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2-13 17:19:00
|
查看全部
纪录片导演刘畅长发、小胡子,即使微笑起来都显得严肃,和阳光亲和型的谷岳大有不同。相同之处是,两人都是凯鲁亚克《在路上》的信徒。
曾被《逍遥骑士》、《摩托日记》打动的刘畅想拍一部公路电影,卡在了漫长的剧本写作上。这次,他想在搭顺风车的路上找到故事。
心里没谱的两人试着背上大包,站在十三陵路边举大拇指。山路上还真有人停车,问去哪儿。这给他们添了不少信心。
筹备正式开始。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折腾小半年后,谷岳和刘畅拉到了一家户外品牌赞助的衣服装备——朋友友情赞助型。《旅游卫视》允诺播出这趟旅行的纪录片,这又解决了一部分旅费。
最难的是签证,没有什么秘诀或内幕,只是去大使馆“一个一个磕,一个一个问”。他们经常早起跑去大使馆排队,平均每个大使馆跑了六七趟。
排队的人总比他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哪怕是很小的国家,也排着一长串正装打扮的出国打工者、老板、政府工作人员,“就我俩穿T恤衫的,显得特扎眼。”
谷岳给每个签证官看他们的行程表、他和伊卡的合影,说自己拍的旅游纪录片会在电视台播出,会对你的国家有好的影响。他知道每个签证的难易程度,先办下来简单的,再拿去给难办的国家看:“你前面后面的国家都给签了,你也给签了吧。”如果还不保险,就专门去找各国使馆的文化参赞谈。刘畅对此连赞强大:“这家伙简直可以专职给自助背包游客搞签证。”
鲜见背包旅行者的乌兹别克斯坦签证官热情地指着墙上挂的天山照片,指点哪个地方更好玩。格鲁吉亚签证官甚至认真地邀请两人参加大使馆办的格鲁吉亚国庆party。两人高兴地当场答应,回去又因为没有像样的正装犹豫起来。租衣服太费劲,两人打电话婉拒邀请。
两个多月后,谷岳的美国护照需办的3个签证都拿到了,而刘畅的中国护照需办的9个签证差一个阿塞拜疆,为此,他们不得不中途唯一坐了一次飞机,跳过里海。
就这样,2009年6月8日,他们上路了。
半个厕所和一次疯狂旅行
离开城市是最难的一段旅程。
“谁感兴趣可以试试,从后海搭车到杜家坎,难度系数估计和到柏林差不多。”刘畅说,他总结出经验:城市中心很难搭上车,机会都在城市外围的公路上。
在杜家坎的境遇比后海还凄凉。4个多小时的大雨,浇透了他们的头发衣服。举手、写牌子全试了,没有一辆车停。偶尔有长途大巴热情停下,“开门出来个人,喊着上车吧便宜,恨不得下来抢包。”两人赶紧说我们是搭顺风车的,强调意味着免费的“顺风”两字。
“搭车?不可能。”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出面:“你们要不回去,要不换个地方。”
天快黑了,只能向有车的朋友求援。两人被载向20多公里外的京石高速窦店服务区。搭车起点再次更改。
这真是一个糟糕的开始。
幸好,按照但丁的定义,由坏到好即为喜剧。
到了窦店服务区,谷岳刘畅试着说服吃饭、加油的人搭上他们,然后是30多次拒绝和推脱。一位去石家庄的年轻单身男士终于让他们上车。两人抖抖湿乎乎的冲锋衣,钻进这趟旅行的第一辆顺风车。
这也是刘畅出生35年来搭的第一辆顺风车。他举着DV激动地向司机大声说谢谢,甩着湿乎乎的头发,左摇右晃地拍已经漆黑的窗外,红色的电子告示牌一块块划过。他的包里塞着那本《在路上》,这本书已经陪了他10年,4次阅读都没有翻到最终章,他打算把最后一页留给这次旅途。
刘畅从来没试过朝九晚五的生活,甚至从没有参加过招聘面试。从北京电影学院平面摄影专业毕业后,他进了电视台。但还觉得拘束,干脆当了自由职业者。
他给电影《无极》拍纪录片,给电影《世界》拍宣传片。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源等等险峻的地方给DISCOVERY拍探索纪录片。后者被他称为“饭票”,找上门就不能推辞。所以,自由职业者刘畅后来走到伊斯坦布尔的时候一点也不自由,他必须听从“饭票”召唤,飞回国内拍了一星期哈巴雪山,再飞到罗马尼亚去追谷岳,来回机票自己掏钱。
刘畅也拍自己的纪录片,除了这趟搭车去柏林,还在地震后去北川拍《重建》。这片子现在仍继续拍,电视台出的前期资金已经花光,再跟许多地方联系出钱,对方只是淡淡回句“看看吧”。刘畅只好掏自己的钱勉强支撑。
受到谷岳邀请后,刘畅算了笔账,假设这次旅途的花费是6万元,在北京只能买到半个厕所。在半个厕所和一次疯狂旅行之间,刘畅迅速选择了后者。“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也不会去做了。10年后估计我还能买厕所,但10年后估计我会走不动的。”
当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
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17天出了国境,进入吉尔吉斯斯坦。雪线之下全是草地,草地上全是高头大马。“那些马是用来喝马奶的,像奶牛一样。”天空蓝得让人想融化进去。刘畅说,这里是他沿途所见的最美景色。
进入俄语区,两人的语言不灵了。细心的谷岳在北京就托朋友备好了俄语卡片,上面写着4句话:“我们俩要从中国搭车一路到德国/如果方便的话您能带我们一路吗/不好意思,我们可能没有钱给你,但是有香烟和微笑/非常感谢。”
其实在这里很好拦车,因为缺少长途交通工具,当地人出远门常靠搭车,不过都是付费的。
谷岳微笑着露出闪亮白牙,举起小卡片。看到第三句话,司机总是沉脸就走。偶尔也有人挥挥手,上来吧。
两人很快摸清旅行学外语的窍门。先学1到10的数字,便宜和贵,方便跟人砍价。学会之前可以拿手机按数字比划。“最有用的是‘这儿’和‘那儿’。小学英语课教this和that,还觉得这有什么用呀!现在知道了。”刘畅在空中画出个地图:“问路时指着地图,我们要从‘这儿’去‘那儿’,能不能搭我们一段。特好使。”
谷岳还有各种法宝拉拢当地居民,这次是一台巴掌大的蓝牙打印机。给牧民拍下照片,现场打印出来。本来客气虚笑着的牧民接过照片,端详自己的全家福,仰头大笑,眼角褶子里都是开心。“其他村的听说了,立刻骑马赶过来照相。”100张相纸很快用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