姥姥。每一次看到,她的心里既盈满温暖,却也有着压力——那可是最形象的“上有老下有小”啊!
  
  事业如日中天的她在90年代末选择了急流勇退,因为她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进步,(www.rensheng5.com)而原地踏步在她看来就是倒退。接着她又发现,身边师妹级的周涛、董卿已经迅速成长——她完全可以放心将任务交接了。
  
  于是,年逾40岁的倪萍从一座山峰渐渐下来,而选择攀登另一座山峰——影视业。
  
  人到中年的她从主持界的名宿转战影视天地,虽从总体上说仍属于文艺范畴,但在她看来一定要把自己沉淀下来才会把路走得坚定。在电影《美丽的大脚》中,为了体验乡村教师张美丽的生活,她比其他演员早报到一个月。在黄土高坡明晃晃的日光底下从早坐到晚,有时跟乡村教师去上课,一上就是一天。一样吃土豆拌酱油,喝不够卫生的水,睡特别脏的住所,一个星期不洗澡,头发乱成一团……而她的辛苦没有白费,凭借此片她斩获了中国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1:59:23 | 查看全部
人的运气从哪里来时间:2014-07-27 作者:未详 点击:118次   他1973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就对他进行严格的正统教育。而他,从小就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幻想一天能像演员一样登台演出。
  
  1992年年初,正上高三的他从同学们口中得知,长影剧团要招演员了,他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放弃学业,去当演员。可是这在父母眼里算不务正业,肯定过不了他们这一关,于是就从同学那借了点钱,自己跑到长影去报了名。
  
  在考场上,他发挥很出色,进入了前20名,他考上了。
  
  1992年9月,他进入长影剧团。每天他比其他学员早起一小时,到操场上练嗓子,晚上别人都就寝了他还在排练厅里练压腿。五个月后,他成了正式演员,也开始了跟着剧组当群众演员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1:59:39 | 查看全部
  他的第一部戏是《飞花杀手》中的小角色,只有一句台词“老大,人在那边”,外加几个与主角打斗的动作,前后不到一分钟,这让他很高兴,就反复琢磨怎样才能把小角色演好,以提高上镜率。可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又出演了12个只有几句台词的小角色,有时候演的是没有一句台词的角色,总共加起来也不到半个小时。这时候他开始思考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当上主角啊。想来想去,没有他法,决定还是自费去艺术学院深造,提升自己的素质。
  
  从剧团停薪留职以后,他白天去艺术学院上课,晚上就到长春街头摆地摊。
  
  到了1994年,他的演技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年他考上了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那时候,香港许多剧组经常去广州拍戏,他接到了不少角色,一直到2005年,他在《杀出绝地》《爱在有情天》《少年包青天》等电视剧里出演小角色,但影响不大。后来他发现在影视业的影响上,北京比广州大,于是,这年冬天,他踏上了北漂之路。
  
  初到北京,没有人缘,他决定从头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