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4-9 16:29:52 | 查看全部
1916年,位于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弗纳尔的居民非常渴望修建一座砖砌的银行。 

这座银行将是小镇上的第一家银行。 

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万事俱备,只差砖还没有着落。 

就在一切仿佛都进展得很顺利的时候,障碍出现了。这是一个致命的障碍,由于它,整个工程计划将化为泡影: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每磅要2.5美元。这个昂贵的价格将断送掉一切:不会有足够的砖,也不会有银行了。 

幸运的是,小镇里的一位商人开始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他想出了一个近乎愚蠢的主意—邮寄砖! 

结果是:包裹每磅1.05美元,比用火车运送便宜了一半的价钱。事实上,不仅是价格便宜了一半,而且邮寄过来的砖和用火车货运过来的砖是同一班列车运送!就是这么一个货运和邮递之间的价格差异使情况完全不同了。 

几周之内,邮寄的包裹像洪水般涌入小镇。每个包裹7块砖,刚好可以不超重。这样,弗纳尔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而且,这家银行全部是用邮寄过来的砖盖起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9 16:30:03 | 查看全部
一位西方哲人说,要想做好一件事,你最好尽四分之三的力量去做。我觉得大多数成功者会赞成这种观点。
  一位作者想写出一本健康美好的思想的书,他只使出四分之三的力量就够了。切不可全力以赴,那样会心情紧张、急躁不安,这种情绪会泄露在文字中传染给你的读者。而只使出四分之三的力量,既有准备又留有余地,从容不迫会做得更成功。
  做其它的事也一样,凡事需要尽力准备,但不可全力以赴。兵家所谓穷兵黩武就是指指挥员太全力以赴以至于血本都赔进去了。而搞实业的人更忌讳把全部的钱财投入某一项实业中,而是尽量在多行业拓展以防止一败涂地。
  全力以赴者并不一定比使用四分之三力量的人更具有实力。古人所谓“工夫在诗外”是说文人做诗的好坏往往在他的学问与阅历的深浅,而不只在诗文本身。其它行业也一样,而在于你本身的实力如何。“三国演义”中孔明站在空城上吓退几十万大兵,并不是说他有万夫莫开之勇而恰恰是他过去的妙算神机与今日的镇定自如才吓退敌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一座海中的冰山,十分之七在水下,可正是那十分之七才托起了那十分之三,那十分之三巍峨壮观,令世人赞叹。人生也一样,成功只是那十分之三,而十分之七是成功前的艰苦准备。成功并不在于你是否全力以赴了,而在于你是否具有实力和充分的准备。一个没有练过武功的人为报仇急于与一武功高深的人交手,虽然他全力以赴了,可他会成功吗?
  有实力有准备的人也不可轻心,你必须用四分之三的力量,这样才既不焦虑又稳操胜券。兔子之所以在赛跑中输给乌龟,就在于太轻敌太自信了,以至于落下永世的笑柄。要是兔子懂得用上四分之三力量的道理,那他是必胜无疑了。
  古人说弓太满则易折,人也切忌全力以赴。给自己留一点余地、留一分轻松,你就会多一分从容、多一分洒脱,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失败了也不会全军覆没。千万不可全力以赴地做一件事,你只需用四分之三的力量你就会是永远的成功与胜利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9 18:22:59 | 查看全部
一对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姐妹,几经周折才被一家礼品公司招聘为业务员。
  她们没有固定的客户,也没有任何关系,每天只能提着沉重的钟表、影集、茶杯、台灯以及各种工艺品的样品,沿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去寻找买主。五个多月过去了,她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仍然到处碰壁,连一个钥匙链也没有推销出去。
  无数次的失望磨掉了妹妹最后的耐心,她向姐姐提出两个人一起辞职,重找出路。姐姐说,万事开头难,再坚持一阵,兴许下一次就有收获。妹妹不顾姐姐的挽留,毅然告别那家公司。
  第二天,姐妹俩一同出门。妹妹按照招聘广告的指引到处找工作,姐姐依然提着样品四处寻找客户。那天晚上,两个人回到出租屋时却是两种心境:妹妹求职无功而返,姐姐却拿回来推销生涯的第一张订单。一家姐姐四次登门过的公司要招开一个大型会议,向她订购二百五十套精美的工艺品作为与会代表的纪念品,总价值二十多万元。姐姐因此拿到两万元的提成,淘到了打工的第一桶金。从此,姐姐的业绩不断攀升,订单一个接一个而来。
  六年过去了,姐姐不仅拥有了汽车,还拥有一百多平方米的住房和自己的礼品公司。而妹妹的工作却走马灯似地换着,连穿衣吃饭都要靠姐姐资助。
  妹妹向姐姐请教成功真谛。姐姐说:“其实,我成功的全部秘诀就在于我比你多了一次努力。”
  只相差一次努力啊,原本天赋相当机遇相同的姐妹俩,自此走上了迥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不只是这位姐姐,多少业绩辉煌的知名人士,最初的成功也就源于“多了一次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9 18:23:12 | 查看全部
他自小喜欢画画,当教师后,这个兴趣一直伴随着他的业余时间。有一年他辞职了,凭着工作数年的积蓄,他背着画夹走南闯北,过着一种近似流浪的生活。
