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07:45:27 | 查看全部
大家周末早上好,把早上的第一缕阳光()送给我亲爱的朋友们,美好的一天伴随我的问候开始,今天4月18日星期六,农历二月三十,请关注周末的天气变化,白天晴,4-5级西南风最高气温15度,今日夜间晴转多云,3-4级西南风最低气温4度,气温小幅回暖但风力较大,出行要加倍注意安全,近期温度起伏较大,一定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的发生,同时初春时节风大物燥要多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还要保持心情愉悦;清晨,是一个希望,一个梦想,不管我们昨天怎样低落,总会看见太阳的升起;不管我们昨天怎样困苦,总会拥有今天的希望;人生因有梦想而充满动力。只要每天迈出一小步,离希望就近了一步。坚持是一种毅力。有梦才有目标。加油新的一天                              深深懂得: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想象。有些时候,山是水的故事,云是风的故事;有些时候,星不是夜的故事,情不是爱的故事。人生,原本就是风尘中的沧海桑田,只是,回眸处,世态炎凉演绎成了苦辣酸甜。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52:15 | 查看全部
永远的窗口时间:2013-01-28 作者:小小Z 点击:158次   我一生经历的窗口太多了。
  
  两三岁时,在“古椿书屋”,爷爷房里有一个带窗台有矮栏杆和可以坐卧的窗台的大窗,窗外是一个七八尺不到的小园子,栽满了长着青嫩绿色的大刺、开又白又香小花的矮棘树,除了蜜蜂和蝴蝶,连猫也挤不进去。爷爷给他取了个朴实的名字:“棘园”。
  
  下雨、落雪、阳春天气,坐在窗台上一路从棘园看过去,白矮墙和黑瓦檐,张家李家的屋角、影壁、北门的城垛,染坊晒布的高木架,看不见的还有北门河,河对面的喜鹊坡,你还可以想象那一带的声音……那时第一个认识的世界。
  
  1939年流浪的时候,住在朋友开面馆的阁楼上,每天毫不知前途的刻着木刻、看着书。一尺见方的窗子,床横着窗口,楼下生意劲时,柴火一旺,小阁楼便烟雾腾天不见五指。小窗外一式没有想象力的瓦屋顶。我正读着郑振铎编的《世界文学大纲》的英国文学部分,见到那个假想的十六岁诗人查泰顿自杀的油画照片,斜躺在矮床上,张开的右手里还留着一片残稿,正面一个小小的窗口。我几乎跳起来!我也十六岁,我也有一个窗口,天哪!我是不是要死了?
  
  1943年在江西信丰县民众教育馆工作,说是工作,其实什么工作也没做。不做工作而白拿薪俸岂不惭愧?不惭愧!那一点钱干什么也赚得到。这样的处境居然还第一次结识了女朋友。
  
  我的房间在楼上贴街的部位,另一个方向才有一扇大窗,对着几十亩草地和树林,每天早上太阳啦!雾啦!小学生唱歌啦!鸡叫啦!都灌进我那没有窗门框的窗洞里来。
  
  女朋友也在民众教育馆工作,大清早见她从老远冉冉而来,我便吹起法国小号欢迎。弄得同事们都逐渐明白,女朋友的上班跟我的号声大有牵连。
  
  1948年我跟这位女朋友(也即是拙荆)在九龙荔枝角九华径找到一个新的窗口。窗口很大,屋子那么小那么窄,只容得下一张床和一张小工作台。是一间隔板房。隔壁住的是个怕老婆的家伙,一天二十四小时,每颗时间细胞无不浸透了一个“怕”字,所以使我们每天的见闻十分开心。
  
