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41:22 | 查看全部
在现实与理想中把玩平衡
  
  回到香港的叶锦添满怀希望,准备在电影上大显身手,哪知“机会屈指可数,生活穷困潦倒”。不仅日子穷得叮当响,而且甚至一年里也没一部戏可拍,有时连午餐都吃不上。前途在哪里?艺术是什么?叶锦添进入了事业的低谷期,心情郁闷。
  
  就在这个时期,叶锦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到处找来老杂志和旧书,发疯般地研究起京剧脸谱,看京剧装扮,琢磨京剧戏服甩袖,企图在尝试恢复一种传统美感的同时,融入个人的经历和眼光。
  
  真正翻身是在1993年。电影《诱僧》剃光了影星陈冲的眉和发,反倒成就了叶锦添。他拿到了生平第一个大奖——台湾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奖。这是他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艳丽妖娆的《诱僧》使他结识了该片男主角吴兴国。叶锦添信手拈来的几幅设计图被吴兴国一眼瞧中:“不错嘛,愿不愿意跟我去台湾?”由此,叶锦添加盟吴兴国经营的当代传奇剧场。舞台让叶锦添的想象力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宣泄,惊艳至今的《楼兰女》由此诞生。
  
  “这些戏服,极尽繁复又华美艳丽,全是我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凤冠代表婚礼、假花代表死亡、链条代表枷锁、利剑象征复仇、海藻意喻生殖,剧情每一步发展和人物内心的活动变化,我都尽量用这些服装的符号外化出来。1993年《楼兰女》在台湾首演,一炮打响,很多年轻人都来了,连那些老一代的人,也好奇地来看我们在搞什么新的东西。”
  
  当第一次看到演员穿着他设计的衣服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叶锦添被震住了。“吴兴国让我懂得舞台演员身上的魔力。演员可以将你想象的感觉找出来,他们身上有一种力量,你在他身上找到了这个力量,你就能让他演的形象立起来。《楼兰女》的服装设计使我在台湾红起来,并引起国际关注。可以说,吴兴国对我艺术的成功影响最大。”
  
  自此以后,叶锦添好运不断,他转型做了7年的舞台剧,担任了四十多部戏剧的服装造型设计、道具、舞台设计工作,接触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大到唐宋的建筑,小到衣服袖口,这对他日后的设计影响很深。
  
  2000年,是叶锦添事业上的转折年。这一年,他的名字与一部叫《卧虎藏龙》的电影紧密相连。2001年的奥斯卡之夜,当相貌平平、服饰简约的叶锦添带着他惯有的斯文和腼腆走上领奖台,从著名影星凯瑟琳·泽塔·琼斯手中收获了万众瞩目的小金人时,这个第一位在奥斯卡奖台上得到认可的中国电影人,创造了,一段与艺术、信念、历史三者交融的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41:32 | 查看全部
丰富的灵感源于积累
  
  叶锦添的服装作品不仅而貌丰富,并且跨足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电影、舞蹈歌剧、戏剧、戏曲、传统乐舞、音乐剧场等。而他的创作灵感,到底从何而来?
  
  答案很简单,厚积薄发。叶锦添的书架足以让每一个爱书人又羡又妒。上白天文,下至地理,早自远古神话,近到当代艺术,种类涵盖诗歌小说、建筑戏曲因为工作需要,他还特别收藏题材偏门的书,他甚至专门到日本去寻找有关城堡设计的书,研究攻守双方的战斗,城堡每个地方的功能。“事实上某些领域内的专业书籍,在我的工作中也用得到。例如做船的书,拍《赤壁》时要做船,我们要计算浮力,研究船怎么压在水面上,这牵扯到整个设计的可能性,需要很多专业知识。”
  
  从艺术的道路一路走来,叶锦添也从读书人变成一个著作颇丰的作者,从《繁花》、《流白》到《神思陌路》,他笑言自己与书是“共生关系”:“很多人看书是为了丰富自己写作的天空,我不是,我看什么有感觉都会去做。”他看文字,便制造文字;他看技术,便制造技术;他看影像,便制造影像;他读书,自己也写书。
  