  3年后,他结束流浪,专心致力于绘画。这期间他很贫困,一边卖画,一边靠朋友们的接济生活。和许多文艺界人士不同的是,他基本上不参加社会活动。这么着又过了3年,他终于引起同行们的注意。他的画作以清新、流畅、富有叛逆精神而渐渐闻名。
  以下是这位朋友向我简单介绍的成功经过,他边喝咖啡边给我计算他取得成功实际花费的时间:
  小时候大约从初中开始,喜欢画画,一直到高中一年级,用于绘画或阅读有关书籍平均每天大约1小时,这4年用于绘画的实际时间大约是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9 18:23:24 | 查看全部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少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发展的机遇。3年后,齐瓦勃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惟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25岁那年,齐瓦勃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有一个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在筹建公司最大的布拉德钢铁厂时,发现了齐瓦勃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当时身为总经理的齐瓦勃,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建筑工地。琼斯问齐瓦勃为什么总来这么早,他回答说:“只有这样,当有什么急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耽搁。”工厂建好后,琼斯推荐齐瓦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在一次事故中丧生,齐瓦勃便接任了厂长一职。因为齐瓦勃的天才管理艺术及工作态度,布拉德钢铁厂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灵魂。因为有了这个工厂,卡内基才敢说:“什么时候我想占领市场,市场就是我的。因为我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的钢材。”几年后,齐瓦勃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齐瓦勃担任董事长的第7年,当时控制着美国铁路命脉的大财阀摩根,提出与卡内基联合经营钢铁。开始时,卡内基没理会。于是摩根放出风声,说如果卡内基拒绝,他就找当时居美国钢铁业第二位的贝斯列赫母钢铁公司联合。这下卡内基慌了,他知道贝斯列赫母与摩根联合,就会对自己的发展构成威胁。一天,卡内基递给齐瓦勃一份清单说:“按上面的条件,你去与摩根谈联合的事宜。”齐瓦勃接过来看了看,对摩根和贝斯列赫母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的他微笑着对卡内基说:“你有最后的决定权,但我想告诉你,按这些条件去谈,摩根肯定乐于接受,但你将损失一大笔钱。看来你对这件事没有我调查得详细。”经过分析,卡内基承认自己过高地估计了摩根。卡内基全权委托齐瓦勃与摩根谈判,取得了对卡内基有绝对优势的联合条件。摩根感到自己吃了亏,就对齐瓦勃说:“既然这样,那就请卡内基明天到我办公室来签字吧。”齐瓦勃第二天一早就来到摩根的办公室,向他转达了卡内基的话:“从第51号街到华尔街的距离,与从华尔街到51号街的距离是一样的。”摩根沉吟了半晌说:“那我过去好了!”摩根从未屈就到过别人的办公室,但这次他遇到的是全身心投入的齐瓦勃,所以只好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
  后来,齐瓦勃终于自己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业绩,真正完成了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07:44:55 | 查看全部
大家早上好,今天4月10日星期四,农历三月十一,请关注今日天气变化,白天晴,3-4级西北风最高气温13度,今日夜间晴西北微风最低气温零下1度。受冷空气影响温度不高注意预防感冒,春季干燥注意补充水分。这世上其实有许多简单的幸福,而我们总是纠结于那些复杂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07:45:17 | 查看全部
生活里,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昨天的逝去而伤感,也没有必要为了明天的到来而苦恼,享受当下,把握今天才是真实的。昨天的 过去,应该懂得好好回忆。明天的未来,应该懂得好好准备。今天的现在,应该懂得好好分享。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把握住自己的心,让心境清净,安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08:38:19 | 查看全部
今日故事: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心得: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 因此而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4:11:27 | 查看全部
在普佐15岁的时候,任西西里岛地方长官助手的父亲患病去世了。埋葬了父亲,母亲就带着他和两个妹妹投奔住在罗马的舅舅。