  我们窄小的天地间最值得自豪、最阔气的就是这扇窗子。我们买了漂亮的印度浓花窗纱来打扮它,骄傲地称这可栖身之处为“破落美丽的天堂”。
  
  从这里开始,我们踌躇满志地到北方去了。
  
  几十年后,我们又重新回到出发的地点香港来。
  
  以我们几十年光阴换回满满行囊的故事。
  
  只要活着,故事还不会完;窗口虽美,却永远总是一种过渡……眼前,我们有一长例窗口,长到一口气也走不完。它白天夜晚都很美,仍然像过去如梦般的真实可靠……明天的窗口,谁知道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52:25 | 查看全部
拯救世人的行为时间:2013-01-28 作者:小小Z 点击:94次   有一个秋天,时间里的某一个秋天,神道的神仙在出云集合,也不是第一次了。据说他们共有八百万之众。像我这样胆怯的人,在那样庞大的人群里会觉得失落的。而且,数目大到这么难以想象,实在也不方便。不如就说是八位吧,因为在这岛国里,八是吉祥的数目。
  
  他们郁郁不乐,但不显露出来:神仙的面容是不可解的汉字。他们在翠绿的山坡上围成圆圈坐下。他们一直在天上、石上、雪花上观察人类。一位神仙说:“许多天之前,或者说,许多世纪之前,我们在这里聚集起来创造日本和世界。鱼啦、海啦、彩虹的七色啦,还有动植物的世世代代,都表现得很好。为了减轻世人的负担,我们让他们传宗接代、生育,给他们双数的白昼和单数的黑夜。我们还赐给他们试验改变的能力。蜜蜂反复造一样的蜂巢,可是人却想出种种设计:像犁、钥匙、万花筒。他还想出了剑和战争的技术。他刚刚又想出一种无形的武器,足以使历史完结。在他们干出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之前,让我们消灭人类吧。”
  
  他们想了好一会儿。另一位神仙不慌不忙地说:“不错。他们想出残暴的念头,可是也想出这样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它刚好装满十七个音节所包容的空间。”
  
  神仙朗诵起来。那是一种不认得的语言,我听不懂。
  
  最高的神仙最后宣判:“让世人活下去。”
  
  就这样,一首俳句拯救了人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52:41 | 查看全部
我总是无法缓和自己的呼吸时间:2013-01-28 作者:小小Z 点击:159次   (一)
  
  二爷叫尉新泉。1948年4月,他永远走了。那年,他17岁。
  
  前段时间,我无意中在老家发现二爷两本日记。一页又一页的纸,被时光打磨得斑斑驳驳,被岁月点染成了暗黄色。二爷就安睡在日记里,不曾离去。
  
  真不敢相信,那些日记是二爷10岁时写的!单看那隽秀挺拔、苍劲有力、飘逸灵动的毛笔小楷字体,就不能想象它们出自10岁少年之手。更不用说,读到那些文采斐然、思想深刻的文章时,我有多么惊奇诧异,又是如何扼腕叹息。
  
  我小心翼翼地翻阅着那一张张泛黄的宣纸。战乱是那个年代的音符,灰暗是那个年代的底色。入侵者的罪恶,就是以野性的占有欲望和蛮霸的抢掠争夺,破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和平与安宁;就是用血腥的欺辱和压迫,撕碎人民对于美好和幸福的憧憬。年幼的二爷,就是在硝烟滚滚和炮火隆隆中坚韧地求学,就是在残酷现实与渴望和平中求得生存。
  
  二爷的日记,字字如泣如歌,打落在我心头。
  
  (二)
  
  “现今,正在世界纷乱、国际惶荡的时候,物价腾贵,谋生艰难。我所在学校使用的笔墨纸砚,比别处价高。我手文钱缺乏,着实痛苦。为此,我少写些字。一天两张大楷,一张小楷。此外,一篇纸也不能浪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战乱中的孩子早成熟。一个年幼的孩子,弱小的肩膀怎能担起那样的艰难和苦痛?可是,他却能!尽管那样苦涩,他却丝毫没有动摇求知的信念。他怀着高远的志向,迈着坚毅的步伐,一次次在超越痛苦中,寻求目标,获取生存的快乐。
  
  “我们做事,要立志向,养成忍耐的性格。好逸恶劳绝不会有什么成就。汉朝匡衡,凿壁借光,多么坚韧耐苦。现在,我们坐着杌子,在教室里,如果不好好读书,对得起家长吗?”
  
