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39:53 | 查看全部
青春觉醒的风暴时间:2014-02-21 作者:未详 点击:150次   男孩的生理发育是一个充满心理迷乱的过程。一开始,仿佛有一阵陌生的微风偶尔从远处吹来,带着从未闻到过的气息,掠过男孩的身体,激起一种轻微的莫名快乐。接着,那风吹得越来越频繁了,风力越来越大了,它渐渐靠近,突然现身为猛烈的风暴。这风暴把男孩的身体抓在自己的手掌之中,如同一个新的猎获物,颠簸它,撕扯它,玩弄它。这风暴从此在男孩的身体里定居,如同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入侵者,不由分说地成为男孩的主人,迫使他带着狂喜和惊慌俯首称臣。
  
  一个人在幼时就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发生兴趣了。某一天,母亲宣布她不再给我洗澡。我曾经感到失落。可是,我很快发现,自己洗澡是更加有趣的,我可以尽兴玩那个特别的小器官。我把它藏起来,想象自己是一个女孩。我抚弄它。观察它发生微妙的反应。有时候,我和若干年龄相近的孩子玩轮流当医生的游戏。把门关上,拉上窗帘,男孩和女孩互相研究彼此不同的那个部位。我更喜欢当病人,让一个女医生来研究我。读小说的时候,原来读不懂的地方,渐渐地,身体开始向我提示可能的含义。这些都还只是性觉醒的前史。
  
  大约十一岁的时候,有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同班的一个女生,接着,梦见自己吃了一个卵形的东西,顿时-感到异样的快感。我立即醒来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但浑身弥漫着一种舒服的疲乏。这个梦是我的性觉醒开始的一个信号。我原先并不喜欢那个女生,但是,做了这个梦以后,我就开始注意她,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悄悄跟踪她。这种行为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我发现自己仍然不喜欢她,注意力很快转移到了另一个女生身上。
  
  初中二年级的课堂上,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小男生不停地回头,去看后几排的一个大女生。大女生有一张白皙丰满的脸蛋,穿一件绿花衣服。小男生觉得她楚楚动人。一开始是不自觉地要回头去看。后来却有些故意了,甚至想要让她知道自己的情意。她真的知道了,每接触小男生的目光,就立即低下头,脸颊上泛起红晕。小男生心中得意而又甜蜜,更加放肆地用眉目传情。这个小男生就是我。
  
  那些日子里。我真好像坠入了情网一样。每天放学,我故意拖延时间,等她先出校门,然后远远地跟随她,盯着人群中的那件绿花衣服。回家后,我也始终想着她,打了无数情书的腹稿。但是,一旦见到她,我没有勇气对她说一个字。班上一个男生是她的邻居,平时敢随意与她说话,我对那个男生既佩服又嫉妒。有一回,在校办木工工场劳动,我们俩凑巧编为一个组,合作做工。这么近距离的接触,我更是拘谨,只是埋头干活。我们做了两件产品,在分配时,她要那一个小书架,我为能够满足她的愿望而高兴,心甘情愿地拿了明显逊色的一个小挂衣架。后来,在一次家长会上,我看见了她的母亲。那是一个男人模样的老丑女人。这个发现使我有了幻想破灭之感,我对绿衣女生的暗恋一下子冷却了。毕业前夕上复习课,我们俩的座位调到了一起。在一次闲谈时,她建议我报考上海中学,据她说,每到周末,上海中学的学生有小汽车接送。我就是听她的话考了上海中学的,考上后知道,哪有小汽车接送这等美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1:09 | 查看全部
不得贪胜时间:2014-02-21 作者:未详 点击:446次   20世纪30年代,吴清源在日本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结果,吴清源打败了所有对手,登上了围棋的顶峰。他说:“我的对手全是日本棋坛的杰出之士。就棋艺而言,我与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我之所以屡屡获胜全在于精神因素”。日本棋坛另一位顶尖高手坂田荣男曾坦率地说:“我不认为吴先生的棋多么高超。”可是。他总是败在吴清源的手下,弄不明白为什么。是《道德经》的“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的思想,使吴清源排除了贪胜之心带来的干扰,心境澄明,发挥了最高水平。
  
