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09:53:00 | 查看全部
你是不是“绿领”
时间:2015-01-31 作者:未详 点击:92次

  如果你还在为自己是白领、金领、粉领而自喜,那么,你落伍了。现在,绿领正当道。不同于“白领”的通俗、“粉领”的小资、“金领”的清高,“绿领”用快乐、健康、关爱的理念经营着自己的圈子。“下班关手机、点菜要VC、周末必出游、随身带垃圾(袋)”,这个带有夸张意味的顺n溜描述了“绿领”的生活状态。
  
  绿领也是平民
  
  “绿领”的年龄普遍年轻化,他们多出生于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这个群体依靠自己的教育背景在30岁甚至20多岁时就已经拥有了前一代人四五十岁才能拥有的财富和生活质量。在时尚消费中他们更具理性,信赖品牌,但不会变成占牌的奴隶,在购物时,他们会先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件东西。《绿领逛欧洲》一书作者左士光如此解读“绿领”:“有一些事业,但不要放弃生活;有一些金钱,但不要被金钱统治;追求品位生活,但是少些附庸风雅和装腔作势;把握时代潮流,但不要成为时尚阴谋的牺牲品;接近自然,但不要远离社会离群索居;过自由个性化的生活,但不要变成游手好闲、愤世嫉俗的异类;享乐人生,也对那些比我们不幸的人心存同情和救助心;在品位生活的同时,还不忘走出去看看广阔的世界。”
  
  “我为什么要这样玩命工作,我这样玩命到底为了什么?”被这一问题缠绕着的都市人开始寻找各种方式来释放压力和制造快乐。于是,绿领倡导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人们叫它“绿领经济”。
  
  “我不会买很多农服,但我却在更换滑雪用具上花费巨大。可以说。这些爱好、日常活动带动了消费。”西门子中罔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卉说。对于自己的绿领身份,赵卉这样做着注解:衣——买衣服注重的是样式,而非品牌。食——健康、绿色的食品才是最爱。住——没有豪宅,却有两处温馨的小屋。一处是英式乡村风格,适宜摆弄花草,满足田园梦想;一处是中式古典风格,毗邻滑雪场,满足滑雪爱好。休闲——喜欢看书、听音乐、品葡萄酒的静谧,也钟爱旅游、滑雪、高尔夫、皮划艇的动感。
  
  不过,“绿领消费”并非绿领的专利,只要是以快乐、健康为目的的支出都可以称为“绿领消费”。现在,人们消费和生活的意识中心开始从物质转向精神,健康、教育、文化等,这恰恰也体现了“绿领消费”的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09:56:06 | 查看全部
少数人的时尚
  
  事实上,财富的多少,在实际意义上也划分了“绿领”的层次,无论如何,任何人只要有这种意识,就能或多或少地追求自己可以达到的绿色意境。但起码在目前,“绿领”生活还是少数人的时尚。
  
  作为安利公司北京经销商的“绿领”吕艳,两年前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硕士学位。之前,在交通银行总行工作的她,总希望自己的时间能由自己支配而不可得。对她而言,换工作是为了更善待自己。
  
  换工作后,吕艳每天上午都会待在家里,她会用较长时间米为自己准备一顿非常丰盛的营养早餐,内容包括牛奶、全麦面包、蛋白质粉,还有核桃仁、杏仁等坚果,以及鸡蛋和水果。然后再为自己安排一天的工作。吕艳很喜欢她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的状态,“我有很多社交时间,和朋友一起喝茶、爬山、打球。”
  