  醉心艺术,但叶锦添的日子并不宁静。多年来,从《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射雕英雄传》、《无极》、《夜宴》、《赤壁》,到如今的新版《红楼梦》,叶锦添的服装造型一直备受争议。对此,处于争议旋涡中心的叶锦添很坦然:“我一直在强调,不论谁设计新版《红楼梦》,不管设计成什么样,都会被批评。真正的艺术应该是单纯的、纯粹的。我处于精英文化的尖端,为了满足那些每天看很多世界艺术品的人,必须走得更快。艺术是整体的,现在只是一个过渡期,我相信,观众一定会喜欢我们耗费了大量心血做出来的作品的。”
  
  叶锦添表示,无论是荣誉还是责难,今后仍会有很多,但他不会为之所动,因为自己要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比如我现在很喜欢写东西,写自己每天的心情。多年的艺术工作,让我有很多积累,我会一本本把它写出来。我想,这不是贪心,而是自在。我想努力做出一点乐趣来,尽量享受不一样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41:43 | 查看全部
寻找另外一棵歪脖树时间:2013-12-24 作者:未详 点击:108次   他出生在秘鲁南部的亚雷基帕市,从小就不安于现状,与一伙孩子玩耍时,他总要想方设法当孩子王。他是个从小喜欢政治与权力的人,曾经为了与另外一群孩子争夺地盘,他领着一支队伍与对方发生了血拼,结果差点被关进少年监狱。
  
  这样一个喜欢暴力的孩子,竟然也与文学有缘。他小时候无意中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情的文章,在校园里被大家疯传,老师拜读后,认为他偏于成熟,但的确是个写文章的好料子。如果少一些血腥,说不定,他有可能成为一代文豪。
  
  1953年,他考上了秘鲁大学主修文学与法律,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外国名著。他开始尝试着写出一篇同样伟大的作品,却由于涉及政治与法律而被当局认为不可理喻,甚至差一点失去写作的权利。
  
  迫于政治压力,他开始长期留学欧洲。他的确不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他跳遍了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但他简直是个怪才,在每个大学,他都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高度赏识。
  
  在留学期间,他的文学创作并未停止,他所涉及的题材偏向于反抗独裁,就像他的性格一样放荡不羁,渴望自由、介入政治成了他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他的这些作品传回国内时,竟然得到了一些“极右”势力的支持,这正符合他那颗狂放而颤抖的心。
  
  1987年,他回到秘鲁,组建了一个新的政党“自由运动组织”并参加总统选举。他将自己的作品极力宣传给选民,提出了主张全面开放市场经济的主张。但他败给了对手藤森,人生跌入了低谷。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很少见到他,有人曾经在河边看到低头沉思的他,他很想将自己的身躯置入冰凉的河水中,他也曾在树林里寻找一棵歪脖子树,想用一根绳索将自己完完整整地送往天堂,但歪脖子树被他庞大的身躯压折了,命运连死亡的权利也不给他。
  
  他在另外一棵歪脖子树下停了下来,他被这棵树优美的身姿迷住了,他想到了诗,想到了美,想到了自己曾经一度放弃的文学,他在后来的《水中鱼》里这样写道:现在看来,没能获胜却意味着一种精神解脱,我要设法通过写作参与政治,我可以成为语言文字里的总统。
  
  这个叫略萨的坏家伙,开始发狠心鞭策自己,在失意于政治的短短几年时间内,他先后写出了《城市与狗》、《绿房子》、《谁是杀人犯》等经典政治小说。
  
  2010年10月,命运终于垂青了他,一朵叫诺贝尔文学奖的花砸落在他的头上。瑞典皇家学院对他的评价是:对权力机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失败、抵抗和反抗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如是说——
  