  下棋要“不得贪胜”,人生也是如此。“不得贪胜”,其实是一种“训心”之术。一个人如果做不到“不得贪胜”,即使才智绝高,也无法承担重大使命。因为你要驾驭天下,首先要驾驭得了自己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2:29 | 查看全部
豪华大厦意味着衰落时间:2014-02-20 作者:未详 点击:265次   帕金森的“办公大楼法则”是,某个组织的办公大楼设计得越完美,装饰得越豪华,该组织离解体的时间越近。
  
  他发现,许多生意兴隆的公司、影响巨大的组织都设在不起眼的地方,住在简陋的房屋里,一旦搬进豪华的大厦,便转入衰退的轨道。例如,圣彼得教堂、罗马教堂、梵蒂冈教堂等宗教组织,都是在极盛时开始设计和修建这些教堂,等这些教堂建成时,宗教组织的势力便走下坡路了。国际联盟大厦、英国议会大厦、凡尔赛宫、布伦海姆宫、白金汉宫、英国殖民部办公大楼等政治组织的大楼,都是在落成典礼之后,该组织的权势发生大幅度的下降,甚至带来厄运。
  
  如果帕金森了解中国历史,可能会找到更多的例证,比如阿房宫、秦始皇陵等。为什么这些以豪华著称的建筑物,都成了这些组织的“陵墓”呢?
  
  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滥用民力,加重财政负担,引起各方的不满或者反抗,从而动摇权势的根基;二是风水不好,致其不旺。
  
  帕金森则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如下推测:一个组织在兴旺发达之时,往往紧张而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和修建琼楼玉宇,当其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已经完成,想到要修建与其成就相称的大楼时,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表面功夫上。当某个组织的大楼设计和建造得趋向完美之际,它的存在就开始失去意义。完美的楼堂意味着定局,而定局意味着终结。
  
  文化不同,对规律的认识自然不同。尽管解释有异,定律却是基本相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2:58 | 查看全部
孙红雷的眼泪时间:2014-02-20 作者:未详 点击:259次   孙红雷是个固执的人。固执得彻头彻尾,不管对方是谁。
  
  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开拍时,孙红雷还不红,很年轻,积累了一定的表演经验,一心想红起来。拍第一个镜头时,张艺谋就领教了孙红雷的固执。
  
  冬天,下着雪,院子里的土地白了,石头白了,那个教室的瓦房顶也白了,瓦房顶的天空更是一片苍茫。母亲坐在雪地石头上,怀念刚去世的教师老伴。父亲去世,远在城市的儿子回家奔丧。
  
  孙红雷扮演的就是这个远道回来的儿子。孙红雷看到“妈妈”坐在寒冷的天地间,“妈妈”说,生子,你的父亲没了,再也见不着你的父亲了。孙红雷扮演的生子立即大哭起来。
  
  就在这一哭上,孙红雷和张艺谋较上了劲儿。孙红雷认为,我哭得多好啊,多痛啊,这可不是一般人想哭就能哭成这样的。可张艺谋说,你完全不对了,你就不会表演。
  
  孙红雷不服气了,凭什么说我不会表演,一个孩子父亲没了,见到雪地里泣不成声的母亲,不哭还能怎么着?
  
  孙红雷就别不过这个劲儿,再演还是哭,再演还是哭……
  
  张艺谋那时候已经48岁,是个成熟的男人。他有着成熟男人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他告诉闷着头准备一条道走到黑的孙红雷。你是村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分到城里中学做了老师,你是全村人的骄傲。现在,你父亲没了,你回来了,你看到了母亲在院子里冻着,你是一个男子汉,全村人都在看着你……
  
  那一刻,孙红雷一下子明白了。父亲没了,他这个做儿子的,还只能伤心吗?他不能,他还有一个老母亲,他要先把老母亲带回家,他不能让雪地里悲痛欲绝的母亲再冻坏了。
  
  再站到镜头前,孙红雷扮演的生子用他的臂膀揽起母亲,他丝毫不带哭腔地说,妈,天这么冷,咱回家去吧,说着话把母亲揽回了家。
  
  这个表演和张艺谋达成了共识,只一条就通过了。
  
  这件小事儿影响孙红雷的表演生涯。孙红雷说,在这儿,我学会了一个观念,那就是,一切表演,都要在假定环境里,把表演做到绝对的真实。孙红雷说,是这个表演观念影响了他的表演,成就了他的今天。
  