  曾经是北大山鹰社成员的吕艳具有极强的环保意识,到超市购物时,她总会用自己带来的包,极少使用店里提供的塑料袋,即便使用,也尽可能减少塑料袋的数量。
  
  2005年5月,吕艳作为环保志愿者参加了“2005·地球第三极珠峰环保大行动”,和其他近百名参与者一起,对珠穆朗玛峰海拔5120米大本营至海拔8000米之间的登山废弃物进行全面清理。在那次活动中,志愿者们克服了冰雹、大雪、太阳灼晒、八级山风、严重高原反应等难以想像的困难,用双手捡拾废弃物达400多袋。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崇尚绿色,都希望生活在蓝天白云下,满心洁净,不染尘埃。而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环境作为代价被严重透支,个人被卷入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器中,要想刻意地专注于绿色生活,就要付出比较高的成本了。所以,像吕艳执著的这种绿色生活,在目前还是少数人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09:56:18 | 查看全部
 追求有些不同
  
  作为摄影爱好者的吕艳,几年来一直在使用她在学习摄影之初所购买的二手雅西卡相机,“它完全可以满足我现在的需要,我为什么还要再买一部新的呢?”与此相反,在买书、户外活动、艺术欣赏和自我保养上,吕艳愿意花费更多的心力。
  
  陈岩是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从3月份开始到年底,他几乎每个月去一个地方,武汉、大连、贵州、四川、山西、宁夏、湖南。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陈岩还去了一次徐州。陈岩把自己的旅行目的定得很简单,如他去哈尔滨,是想看冰灯,去武汉是要看樱花,去额吉纳旗只为看胡杨林。
  
  对于旅行和读书,陈岩毫不吝惜金钱,但在上下班交通上,陈岩则坚持不打车,也不为此买车。“也许我有特殊性,因为上下班的公共交通特别方便,而且可以坐到座位,车上也有空调。既然舒适程度相同,我何必舍弃几块钱的公交不坐而去坐几十元的计程车?”陈岩的这种?消费观念也体现在他对买房的看法上。花钱给父母买了一套房子的陈岩自己仍然租房居住,原因不在于钱,而是陈岩认为现在北京房价性价比不符合他的消费原则。
  
  但作为“绿领”更突出的特质,还是他们对环保等公益事业的关注,他们通常具有某种社会志愿者的经历或乐于参与一些慈善捐助。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他们希望能够拥有一份相对纯粹的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09:57:15 | 查看全部
大学毕业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时间:2015-01-31 作者:未详 点击:136次

  世界银行最近出版了一部有关中国终身学习的报告,这是继世行发表的有关中国知识经济报告后的另一部重要报告,也可称为上一篇报告的姊妹篇。
  
  上世纪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发达国家保证经济的长期增长,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建议。这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保证使劳动力的素质能不断提高,从而使劳动生产率也能一直有所增长,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世界银行报告的作者达尔曼、王水林、曾志华等经济学家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指出中国经济若要再上一个台阶,保持长期发展,也必须朝自主创新的方向发展,而终身学习又是保证使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为自主创新奠定基础的最佳手段。
  
  人类的知识传授方法经历过几个阶段:在农业社会,是一种言传身教式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方法。到手工业发展起来后,这种方法也没有太大变化。直到工业社会出现后,人类社会的教育形式才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文字教育成为主要的方法,知识可以经过教师通过课堂大批向社会传授。但是,对每个人而言,教育仍然只是年轻时期的一段经历。而信息社会的出现给传统的工业社会教育形式带来了新的冲击。因为信息作为知识的载体无处不在,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获得信息。而且,人们逐渐意识到,为了应付市场的竞争,必须不断获取新的知识,终身学习成为新的习惯。
  
  与此同时,一些经济学家发现,若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把创新这一原来经济学家认为是外生的因素变成内生的。在这一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内生性增长”理论。而如果要使创新成为企业一种内在的需求,就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的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率,而这一切又与教育有关。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达国家的政府才有针对性地改变了发展政策。过去,政府喜欢强调影响经济增长周期的政策,希望通过政策的微调来保证就业与增长。现在,政府转为强调终身教育,希望通过发展教育来保证本国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保证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以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应该说,中国经济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经济腾飞的基础,但如果不注意保持创新能力,下一步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仍是个前景不明的问题。所以,发展终身学习式的教育也是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世界银行的报告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09:57:51 | 查看全部
 然而,从中国的现状来看,发展终身学习式的教育还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如果我们不未雨绸缪,从现在起就着手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可能很好的政策建议也得不到落实。
  
