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28:37 | 查看全部
15
  
  诸葛说,要么是淘淘,要么是我,你选吧。
  
  看着眼前和自己走过了4年的男人,竟然连神情都开始陌生。苏纳平静地说,我选淘淘!
  
  那天,苏纳问走进婚姻的女友,为何,我们4年的爱情经不起一个孩子的碰撞?
  
  不是孩子的问题,女友想了想,是你们的爱,还不曾深入到生活中。是年轻的你们,爱得不够深,不够真。
  
  苏纳琢磨女友的话,释然。随后,给端阳发信息:我不再满足于做淘淘的代理妈妈了,我还要代理你的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28:48 | 查看全部
兰花的欺骗艺术
时间:2014-12-17 作者:未详 点击:160次

  一说到兰花,总能让人想到“高雅、清幽、暗香浮动”,总之是什么好词都往它的脸上贴。不过,你知不知道,在全世界现存的20000多种兰科植物中,有1/3都干着坑蒙拐骗的事情。它们从来不遵守,“我出花蜜,你传粉”这个动物植物社会的经营规范,而是利用靓丽多姿的色彩,或是香甜诱虫的气味将昆虫勾引过来。这些可怜的虫子不仅要帮兰花完成传播花粉的工作,还拿不到分毫工钱。
  
  兰科植物究竟有哪些花招能引诱并迫使昆虫就范,这些传粉昆虫是不长记性的糊涂蛋吗?进行欺骗传粉的揽客植物,难道只是为了少给昆虫一点点口粮?如果,昆虫都不上当,这些欺骗性植物又该如何应对呢?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慢慢地浮出水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29:00 | 查看全部
 食色诱饵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我想这间屋子里摆放的肯定不是蕙兰。那种浓烈的香气不管闻多久,仍旧会重重地撞击你的嗅觉神经。
  
  记得一次同我的导师罗毅波先生出野外去贵州考察时,刚走到一座石山的山脚,他就说,“这山上有蕙兰在开花呢”。可是环顾四周,那里有蕙兰的影子。结果,当我们爬到山顶时,果然有一丛绽放的蕙兰,用香甜的气味牵住我们的鼻子。不过,这种香甜的味道显然不是为取悦人类准备的。蕙兰的香气中包含了乙酸乙酯等花朵香气的常用成分,它们是中华蜜蜂寻找食物的常用路标,只是蕙兰的。在随后的观察中,每每发现受到气味引诱的中华蜜蜂像受到酒香勾引的醉汉一样摇摆着冲向蕙兰的花朵。
  
  不过,香味并不是一个精确的信号,怎样让被引诱的蜜蜂乖乖地上勾呢?蕙兰还伪造了酒店的招牌。就是花瓣上那些栗红色的斑点,在我们看来影响花朵美容的斑点却是蜜蜂等昆虫的最爱,因为它们就代表有食物。
  
  如果你觉得百合花上的斑点有碍纯洁,那就错了,毫不夸张的说,这些斑点的存在才招来了采集花蜜的蜜蜂,完成了传播花粉的过程,促成了百合花的爱情姻缘,这么看来,叫它们爱情斑点也不过分。
  
  于是,这个通用的花蜜标志被蕙兰盗用过来。你可能会想,这样的盗用标识就不会被蜜蜂识破?通常工蜂的生命只有五六个月,每天还要完成高强度的花粉花蜜采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机会去学会识别复杂的信号。迅速找到食物是蜜蜂生存的根本,连分辨真假的时间都没有,还好大多数植物都会给传粉蜜蜂提供一些花蜜和花粉作为回报。每每看到蜜蜂精准地降落在蕙兰的花瓣上,然后悻悻离去,真是感慨蕙兰手法高明,同情蜜蜂的生活不易。
  
  比起这些简单的食物诱惑,性的诱惑似乎更加强烈,也更专业细致一些,毕竟挑选伴侣要比吃喝更挑剔。眉兰将自己的花朵伪装成雌性胡蜂,连胡蜂身上的根根绒毛都在花瓣上伪装了出来。不仅如此,眉兰还在花上“抹”上雌性胡蜂的体香,更让那些来求爱的家伙神魂颠倒,甚至不惜把精液都贡献在了花瓣上。更绝的是,成功受粉的眉兰直接变了一种让胡蜂不爽的气味,从少女体香变成了老奶奶味道,闭门谢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29:21 | 查看全部
 高风险高收益
  
  跟很多传粉生物学家一样,我经常在想,这些招摇撞骗的兰花究竟能得到什么好处呢?难道仅仅是为了省下生产花蜜所需的能量吗?
  