  ◇这个会编造人物和故事的早熟才能,即作家抱负的起点,它的起源是什么呢?我想答案是:反抗精神。我坚信:凡是刻苦创作与现实生活不同生活的人们,就用这种间接的方式表示对这一现实生活的拒绝和批评。
  
  ◇他(小说家)好像对生活进行了再创造,而实际上,他是在修正生活。小说背叛生活的方式有时是细微而明显的,有时是粗暴的;用按比例压缩的、可供读者理解的语言、情节把生活封闭起来。于是,读者就可以这样判断它,理解它,特别是用一种真实生活不赞同的逍遥法外的态度来享受它。
  
  ◇小说是渴望、怪念头和梦幻构成的。虚构的现实是美妙的武器,我们可以拿它对付逆境、挫折和失望。必须承认梦想是现实的组成部分,虚构也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成为现实主义者。
  
  ◇小说是盛开在信仰废墟上的花朵,是我们无所依傍的时候努力抓住的东西,它造出的幻境让我们更自由、更幸福。乌托邦并不存在,可是我们不能不梦想完美的社会和绝对幸福的世界。这个梦想活在人类心中,挥之不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41:54 | 查看全部
名利场里的悲喜细节时间:2013-12-24 作者:未详 点击:161次   一次开车,误入一车队,被警察拦到一边。那时我开一辆富康,警察认出了我,开口就一句:哟,怎么开的不是奔驰啊?然后和我聊了十多分钟,最后让我走时,不忘又追了我一句:下次别不开奔驰……
  
  2003年回广播学院,母校成立四十五周年校庆,一进校门不久,便不断面对师弟师妹合影与签名的要求。主持晚会时,我脱口而出:这不是广播学院的传统,我们那时候,不管谁来,迎接他的都是质疑的问题和怀疑的眼光,而不是签名和合影。
  
  儿子上初中了,每当有人说起他爸爸时,他都含糊其辞,而当有人问他将来是否像父亲一样当个主持人时,他总是极其不屑地回答:拜托!我才不干那玩意儿呢!在他眼里,做一个动漫工作者才是正当职业。
  
  我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请问,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谁?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我的答案总是不变: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我母亲,没她就没我;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新华字典》,没它我就认不了这么多字。
  
  身在名利场,就要学会面对自己绝对陌生的“履历”。比如在人家的笔下,我和我夫人的“媒人”是一个红薯,我的普通话多亏有她的督促才能练顺口等等,似乎我谈恋爱时,一直有记录者在场,居然还能复原我们的对话。看到这些,我和夫人常常大笑:咱们的恋爱要是真像那样就好了!
  
  一次做《艺术人生》,朱军问我:要干到什么时候?我答:一定要干到观众恋恋不舍,自己去意已决。旁边的杨澜插话:千万别最后反过来,自己恋恋不舍,观众去意已决。
  
  被别人要求合影,不好拒绝,但往往加上一句话:千万自己留着用。这并不是废话,十多年里,时常有人拿着与我的合影,说我是他的弟子,是他的客户,是他的铁哥们儿,是他产品的使用者。再次抱歉,应该大多数都是假的。只是不知道,如果因此有人上当受骗,我是不是该道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42:04 | 查看全部
时间时间:2013-12-24 作者:未详 点击:274次   时间最早是床边的一只双铃马蹄钟,它一响,我就醒了。我不知道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只知道我开始自己的生活,就是那只会吵会闹的钟,告诉我时间到了。时间是起床,是上学,是作息时间表,是家庭作业,也是老师在通知书上的评语。大人说,这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就是批评你不听话,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时间是我第一个老师,就像孔夫子,也像老城区高塔上的大钟。多少人在它面前走过去了,老钟依然走着,不管是皇帝在宫里还是换了老百姓来坐天下。
  
  上苍给我的时间就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无论卑微还是平凡,珍惜这个唯一,是生命的觉悟和实践。伟人帝王与百姓平民在这一点上是平等的,也是一次生命过程。因此,皇帝以为高贵和权力就可以延长这个过程,万岁是最大的白日梦,也是臣子给皇上最不需本钱的“贿赂”,见面就来一句“万寿无疆”,从来没有实现然而一代又一代照样这么喊!
  
