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0 11:46:55
|
查看全部
创意故宫
台北故宫由于定位为公共博物馆,自开馆后对公共教育就尤为重视,1965年,蒋复璁任第一届院长起,就设立了青少年中心,每周一次免费让学生参观故宫,到了秦孝仪时期,他所关注的人群更为广泛,不仅设立了面对社会大众的“研习会”和对幼童开放的“活动与创意”教室;1997年,他们还用复制品到岛内各大监狱办巡回展。
近几年,台北故宫还匠心独运地推出了“国宝宴”,2008年,台北故宫将游客最喜爱的几件文物,都做成精致的餐点端上餐桌,比如故宫镇馆之宝“肉形石”,原为玛瑙类矿物精品,作为“国宝宴”上的一道主菜,则选用上等的蹄膀肉,先入锅卤约2小时-3小时,静置冷却后再用刀工雕出外形。
这只是台北故宫创意文化的尝试之一。去年11月,徐湖平赴台北参加“南宋特展”,主办方又推出了“南宋宴”,按照南宋食谱,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杭帮菜,还送给每一位来宾一件宋代花鸟画的高仿复制品。另一个打动他的细节是,故宫洗手间男女的标志,也切合展览主题,换成了南宋画像上戴纱帽的男官和戴凤冠的女官头像:“台北故宫在细节上做得非常到位,他们想各种办法让展览好看、好玩,相比而言,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钻研精神。”
“怎么样让故宫的藏品发挥她的活力,让故宫本身创造艺术价值,这是我们发展的方向”,台北故宫现任院长周功鑫介绍说,台北故宫还有一整套的商业合作制度,包括品牌授权、图像授权和合作开发。故宫先对商家进行文化方面的训练,长期合作之后,商家就会不断有创意的东西生产出来,再请院外的设计师、行销专家等组成评审团,通过审查后,商品才能进入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销售。
戴清对台北故宫的“文化开发”印象深刻:“在台北故宫,有一个非常大的纪念品商店,里面有很多高仿真品”,由于台湾的产权保护制度严格,故宫里的很多纪念品在别的地方都买不到,“比如翠玉白菜的钥匙扣,还有铜质仕女镜,做得非常精致。”
曾经作为交换生、在台湾世新大学学习半年的孟庆舒,也对台北故宫的“文化创意”感到惊奇,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两年,但她仍然对那些纪念品念念不忘:“台北故宫以故宫展品为主题的纪念品非常精美、雅致,比如裁信刀、书签,大件的比如丝巾、领带,太多了。”虽然北京故宫也有纪念品商店,但是她坚持认为那些“不够雅致”,台北故宫每个纪念品都会有它旗下的商标,所以即使一张书签要人民币15元,她也毫不犹豫地掏出钱包:“必须买”。
虽然孟庆舒对展品了解不深,但台北故宫整体的氛围给她的印象很好:“博物馆里人非常多,有大陆游客,但是台湾游客偏多,展厅内很安静,有秩序,不像北京故宫,游客们挤成一团,你只有透过一个小窗口看宫殿里面的内部陈设”。
此外,台湾各大博物馆的“用心”让孟庆舒难忘:“每个博物馆都有很多的游览简介、展品说明,其实北京很多博物馆都可以做到,但相比来看,台北故宫做得要用心得多,而北京故宫更像是吃老本,‘玩得不舒服?爱来不来’。”
现在在美国念书的孟庆舒说,在美国,也参观了不少博物馆,场地大小不是问题,重点是组织者的用心程度,博物馆做得用心,观众都能感觉到,而北京故宫,不能给她这样的体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