  然而,这个事,却给我表演之外的启示,孙红雷的眼泪表达的是孩子对家对父母爱的依恋。张艺谋要求的不哭,却是对家对父母爱的担当。
  
  当伤痛来时,哭是青涩,不哭是成熟。在伤痛里,人总归需要,从青涩到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3:21 | 查看全部
对月时间:2014-02-20 作者:未详 点击:153次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儒,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地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4:12 | 查看全部
过我眼,即我有时间:2014-02-20 作者:未详 点击:240次   收藏很容易使人痴迷,正如俗话说,不痴不迷难以收藏。马未都曾说过,天下宝物买不尽,过我眼者即我有。
  
  马未都20岁的时候,每天要骑自行车从西郊到东城上班,每天路过一个卖面茶的摊子。摊主是位老头儿,摊子上有一排青花大碗,非常漂亮。马先生认为那些碗非常值钱,就向老头讨买。老人说,那是传家宝,不会卖,但可以看。无论马先生如何祈求,老人始终不肯卖他漂亮的青瓷传家宝。在从此以后漫长的收藏道路中,马先生将不可到手的宝贝嘲解为“过我眼,即我有”。这个东西我看过了,就拥有过了。
  
  很欣赏马未都的“过我眼,即我有”的境界,这个东西我看过了,就拥有过了。拥有了什么呢?知识,还有赏心悦目。
  
  《菜根谭》中语: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这话虽有些偏颇,但不无道理。想想吧,物必传世,钱享后人。我们当下能够真正收藏的,不过是“物质”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过我眼,即我有,不过是宁静中的一种状态,忘我时的一种心态,人徜徉在蓝天白云之下,静坐于无异响之处,物我相忘,心无杂念,定会生出世上美好之物即我有的禅意。这世间的好东西那么多,你凭什么“拿”呢?仅是一个“爱”吗?在我眼里,很多人实践的是另外一个字———“欲”。
  
  眼中的拥有比手中的拥有更广阔,这也是最广袤隆重的收藏,心中的拥有比手中的拥有更持久。放下短暂的自私,过我眼,即我有,“假的丑的,如过眼烟云;真的美的,留在了我的心中”,才是最完美、最彻底、最永久、最不可失去的拥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4:27 | 查看全部
用行动示爱时间:2014-02-20 作者:未详 点击:355次   一个12岁的女孩带着智障的弟弟来进行圣诞大采购。
  
  他们进入百货公司后,弟弟不小心撞到展台,让鞋子撒了一地。一个疲惫不堪的售货员抓住弟弟的手臂,训斥他:“捡起来!”
  
  “不!”弟弟发出反抗的惊呼。
  
  “捡起来!”售货员干脆冲他大吼。
  
  “不!”弟弟立即大声反击。
  
  见状,姐姐开始拾鞋子。没一会儿,弟弟开始帮姐姐。又一会儿,弟弟、姐姐和疲惫不堪的售货员一起拾起鞋子,把鞋子摆回了原位。
  
  完工后,姐姐给售货员上了一节刻骨铭心的课。她说:“你得用行动表示你爱我弟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4:38 | 查看全部
一辈子的金饭碗靠谱吗时间:2014-02-20 作者:未详 点击:658次   我问过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报考公务员,甚至屡败屡战,国考、省考、市考、区考,逢考就上,很多人的回答是——为了稳定。
  
  距离产生美。找工作与找对象都是这样。一般来讲,情侣之间要谈谈恋爱,有过一段时间的近距离接触,了解了对方的优缺点后才能知道这段感情是稳定还是浮云。而找工作时,不少同学都觉得公务员是个稳定的工作,是一辈子的金饭碗,可是对这份工作的了解却仅限于传说。这,靠谱吗?
  
