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3 10:51:46
|
查看全部
“教育移民”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走出教育的焦虑,教育界应该拓展关于教育终极目的的思考。基础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发现拔尖人才、末位淘汰,而应设法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禀赋,并试图使家长、学校、社区各方合作,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健康、有成就的人,而不仅仅试图让所有的鸭子、兔子、老鹰都能不分差别地去拿游泳、奔跑和飞翔的冠军。记得漫画《呆伯特》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曾经表达过一个比较极端的观点:教育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那些考试得B的人身上,因为他们未来才是大众的主流。
走出教育的焦虑,还应该改变对教育过程和方法的认知。出于对应试教育的反拨,很多家长走到了教育的另外一个极端,认为把孩子的琴棋书画等特长都培养好,就是提高了他们的个人素质。其实,个人素质远远不止这些。美国有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叫4H,代表大脑(Head)、心灵(Heart)、双手(Hand)以及这些方面发展而得到的健康(Health)。不要说关系到心灵的品格培养,即便我们平时强调的关系到大脑的智商发展概念,外延也很广。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学习如何学习,如今,非正式渠道的学习和终身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概念和口号,而是生存的现实,毕竟如今的知识更新换代太快了。假如我们的正规教育,不能馈赠给学生非正规环境下学习的能力,那么这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失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