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0:03:33 | 查看全部
正所谓成功的企业其成功经验大同小异,而失败的企业却各有各不同的失败原因。当国人还在欷歔于羊城仟村和日本八百伴成为过度扩张政策下的牺牲品时,大洋彼岸的美国百年老店蒙哥马利·沃德公司却尝尽了过分保守的零增长政策带来的苦果。
  1872年,推销员艾伦·蒙哥马利·沃德在芝加哥开设了他的第一家邮购商店,他把出售的商品列了一个清单,并告诉远离市区不便购物的农场主们怎样用一张订货单订货,并且许诺:如果消费者对所购商品不满意,可以不花运费把商品返送回公司退换。为了打开影响,沃德开始了一系列促销活动,他带着几个人开着巡回推销货车,在各地展示公司的商品,同时还为消费者提供娱乐活动,邀请顾客参观公司在芝加哥的工厂。这些措施在现在的营销人员看来都颇具新意。
  毫无疑问,沃德的促销措施大获成功,一共有28.5万人参观了工厂,这些人成了沃德的首批顾客,带动着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最初,他的订货单只有一页纸,到了1874年,他的商品目录表成了有72页纸的小册子。1884年已达240页,将近1万种商品列入其中。而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后来的零售巨子西尔斯公司在1886年才成立,当时它的邮售商品只有一种——手表。其后的几十年,直到二次大战前,西尔斯的生意从来没有超过蒙哥马利公司。
  上世纪20年代,由于美国交通道路的改善和汽车的普及,农场主购物越来越方便,邮购业务出现了急剧下滑,蒙哥马利和西尔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开设百货商店。到1929年年底,沃德已开设了500家商店,此时的西尔斯还只有300多家。在30年代早期的萧条岁月里,两家公司都对已开的商店加以巩固,淘汰了一些亏损商店,对新开商店进行周密的计划和调研,结果两家公司都顺利地渡过了这场世界性危机。
  二战之后,西尔斯开始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扩张运动,它深信战后经济能复兴,因此下了3亿美元的赌注,扩大零售商店。战后头两年,它的销售额就从10亿美元猛增至20亿美元。而蒙哥马利公司走的是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新任总裁艾弗里认为战后必有萧条出现,他预测说:“战后经济状况的恶化将会使我们对以前熟知的一切感到陌生,我们必须谨慎从事,不能再扩大规模。”
  在这种零增长政策下,艾弗里把数百万美元存入银行,这些钱赶得上当时美国最好的、名列前茅的银行的资金储备。结果,从1938年到1954年间,蒙哥马利公司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在后退,店铺数从600家减到508家,而此时狡猾的西尔斯却在不断扩张,从原先的496家增至718家,远远地将对手抛在了后面。蒙哥马利就是在这种谨慎中将自己的阵地拱手让给了别人,失去了竞争份额。直到今天,它也没有再建立起这种竞争基础。
  此后的岁月里,蒙哥马利公司几经转手,几经兼并,几经扩展,尽管保住了它在美国零售业前十的位子,但令人遗憾的是,它的市场定位越来越模糊。过去,它一直以出售大众化商品而深受美国居民的欢迎,而后来,它却一改初衷,走中高档路线,其百货商场变成集家用电器、家居装饰、家庭用品、服装、汽车修理、金银首饰为一体的综合商场,完全丢失了原有的廉价经营特色。
  与此同时,沃尔玛、西尔斯、凯马特、彭尼等大型零售公司却死守住中低收入消费者为主体目标的市场,加上全国各地大量涌现的专卖店也来积极抢占市场份额,蒙哥马利的日子越来越难熬。1995年,公司略有亏损;1996年,公司亏损达2.49亿美元;1997年上半年,公司亏损高达2.5亿美元。由于公司身负14亿美元的巨额债务,供货商不愿继续提供商品,银行也不愿提供新贷款,在两面夹击下,蒙哥马利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一位资深的零售顾问这样评论:蒙哥马利早在几十年前就死了,现在,他们只是补办一个体面的告别式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0:03:48 | 查看全部
美国联合碳化钙公司一幢高达52层的总部大楼竣工后,正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宣传办法而发愁时,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大群鸽子飞进了这幢新大楼的一个房间里,鸽子粪、羽毛把房间搞得很脏。
