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6:50 | 查看全部
比我老的老头:黄永玉时间:2014-02-20 作者:未详 点击:180次   看着这个标题,你们肯定觉得郭敬明和黄永玉这两个名字二十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吧。
  
  这次是《艺术人生》的十周年特别节目,做的是大师们和我们年轻一代的对话,两代人彼此分享人生的感悟。而我有幸,和我对话的就是传说中的黄永玉老先生。
  
  我的不知天高地厚,在走进黄永玉老师家的时候,就被彻底击垮了。准确地说,这不叫家,这是宫殿,我感觉我就像是在看还珠格格……亭台楼阁啊,我真的觉得会从某个地方飘出一个宫女来。而且满院子跑着各种大型犬,起码十几条吧,一看血统都很纯,我也就只养过两条金毛……而且各种不起眼的角落里,随意地就那么放着我在杂志上看过的标价×××万的雕塑……
  
  当然,这种感觉一直贯穿了整个我参观黄老师“万荷塘”的过程。
  
  比如,在参观黄老书房的时候,我靠着一根木头休息,耳朵里不小心钻进来一句“这根木头从巴西运过来,运费就30万”。我像唐宛如一样抚着胸口问:“那这根木头本身多少钱?”“大概100万吧……”我快要昏死前的一秒钟,耳朵里又不小心钻进来一句:“哦对了,这房间里有5根。”
  
  比如,我看见角落里有一个落满灰尘的鸟笼,“这鸟笼是明朝的古董”;比如荷塘上那个露台,“哦,梅葆玖啊他们都在这里唱过戏。”……
  
  咳、咳……当然,这里我要说的,当然不是钱,而是黄老的艺术。我虽然对黄永玉先生谈不上那么了解,但是好歹我还看过《比我老的老头》,好歹我在凤凰旅游的时候,还看过关于黄永玉先生的展览。但是,我从来不知道,他活得这么潇洒……我哭了。不过,在黄永玉老师对我说到,怎么看待别人的非议,怎么看待负面评论,怎么看待仇恨的时候,我是真的哭了……(我怎么自己写出来都觉得这么没说服力呢。)
  
  和黄老师的聊天过程,非常愉快。虽然整个过程里,我都被他那种大师或者大仙的气场镇得不敢说话,只敢点头,但是偶尔我还是横着胆子和老前辈分享了一下我的“心路历程”。黄永玉先生真的是一个睿智的人!具体说了什么我就不在这里写了,看节目应该就能看到。我想说的是八卦……录制的时候,一直有一只苍蝇围着黄永玉老师飞来飞去,我坐在他的对面,看着那只苍蝇优雅而又淡定地起起落落,一会儿停在黄老师的额头,一会儿停在黄老师的鼻尖,黄老师岿然不动。但我看得难受死了,我大概有十几分钟都心神不宁,后来我鼓起了十二万分的勇气,抱着“如果黄老生气,我就自刎在他面前”的想法,抬起手在黄永玉老先生那张饱经沧桑、充满了人生睿智的脸前面,挥了几下……黄老师依然岿然不动,在他说完某一句严肃的人生感悟之后,他转过头来看着我,用一种我无法领悟的表情,对我说:“没关系,让它飞。”
  
  话说那天外拍结束,“艺术人生”编导组拿了个小本子,让黄老师题个字,于是黄老师用签字笔在那个笔记本上写了句祝福,《艺术人生》的编导们乐坏了。然后就差不多结束了,这个时候,我仰起我乖巧的小脸,走到黄老师面前,乖巧地说:“黄老师,很高兴今天能和您聊天,做采访,真的太感谢您了。”黄老师点点头,冲我慈祥地微笑。我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黄老师拍拍我的肩,轻描淡写地说:“小伙子,你等等,我写幅字送给你。”(这一瞬间万籁俱寂……)
  
  我是多么专心地站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啊,当时脑子里就在一直跑字幕:“千万不要出声,不要惊醒了黄老……万一他不送我了怎么办啊……”你看旁边两位编导的表情和他们的交头接耳,就知道我没撒谎。
  
  于是,十几分钟之后,我就这么抱着这幅字走出了大门,我当时觉得我抱了一辆车出来……
  
  黄永玉老师写给我的是:“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这是个比较生的典故。(当时我就不知道,在黄永玉老师面前,我真觉得自己是文盲,我也羞于说自己也是写东西的。反正估计黄永玉老师看我喷满了发胶的金黄头发,也不会认为我是个写书的,可能觉得我是一唱歌的吧……)
  