  一篇小小的日记,折射出二爷发奋读书的决心。他乐观地与汉朝的匡衡进行对比,怀着积极的心态读书,又是多么值得生活在安逸中,却滋长着惰性的年轻一代学习!
  
  二爷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民的拮据,农村的穷困,农业的落后,民生的凋敝,他尽收眼底。他在日记中写到:“其实,农村生活是一种最辛苦,也是一种最愉快的生活。我们假使将农村组织进行改良。那么,农民自然安居故乡了。”他时刻体恤着农人的艰辛与不易。他真正懂得“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真谛。
  
  一个人,在苦难生活中,关注的不是自己,而是劳苦大众,这个人就是道德高尚的人,他有着至高的境界。二爷正是这样。底层的苦难永远胜过他个人的苦难,底层的痛楚永远胜过他个人的痛楚。他在日记中多次将矛头直指大地主们,一针见血指出他们的剥削本质,“我要劝大地主们,你们不耕自食,还不发些慈悲,减轻些田租?”
  
  国有内忧,更有外患。外邦入侵,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二爷心事凝重,紧锁眉头,将小拳头攥得咯吱吱响,恨不得自己能奔赴前线,横刀立马。可是,他太小了。他只好在茫茫夜色里呐喊呼号,让幼小而悲壮的声音回荡在广阔苍凉的穹宇间。
  
  “国为公共的,不保不可。虽云保国,而需忠勇,还要同心。如此,国家何不安哉?”,“两鸡斗时,四目对射,至死不退,非常勇敢。国家的兵若能如此,我国何能亡?”这些文字,集中反映了二爷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同心协力、奋勇顽强、驱赶外邦的强烈主张。饱受战乱之苦的二爷,多么渴望和平!他希冀这个世界没有压迫,没有欺凌,充满民主和平等,充满温暖与和谐,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家庭。可是,他是不幸的。他的时代,充满了动荡不安,充满了惊悸恐惶,充满了深重苦难。然而,他没有厌世,没有抱怨,没有回避!他用自己坚强的理性和顽强的斗志,直面现实!
  
  亡国之痛,如一把利剑刺进二爷的灵魂里。他暗暗下决心,既要习文,也要习武。他要练就一副强壮的体魄,驱赶外邦,报效祖国。每天,天还不亮,他就起床练功了。耍刀,舞枪,挥拳,弄棒,他样样精通。为了练习臂力,他每天早晨都要反复抓举一块重五十斤的石锁,没过多久,他用一只手就能将它轻松举过头顶。他刻苦练习跳跃本领。一米多高的平台,他双腿齐跳,纵身而上;两米宽的壕沟,他腾空而起,一跃而过。他结实健壮的身体里,积蓄着无限的能量。
  
  泱泱大国,几亿民众,岂能卑躬屈膝,做亡国之奴隶?保家卫国,是二爷的信念。信念的力量是惊人的。信念在他体内,像一座火山,也许会暂时沉默,但只要是火山,一定会证明自己的热和光,证明爆发的震撼。只是,这需要时间!
  
  忍看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他痛心疾首,怒不可遏,奋笔疾书,言犀语利。可惜,他只是个孩子。尽管一腔郁郁如裂帛,但,没有人能听得到他呼号的声音。他只能饱蘸着忧伤的泪水,把孤独和愤懑写进自己内心深处。
  
  冷酷绝情的时代,将二爷读书报国的美好梦想,一点一点,撕成碎片。那一刻,我听到二爷肝肠寸断的悲泣声。
  
  “光阴似水,不知不觉,我已读书三年了。我心实愿升学。可惜,家庭狭小,经济困难,父母不叫。我无奈何。只得安慰自己做商,发展吾国之工商业。”
  
  读书,报国。报国,读书。他从未动摇过这样的信念。可是,战争,贫穷,这两个可恶的凶手让二爷的理想难以为继。“家庭狭小,经济困难,我无奈何”,这几个字,字字如刀,划在我的心口。
  
  1941年冬季的一天,二爷上了他最后一节课。那天晚上,二爷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实在不甘心啊,他不能就这样一事无成。而中途辍学,碾碎了他童年的梦。自己面前,巍然耸立着几座难以攀越的大山。路,被阻断了。前方,已经行不通。
  