  公司的公关顾问得知此事后,立即产生了灵感,下令关闭所有的门窗,不让一只鸽子飞走。然后,打电话通知“动物保护委员会”。请该会迅速派人前来协助处理这件有关保护动物的“大事”。“动物保护委员会”接着郑重其事地派人带着网兜前来捕捉。
  同时,公关人员又电告新闻机构:在联合碳化钙公司总部大楼将发生一件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捕捉鸽子“事件”。新闻界被惊动了,纷纷派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
  从捕捉第一只鸽子起,到最后一只鸽子落网,前后共花了三天时间。在这三天中,各新闻媒介对捕捉鸽子的行动进行了连续报道,结果,联合碳化钙公司总部大楼名声大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0:04:47 | 查看全部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指挥的法国军队和英国将军惠灵顿指挥的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的滑铁卢村展开大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滑铁卢战役。黄昏时分,反法联军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拿破仑的军队败局已定。这时,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商业情报员悄悄地撤离战场,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又转到奥斯坦德港。深夜时分,他跳上了一艘有特别通行证的快船。6月19日清晨,他在英国的福克斯顿上岸。他的老板正在那里亲自等候。老板接过信件,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一下战报标题,然后就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老板名叫内森·罗斯切尔德,而这个名叫罗斯伍兹的人,则是受雇于罗斯切尔德商业家族的情报员。
  罗斯切尔德商业家族的创始人是梅耶·罗斯切尔德,他原本是法兰克福的一名金匠。后来涉足银行业。到1800年的时候,罗斯切尔德家族已经成为法兰克福最富有的犹太家族。内森·罗斯切尔德是梅耶·罗斯切尔德的第三个儿子。1798年,他被父亲从法兰克福派到英国开拓罗斯切尔德家族的银行业务。内森是一个城府极深行事果决的银行家,到1815年,他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寡头。与此同时,内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兰克福打理罗斯切尔德家族银行的大本营,他的二哥所罗门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家分支银行。他的四弟卡尔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一个银行,他的五弟杰姆斯也在法国巴黎建立了一家银行。罗斯切尔德家族由此成了金融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国际银行集团。
  早在滑铁卢战役之前,罗斯切尔德家族就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的情报人员派驻欧洲所有的大城市。更关键的是,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和准确度远远超过了官方的信息网络。正因如此,罗斯切尔德家族才能在第一时间得知了滑铁卢战役的结果。
  滑铁卢战役的结果不仅在军事上意义重大,而且对金融界的影响同样深远。如果拿破仑的大军取胜,则法国就会成为欧洲的主宰,英国公债的价格就将大跌;相反,如果拿破仑战败,则英国主导欧州英国公债就会大涨特涨。