  最让我感动的,是黄老师写完了这幅字画,(他是倒着写的,特牛!)他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我就是五鹿,你就是朱云。你以后来北京,没事就来看我,下次你说故事给我听。”
  
  节目上我还是很深情的,真的。因为我觉得我这辈子,能见着黄永玉老师一次,真的是我八辈子修来的福气。虽然上面都在搞笑,但是我心里明白,我是多么幸运啊。回忆起来,面前还是黄永玉老先生那张慈祥的面容,银白的发丝,以及他脸上闪耀着的,人生岁月的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7:02 | 查看全部
一碗粥试下属时间:2014-02-20 作者:未详 点击:266次   他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复出。
  
  1980年,他被重新任命为河北高检的院长,官复原职,却迟迟不去到任。于是院里大小官员忍不住便开车到他下放的小村庄促驾。
  
  古怪的一幕出现了。
  
  官员们看到一个在地里插秧的老农,就问他张院长在哪里住。
  
  这老农直直腰,说:“我就是张子龙。”
  
  惊诧不已的干部们被一身泥水的张院长带进自己家里,寒暄几句,张院长老伴就给每人端上一大碗暗绿色的菜粥来。
  
  对城里舒服惯了的一些官员来说,这个味道大概只有用“捏着鼻子”来形容了……
  
  奶奶听到这里便笑得前仰后合:你个促狭鬼,怎么到这个岁数也不忘整治人咧?
  
  张子龙跟着笑,咕噜咕噜大口喝干了杯子里的茶。然后才慢条斯理地说道:“我才没工夫整治他们咧。这一碗粥下去我就考查干部了。闻闻就不喝的,随口喝了接着谈工作的,这个都是实在人,实在人要好好用的,龇牙咧嘴喝的,已经有点儿官僚啦,培养培养还是好干部。最怕那个喝了一碗脸都绿了,还冲里边喊:嫂子,再来一碗……那个顶个是挖祖坟的王八羔子。”
  
  他说完,咂了一下嘴,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微微笑道:“他小子以为我是老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7:11 | 查看全部
飞蛾扑火时间:2014-02-20 作者:未详 点击:162次   武则天当政时,比男人更嗜杀,单是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八、九、十这三个月,武则天就杀掉二十多人,其中有刺史、都督、大将军、尚书、侍郎。
  
  一位大臣见她经常杀人,便劝谏说:“你这样杀人,谁敢当官呀?”武则天听后不急不恼,告诉那位大臣晚上再来,大臣吓得不知所措,毕竟天威难测。
  
  这天晚上,大臣按着约定的时间来了。武则天令人在殿台上点了一把火,黑暗中的飞蛾看见火光争相飞来。结果飞来多少,就烧死多少,可还是有更多的飞蛾不顾一切地飞过来,这时,武则天对那位大臣说:“看到了吧,这叫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本性难移也。”
  
  大臣立刻明白了,垂涎高官厚禄者多如牛毛,哪里杀得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7:21 | 查看全部
急智与厚黑时间:2014-02-20 作者:未详 点击:277次   读史看到两则很有趣的信息:明英宗的时候,经忠国公石亨的举荐,当时的著名学者吴与弼前往京城面见皇帝,以谋一官半职。某天退朝后,明英宗在文华殿召见吴与弼,以时事为题,询问他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略。然而,明英宗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吴与弼都不正面回答,只是说:“容臣上疏,以文字剖析。”旁观的众人都觉得奇怪,不知道吴与弼是在犯哪门子傻。见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明英宗也是很不高兴,暗暗责怪石亨怎么举荐了个傻子来见自己,遂起驾入内宫休息去了。
  