  那就绕过去吧!“发展吾国之工商业”,同样也能做成伟大的事业。他是那样坚定,尽管这种坚定里透出几许无奈。
  
  (三)
  
  1945年9月,家乡解放,日本侵略者被彻底赶走了。全中国都在庆祝抗战的胜利。二爷高兴得在街上狂跑着,呐喊着,跳跃着,放着鞭炮,唱着歌儿。
  
  那年,二爷14岁。经人介绍,他去了一家中药铺做小伙计,负责抓药。他个子小,够不着上面的药抽屉,就站在凳子上。尽管如此,可他做起工来,毫不逊色于大人。郎中的字多数写得龙飞凤舞,他也能辨认清楚,从没出现过任何失误。待到不忙的时候,他还能帮老板打理账目,噼里啪啦,打得一手好算盘。老板好生喜欢!
  
  二爷心里也在打着算盘。他白天做工,夜晚用功。他在钻研《本草纲目》,他要学中医,过几年,积累了经验,自己经营一家药铺。有了经济基础,他再开一家纺织厂。几年前,在他辍学那天,他就立下了“发展吾国之工商业”的志向。他正踏踏实实,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可是,灾难一重接一重,战争一场接一场。赶走了日本人,又来了内战。
  
  1947年,我军为攻取山西太原,需进一步扩充兵员,从晋冀一带农村征兵。征兵名单里,有我爷爷,也就是二爷的大哥。
  
  那一晚,二爷失眠了。
  
  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替哥从军!哥憨厚、木讷,自己精干、强健,更适合当兵。从小就有雄心壮志的二爷认为,这也是实现理想,报效祖国的好机会。
  
  那年,二爷年仅16岁。告别新婚的妻子,他毅然奔赴前线,成为十三纵队三十八旅旅直工兵连的一名战士。
  
  硝烟弥漫的战场,点燃了他少年时期的梦想。他终于可以在炮火的洗礼下,做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哪怕杀身成仁,也无怨无悔!他头脑机灵、精通武术、体魄强壮,深受连队领导的赏识,每次战斗,他都被派到最前沿、最危险的阵地。打到短兵相接时,二爷的勇武便展现得一览无余。他机警敏捷,拳脚厉害,身板灵活,以一当十。
  
  做就要做到最好,打仗就要勇立战功!
  
  1948年3月,部队从太原转战临汾。在这里,要打一场硬仗。他作为精兵,加入到主攻行列。战士们,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奋勇前进,一个个倒在血泊中。
  
  战斗持续20多天了,临汾城还是攻不下,双方死伤异常惨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52:57 | 查看全部
反笔舐犊时间:2013-01-28 作者:小小Z 点击:211次   她在车窗上用手指画了一下,就不禁笑了,果然有层薄尘。她一笔一笔画下去,敲着让他看。深秋的刮风天,两道车窗都关得严严的。
  
  “票在上衣口袋里”“吃东西”“晚上冷”“中途别下车”“常喝水”——下边写满了,就踮起脚,使劲儿地写在上边:“第一次出门,请帮助!”她点着字,指着他,再向坐在他两边的人做手势,表情幅度很大,无声地说着,也不管那些瞄她一眼的人古怪的神情。终于列车即将启动,她焦急起来,在自己左胸前画方块,挤在边角写:“地址”,他明白这是第好多次地告诉他地址在他的左上口袋里。他点头,她还不依,要他拿出来给她看,他拿出展开,又让她清楚地看着他平整地放了回去。火车启动了,她的手臂举得高得惊人,写“回来”,“来”的最后一笔,一下拉长了。
  
  他看着她快步走起来,在棕色的人群里,她花白的头发微微起伏。
  
  站台一晃就过去了,他知道她会站在尽头,任凭黄昏到来。
  
  几道灰墙过去,依旧灿烂的阳光就洒到了大片的田野上;火车里“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陡然响起,让他冷不丁感到了一种锐利。这是他小时候老唱的歌,因为家里的唱片老唱,妈妈也老唱。妈妈乌黑的头发闪亮,穿白色的连衣裙,把他托起又放下,她喜欢这支歌。后来“文革”了,不时地他还听她哼起。
  