  内森·罗斯切尔德的商业才能在这个时候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回到伦敦股票交易所后,他并没有大量买进英国公债,而是反其道而行,让交易员大量抛售英国公债。由于被大量抛售,英国公债的价格开始下跌。越下跌越有人跟着抛售,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几个小时后,英国公债的价格就只剩下了原价的5%。这个时候,内森·罗斯切尔德又让交易员大量买进英国公债。到了6月21日晚11点,英国军队在滑铁卢取得胜利的消息才传到伦敦。此H寸的罗斯切尔德家族因持有大量的英国公债,已经成了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这意味着英国人以后向政府缴纳的各种赋税,绝大多数都成了罗斯切尔德银行的囊中之物,罗斯切尔德家旅也由此控制了大英帝同的经济命脉。有人估算,罗斯切尔德家族在滑铁卢战役之后一两天之内赚到的钱就超过了拿破仑打十几年战争的收获。内森·罗斯切尔德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之情,他说:“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样的人被放在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谁就控制了大英帝国,而我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
  凭借着滑铁卢战役的这次狂赚,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势力急速膨胀,很快就操控了整个欧洲的金融市场。有人估算,到1850年,罗斯切尔德家族就积累了60亿美元的财富,成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此后,他们在家族银行体系中首先建立了不用实物黄金运输的账目清算系统,而这竟成了今天国际金融的通用规则。更让人震惊的是,他们家族竟然长期控制着国际市场上的黄金定价,自到2004年才宣布退出。
  1812年,梅耶·罗斯切尔德去世,去世之前,他立下“森严”的遗嘱,绝对不准后人向外界透露家族的财产情况——他的遗嘱确实被后人严格执行,所以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人能清楚地说出这个家族到底有多少财富。可是,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罗斯切尔德家族一直控制着欧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业,这一点,从来都是不争的事实。
  总之,滑铁卢战役虽然只打了一天,但这一天足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滑铁卢战役之后,反法联军很快攻占了巴黎,声名显赫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之前曾有过一次退位),之后被流放到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由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英军的指挥官惠灵顿将军一战成名。可是,很多历史学家指出,在滑铁卢战役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惠灵倾将军,而是罗斯切尔德商业家族。利川早获悉滑铁卢战役结果的信息优势,内森·罗斯切尔德在金融领域打赢了一场漂亮的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拿破仑的滑铁卢成了罗斯切尔德商业家族的凯旋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1 10:05:11 | 查看全部
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0:05:11 | 查看全部
在美国鲑鱼市场上,主要有红鲑鱼和粉红鲑鱼两大品种,竞争十分激烈,多年来胜负难分,但各自都在广告词中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的一方胜过对方一筹。
  初期的赢家是销售粉红色鲑鱼的那位销售商,无论知名度、销售额和利润都比对手高。
  销售红色鲑鱼这家企业的总经理立即采取对策。他声色俱厉地对推销人员训斥道:“给你们90天时间,缩短这个距离。”
  90天后,红鲑鱼真的比粉红鲑鱼卖得好。
  销售红鲑鱼的公司总经理十分高兴,召见了全体推销人员。销售人员向他汇报说,全是那条标签起的作用。
  原来,那条标签上写的是,“正宗挪威红鲑鱼,保证不会变成粉红!”
  总经理拍案叫绝,重赏了他的下属。
  说自己的东西好,人人都有一套。有的人自吹自擂,有的人现身说法,现在又有人在借力打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0:05:21 | 查看全部