  一、中国的教育有着几千年的传统,而中国教育传统中的核心——“师道尊严”,就是发展终身式学习的一大障碍。
  
  师道尊严树的是老师的权威,靠的是老师掌握着获取知识的诀窍。因此,中国的老师不愿意轻易把自己控制的信息源告诉学生,否则老师就不容易保持自己的权威。虽然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在普及教育上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但我们的教育一般局限于信息的传授。老师总是一点点地把信息释放出来,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权威。考试也就是考那些让学生掌握的信息。因此,虽然我们的考试看起来很难,但学生毕业后一到现实工作中,就往往不知道如何应付。我们也把中国的毕业生称为“高分低能”。
  
  终身式学习是每个人毕生都要做的事,而且主要是学会自学的方法,能自己主动学习。因此,适合这种教育形式的老师应该是启发式的,应该主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搜集、整理信息,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这一角度看,终身学习时代的老师更应该是“良师益友”型的,而不是师道尊严型的。然而,要让中国的老师们理解社会的变化,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这并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起码需要对现有的教师大批进行培训。
  
  二、随着终身学习制度的普及,获取信息与其他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和多样,知识与学位都面临着“贬值”的危险,我们的社会心理尚未做好准备。
  
  信息与货币有一定的相似性。谁都觉得钱多点好,那么如果大家的钱都多了呢?那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知识也是一样。如果大家都有了知识,那么知识也就不那么“值钱”了。如果终身都可以学习,不断积累就可以得到越来越高的文凭,获得各种高学历文凭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学位也就贬值了。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读大学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读书的时间越来越长,文凭拿得也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一些人兜里揣着硕士、博士文凭,却很难找到工作,甚至有些人大学毕业了却不得不去做“蓝领”的工作。这种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出现,大学毕业生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那么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09:58:04 | 查看全部
 其实,这反映出人们的心态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差距。人们总喜欢拿他们熟悉的标准去衡量,而这些标准往往是上一辈人的标准,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变化迅速的社会了。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并不是社会上没有工作,而是他们不愿意接受文凭贬值的现实,不愿意接受那些他们认为文凭比他们低的人才该做的工作。换句话说,许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以为自己应该成为“知识分子”了,然而到社会上一看,才知道人家只把自己当作“知识工人”看待。这种反差成为新的失业问题来源,它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也出现在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如不及时地做好舆论准备,这种心理与现实的差距就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
  
  三、终身学习必须要有制度的保证,目前,并不是所有机构都认识到了培养员工的必要性。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流动性增加,调换工作岗位与工作单位已经习以为常。因此,有些企业或机构的领导并不认为培养自己的员工一定会对自己有利。比如,一个企业如果让自己的员工接受在职培训,而当某些职工接受了培训后决定要“跳槽”,那不就让其他的机构占了便宜吗?如果社会上各种机构的领导都这么想,那终身学习岂不成了空洞的口号?
  
  但是,终身学习对加强一国的国民经济竞争力却非常重要。所以,发达国家对职工的在职培训都做了立法,大企业必须为职工定期提供在职培训的机会,如果企业不遵守,职工可以起诉企业并获得赔偿。正是法律提供了制度性的保证,才使在职培训成为终身学习的基础,而各企业因为都必须为自己的员工提供再培训机会,大家也都因此而平等了,企业的领导也就不必担心让其他企业占自己的便宜了。中国要发展终身学习方式,必须也制定自己的法律框架,以期使这种方式能成为社会共同遵守的规则。
  