  他跟着妈妈过过很多种生活,火车、卡车、牛车,连手推独轮车都坐过,吱吱嘎嘎的独轮车是妈妈推的,堤坝、田埂都走过。有妈妈在,就没有苦。
  
  现在歌儿“解放”了,却是再没有听妈妈唱过了。
  
  这次出行很奇怪,他订了一张票就忘了,吃饭时敲门声“咚咚”响,问票到底要还是不要,莫不是嫌贵?一看时间,离开车也就两个小时了,赶紧放下碗,将手提箱倒空,装了衣服用具,提上就走;妈妈紧急中也抓了一大包东西,也走。他上电车,她也上电车,他上地铁,她也上地铁,到他上火车,就不让她上了。
  
  在地铁上有半小时的时间,她算准了一般,把他的箱子在车厢里当众打开,将自己大包中的东西一样样地往里放,同时说明着,提醒着,警告着:这件衣服早上穿,这件晚上穿,这件睡觉穿;风大穿这件,下雨穿这件。地址就是那时放进他的上衣口袋的,特意不和车票放一个口袋,为的是拿车票时不会被顺带出来。她把手绢放进他衣摆口袋时,发觉这两个口袋是空的,于是就往里装常用药,装一样解释一样,板蓝根做什么什么,黄连素做什么什么,直装到他的左右两个口袋吹气一样地鼓起来,一动就晃得像个章鱼。箱子里的药就更多了,她是情急之下把家里的一抽屉药全扣进了她的大布包的。“消炎片要不要带?还是带上吧,不过吃的时候一定要问医生啊!”“伤湿止痛膏也带上,万一哪里扭了,就帮上大忙啦!”
  
  地铁车厢竟相当空,要是人挤人不知妈妈该怎么办。妈妈忙着说着,为了让妈妈说话声音不必太大,他就蹲在妈妈旁边。妈妈于是不时伸手理下他的头发,说头发是要梳的,就用她放在箱子内拉链里的木梳梳;洗头的时候,一定要将洗发膏冲净,洗发膏放在箱子的左下角了,和肥皂、手纸一起;肥皂不要老用,手纸家里的两卷全带上,要记住及时买……说着说着,又插入一声不轻的惊叫,居然忘了带水果刀,水果有农药,一定要削皮吃,必须赶快买一个,不要买太锋利的,可别割了手;说着又想到云南白药不在抽屉里,也忘了带了;走得这么急,妈妈终于怨起他订票也不说一声来。他在家里是任性的,到了外边脸上就一热一热,车上的人上上下下,有的居然哈哈大笑起来,她也不怵,转转头对人家也笑:“他是这样的嘛,还没自己出过门呢!”
  
  姐姐倒是老离家,已经成外地人了。一回他跟妈妈一起送姐姐,妈妈对站在车门边的列车员,柔声细语地讲起姐姐的各种病症来,神经不好怕吵呵,胃痉挛呵,尿频呵,又说不是天生的,实在是因为生活太艰苦,工作起来又太努力了……说得姐姐面色发青。妈妈就开导说:“有病嘛,就老老实实说嘛;不说列车员阿姨怎么帮助你。”其实“列车员阿姨”看去并不比姐姐大几岁。火车临开的时候,妈妈忽然发现了忘了交给姐姐的饼干,拿着就向正在拉关的车门扔去,大叫:“路上吃,好消化!”饼干被车门正正地拦腰截住,妈妈便在站台上追着车门喊起话来……
  
  她年轻时不是这样的,因为不肯开口问路,以致错过了进入考场的时间;她后几天投考的三个大学都取了她,那是因为她干脆前一天就找到考场,然后在边上的车站或是长椅上将那一夜硬度过去的。她那时刚满16岁,比他现在还小呢,只身从县城到上海考学。
  