  在后来的观察中,我逐渐发现“节省”并不是一个解释兰花行骗的好理由,毕竟欺骗也是需要代价的。这完全是个赌徒行为,虫子总归会识别出那些有花蜜的植物。
  
  有的研究人员认为,为了弥补拙劣骗术的不足,欺骗性兰花只能多开花,开大花了。但对植物来说,开花可是要消耗大量养分的,甚至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活动。反过来看,杓兰为了2%的结实,让其余98%的花朵来陪着走过场,这也过于大手笔了吧。
  
  在广西北部见到带叶兜兰的密集的花朵瀑布之后,更加深了我对“节约资源说”的怀疑。为了节省花蜜,浪费如此数量的花朵,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这些骗子兰花的身后似乎另有隐情。
  
  要知道,2/3的兰科植物还是选择了给传粉者提供好处。
  
  云南石仙桃就是这样的一种兰花,它们与带叶兜兰和纹瓣兰比邻而居,当然,蜜蜂们更喜欢在云南石仙桃上面的活动很长时间,尽可能地吸掉最后一滴花蜜,它们会在一串花上(一个花序)来回寻觅。表面上看起来,“忠诚”(对花蜜的忠诚)忙碌的蜜蜂能更多地为植物传递花粉,传宗接代,云南石仙桃的花蜜也没有白出。然而,事情也并非总是那么愉快。这些在一个花序上来回吮吸的蜜蜂很可能只是把一朵花的花粉从一朵搬到同一花序另一朵上,结果就是造成了石仙桃的“近亲结婚”。如同人类近亲结婚会提高生育畸形后代的风险一样,近亲授粉的花朵产生的后代大多也是孱弱的。而骗子兰花在这点上似乎更加精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29:32 | 查看全部
 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到一只从带叶兜兰里钻出来的食蚜蝇或者熊蜂只是清理一下翅膀,迅速地逃离这个是非之地了,就能体会到这些兰花比省去花蜜更远大的谋略。那些带着花粉慌张逃离的昆虫恐怕要飞出不短的距离,才能“捂着胸口”安下心来歇歇脚。如果还有下一次被骗的可能,只能把花粉贡献给距离第一次上当很远很远地方的那株兰花了。于是,狡黠的兰花得到了莫大的好处,长距离的远缘杂交获得了高质量后代。虽然,杂交种子的适应性和生活力还有待进一步检验,目前已经有证据显示,同提供好处的兰花相比,欺骗性兰花的种群之间确实存在更强的基因交流,而那些添加了花蜜的欺骗性兰花则面临着更多地同株授粉,这至少可以比那些在一个花序上自交的兰花有更多地组合的机会。更多的组合意味着更多地选择希望。
  
  看到这里,肯定有读者会问,杂交是好,可是面对2%的结实率,骗子兰花也需要有个艰难的抉择吧,稍有闪失不就全军覆没了。为了提高后代的质量而冒断子绝孙的风险,那可就划不来了。
  
  这个不用担心,兰科植物之所以能选择骗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有特殊的生殖构造,首先是花粉被打包成块,这样被骗的昆虫在花朵上活动的时候,就会带走大量的花粉,里面的精子足够同相当卵子约会。更让人叫绝的是,兰花会利用黏液、粘盘之类的东西把花粉牢牢地固定在传粉昆虫的背上、头上等“无法挠到的后背处”,这些传粉昆虫想打这些花粉的主意根本没门。当然,等待这些精子的是子房中数量相当的胚珠,两者结合自然会产生海量的种子,一般来说每个成熟的兰花果实里都有上万粒种子。看到这,你大概明白了吧了,骗子兰花就是在进行一场场豪赌,这中间失败很多,但是一旦中彩,开出的往往就是“五百万大奖”了。
  
