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6 11:27:44
|
查看全部
回想女儿的病情,3次头部外伤史让他非常痛心,一度怀疑这是症结所在,他埋怨自己的粗心大意害了孩子。孩子3岁时被健身器材碰伤了左额,随之后脑倒地,左额裂开了长达6厘米的口子,因为CT检查未见异常,匆匆缝合了事;6岁时,小羽玩跳绳时摔伤,右脸和双眼周围皮肤立刻变得青紫,但经X线、CT检查均未见异常;同年,小羽跑进教室后,头部重重地摔在墙角上,顿时流血不止、昏迷不醒,经过一番紧张地抢救才得以恢复意识。这一次,诊断终于有了明晰答案:脑震荡、头皮裂伤、头皮血肿。
小羽不得不休学治病。妻子辞了职,专门在家照顾孩子,当时老汪最怕爱人打来电话:“手机一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出什么事了?’精神压力非常大。”每每听到孩子病情加重,他便立马赶乘30多个小时的火车回老家,等亲眼看着孩子病情缓解,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独自返回昆明。这种钟摆式的行程,他一年要经历几十次。
“为何不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老汪解释说,昆明海拔高,孩子呼吸很困难,只来过一次便浑身不适。一旦工作能抽开身,老汪就带着孩子北上南下求医,一家人走遍了株洲、长沙、昆明、武汉、长春、北京等地几十家医院。艰难的求医之路换回的却是孩子的病情步步恶化,她已无法站立、抬头,时常抽搐、眼珠上翻、口吐白沫,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
小羽发病5年后,事情总算有了“转机”。2010年5月,老汪经人推荐到北大妇儿医院求医,小羽被确诊为罕见病“尼曼匹克C型”。尽管老汪对这个医学名词知之甚少,但在那一刻,他却感到“终于知道是什么病了,没有疑惑,心里自然轻松了不少”。
老汪深知,确诊与治愈之间横亘着鸿沟巨壑,自己必须时刻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
小羽在2012年安静离去。“她不用再受折磨了。”老汪木然地说。但留存于他内心的各种折磨,并未消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