  大学她是拿奖学金上的,解放军解放了大学,就不承认奖学金了,要求有生活困难的学生申请助学金;她开不了这个口,就干脆精神一振参军去了。
  
  参军第一次长途行军,她将绑腿打得很紧,生怕走远路会散开。大步行进没很久,腿就勒得疼了,她咬着牙一步步落地,也不肯开口请求掉队松一下绑腿。后来脚在鞋里也肿了,最后竟一声呻吟昏死过去。卫生员想剪她的绑腿都下不了剪子。
  
  后来她就有了许多病,到终于决心拿着全休假条请假时,领导不待她开口便向她报喜,说她已光荣获准参加“四清”工作队了。
  
  到了陕西大山里她全心全力工作,却不料晕倒在井台上;她最后一刻的坚持让她没有倒到井里,而水桶是整个地掉进去了。
  
  不知怎么到了儿女上,她就全换了一个人。
  
  现在妈妈已在几百里之外了,边上都是笑过他的人,他已小心地同他们说了话,好几个人都讲起了他们的母亲。
  
  睡觉的时候他想:西安是要停车的——那是妈妈在山里时,世代农民最为向往的城市。她昏倒后给抬到了公社,最后送到了县城,她说那个时候想,要是能住在西安的医院里就好了,床单和墙还有医生,就应该是白的了。
  
  灯光刺眼,一晃而过,又一个不停的车站,一切随即又沉进黑暗中不停歇的节奏里;风掠荒山,千里万里,枕巾上干净的气息安慰着他,那是妈妈后来又打开箱子放进去嘱咐他随时用的。
  
  上下铺的人都换了,茶几上只剩下了他的水杯。水杯也是妈妈给的,一个喝空了蜂蜜的瓶子,盖着金属盖儿,套着玻璃丝套儿,套儿是姐姐回家时编的。
  
  一线晨光,山在迷蒙中缓缓转动,这不是妈妈当年的山,她“四清”的山要往北许许多多……
  
  两个孩子,站在清晨沉寂的山石上;每个清晨和黄昏,都会有这样的孩子,这样地站着,看列车婉转行进……
  
  车一震,他略略一动,还没有准备起,一道阳光让窗子闪亮,他就呆在那里——那些字,依旧笔笔清楚,最后写着:回来。
  
  已是两千里风霜,他在想,它是怎么过来的那么多的山,那么长的夜……湿润的山林,字也晶亮晶亮的,伸手还不能擦掉……远远的是嘉陵江了,他看见了那个他出生的城市。
  
  又踏上站台的时候,是另一个黄昏,他走过自己的车窗——一笔一笔妈妈写的字,都是反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53:09 | 查看全部
正名时间:2013-01-27 作者:小小Z 点击:236次   在过去的67年中,记者爱德华?肯尼迪一直替真相背着一个“犯错”的名声。当年他和16名记者同时获得二战德军投降的消息后,只有他一个人违背军方要求,对全世界发布了消息。
  
  他坚持:“真相可以等,但绝不是为了政治。”可是,他的坚持害得他丢了记者的饭碗,被美联社扫地出门。
  
  如今,美联社公开向肯尼迪道歉,承认他才是对的——“当战争结束,消息就不应被控制,世界需要知道真相。”
  
  肯尼迪终于得到了美联社的一句“对不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欠他一句“谢谢”,谢谢他在被扼住喉咙的时候,勇敢地第一个发出声音。
  
  只可惜,肯尼迪永远听不到这些告白了,他死于1963年的一场车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53:19 | 查看全部
令人心酸至极的微瞬间时间:2013-01-27 作者:小小Z 点击:175次   网银是我爸帮忙给弄的,用的时候发现,验证信息是:女儿努力!
  
  我读初三时特别喜欢玩网游,由于旷课过多,老师叫我妈来学校。说到游戏之中的装备,我妈就问我:“那些装备是不是放宿舍了?我先拿回家,你在这儿好好读书!”当时我就不争气地哭了……
  
  姥爷去世了。妈妈平静地处理完后事,晚上回来栽倒在床上抽泣道:“女儿,你知道吗?妈妈没有爸爸了……”我顿时心酸至极。
  
  出国回来时,妈妈已患上老年痴呆症,迷迷糊糊不认人。我走到床边看她时,她竟忽然冲我笑着说:“你胖了。”
  
  小区里有一个小朋友刚出生不久,妈妈就去世了,一直是奶奶带着。有一次小朋友对她奶奶说:“我偷偷叫你一声‘妈妈’可以吗?”
  