  一俟皇帝入宫,吴与弼赶紧出门脱下帽子,发现帽里有只蝎子,头顶的皮肉都已经被螫得红肿了。原来他在等候明英宗宣召时,把帽子脱在一旁,不知不觉爬进去一只蝎子。等到明英宗问话的时候,蝎子正螫得他疼痛难当,哪里还能思考作答?又苦于无法说出来,只好咬牙强忍,所以明英宗每问一句,他就恳求过后上疏作答。明英宗却以为他是要回家翻书才能作答,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只是浪得虚名而已,对他的印象也就极差,过后就随便赐了他一个小官。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南宋淳熙年间,史寺丞某天正在陪宋孝宗读书,解释经义,顺带提到了宋高宗的某事,此时正好有一只蜈蚣钻到史寺丞的帽里,在他头上狠狠咬了一口。史寺丞当即痛得眼泪直流,却又不敢喊出来。宋孝宗见了奇怪,问他为何突然就哭了,史寺丞的脑子转得快,答道:“说到先帝的旧事,臣心感旧恩,不知不觉泪下。”宋孝宗是宋高宗的养子,想起养父对自己的好,顿时也傻乎乎地在一旁陪着流泪。第二天宋孝宗就下旨,把史寺丞擢为侍郎。
  
  反差强烈的两个结果,可谓是对“厚黑学”的经典诠释。像吴与弼这样举止规矩、不卖弄花巧的老实人,在古代的官场上是很难混下去的。而如史寺丞这种处事圆滑,集厚黑学之大成的人,往往却能左右逢源,无往不利。林语堂曾经指出,圆熟而狡猾的处世态度,其实是一种阻碍进步的消极力量:“它捶碎了一切革新的愿望,讥诮人类的一切努力,认为是枉费心机,使中国人失却思维与行动之能力。”评析可谓深刻而有见地。
  
  官场如职场,职场如人生。纵观如今一些成功学和职场哲学,其实也就是在宣扬一种实用主义,解说一些潜规则和用世之术,让人们学会怎样去“入乡随俗”。只要是能够带来好处和实利的,就为己用,若是对己不利,就弹性执行。最后不仅践踏了规则,还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事实早已证明:无论在一个社会还是一家企业,诚信度越高,运行成本也就越低。反之亦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7:31 | 查看全部
谦卑学习班时间:2014-02-20 作者:未详 点击:262次   朋友们知道我在海外留学多年,总要羡慕地说,你可算是把该看的书都看过了。说来也惭愧,我在国外时,根本没读几本正经书,专拣不正经的书看。根据我的经验,人从不正经的书里也能得到教益。
  
  我就从一本不正经的书里得到了一些教益。这本书的题目叫做《我是<花花公子>的编辑》,里面尽是荒唐的故事,但有一则我以为相当正经。这故事是这么开始的:有一天,洛杉矶一家大报登出一则学习班的广告———教授谦卑。学费两千元,住宿在内,膳食自理。本书的作者接到主编的指示:去看看出了什么怪事。等到到了学习班的报名处,他看到了一大批过了气的名人:有文体明星、政治家、文化名人、道德讲演家,甚至还有个在电视上讲道的牧师。美国这地方有点古怪:既捧人,也毁人。以电影明星为例,先把你捧到不知东西南北,口出狂言道: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男(女)演员。然后就开始毁。先是老百姓看他(她)的狂相不顺眼,纷纷写信或打电话到报社、电视台贬他,然后,那些捧人的传媒也跟着转向,把他骂个一文不值———这道理很简单:报纸需要订户,电视台也需要收视率,美国老百姓可是些得罪不起的人啊。作者在这个学习班上见到的全是大名人,这些家伙都因为太狂,碰了钉子,所以想要学点谦卑。
  
  且说这个学习班,设在一个山中废弃的中学里,要门没门,要窗没窗,只有满地的鹿粪和狐狸屎。破教室的地上放了一些床垫子。等到中午吃饭时,那破学校的食堂里供应汉堡包,10块钱一份,面包倒是很大,生菜叶子也不少。就这样,吃着净素,睡着破床垫,每天早上在全校唯一能流出冷水的破管子前面排着长队盥洗。除了吃不好睡不好,这个学习班还实行着封闭式管理,不到结业谁也不准回家———当然,除非你不想结业,也不要求退还学费,就可以回家。这些盛气凌人的家伙被圈在里面,很快就变得与一伙叫花子相仿。除了这种种不便,这个班还总不上课,让学员在这破烂中学里溜达,美其名曰:“反省自己。”这个鬼学习班把大家耗了两个礼拜,这帮名人居然都坚持了下来,只是天天闹着要听课。
  
  最后,上课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校方宣布,主讲者是个伟大的人,很不容易请到。所以这课只讲一堂,讲完了就结业。于是,全体学员都来到了破礼堂里,见到了这位演讲人:此人有点像歌星,有点像影星,有点像信口雌黄的政治家,又有几分像在讲台上满嘴撒欢的野狐禅牧师———为了使中国读者理解,还要加上一句,他又像个有特异功能的大气功师。总而言之,他就是那个我们花钱买票听他嚷嚷的人。这么个家伙往台上一站,说道:我的课只讲一句话,讲完了整个学习班就结束……虽然只是一句话,大家记住了,就会终生受用不尽,以后永不会狂傲———听好了:Youareanasshole!同时,他还把这话写在了黑板上,然后一摔粉笔,扬长而去。这话只能用北京俗话来翻译:你是个傻×!
  