  我的一个师弟,参加了三次公务员考试,前年终于过五关斩六将,笔试面试发挥出色,进了海关。海关职员是令人人羡慕的金饭碗,但是上个月老同学在一起小聚时,他却不停抱怨,说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地在护照上盖章、盖章……跟他一起做这份机械重复工作的还有各学校各专业的博士硕士。我问:“你幸福吗?”他苦笑,说道:“千辛万苦考进海关的人里,后来辞职的也不少。”
  
  另一个朋友,也是考公务员考了三年,有机会就考,经验丰富,千锤百炼,终于考进了某市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他的工作是每天看还没公映的电视剧,进行初审,看有没有不适宜对大众播放的问题。我说:“这么好玩的工作,你一定很惬意喽?”他回答:“好玩?惬意?要不你来干两个月试试。工作呀,其实就像恋爱一样,因不了解而恋爱,因了解而分手。”
  
  也许我们不会因为稳定而盲目追求另一半,但不少人却会因为稳定而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考、报考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体制内岗位。2012年公务员考试,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合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职位仅招录1人,初审获准报名者达7258人,可以肯定,这七千多人中可能一大半都不知道这个职位要干什么具体的工作。哈尔滨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环卫员工,457个招聘岗位引来11539个报名者,其中包括29位硕士报名,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个职位能否发挥其平生所学。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稳定。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或大或小,或快或慢地变化。
  
  大约20年前,全中国的文艺青年,不管知不知道摇滚、认不认识崔健,都会哼唱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不过,要是崔健重新唱《长征路上的摇滚》,一定会觉得滑稽。毕竟,与今天相比,八九十年代的高楼大厦和交通拥堵完全不值一提。也许崔健还会注意到一个现象,报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变热了,和曾经的下海潮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如果顺利,会有35年的工作时间。回顾过去35年,我们就知道,很难预测到未来的35年中国会发生多大的变化。35年前,我国刚走出“文革”,开始改革开放,当时国企工人被认为是福利最好、最稳定的岗位;20年前,发生了公务员“下海潮”;15年前,国企改革启动,国企铁饭碗被打破,大学生不再包分配;15年前,手机和砖头一样大;10年前,手机是个稀罕玩意;5年前,没有微博……
  
  即便是公务员“报考热”,也是近10年的潮流。天价烟局长被网民曝光而下课,也仅仅是近3年的事情。而5年后、10年后,会是如何?谁能预测得到?
  
  不妨反问自己一句:即便是金饭碗,即便体制内外的鸿沟短期内不会消除,这种差距可以持续吗?
  
  社会发展如此迅速,仅仅靠一次考试,就能给自己一个未来30年的金饭碗,恐怕不太现实。现实中,同样是拥有着金饭碗的公务员,由于其岗位、地区、部门、单位、背景的差异,含金量也是千差万别,难以衡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相对封闭的公务员体制走向开放是大势所趋。如果某一天,丁磊、张朝阳、梁稳根之类的人在政府中担任某些职务,绝不是天方夜谭。
  
  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你何不在社会上先证明自己不依赖体制的能力?当你富得清白、享受起来堂堂正正的时候,对于你来说,还有什么是不稳定的呢?如果有志于成为政治人物、为人民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政治的开放,体制外和体制内的鸿沟会越来越模糊,机会会越来越多。如果仅仅为了一个金饭碗的虚名而忽视了自身的含金量,一心想把自己放进保险箱,那么,金饭碗也可能变成泥饭碗。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目不暇接的变化。渴望稳定的工作和追求一段不变的感情何其类似,这就好比手心中的沙子,你握得越紧,就越容易溜走。
  
  找工作,不能本着“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年轻人,在通往未来的路上,你们拥有如此美妙的未知,拥有如此多的机会,何不摊开你们的手掌,勇敢地拥抱你们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4:50 | 查看全部
当你从斯坦福毕业的时候时间:2014-02-21 作者:未详 点击:203次   我在斯垣福进修的课程中最有价值的并不是经济学。
  
  每周,我们都被要求阅读一本中世纪的哲学巨著,一周大概得读上1000页。到了周末,我们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把书的内容缩减为20页,然后再减到10页,5页,最后只剩下2页——一张纸正反两面的两页。所有无关紧要的旁枝末节统统去掉、缩减,只留下最根本、最重要的两页。到了下一周,又从另一部鸿篇巨制开始。这样一来,我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在脑海里留下了印象。让我觉得最学有所得的就是这种严苛的凝练和浓缩过程,能够掌握这种奇妙的技巧真是令人兴奋。多年来我一再地把它付诸实践,用智慧去浓缩,凝练,去伪存真,直达事物的本质。
  
