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34:48 | 查看全部
 今天,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的了。他们或许能记住一两篇描写志愿军的文学作品,对以下这些比任何文学描写都更加震人心魄的数字却不知情。
  
  朝鲜战场上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中国军队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
  
  美军一个陆军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
  
  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无线电通信可以一直到达排和班;中国军队入朝时从各部队多方抽调器材,才使每个军的电台达到数十部,勉强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联络仍然主要靠徒步通信、军号、哨子及少量的信号弹等。
  
  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拥有汽车约7000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之初,主力三十八军只有汽车100辆,二十七军则只有45辆。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我三十八军90%的战斗兵仍在用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35:35 | 查看全部
 空中力量的悬殊更大。志愿军当时不但没有飞机,连防空武器也极端缺乏。面对美军1100架作战飞机,志愿军当时只有一个高炮团,36门75毫米的高炮,还要留12门在鸭绿江边保卫渡口。最初带入朝鲜的,竟然只有这种旧式的日制高炮24门。至于雷达则一部也没有,搜索空中目标全凭耳听和目视。
  
  侵朝美军总司令李奇微后来回忆道:“我们在朝鲜战场上空几乎未遭抵抗。除地面火力外,我们可以不受阻碍地攻击敌补给线。在头一年,对方甚至连防空火力还击也没有。”
  
  当时美国飞机从朝鲜东海岸炸到西海岸,从鸭绿江炸到汉江,连后方大榆洞的我志愿军司令部都遭到狂轰滥炸,司令员彭德怀差点遇难。在志愿军总部工作的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刚刚出国一个多月,即牺牲于美国空军凝固汽油弹的熊熊烈焰之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艰苦奋战,迫使不可一世的远东美军总司令、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丢官去职,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翻车丧命,硬把美国人打回到谈判桌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35:45 | 查看全部
 当时志愿军作战艰难困苦的情况,很多美国人直到现在也并不完全清楚。他们对曾与之对阵的中国军人怀有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对实力的尊重。从他们的角度看,中国军队的实力更多地表现在排山倒海、坚忍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他们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当年到过朝鲜的美国军官,在回忆录里皆印象深刻地描述志愿军发起冲锋时“撕心裂肺的军号声”和“尖利刺耳的哨子声”。这些声音一直伴随他们走到军事生涯的终点,甚至生命的终点。
  
  这就是两军的相识。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却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那些在零下40℃严寒中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以他们惊人的牺牲精神为我们这些后来者赢得了今日的地位。我们应该骄傲,我们也应该惭愧。我们千万不能吃尽这一老本,我们也应该为明天的中国军人留下点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36:00 | 查看全部
二战中的“鬼魅部队”时间:2014-07-24 作者:未详 点击:112次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几天后,两个法国人骑着自行车穿过美国陆军司令部第23特别部队的警戒线,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深感震惊——他们看见4个美国士兵抬起了一台约40吨重的谢尔曼坦克。其中一个美国士兵亚瑟·希尔斯顿说:“法国人有些目瞪口呆,显然是等着我们的说法,我告诉他‘美国军队很强大’。”
  
  这支特别部队的士兵除了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没有其他超人的军事力量——他们的坦克是充气坦克。这支部队被称为“鬼魅部队”,士兵都是艺术家,包括歌手、插画家、电台播音员和音效师等。1944年1月,这些人从纽约和费城的艺术院校应征入伍,任务是愚弄德军。他们的作战方法包括布置充气坦克,使用500磅重的扩音器播放军队集结时的声音,以及发一些假的无线电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36:13 | 查看全部
  从1944年初加入战斗到二战结束,他们总共演出了20次“瞒天过海”的好戏,挽救了1。5万到3万名美国士兵的生命。他们从未露出过“庐山真面目”,甚至参战的其他士兵对此都一无所知。
  
  在保密了40年后,这支“鬼魅部队”的故事在1985年首次见诸报端,画家希尔斯顿公开了自己的从军经历。2013年,希尔斯顿与其他18名第23特别部队的士兵,在美国公共电视台的纪录片《鬼魅部队》中,讲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奇特经历。
  
  里克·贝尔是这部纪录片的导演,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时,他也感到非常惊奇,“刚听到这个故事时人们会觉得自己理解错了,或者这种事情可能就发生了一次”。这也是很多民众的感受。有一次,当里克·贝尔为老年人讲述“鬼魅部队”的故事时,一位老人提出了质疑。这位老人是一位退伍老兵,曾经在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战斗过。在里克·贝尔准备演讲的时候,他指出贝尔的故事纯属胡说八道,因为他从未听说过什么“鬼魅部队”。但是当贝尔耐心地将各种图片播放给观众看后,这位老人最终走到他身边说:“这是我听过的最惊人的故事!”
  