  我对这故事的真实性有点怀疑,但我以为,真不真的不要紧,要紧的是要有教育意义———这道理是这样的:用不着花很多钱、受很多罪、跑好远的路,洗耳恭听别人说你是傻×,自己知道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7:54 | 查看全部
你已经不会笑了时间:2014-02-19 作者:未详 点击:531次   海宴从美国回来,最大的感慨是那里的人笑点真的很低。有一次,海宴着急出门,顺手把女儿的卡通包背着去逛街,没想到,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冲着海宴善意地笑,其中一个还主动打招呼:你的包很有趣。哈哈。海宴望了望自己的包,不过是个带耳朵的包而已。他们的笑点还真低。
  
  还有一次,是在MALL里购物,那里有个儿童游乐场,一群过路的人在那儿看,看一个小孩倒着滑滑梯,很普通的一个动作,他们却乐不可支,看着聊着,很开心,觉得很逗。同行的美国朋友也哈哈大笑,只有海宴没笑:这有什么好笑的?不过,海宴还是相当感慨,他们的生活还真简单,一件普通的事就能让他们笑得这样开心,能停下来笑半天。在国内,大概是很难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太丰富了,太自顾自了,太多要忙的事了,以至于根本不屑一笑,根本觉得这些都太小儿科,又不是赚了一笔,又不是升职了,有什么值得笑的?与我何干?
  
  最逗的是,海宴去办一个证件,护照上的照片比本人胖一些,办事的人员望了望海宴,又望了望照片,马上笑起来,说:“减肥效果不错嘛。呵呵。”快速办完证后,又风趣地问了一句,“你是怎么减的?”当然,这是笑谈,可是他们真的是有本事发现这些不相干的趣事,心思非常简单,而不是像别人一本正经一副你欠我八百块的嘴脸,家里的事还烦不过来,有心思冲你笑吗?做梦吧。
  
  他们常常因为一件小事而发笑,而且把笑传递给别人。有一次海宴回家,看到房东太太笑着迎出来说:快看,快看,太好玩了。海宴以为有什么高兴的事,原来,不过是她的苹果树结了一个双黄果。对我们来说,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结个果对我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嘛。她却乐不可支:“太好玩了,像双胞胎啊。送你吧。”海宴把双黄果摆在了床头。我们大概很容易说他们大惊小怪,还会闷闷地说一句:有这么有趣吗?我怎么看不出来?的确,你当然看不出来,因为你太复杂了,复杂到已经无视生活中那些需要发现的细节。你常常带着包袱前行,欲望太多,要求越来越高,笑点太高了,没什么事能让你觉得好笑。
  
  在这样的环境待久了,海宴也变得容易发笑了。房东太太的小孩子有一次故意用左手写字,他妈在一边笑眯眯地看着,他写重了一笔,把笔弄断了,他妈居然哈哈大笑起来,这个妈啊,笑点太低了。如果在国内,马上是一巴掌或一声吼:“有什么好玩的,赶紧换手写。”我们是太严肃的人,我们是有追求的人,自然不能太小儿科,所以,我们不太容易快乐。那天,海宴居然也能坐下来半小时,看小孩用左手写字频频出错,乐不可支。生活还真简单。
  
  还有一次,海宴听到楼下传来一阵阵的笑声,下楼一看,原来是房东先生出门时穿了一双海宴作为礼物送他的中国土布老头鞋,而他的上身穿着美国T恤,他和太太因为这双鞋在那里笑得弯了腰,他们认为这是太好玩的事,笑声陪着房东先生走出去,当然,在路上,又会引起一连串的笑声。美国人对这些小变化的东西特别关注,他们有心情发现生活中微妙的快乐。生活简单到只留下一点笑声,他们又赚了,不是吗?
  