  课堂上所学到的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人生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种种偶然所造就的素质。
  
  当你从斯坦福毕业的时候,你带着十年寒窗、家庭门第、世故历练等等积累的数千页个人资料。而你真正的自己,你的本质。你的精华就埋藏在这千页纸张的下面。那么,你该如何凝练你的人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0:46:10 | 查看全部
林肯夫人的悲悯一生时间:2014-02-20 作者:未详 点击:281次   玛丽•拖德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妻子,她也许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总统夫人,尽管在世时她受到的多是嘲笑和责难,但今天的人们却以更大的同情心来看待她那略带悲悯的一生。
  
  玛丽七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再娶。尽管她从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却十分淘气。一次,祖母批评她:“玛丽,你这样淘气将来能做什么?”“做总统夫人!”
  
  1839年的一天,玛丽是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当时还是青年律师的林肯,在初次见面的舞会上,林肯对玛丽一见钟情,并闪电般地于1842年11月4日举行了婚礼。
  
  婚后林肯夫妇寄宿在简朴的环球旅馆,次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罗伯特出生了,不久他们买下了他们一生中“唯一的家”,在一幢双层木质楼房里,他们又迎来了另外三个儿子的相继降生。但林肯夫妇的孩子是不幸的,除长子罗伯特外,其余三个儿子均未长到成年,次子爱德华4岁死于斯普林菲尔德,三子威利12岁时死于白宫,幼子塔德18岁暴卒。
  
  在林肯的一些传记中,往往把玛丽描述成一个恶妻,似乎林肯一生都在忍受着她的折磨,这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林肯的年轻合伙律师赫恩登。赫恩登终生崇敬林肯,但却与玛丽搞不好关系。赫恩登是林肯身边较亲的人之一,一些历史学家都接受了他的说法。然而从许多资料看,玛丽和林肯的婚姻是幸福的,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在白宫的一次宴会上,林肯深情地注视着妻子,对身边的人说:“我的妻子还像她做姑娘时那么漂亮……那时我深深地爱上了她……。”当然玛丽和林肯的生活中也发生过许多不愉快的争执,但这并未妨碍他们的婚姻,林肯曾经戏谑地评述玛丽的好强性格:“上帝(God)的名字只有一个‘d’,而拖德(Todd)家却要两个‘d’。”玛丽有着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这也促成了她对林肯的最大帮助,她坚定地激励着丈夫不断动摇的雄心,可以说,她使林肯对待政治像牙疼病一样日夜保持清醒。
  
  1861年3月4日,林肯就任美国的第十六任总统,在就职典礼上,玛丽穿着豪华,光彩照人,她对密友说她要挫败华盛顿那些南方美女对她的轻视。林肯夫妇入主白宫后不久,美国就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内战,在这场战争中玛丽无疑是痛苦的,她是南方人,她的一个兄弟、三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三个妹夫都在为南方而战,为此她曾被指控为间谍,林肯不得不去亲自作证辟谣。
  
  1862年,玛丽的三子威利死于白宫,这对玛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她的神智开始受到了影响。
  
  1865年4月12日,联邦军队攻克叛军政府的首府里士满,长达四年的内战结束了,消息传来,举国欢腾。4月14日,林肯偕玛丽前往福特剧院观看《我们的美国堂兄弟》,但就在那里,刺客的子弹击中了林肯的头部,致命的枪伤最终夺去了林肯的生命。林肯的死使玛丽歇斯底里了好几个月,她痛苦地责备自己,说是自己害死了丈夫。
  
  玛丽回到了斯普林菲尔德,后来还去过欧洲旅行,幼子塔德此时对她是一大慰藉。1871年,塔德突然死去,这次玛丽的神智几乎彻底崩溃了。长子罗伯特一度不得不把她送进疯人院,后来玛丽在斯普林菲尔德由她的大姐伊丽莎白监护。晚年的玛丽双目失明,1882年,玛丽在她63岁那年离开了人世,她的遗体被安葬在斯普林菲尔德橡树岭公墓她丈夫的身边,在那里她将永远陪伴她所挚爱的丈夫———亚伯拉罕•林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