  当然。向知识经济转型,发展终身学习方式,是我们选择的大方向。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果社会风气不正,腐败横行,再强调知识,再强调终身学习,都可能走样,都可能流于形式。政府用于补贴教育的经费可能被挪作他用,可能用来填满自己的腰包;培训可以成为“奖懒罚勤”的机会,为那些占便宜没够的人提供一个明目张胆偷懒的借口。承认各种培训的资格,本是拓宽教育渠道的办法,是促进劳动力市场流动、承认劳动力智力水平的办法。但如果那些买卖文凭的人趁机浑水摸鱼,就会破坏对劳动力能力的评估。因此,只有在综合治理的层面加强工作,才能为我们发展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09:58:17 | 查看全部
完美的混乱
时间:2015-01-30 作者:未详 点击:195次

  有些人的家里和办公桌上总是乱糟糟的。这不只是因为有些人生性懒惰、邋遢。哥伦比亚大学管理学教授埃里克,阿伯拉罕森和商业科学记者大卫,弗里德曼合著了《完美的混乱》一书。他们搜集了大量的证据。运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的最新进展来说明为什么混乱对你有好处。也就是说,混乱是必然的,是物理学定律决定的。现在更有专家说,如果你的桌上和房间里很乱的话,你最好别去收拾。
  
  首先,整洁带来的好处抵不上它耗费的时间。保持桌面整洁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文件加以分类、贴上标签后收起来,用的时候再取出来。这样的话,一位习惯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工作人员比他那些习惯于胡乱堆放的同事平均要多花36%的时间。
  
  一个适度混乱的桌面其实有其合理性。每一堆东西都是一个符合直觉的有条理的系统:重要的东西一般都在最上面,不是迫切需要处理的东西会被堆到下面。收拾得太整齐还有一个坏处:窃贼找起来也更方便。
  
  再者,混乱为偶发事件和意外创造了更多空间。亚历山大,弗莱明就是因为特别不讲究整洁才得以发现了青霉素。1928年夏天的一天,弗莱明心情异常烦躁,几天来的连续失败加上热得透不过气来的天气,使他什么事儿也不想干。他胡乱放下手中的实验,准备去海滨避暑。实验台上的器皿就这么杂乱无章地放在那里。9月初,天气渐渐凉下来了,弗莱明回到了他离开多日的实验室。一进门,他就习惯性地去观察那些放假前放在工作台上盛有培养液的培养皿,他发现培养皿已经发霉长毛,而一种霉菌杀死了它周围的葡萄球菌。由此,弗莱明得到启发,发现了青霉素。在参观一位同事一尘不染的实验室时,他挖苦对方说:“这里绝对不会发霉。”
  
  混乱还有别的作用。听觉要依赖分子的随机运动:当跟外界的声音相互作用时,分子的运动会强大到足够刺激内耳。而电话机周围的一点噪音,就能让我们的耳朵过滤掉回声。
  
  家里乱一点、脏一点不会使孩子生病,经常接触清洁剂的喷雾才叫危险。另外,研究发现孩子接触灰尘和过敏原少的话,长大后得过敏症的可能性更大。
  
  《完美的混乱》里还列举了案例,搜集了很多轶事,然后把他们的观念应用到了各个领域。比如零售行业:堆放大量货物的商店要比那些整齐地摆放畅销货品的商店卖得多。再比如反恐战争:混乱是坏人最强大的力量。
  
  书里还区分了混乱的几个类型:迷你型混乱(大范围混乱中一些容器内的混乱,比如抽屉、冰箱);因为工作或心情导致的周期性的混乱;垂直型混乱(一旦堆放起来就会显得整洁的东西,比如CD、杂志、信件和发票);堆放型混乱(一堆塞在床底下、沙发下的东西,不太常用的东西会藏得很深,偶尔把它们翻出来会得到意外的欣喜)。
  
  人们通常认为,混乱等同于懒惰、效率低下甚至是人品不佳。整洁的人就会高效、尽责、成功。人们对此信奉不移,因而为了克服生活中的混乱,他们每年花费大笔的钱去购买关于培养好习惯的励志书,或者去参加昂贵的培训课程,还会花费不菲的收入购买盒子、箱子、书架和橱柜,用来整理东西。
  