  我们常常太沉重了,生活中的事太复杂了,见怪不怪了,很难笑起来。海宴一回国,很难在路上看到笑脸,大家都面无表情,急匆匆赶路,看到最多的是一张张苦大仇深的脸。最怪的是有一次海宴和友人去一家咖啡馆喝咖啡,很好心地夸了那个端咖啡的女老板两句:“你的衣服真好看。”没想到,换来的是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言下之意是:这值得说吗?你们还真无趣啊。海宴和朋友面面相觑。面无表情,真的是太可怕了。即使不谈礼节,但是你连笑都不会吗?
  
  某次听一个讲座,资深的教授用一句话来说沟通:最忌一脸死相。
  
  你知道你不受欢迎的原因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8:20 | 查看全部
让自己成为风景时间:2014-02-19 作者:未详 点击:628次   每次去长途旅行或是近郊登山,都能看到穿高跟鞋的女游客。攀登石阶时,如果石阶窄不容履,她们便侧着身子,让鞋跟和台阶小心地契合。假如是土石的山路,那么她们纤细的鞋跟就会一步一步地嵌进泥土。
  
  这次单位组织旅游,女同事就抱怨道:“今天不知道走的路远不远,脚又要痛了。”我就问:“为什么非要穿高跟鞋旅游呢?”她解释道:“是为了配我穿的裤子呀。”她穿着米色纱质的长裤,还系着一根珠链的腰带。
  
  以前她穿休闲鞋在办公室走动时,那裤脚显得臃肿累赘,不过一换上纤细的高跟鞋,身姿便顿时轻舞飞扬——只有穿上高跟鞋才会有这般的曼妙。不过我又从心底偷笑着想,为什么要在旅途中穿这样的长裤呢?
  
  女同事穿着高跟鞋婀娜地走在异乡旅途上。她在经过前一天的奔波之后,已经对新的旅程望而却步了。高处的美景?不看!高点的楼阁?不上!在高跟鞋面前,世上有难事,因为要攀登。出于同样的原因,她曾过巴黎圣母院而不入,还把许多胜地从她的行程中抹去。但五花八门的旅游小商品店对高跟鞋是亲善的,她轻盈地迈过门槛前去挑选,就像我们平时在商业中心步行街上看到的淑女。她不远万里乘飞机是专程来逛街的,不,面对她的阵势,再看看那庞大的旅行箱,你甚至可以说——她是来进货的。
  
  其实,我十分佩服穿高跟鞋的女游客,因为即使是在路上,在她们看风景的同时,仍然不忘将自己打造成风景。就如同卞之琳诗里写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8:37 | 查看全部
花木兰等两则时间:2014-02-20 作者:未详 点击:245次   花木兰的另一张脸
  
  ●朱成玉
  
  战马嘶鸣,狼烟四起。那惨烈的古战场上,盛开着一朵花,名字叫木兰。
  
  英姿飒爽的木兰从战场上归来,卸了战甲,对镜贴花黄,让人们看到了她的另一张脸。
  
  那是千娇百媚,温柔可人的脸。让人们看到了,在坚强的外表下,那颗柔软的心。
  
  不再是那个在战场上厮杀,经历了大漠黄沙的脸。不再是那壮怀激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木兰,比起战马上那个矫健的身姿,我更喜欢,你此刻的这一张脸。
  
  有多少真实的人生要假扮成故事,流转于我们的茶余饭后插科打诨之间?我们似乎藏在了故事背后,其实就坐在故事的前排。花木兰,你是否看到她的另一张脸?那张脸上没有坚强,没有杀气,只有平常女子的那份矜持,那份平静。
  
  多少年来,人们只记住了木兰的坚强,却忽略了她的柔软。
  
  此刻这张脸更让我动容,因为这是真实的她自己。女扮男装实在是有她自己的苦衷。如果不是为了年迈的老父亲,她该不会隐藏起自己婀娜的女儿身吧。
  
  一个女人的坚强和柔软,归根结底,都只为一个“孝”字。
  
  大宋女子的鼓点
  
  ●神龙儿
  
  这是你想不到的。当年力挽大宋半壁江山的巾帼豪杰,竟是军妓出身。
  
  她原本不过是个民间女子,小家碧玉,后来在战乱中沦为营妓,烹调着“半点朱唇万人尝”的卖笑生涯。
  
  那是一次偶遇。受将军招呼,她前往后庭献舞。在朱檐画壁的长廊里,他看到她袅袅地走来,如云似雾,倾国倾城。她也呆了,眼前这个把门的小卒,有着多么让人惊心动魄的眉宇啊。将军颇有识人之能,于是把她赏给了他,酸且无奈地说,韩世忠,“宝剑”赠英雄吧。
  