人们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凡是在马拉松比赛中取胜的,大多数是跟跑者,而很少是领跑者。这一结果虽然令人感到费解但细究起来也并不意外。马拉松比赛不仅需要速度,更需要持久耐力。在赛场上,领跑者不仅比别人要耗费更多的体力,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视野狭窄,战术意图很容易被人识破;而跟跑者,常常以逸待劳,视野开阔,战术意图隐蔽,不容易被发觉,时机一到会突然发力,一举超越领跑者。
  经商和马拉松长跑比赛看似毫不相干,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就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营销策略,它几乎不研发新产品,而是等别的公司新产品问世后,就立即派出员工,征求用户对该产品的意见和建议,迅速开发出更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而这一产品经常比其他公司的产品设计得好,顾客更喜欢。他们说:“我们有意在技术上落后两三年,把产品的试用和打开市场的工作让别人来做,而后根据试用反映和市场反馈,再来研究设计自己的新产品。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避免走弯路,减少在人力、物力、经费和时间等方面的浪费。”可以说,这就是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跟跑战略”。
  无独有偶,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发展也得益于此。当日本的日产汽车公司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成功开发、生产出“SANI”大众化的汽车后,丰田汽车公司却欣喜若狂,因为日产公司铺天盖地的宣传激起了人们对汽车的兴趣。让丰田公司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丰田公司充分研究了“SANI”汽车的优缺点,节省了大量前期研发费用的“卡罗露”版汽车,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丰田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日本丰田公司的成功,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看似起步慢,实力不如别人的“跟跑者”要紧紧盯住“领跑者”,积累优势,照样能后来居上,取得竞争的最后胜利。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有战略头脑的企业家,需要关注的是竞争的胜负、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在企业还没有绝对竞争实力的情况下,暂且屈居人后,韬光养晦,以逸待劳,积累实力,厚积薄发,充当一位有头脑、有积极进取心的“跟跑者”又何尝不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0:05:33 | 查看全部
在西洋的画家中,我特别欣赏法国的印象派大师雷诺阿,他对色彩的运用,对光韵的捕捉,都有独到的手法。我尤爱他画的少女和小孩,纤柔典雅,眼波如水,仿佛随时都可以从画中走出来。看他的画,总给人一种明朗欢愉的感觉。
  据说雷诺阿患有关节炎,到了晚年,全身的关节都坏了,只能坐在轮椅上绘画,他的画架也是特制的,有活动的轴可以将画布升降移动。由于两手的关节都已变形,无法拿笔,就将画笔绑在手上,朋友看他作画如此艰苦,问他何不放弃,他回答说:“痛苦会过去,美会留下。”他至死都没有放弃他的画笔,他就死在他的画架旁。
  多年来,我的右臂因一直不断写作而肿胀不堪,常常痛得无法弯曲,只有把手放在桌沿儿上用力压回来;而颈部和背部的关节也往往因为低头太久,不时向我提出严重抗议。每在这种时候,我就不自觉会想起雷诺阿这句话,他留下的岂止是艺术的美,更留下了生命的美。在那样艰难痛苦的境况中,他仍然坚持对美的追求,努力地创作,这种对生命执著和热爱的精神,远比他不朽的名画更值得我们尊敬和推崇。
  是的,有一天痛苦会过去,眼泪也会过去,一切的不幸都将随时光消逝,但我们生命中还有一些永恒的东西可以留下,只要我们肯,我们总能留下一些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0:05:44 | 查看全部