  美国有个“职业整理人协会”,该组织“致力于提请人们注意整齐有序和雇用一名职业整理人的好处”,让人感到,整齐使人觉得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其实,一定程度的混乱不一定是坏事,邋遢的人不必为此感到羞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09:58:34 | 查看全部
救命“神丹”阿司匹林
时间:2015-01-30 作者:未详 点击:172次

  早在公元前5世纪,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医学创始人的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用柳树皮来镇痛,而柳树皮正是阿司匹林的天然来源。1853年,法国化学家盖哈特用柳树皮的提取物水杨酸合成了今天被我们称之为阿司匹林的这种药。但这一医药成果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重视。1897年,德国拜尔制药公司的化学家霍夫曼偶然发现,阿司匹林能缓解其父亲的关节痛。之后不久,拜尔公司便正式向全世界推出阿司匹林。1971年,英国科学家约翰。韦恩发现,阿司匹林有助于防止血小板结块,从而减少了出现血块的危险。他因此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奖。今天,西方的医学界已经公认,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心脏病和某些癌症以及许多其他恶性疾病方面具有非常神奇的作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成为美国心脏病患者的必服药。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查尔斯,汉尼肯博士认为,在医生指导下所服用的阿司匹林,是有史以来最便宜却又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药物。以下便是有关阿司匹林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
  
  在防治心脏病方面。哈佛大学在一项对22071名健康男性的长达5年的研究中发现,每隔一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的人,其首次心脏病发病率比不服用者下降了44%。最近的一项国际性的研究还显示,不管性别和年龄,也不管有没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阿司匹林对于有过冠状动脉手术史、血管修补手术史和有心绞痛的人非常有好处。
  
  美国心脏协会曾发出指示,要求医生为有心脏病家族史和有患心脏病风险因素的中年人开出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这些风险因素包括吸烟、超出正常体重的20%、高血压、高血胆固醇和缺乏体育锻炼。
  
  即使在心脏病发病期间,阿司匹林也可以起到救命的作用。专家建议,一旦出现心脏病的各种症状,如胸痛等,应立即嚼碎并咽下一片阿司匹林。专家还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快速吸收不要服用糖衣片,可以将其捣碎并与水混合后服下。
  
  在防治中风方面。有几项研究已经显示,坚持日服少到1/10片的阿司匹林,也可以防止许多由脑血栓(这是中风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引起的死亡和残疾。还有一项研究发现,每日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阻止由血管梗塞引起痴呆的病人的智力进一步退化,阿司匹林也有助于血液流向大脑。
  
  在防治癌症方面。最近美国的一项长达6年的对60万人的调查发现,在每个月服16次或以上的阿司匹林的人群中,消化道各种癌症的发病死亡率下降了40%。领导这项调查的美国癌症协会的达恩博士指出,实验表明,阿司匹林能阻止微小肿瘤的生长。他说,这其中的原因科学界目前还不清楚,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在防治由怀孕引起的高血压方面。据统计,在美国,怀孕妇女中有5—15%会患上高血压,并且往往有家族遗传倾向。最近由两位美国医生从事的一项调查显示,即使不同时服用钙,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孕期高血压。不过,阿司匹林能否推荐给孕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孕妇服用阿司匹林也必须接受医生的指导。
  
  在防治周期性偏头痛方面。科学界目前还不清楚引起周期性偏头痛的确切原因,也没有对所有患者都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然而,上面提到的哈佛大学的研究还发现,服用阿司匹林使这种头痛的发病率下降了22%。周期性偏头痛发病前血小板变得比较活跃,阿司匹林之所以能预防这种头痛,可能是因为它抑制了血小板的活动。
  