  她不嫌弃他是个卒子,他也不追究她的过去。日月轮转,他成了大将,节度两省军马。而她的韬略与大勇,已经足以执掌半壁江山。那时候她的丈夫和岳飞各领风骚,抵抗金兵。无事时,两个驰骋疆场的大男人却还要坐下来聆听她的指点。酒热杯温,青梅几颗,她轻启朱唇,阵前便是风起云涌。
  
  1129年秋,金兵败退。她闯出闺房,身披黄金锁子甲,率领8千子弟围堵十万金兵。一时间朝野震动。那天,她亲自上阵,冒着密密的箭雨登上高处,抄起鼓槌,紧紧慢慢地敲了起来。8千军士跟着鼓点起伏拼杀,如有神助。想不到大宋朝凄凉的尾声,本是多么暮鼓沉沉,竟也悲壮激越地,被一个女子敲响。仿佛,最后的低吼。
  
  她的名字,唤做梁红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52:15 | 查看全部
我开始承认这些话了时间:2014-02-18 作者:未详 点击:1102次   1。我开始变老了,但是仍旧很幼稚。
  
  2。就算是很多年不联系也依然想念着的人是存在的。
  
  3。做不了恋人就做陌生人原来是真的。
  
  4。太重感情的人往往死得很惨。
  
  5。人的热情会慢慢消退,人的惰性会慢慢增加。
  
  6。我果真是个自作多情的人。
  
  7。话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爱笑了。
  
  8。父母越来越老了。
  
  9。时间久了,什么感情都会变的。清清淡淡的友谊反而更长久。
  
  10。信任是一种很滑稽的好感,我求之,但不得。
  
  11。我可以看出别人的算计,不再心甘情愿地当傻子了。
  
  12。轰轰烈烈的爱情是没人愿意陪的。
  
  13。能让我快乐地做个傻瓜的人没有了。
  
  14。想得太多,考虑太多,是错的。
  
  15。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真的。
  
  16。越来越不想一个人扛起所有的压力,开始喜欢逃避问题了。
  
  17。有些裂痕是时间也抹不掉的。
  
  18。生活可以让人变得麻木。
  
  19。越长大,心里的阴暗面越大。
  
  20。越来越不会装坚强了。
  
  21。以德报怨是会被人利用的。
  
  22。我有时候的确缺心眼。
  
  23。别人需要你的时候自会找你,不需要你的时候,就把你晾着。
  
  24。我是个做事情没毅力的人。
  
  25。有些事以为说开了就没事,其实结果还是一样的难过。
  
  26。我很恋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52:29 | 查看全部
民营企业的死亡定律时间:2014-02-18 作者:未详 点击:282次   我发现了一条民营企业的死亡定律:凡是男性企业家开始追逐女明星,这家企业就离死亡不远了。
  
  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像有老板追李小冉、殷桃,后来演变为扑朔迷离的“砍鄢颇事件”;周正毅追求杨恭如,后来遇到危机,坐牢了;李厚霖跟明星的故事曾经名噪一时,现在也已销声匿迹,等等。谁要沾上女明星,这公司就悬了。
  
  明星是生活在虚荣、浮华、感性、冲动的环境里,她们的工作、生命需要不断绽放出光芒。但商人是很无趣的,每天开会、做生意,这在明星看来很无聊,所以商人一般都呆板,但一谈到钱却很会算、很理性。
  
  企业家追求女明星期间,用冲动、虚荣的情绪来决策经营上的事情时,那就完了。
  
  你为什么非要追求女明星?明星就像爱马仕的包,够好够虚荣,但装东西并不一定实用;无印良品最实用,装东西远比爱马仕轻便、省力,好比老百姓过日子,更实在。开公司这件事远不像徐静蕾在电影里演的那么好玩,可你得坚持,因为财富就是那么一点点累积的。
  
  所以民营企业家要切记,不要一冲动就去追逐女明星,如果要追逐,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可以规避风险:第一种是你把企业交给别人打理,和企业之间形成一道防火墙,你不能让别的股东跟着你一起陷进去;第二种是你追求的女明星可以脱离娱乐圈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否则企业一定会陷入名利场。企业家用明星式的思维来投资,那么企业就离死亡不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