站在卢森堡的舞台上,身材娇小、容貌清秀的中国女孩,手持金晃晃的萨克斯,吹奏了《梁祝》和《多彩茉莉花》,那柔美悠扬的音色,引来经久不息的掌声。她不得不登台谢了三次幕。
  萨克斯原本发源于欧洲,一个中国女孩儿却两次应邀赴欧洲演出,无论在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每场演出都特火爆。
  “我火是应该的,不火才不正常。”她坦言,“因为这是我努力的结果。”她曾背着萨克斯,独自漂泊了12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她生于音乐世家,长在部队大院,4岁就跟任中央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的二叔学拉小提琴。“小时候我就没玩过,常趴在窗台上看小朋友跳皮筋,可羡慕了。”高中时,她跟爸爸学吹萨克斯。爸爸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总摄影师,但早年在部队剧社吹萨克斯和黑管。“当时没觉得我是这块料,可爸爸却说我行。”
  大学毕业典礼上,她用萨克斯吹了支曲子,顿时把同学们震住,她自我感觉“特牛”。她学的是饭店管理专业,毕业后本有北京的大饭店要她,可她却跑到琉璃厂的乐器行,毛遂自荐:“要不要业务员?我会吹萨克斯。”她如愿以偿卖上了乐器,“图的是和音乐沾边儿”。
  二十刚出头,一个女子乐队要带她到广东“走穴”,她乐坏了,也不问挣多少钱,只憧憬着“干一番特伟大的事”。
  刚到汕头的夜总会,她傻了,从没进过这种灯红酒绿的地方。客人约她们吃饭,她不会给客人笑脸,也不懂融洽关系,只一味拒绝。客人生气了,“等你们离开汕头,送你们每人一个大娃娃,就不送她”。
  两个月后,她终因不合群而离开乐队,独自背着萨克斯浪迹天涯。“我从没对名利和未来设计过,只想把演奏萨克斯当做生存的手段。”
  她过上了流浪艺人“跑场子”的生活,每到一个陌生城市,先打听“哪儿有娱乐城”。找到后,便亮出萨克斯,问经理:“你们需要不需要乐器?我给你们吹吹。”然而好多人压根儿没见过萨克斯,更别提听了。一次,她上台刚吹了一支曲子,观众几乎全走光了。她也碰到过演奏完分文不给的事。“只要能演出,不挣钱也认了。”她说。
  因生活窘迫,她从没买过奢侈品,以致有的老板直嚷嚷:“你能不能有好点儿的演出服呀?”曾经,她住在散发着霉味儿的窝棚里,床板铺地上,耗子满地窜;有时挣不到钱,她就抱着萨克斯在公园待一夜。“每到一个城市都不知道哪儿能待,只想找个地儿坐坐。”
  但她很执著,无论到哪儿,每天必练吹奏六七个钟头,两只手都磨出了茧子。“不知道一站一站是怎么走过来的,流浪的日子使我变得淡定自信,在忍耐中学会等待。”
  用走江湖挣的钱,她买了4件不同音色的世界顶级萨克斯,还拍了中国第一张萨克斯风MTV《多彩茉莉花》。她始终坚持西洋乐器演奏民乐的风格,并尝试在演奏中演唱这一新的音乐形式。
  眼下,她仍过着跑场子的生活,每天晚上,她都要背着萨克斯出没城市的各大娱乐场所。“现在还是三个字——不容易。”她说,“圣诞节那天,我跑了9个场,吹了27首曲子。”
  她仍然节衣缩食,省下钱来做音乐。“梦想出一盘专辑,自己演唱两首原创作品,中间加一段非常好听的萨克斯。”她兴致勃勃地盘算着,“还想有机会开个音乐会。”
  她认为,她的音乐生涯才刚刚开始。“我的愿望是与萨克斯一生为伴,70岁时还能站在舞台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0:06:01 | 查看全部
时间是1859年6月24日,忽然间,他置身于一个山顶,俯瞰着山下被染红的平原。
  拿破仑的军队正在与奥地利的军队激战,而亨利·杜南特此时就在山上他的马车里目睹了这一切。
  军号嘹亮,枪声大作,炮声隆隆,双方的军队激烈厮杀着,亨利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看见尘埃满天,他听见伤者的尖叫,他看见血流成河,伤兵在地上奄奄一息,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
  亨利并不真的想待在这里,这只是他的一次商业旅行,他正准备与拿破仑三世商议在瑞士和法国之间开展金融业务,因为在路上他耽搁了一些时间,所以碰巧亲眼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亨利在山上看到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斗刚结束,他立即进入那个小镇,他看见所有的房子都倒塌了,伤兵、死亡涌现在眼前。亨利伤痛不已,他决定在这个小镇多待几天,他想尽自己的能力去安慰那些年轻的士兵们。