  服用阿司匹林,剂量多少为合适呢?有专家认为,只要一天不超过一片,胃不会感到不适。胃对阿司匹林敏感的人可在饭后服用或服用肠溶片。有些人不宜服阿司匹林,如凝血有障碍的人,肠胃方面有问题的人(如溃疡和结肠炎患者等)。没有医生的同意,20岁以下的青年人也不宜服阿斯匹林。但是,对于一般的成年人来说,阿司匹林则是一种特效药。正如美国心脏病专家皮帕恩斯所说:“一片阿司匹林所带来危险是非常微小的,然而,如果你有心脏病,它却可以救你的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0:35:33 | 查看全部
健身馆里的9大谎言
时间:2015-01-30 作者:未详 点击:171次

  它们来自闺蜜的电话,健身教练的经验,小报上的明星新闻,电视里的购物广告……它们有两个共同点:流传甚广,而没有科学依据。WebMD网站通过采访专业医师和运动指导师,总结出了9个最常见的假“健身贴士”。
  
  1在跑步机上跑步比在路面上跑步对膝盖的危害较小。
  
  真相两者都会对膝关节施加压力,导致损伤。最佳的办法是采用多种有氧运动形式,如楼梯机或脚踏车。
  
  2仰卧起坐机可以帮助去除腹部脂肪。
  
  真相仰卧起坐机的确可以锻炼腹部肌肉,但它对脂肪没有办法。除了手术切除,你不能简单地选择一处脂肪然后去掉它。燃烧脂肪是全身的系统工程。
  
  3有氧运动可以在运动后几小时内依然加快新陈代谢水平。
  
  真相在运动之外的时间里,你仅仅比不健身的人每天多燃烧20卡路里——相当一粒MM豆。
  
  4游泳是减轻体重的好办法。
  
  真相游泳可以增加肺活量,放松肌肉,消除紧张,但除非你每天游上几个小时,单纯靠游泳消耗的热量并不足以减少脂肪。
  
  5瑜伽可以缓解一切背部疼痛。
  
  真相如果你的背痛是由肌肉疲劳引起的——绝大多数坐办公室的人的背痛是这种——瑜伽是适合你的。但如果是脊椎问题导致的背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瑜伽不但没有帮助,还会恶化症状。
  
  6果不出汗,运动量就不够。
  
  真相出汗只是身体的一种冷却方式,并不一定代表在燃烧热量。
  
  7只要感觉不错,就不算运动过量。
  
  真相运动过量的症状通常出现在一两天后。不管感觉多好,如果长期间没有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
  
  8用专业健身馆里的健身器械锻炼更安全。
  
  真相当你按照自己的身高和体重适当调整好健身器械时才是这样的。
  
  9如果没感觉到肌肉酸痛,那就是没有练到位。
  
  真相在运动后一两天感觉轻微的肌肉酸痛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是运动正在进行中就感觉到疼痛,更可能的答案是你已经受伤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0:35:51 | 查看全部
德国:女人的厨房和男人的车间
时间:2015-01-30 作者:未详 点击:239次

  有一则笑话说,若在大街上遗失一元钱,德国人会立即在遗失地点的100平方米之内,画上坐标和方格,一格一格地用放大镜去寻找。虽然有些夸张,但足见德国人认真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本文从德国女人的厨房和男人的车间这一日常生活的视角,来解读德国人的精神。这两处生活空间,不但揭示了德国人精致优雅的生活品位和文化底蕴,还透露出他们特有的井然有序、勤勉高效和一丝不苟的处世风格。
  
  厨房出奇的整洁有序,它督促主妇,避免拖沓,并且成了监督主人是否勤快的标志。
  
  因为做饭,所以是实际的。民以食为天,哪儿也不例外。所以,德国厨房是锅碗瓢盆和油盐糖面作料的存放地。因为喜欢天然,所以,有不少家庭干脆把各种大大小小的锅和大大小小的勺子挂满屋顶或者一面墙,如现代艺术馆一样,开阔而一目了然,并且抓过来就能立即行动,不需翻箱倒柜去找。这种形式对于一般的女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高要求,因为用过的炊具必须立即清洗干净和擦干,否则无法摆列开来,那样绝对有碍观瞻;另一个更大的好处是,它会督促主妇,避免拖沓,并且成了监督主人是否勤快的标志。你想,若有一丁点儿的油圬粘在上面,或者面糊依然紧附其上,那是无法挂在那里展示的。所以,这样的设置可以说不是一般人敢于做的。
  