  贝尔说:“这个故事说明,虽然二战结束已经将近70年,但仍有很多惊人甚至带有奇幻色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
  
  兵不厌诈,障眼法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战争史的一部分,特洛伊木马也许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鬼魅部队将这种伪装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进行声光电的“巡回表演”,在战场上“演戏”,设计声音,创建布景。而且,在第一天的演出结束之后,他们将所有的表演道具打包,第二天再赶往另一个地方,上演同样的好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36:34 | 查看全部
  从诺曼底登陆到阿登战役,这支鬼魅部队进行了多场逼真的“军事演出”。他们最成功的一次演出是在二战结束前不久进行的。当时德军已经退守国内,凭借莱茵河顽强抵抗。美国第9集团军准备渡过莱茵河,深入德国作战。第23部队的任务是吸引德军的注意力,分散其防守力量。只有1100名士兵的第23部队需要伪装成第30师和第79师,这两个师总共约有3万人的兵力。
  
  第23部队将真坦克和充气坦克混在一起,制造了大军压境的假象来迷惑敌人。他们制作的假冒侦察机甚至骗过了自己人:一些美国飞行员试图把飞机停在这些假飞机旁边。他们的逼真演出帮助盟军的先头部队顺利渡过莱茵河,几乎没有遇到德军的抵抗。德军拱手让出了莱茵河的桥头堡,“鬼魅部队”也因此受到嘉奖。
  
  由于这支军队必须秘密行事,因此他们经常伪装成其他部队。在城里休假的时候,他们的坦克上会被画上假番号,或者缝上假的徽章,从而躲避间谍的刺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36:51 | 查看全部
  任务的保密性使他们与其他部队分离,这也为人们了解这场战争提供了一个很不寻常的视角。行军途中,他们在法国北部特雷维耶尔小城发现了一座被炸弹炸毁的教堂,其中的一些艺术家停了下来,试图把教堂的结构画下来。在巴黎和卢森堡,这些艺术兵用画笔记录下了他们看到的一切:骑着自行车经过的迷人妇女、屋顶构成的天际线和如画的街景。贝尔在为拍摄纪录片奔波的8年中,收集了500多幅这种素描画,而这些画也将随着纪录片的播出,在纽约的爱德华·霍普艺术中心展出。
  
  “一讲到战争,”贝尔说,“人们可能都会想到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和指挥部里运筹帷幄的将军。战争带给普通人的体验似乎从来都被忽略了。”
  
  “不管是画下被炸毁的教堂,还是在阿登战役之后度过一个令人沮丧的圣诞节,或是在凡尔登的难民营里安慰波兰的遗孤,这些都是那场战争的一部分。我想把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战争故事讲给大家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37:00 | 查看全部
  1945年7月,鬼魅部队返回国内。在日本投降之后,这支部队也于1945年9月15日结束使命,就地解散。
  
  这支特殊部队中的很多人后来都从事艺术工作,包括画家兼雕塑家埃尔斯沃斯·凯利、时装设计师比尔·布拉斯。在文件解密前,不允许他们将自己在二战中的经历告知妻子、家人和朋友,二战的官方历史中也没有关于这支部队的记录。贝尔说这里还藏着很多东西等着大家去发现。
  
  贝尔想通过这部纪录片纠正一些美国人的看法,对于二战这段历史,美国人一直津津乐道于英国部队在玩弄对手方面的“优雅”,而美国部队似乎显得有勇无谋,只会大炮机枪往前冲,而“鬼魅部队的历史告诉我们,美国的伪装部队也非常有创意,充满想象力”。
  
  北约退休指挥官韦斯利·克拉克将军也非常认同纪录片中的说法,他说:“在战争中获胜的核心就是打败敌人的计划。”而拥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鬼魅部队正是此中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37:19 | 查看全部
一个人的餐厅时间:2014-07-24 作者:未详 点击:171次   判断餐厅口味的简易办法,大概是看看各家的轮候时间——大家愿意花时间等着吃的,自然错不了。
  
  照这个标准,美国纽约州的戴蒙·巴瑞尔先生的餐厅,实在超一流,想去他的餐厅吃顿饭,拿到号码牌还得等5年。
  
  没错,5年。许多人已经等了5年,终于从曼哈顿开3个小时的车,或是从加州搭整晚的飞机,来到一个叫厄尔顿的小地方,街边的“地下小酒馆”是戴蒙在自家地下室用简易隔板搭起来的小餐厅。花上255美元,可以吃一顿有15道菜的饭。
  
  48个国家的客人曾出现在等候名单上。2011年,奥巴马订了餐,出于保护等候名单私密的原则,戴蒙没确认也没否认,反正到现在,总统先生还没等到。
  
  要久等的原因很简单,小酒馆因场地所限,每天只招待12桌客人。按说生意这么好,早该扩张成全国连锁了,可戴蒙连一个服务员也没招。戴蒙是这家店的老板,同时也是大厨、服务生、采购员、清洁工。更奇特的是,该店主要食材都来自戴蒙的小院子——那块12英亩的土地。除了做饭、洗碗、擦地板,戴蒙还得种菜、摘菜,做果酱、奶酪、腊肉……当然,戴蒙的太太有空的时候,也是会来地下室帮帮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37:56 | 查看全部
  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说,“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大抵讲的是种精神状态,而戴蒙厨师已然付诸实践。
  
  一个拥有5年等候名单的厨师究竟如何高明?51岁的戴蒙一笑,“做饭是跟妈妈学的,”他的妈妈是个资深园丁。他没上过专业厨师学校,也没看书自学,一切都跟他的菜一样自然。即使现在,他的小酒馆也没有营销经理,没请过美食家品尝点评,没接受过美食杂志的采访,连广告也没打过,偏偏人就是那么多。
  
  究竟能在这里吃到什么?举个例子,开胃小菜是这么做的:先用院子里的黄栌树叶泡茶,再把野生紫茎榨成汁混入,放上十几颗自己种的葡萄,还得是好几个品种的,把这些东西冻在一块儿,放入小勺,客人来了从冰箱里拿出来一口吃掉,就是冰爽开胃菜了。
  
  虽不能就此评断这款菜的口味,但至少能看出戴蒙用心十足。这种小份、有创意的一口菜,正是戴蒙厨师的最大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