  他家没什么积蓄,舅舅家也不富裕,安顿了他们一家四口,就没余力供他读书了,只得让他到酒店做侍者挣钱养家。三年之后,他已长成个子很高的帅小伙子。一天晚上回家后,他对母亲说他再也不做侍者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对母亲讲了在酒店的遭遇:在为一顾客上汤时不小心将汤溅到了顾客的身上,不仅被骂了一顿,那人还打了他一耳光。领班也训斥了他,警告他要再犯这样的错就让他滚蛋。他说他再也不去酒店了,不再受他们的侮辱了。
  母亲听完,严厉地对他说:“你说这话就该挨一个嘴巴子!”他愣了,没想到母亲不同情他,反而还责骂他,他都要哭出来了。母亲接着说:“你只想着你自己,你想过顾客没有?他也许就那一件好衣服,被你给毁了,能不气愤吗?你如果是一个合格的侍者,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发生了这样的事就是因为你从心里没有想过要做好侍者,没想过要做一个优秀的侍者!”
  母亲看他哭丧的样子,语言温和下来,说:“孩子,做侍者的,要看到客人因享受了你的服务后心情舒畅地离去而高兴,你要享受你职业的荣耀。孩子,好好做吧,只要你心中时刻想着侍者也是荣耀的职业,你就会获得荣耀!”
  母亲的话并没消除普佐心中的委屈,但他仍然去酒店上班,因为母亲不同意他辞去酒店的工作。他做着,但很不开心。他觉得母亲的话像教幼儿的呓语,谁会以做一个侍者而觉得荣耀呢?
  一天午间,普佐正忙着,抬眼一看,母亲来了。他刚要打招呼,母亲食指按在嘴前示意他不要做声,然后装作不认识似的坐下了,悄声告诉他要像对待别人一样地对待她。母亲也像顾客一样叫了酒菜,他为母亲服务着,可做得既慌乱又笨拙,在上最后一道菜时竟把桌上的酒杯碰翻了。母亲盯着他,低声说:“你觉得做侍者丢脸是吗?我看你的样子像做贼,你这样做才恰恰是最丢脸的,你知道不知道?”说着,她手一扬,将杯里的酒全泼在了他脸上,转身走了。普佐站在那里,心一颤,泪流了下来。
  晚上回家后,母亲拥抱了他,对他说:“孩子,对不起,白天妈妈做得过分了,向你道歉。”母亲接着又对他说:“孩子,你要珍爱你的职业,你不能觉得你自己低贱,你心里要觉得自己像一个国王……”
  他笑了,对母亲说:“可我只是一个侍者啊……”
  母亲说:“不错,你是侍者,可你要做到最好,你就会成为侍者中的国王!”
  母亲拍着他的肩说:“孩子,从明天开始,你试试用另一种态度做事好吗?"
  对着母亲期许的眼神,普佐点头答应了。
  这之后,普佐工作的态度转变了,慢慢地,人们欢迎他了,很多来酒店的人都点名要他服务。就是有时走在街上也会有人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觉得整个罗马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一天,普佐正忙碌而又熟练地招待着顾客,他母亲进来了,手捧一大束芬芳的鲜花,递到了儿子的手里,笑容满面地说:“孩子,祝贺你20岁的生日,你今天真的成了国王!”
  后来普佐创立了凯莱旺大酒店,他真的成了罗马餐饮业的国王。
  在酒店开业的庆典上,普佐幽默地对已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母亲说:“一个母亲要想使懒惰和不自信的儿子勤奋和自信,她需要做的并不是太多,只是向他的脸上泼一杯酒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4:11:45 | 查看全部
少年时代,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之路,但老师却对他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很用功,但过分拘泥,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改学油画,虽然十分认真,可成绩差,进度慢。后来,一个化学老师发现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件事,于是,这个化学老师建议他改学化学,并相信他会取得好成绩。
  这一次,他智慧的火花果真被点燃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胜人一筹。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诺贝化学奖得主之一。
  穿上了一双不适合自己的鞋子,即使它昂贵精美,跑起路来也会很痛苦。只有拥有一双适合自己奔跑的鞋子,才会跑得更快,更远。
  曾经有一个被老师们公认的“问题”孩子,被好儿所学校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开始,他也屈从于外界的评价,认为自己非常笨。长到十几岁,他发觉自己天生对文字反应迟钝,但对图形很舶感,于是,他开始了独特的自娱自乐——画画,在学校里画,回到家里也画,书上、作业本上,只要有空白的地方都被他画得满满的。
  居来,有一家媒体发现了他,并为他开设漫画专栏,渐渐地,他声名鹊起,成了专职漫画家。
  他就是朱德庸,25岁红透宝岛。他的《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等漫画集一直畅销。现在,根据这些漫画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正在热播,“朱德庸”三个字更是炙手可热。
  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寻找的艺术,在奋斗的路上,你若能看清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奔跑的那双鞋,也许就成功了一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