  那么,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用什么办法最好?我的建议就是倒计时计岁数: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六十,过一年,少一年,五十九岁。这样就会知道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学习去做事去创造去思考去恋爱去结婚生子!时不我待,自当奋进和珍惜。到了六十岁归零,再过的日子就是赚来的,多活一天,多赚了一天,这样的日子自然应当快快活活地享受,享受生命!时问是什么,时间就是镜中的你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07:55:24 | 查看全部
大家周末早上好,今天1月24日星期六,农历腊月初五,四九第七天,请关注周末的天气变化,白天晴,2-3级西南风,最高气温零下8度,今日夜间晴,2-3级西南风,最低气温零下21度,现在气温零下14度,气温偏暖,起伏不定要注意预防感冒的发生,注意多补充水分,同时要保持心情愉悦。光阴,与浅酌清唱间,风干了所有的忧郁。伸手,将那一抹融融的温度,收入掌心,便是一份沉淀的收获和闪亮。人生这一趟穿梭,过去的叫做回忆,未来的叫做希望,现在的正在经过,人生的真谛也就在于自己的人生态度,思考需要宽度,纠结需要适度,多少烦恼终归宁静与恬淡,这需要反思而不是折磨,所有的协调都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和外界无关,这才是真实的与世无争。学会瞭望,给自己一份坚定;学会回眸,拂去浮躁。风雨中,把头抬起;辉煌中,把心放低。淡泊岁月,从容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35:36 | 查看全部
寻找另外一棵歪脖树时间:2013-12-24 作者:未详 点击:109次   他出生在秘鲁南部的亚雷基帕市,从小就不安于现状,与一伙孩子玩耍时,他总要想方设法当孩子王。他是个从小喜欢政治与权力的人,曾经为了与另外一群孩子争夺地盘,他领着一支队伍与对方发生了血拼,结果差点被关进少年监狱。
  
  这样一个喜欢暴力的孩子,竟然也与文学有缘。他小时候无意中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情的文章,在校园里被大家疯传,老师拜读后,认为他偏于成熟,但的确是个写文章的好料子。如果少一些血腥,说不定,他有可能成为一代文豪。
  
  1953年,他考上了秘鲁大学主修文学与法律,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外国名著。他开始尝试着写出一篇同样伟大的作品,却由于涉及政治与法律而被当局认为不可理喻,甚至差一点失去写作的权利。
  
  迫于政治压力,他开始长期留学欧洲。他的确不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他跳遍了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但他简直是个怪才,在每个大学,他都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高度赏识。
  
  在留学期间,他的文学创作并未停止,他所涉及的题材偏向于反抗独裁,就像他的性格一样放荡不羁,渴望自由、介入政治成了他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他的这些作品传回国内时,竟然得到了一些“极右”势力的支持,这正符合他那颗狂放而颤抖的心。
  
  1987年,他回到秘鲁,组建了一个新的政党“自由运动组织”并参加总统选举。他将自己的作品极力宣传给选民,提出了主张全面开放市场经济的主张。但他败给了对手藤森,人生跌入了低谷。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很少见到他,有人曾经在河边看到低头沉思的他,他很想将自己的身躯置入冰凉的河水中,他也曾在树林里寻找一棵歪脖子树,想用一根绳索将自己完完整整地送往天堂,但歪脖子树被他庞大的身躯压折了,命运连死亡的权利也不给他。
  
  他在另外一棵歪脖子树下停了下来,他被这棵树优美的身姿迷住了,他想到了诗,想到了美,想到了自己曾经一度放弃的文学,他在后来的《水中鱼》里这样写道:现在看来,没能获胜却意味着一种精神解脱,我要设法通过写作参与政治,我可以成为语言文字里的总统。
  