  偏偏德国女人这样做,因为德国女人出奇的整洁和干净,这来自她们的勤劳。
  
  就像是女人需要化妆一样,德国女人的厨房也是要装饰的,有人愿意在窗台上放几盆鲜花,有人喜欢在洗碗池畔搁一种既是作料又开花的小草,有人独辟蹊径地在墙上挂一个如意大利比萨饼似的钟表,有人干脆异想天开地在抽油烟机上面的小平台上摆出若干可爱的小艺术品。
  
  车间就像孩子的游戏室、女人的厨房,聚集着德国男人们的想象和现实。
  
  我认为车间本身肯定是源于车库的,是装车的地方。这方面,我一直存疑。等你到德国看一遭,你就立刻明白了这个叫法的真正由来。是该叫车间的,是德语里称Garage的地方,但因男人们统统把车库当成他们做手工、修家具、补自行车胎等业余劳动的地方,所以,车间的工作性质就这样出来了。因此,德国的车间正像我们理解的意义一样,它不仅仅是装车的,还是男人做工的地方。
  
  德国的男人一般是现实主义者,是实用主义者。他们讲究工作的效率,认定物质的用处和质量,喜欢自己动手做结实的东西。如果他们从家具店买来了一把螺丝拧歪了的椅子,他们会大发雷霆,认为连这么一丝半点儿的事情都没有做可靠了,简直是白活了!当然要立即退货。
  
  因为喜欢自己动手,所以工具是一样也不能少的,就像女人的厨房里有完备的锅碗瓢盆一样,男人也一样。有房子而家里什么工具都没有的,住公寓而自己没有工具箱的,那就不叫家庭,男人是会被人嘲笑的。
  
  男人车间里都有哪些工具、什么样的零件呢?
  
  属于家庭日常必备小型工具的,当然是钳子、螺丝刀、锤子、扳子等等。这些工具一定是井井有条、可不是胡乱放的,而是有专门的铝合金架子给它们,上面有挂、插、搁、卧、摆等功能的钩子和格段。而钳子是分大钳子、中钳子和小钳子的,扳子也是大中小,其他更是如此。而重要的还有可在上面钉木板或者拧螺丝的工作台,它像长桌子一样大小,但敦实,表面不是油漆的光滑,而是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大孔小孔,且一侧有固定钮,用来锯木头时不会移动。
  
  而大型的工具则是如电钻、电锯、电锤等,它们同样是有房子有树木的家庭难以避免购买和使用的,它们通常本身就带有套子或者盒子,所以存放起来很方便,车间有一个柜子就能满足了。
  
  零件也绝不是散落在某个抽屉里的垃圾,它们从被买来时起,就一直躺在专门的木制、铁制或者塑料制的小箱子里。那里有直钉、曲钉、螺丝钉、弯钩等等。如果男人正在房内安装的某条线路少了能穿过厚实砖墙的长螺丝的话,他们会立即站起身,穿着工作服,开上汽车到建材公司去买,当然,等回来时,又增加了不少长螺丝和固定槽。这下,男人就满意了,因为,他的百宝箱接近齐全了。
  
  男人的爱好还不止这些呢,他们会在正常具备的内容之外,尝试修缮自己从祖辈继承下的老家具。因此,打磨机、刨子、锉刀、凿子等也是样样具备。
  
  为粉刷自己的新家,男人还需要油漆、刷子、壁纸台及不同规格的塑料桶。
  
  因此,德国男人的车间是琳琅满目。渐渐地,车间不再是单纯的停车地了。
  
  一句精彩的总结:德国男人的车间是让他们施展力气、表现智慧、释放才能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