  他意识到,他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生活了。阻止战争的愿望强烈地驱使着他,亨利·杜南特的选择最终会使他失去蒸蒸日上的银行业务和他所拥有的一切,也许此时声名显赫的他会因为自己的选择最终默默无闻地死在一个阴暗的不为人知的救济院里。
  但是,今天我们记住了亨利的名字。在1901年,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我们铭记着他,因为是他创建了国际红十字会。
  在1859年的那一天,亨利·杜南特的人生第一幕谢幕了,而人生精彩的第二幕则演绎到他的生命尽头。
  很多人的一生都可以分为第一幕和第二幕,亨利·杜南特的前半生,受到商业成功、名望、权力和永不满足的欲望驱使,而后半生,激励他的是爱、怜悯和阻止可怕战争的信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0:06:20 | 查看全部
从学校出来时,文斯·帕培尔垂头丧气,步履沉重,他又被解雇了。
  文斯是个代教老师,收入微薄,迫于生计,他还在一家酒吧做兼职吧员。妻子总嫌他无能,争吵时有发生。
  文斯落魄而归,推开家门,没看到妻子,地板上却多了一张纸条。他捡起来看了看,然后把纸条揉成一团,狠狠地扔进了垃圾桶,随即瘫在地上,像一块拧干的抹布。妻子已对他彻底绝望,竟然不告而别!雪上加霜,事业家庭的双重打击,让他几近崩溃。
  那天,文斯正在酒吧上班,一则电视新闻顿时吸引了他的目光,与橄榄球有关:费城老鹰队的新教练沃梅尔走马上任,宣布面向社会招募新球员,鼓励费城的球迷积极参加选拔。
  文斯从小酷爱橄榄球运动,也是费城老鹰队的铁杆球迷。然而,那时的老鹰队却和文斯的命运一样,霉运不断,接连11个赛季不胜,一败涂地。沃梅尔教练为了鼓舞士气,给球队带来一点新鲜的刺激,于是破天荒想出了这个主意。酒吧里,从老板到所有职员,都是狂热的橄榄球迷。业余时间,他们经常在停车场组织比赛,文斯是酒吧的头号“球星”,大家都鼓动文斯去参加选拔。可他想也没多想,就连连摇头,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后,他对自己已彻底失去了信心。
  下班回家,文斯打开电视,那条新闻正在重播,仿佛又在嘲笑他懦弱无能。他忽然想起了什么,赶紧找出垃圾桶,一阵狂翻,终于找到了妻子留下的那张纸条。他如获至宝,顿时勇气倍增。
  七天后,文斯参加了选拔赛。他在高中时曾参加过一年训练,爆发速度惊人,在上千名参赛者中,文斯成了惟一的幸运儿,被留在老鹰队试训。
  其实谁都明白,这次选拔赛与其说是选球员,不如说是集体娱乐,这种方式怎么可能选出真正的职业球员?美式橄榄球,被称为世界上最男人的运动,球员从头到脚都要用护具层层包裹,其对抗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而文斯30岁的年龄,显然成了致命弱点,几乎没有人看好这个兼职吧员,有的媒体甚至把他称为“费城南部的傻帽儿”。
  文斯从未有过职业比赛经验,刚开始参加训练时,洋相百出。队友们也瞧不起他,时常挖苦讽刺他:“老家伙,早点回家吧,别做美梦了,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文斯受尽了白眼和捉弄,独自顶着巨大压力,但他从未放弃,依然拼命训练。
  妻子留下的那张纸条,就是他全部的支撑力量。他把纸条带进了更衣室,压在自己的球衣底下。每天训练之前,他总是先把纸条拿出来,认真看一遍,然后换上球衣,飞奔上场。集训结束后,文斯以优异的表现再次征服了沃梅尔教练,出人意料地进入了参赛名单。
  不久,老鹰队首次主场作战,对阵纽约巨人队。看台上人山人海,战斗即将打响,文斯平静地走进更衣室,又从球衣底下拿出那张纸条,凝视片刻,忽然把它撕得粉碎,然后从容应战。文斯爆发了,在最后一分钟力挽狂澜,帮助老鹰队夺取了一场久违的胜利。赛场沸腾了,从那一刻起,这个“傻帽儿”成了费城的英雄。
  文斯在老鹰队共效力三个赛季,并成为球队灵魂人物,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老鹰队上下团结一心,士气空前高涨,最终杀入了“超级杯”决赛。文斯以30岁“高龄”,书写了橄榄球史上的一个传奇,同时也为全美国树立了一面旗帜。当时,美国社会正处在“水门”丑闻余波之中,加上越战伤痛和能源危机,一度使人们感到消沉迷茫。而文斯以自身经历告诉人们:相信自己,一切都不算晚!
  多年以后,当人们旧事重提时,文斯说:“我应该感谢那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你是个窝囊废,永远一事无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