  这个叫略萨的坏家伙,开始发狠心鞭策自己,在失意于政治的短短几年时间内,他先后写出了《城市与狗》、《绿房子》、《谁是杀人犯》等经典政治小说。
  
  2010年10月,命运终于垂青了他,一朵叫诺贝尔文学奖的花砸落在他的头上。瑞典皇家学院对他的评价是:对权力机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失败、抵抗和反抗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如是说——
  
  ◇这个会编造人物和故事的早熟才能,即作家抱负的起点,它的起源是什么呢?我想答案是:反抗精神。我坚信:凡是刻苦创作与现实生活不同生活的人们,就用这种间接的方式表示对这一现实生活的拒绝和批评。
  
  ◇他(小说家)好像对生活进行了再创造,而实际上,他是在修正生活。小说背叛生活的方式有时是细微而明显的,有时是粗暴的;用按比例压缩的、可供读者理解的语言、情节把生活封闭起来。于是,读者就可以这样判断它,理解它,特别是用一种真实生活不赞同的逍遥法外的态度来享受它。
  
  ◇小说是渴望、怪念头和梦幻构成的。虚构的现实是美妙的武器,我们可以拿它对付逆境、挫折和失望。必须承认梦想是现实的组成部分,虚构也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成为现实主义者。
  
  ◇小说是盛开在信仰废墟上的花朵,是我们无所依傍的时候努力抓住的东西,它造出的幻境让我们更自由、更幸福。乌托邦并不存在,可是我们不能不梦想完美的社会和绝对幸福的世界。这个梦想活在人类心中,挥之不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35:51 | 查看全部
名利场里的悲喜细节时间:2013-12-24 作者:未详 点击:162次   一次开车,误入一车队,被警察拦到一边。那时我开一辆富康,警察认出了我,开口就一句:哟,怎么开的不是奔驰啊?然后和我聊了十多分钟,最后让我走时,不忘又追了我一句:下次别不开奔驰……
  
  2003年回广播学院,母校成立四十五周年校庆,一进校门不久,便不断面对师弟师妹合影与签名的要求。主持晚会时,我脱口而出:这不是广播学院的传统,我们那时候,不管谁来,迎接他的都是质疑的问题和怀疑的眼光,而不是签名和合影。
  
  儿子上初中了,每当有人说起他爸爸时,他都含糊其辞,而当有人问他将来是否像父亲一样当个主持人时,他总是极其不屑地回答:拜托!我才不干那玩意儿呢!在他眼里,做一个动漫工作者才是正当职业。
  
  我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请问,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谁?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我的答案总是不变: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我母亲,没她就没我;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新华字典》,没它我就认不了这么多字。
  
  身在名利场,就要学会面对自己绝对陌生的“履历”。比如在人家的笔下,我和我夫人的“媒人”是一个红薯,我的普通话多亏有她的督促才能练顺口等等,似乎我谈恋爱时,一直有记录者在场,居然还能复原我们的对话。看到这些,我和夫人常常大笑:咱们的恋爱要是真像那样就好了!
  
  一次做《艺术人生》,朱军问我:要干到什么时候?我答:一定要干到观众恋恋不舍,自己去意已决。旁边的杨澜插话:千万别最后反过来,自己恋恋不舍,观众去意已决。
  
  被别人要求合影,不好拒绝,但往往加上一句话:千万自己留着用。这并不是废话,十多年里,时常有人拿着与我的合影,说我是他的弟子,是他的客户,是他的铁哥们儿,是他产品的使用者。再次抱歉,应该大多数都是假的。只是不知道,如果因此有人上当受骗,我是不是该道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36:00 | 查看全部
时间时间:2013-12-24 作者:未详 点击:275次   时间最早是床边的一只双铃马蹄钟,它一响,我就醒了。我不知道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只知道我开始自己的生活,就是那只会吵会闹的钟,告诉我时间到了。时间是起床,是上学,是作息时间表,是家庭作业,也是老师在通知书上的评语。大人说,这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就是批评你不听话,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时间是我第一个老师,就像孔夫子,也像老城区高塔上的大钟。多少人在它面前走过去了,老钟依然走着,不管是皇帝在宫里还是换了老百姓来坐天下。
  