  无意中看到老爸买的一份意外保险,上面受益人写的是我而不是老妈。老爸说:“别告诉你妈,怕她乱想。”后来妈知道了这件事,她斩钉截铁地说:“肯定要写女儿的名字啊,因为我买的保险上面写的也是你的名字!”
  
  那是一次“意外”。我拿老公的手机玩,无意间看到一条短信,那是爸爸去世前和我老公见面后发的:“今天我把我的宝贝交给你了,拜托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她,我到天堂都会感激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53:30 | 查看全部
三个要求时间:2013-01-27 作者:小小Z 点击:232次   一、每星期至少牺牲六小时,做有益于社会改造的事业。
  
  二、每星期至少牺牲六小时,做时事与社会发展理论与办法的研究。
  
  三、有收入的至少捐其十分之一,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
  
  在《中国青年》创刊号里,主编恽代英写下了《对于有志者的三个要求》的文章。
  
  这三条要求,即便放在今天来考量青年人,也丝毫不落伍。放在89年前,简直是平地春雷了。
  
  倡议在青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两个月后,恽代英收到了成都青年张霁帆的来信:“你的三个要求,已放在蓉社去实验,从下星期起。因为你是着这出戏的剧材的人,所以演这戏时先告诉你。”
  
  恽代英很自豪地把来信登在了杂志上。1924年,全国第六届学代会上,恽代英见到了与会的张霁帆,看他衣服单薄,便脱下大衣给他穿上,自己到当铺里买了件旧褂子御寒。
  
  事实上,作为读者与学生,张霁帆值得恽代英自豪。
  
  那届学代会上,恽代英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两年间,张霁帆担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兼共青团区委书记,往返于开封与上海之间,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工作。1926年8月,他在途经徐州车站时,因被反动军警搜出进步书刊遭到逮捕。在南京狱中,遭受种种折磨,他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残暴的敌人用毒药将他杀害于狱中,时年25岁。
  
  而今,长眠于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张霁帆若地下有知,他会以跟自己的导师恽代英比邻而伴感到欣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53:39 | 查看全部
父亲VS爸爸时间:2013-01-27 作者:小小Z 点击:276次   “父亲”和“爸爸”绝不仅仅是两个普通的词。从技术层面来说,它们意思相同,但实际上,两者却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判断一个人是爸爸而非父亲,不仅要看他是怎样的人,还要观察他所处的周围环境(家庭、朋友和其他重要关系)。
  
  如果家人认为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爸爸,那么你也一定知道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父亲;如果为了腾出时间与几个酒友去喝酒,你把儿子扔给奶奶代为照顾,那么你就是那孩子的父亲,而不是他的爸爸;如果你看到一个小孩两眼放光地注视着自己的父亲,欢喜不已,而且相信只要有这个人在一切都会好起来,那么你就是这个孩子的爸爸,而不仅仅是父亲。
  
  以上这些事例足以向你展示父亲和爸爸之间的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54:10 | 查看全部
母亲时间:2013-01-27 作者:小小Z 点击:224次   你有很多旧而美的棉布衫。你越来越瘦。你抽烟。你蹲下身迎接我进入你的怀抱。你在我睡着时抚摸我的手和脚。你有时眼含泪光,但依旧在微笑。你给我喂食、洗澡、穿衣、擦拭。你大部分时间里总是安静,没有话语。你教我背古诗。你在我睡觉前给我唱歌。你亲吻我,说你爱我。你有时不知所踪,无声地消失。你又回来。你一直在阅读、工作。你背着我在雨中的花园里徜徉。你有孤单的眼神。你带我去很多地方。你在午后的微风里,摘下一朵盛开的月季,并郑重地递到我手上。你让我嗅花瓣的芳香。你再次亲吻我的头发。你在变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