  上苍给我的时间就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无论卑微还是平凡,珍惜这个唯一,是生命的觉悟和实践。伟人帝王与百姓平民在这一点上是平等的,也是一次生命过程。因此,皇帝以为高贵和权力就可以延长这个过程,万岁是最大的白日梦,也是臣子给皇上最不需本钱的“贿赂”,见面就来一句“万寿无疆”,从来没有实现然而一代又一代照样这么喊!
  
  那么,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用什么办法最好?我的建议就是倒计时计岁数: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六十,过一年,少一年,五十九岁。这样就会知道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学习去做事去创造去思考去恋爱去结婚生子!时不我待,自当奋进和珍惜。到了六十岁归零,再过的日子就是赚来的,多活一天,多赚了一天,这样的日子自然应当快快活活地享受,享受生命!时问是什么,时间就是镜中的你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36:10 | 查看全部
纵使相逢也不识时间:2013-12-24 作者:未详 点击:365次   几年前,我在博客上贴了一篇游记,写绵山风景区的。不久,收到一封署名阿郎的陌生朋友的邮件,说起自己游览绵山的感受。一来二去,我们便成了朋友。
  
  阿郎的邮件很短,通常只有几句话,很像现在流行的微博。比如:我今天看了一场好看的电影,女主角很漂亮。或者:前几天去东北,我在飞机上碰到了宋祖英,她戴着墨镜,但我还是认出了她。我的回信也很简略,就像是和街边遇到的熟人打招呼。你好吗?忙什么?我一切都好,老样子。就是这些三言两语的邮件,连接起了我们的友谊。
  
  有一次,阿郎来我居住的城市出差,他在信里写道:这里环境很好,空气清洁,草木葱茏。我看了很高兴,回信祝他玩得开心。
  
  我们心照不宣,谁也没提出见面。网友见面是多么俗套的情节,我们甚至连相片都不曾交换。
  
  我在信中谈到帕慕克的小说,阿郎说手里正好有一本他的《伊斯坦布尔》,不如送给我,让我把地址告诉他。两天后,我收到他寄来的快递,快递单留有他的手机号码,我便给他发了条短信。我说,书已收到,谢谢。那以后,我们之间的联系不再依靠网络邮件,改成收发短信。短信仍旧和邮件一样,言简意赅。细究起来,又都是些无关紧要的闲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就是这样的。
  
  这世上还真有离奇巧合之事。不久前,我乘火车去北京,我的旁边坐了一位戴眼镜的男士。我刚买的一瓶绿茶饮料怎么也拧不开盖子,他便主动相助。隔一会儿,我看到他从包里拿出一本书,是《瓦尔登湖》。我一怔、联想到阿郎新近提到过这本书。可是,难道会有这么巧的事?
  
  我看他读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掏出手机发了条短信阿郎你好,忙什么?晕,他的手机果真嘀嘀响了。他拿出手机看了看,给我回复:我在火车上,进京途中。
  
  一路上,他看他的书,我呢,侧目悄悄打量他。他的模样与我想象中差不多,文质彬彬,书生气十足。啊,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我知道他的很多事情:他有牙病,常去看牙医。他有个十岁的女儿,喜欢弹钢琴。他热爱古典文学,熟诸《红楼梦》,就是他告诉我贾琏的哥哥名叫贾瑚,早夭。此前,我一直弄不明白贾琏既被称为琏二爷,兄长又是谁?我了解他这么多,然而,我们却是陌生人,纵使相逢也不识。
  
  犹豫再三,我还是没有与阿郎相认。现在,我与阿郎仍旧会有短信交流。我没有告诉他,我见过他。如果我们的友谊能够持续到白发苍苍的那一天,也许我会问他:阿郎,你可记得,火车上,曾为一个拧不开瓶盖的女子启开了瓶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