  如果把欺骗性兰科植物发到进化的历史上进行评论,我真不知道该说它是先进,还是落后。毕竟,它们的风险和收益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当然,我也不是说那些老实本分的兰花就是低等的懦夫,它们的生存技能一样强悍。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在这个自然界中,并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存方案,只有适应环境的制胜妙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29:42 | 查看全部
探寻左撇子的秘密世界
时间:2014-12-17 作者:未详 点击:93次

  世界上有10%-12%的人是左撇子,尽管他们生活在大多数的右撇子中间,却仍然是个不可忽略的群体。
  
  如果要组成一个“左撇子党”,他们绝对拥有无与伦比的游说能力,也一定能获得数额庞大的捐款;如果要创立正式的“左撇子教”,那肯定会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宗教;要是把左撇子集合起来,建立一个“左撇子共和国”,那么这个国家将是全球第三大国,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
  
  然而,这群被认为比常人更聪明、更有创意的人们却活得远没有右撇子们想像中那么轻松。他们默默适应着“以右为尊”的现实偏见,却倔犟地保持着左撇子的权利和尊严,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被神选中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29:51 | 查看全部
  左撇子是邪恶的象征?
  
  长久以来,散居各地的左撇子们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总被视作邪恶、难搞的象征,也总是被缺乏安全感的主流人士(右撇子)排挤。不论用多少科学的、不科学的方法,笼罩在左撇子世界的那层面纱,似乎永远无法揭开。
  
  在西方世界里,左撇子一直以来都跟最糟糕的事情脱不了关系,包括“罪恶之手”、魔鬼的化身、撒旦同路人,简直就是地狱派来在人间跟上帝作恶的万恶使者。过去天主教学校的老师会教导学生,左撇子身上永远刻有“野兽的印记”。
  
  如果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追溯“左”这个字的源头,那结果就更让人大跌眼镜了。在古盎格鲁撒克逊文当中,“左”拼做“lyft”,原意是指虚弱的、破损的。就算是现在的英文字典里,在解释“左”这个词的意义时,都还写着:有缺陷的、残废的、难搞的、笨拙的、无能的、愚钝的。
  
  直到保罗·布洛卡的出现,左撇子的处境才算是有了好转。生活在十九世纪法国的保罗·布洛卡,是位学者兼外科医生,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指出大脑不对称性的科学家,因而成为左撇子学纪录中的指针人物。
  
  我们都知道对侧控制现象,即右脑控制左半边身体,左脑则控制右半边身体。在此基础上,布洛卡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左、右脑之间存在着极其明显而有趣的差异。用手偏好的不均衡,恐怕就是来自大脑的不对称性。谈到大脑不对称这档子事儿,布洛卡无疑是史上第一人。这个发现开启了大脑神经学的领域,也使得几十年后人类脑部的“地图”得以绘成,归结出语言、智力、知觉等各样能力在脑中的主要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30:03 | 查看全部
  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影响?
  
  一直到今天,关于影响用手倾向主因的说法还是五花八门。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影响?科学家们各有各的说法。
  
  整个二十世纪,随着神经医学的迅速发展,大脑功能的不对称性逐渐受到重视,关于左撇子成因的认知也有所改变。早期人们普遍相信,是幼儿时期受到的影响造成了左撇子现象;后来,这种认知则转变为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受到影响。
  
  二十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初期,哈佛大学的神经学者诺曼·盖希文发表了一个理论,这个理论一红就是好多年,到现在都还拥有众多支持者。他认为,如果母亲子宫内睾丸素过多,很可能会让子宫内的胚胎脑组织及构造产生细微的变化,进而使胎儿从右撇子变成左撇子。而男性左撇子数量稍稍多于女性左撇子,这种性别上的差异似乎也受到睾丸素分泌的影响。盖希文与其他学者同时也推测,睾丸素会使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这正好说明了当时大多数数据上的显示——左撇子较易出现各种免疫系统失调症状。
  
  英国神经心理学家麦克马纳斯在他的知名著作《右手、左手》中则干净利落地反驳了盖希文和他的支持者:“25个研究团队进行了89项不同的研究,当中包含了21000位免疫疾病患者与34000名作为对照组的人,整体的结果很清楚,左撇子并没有显示出任何容易罹患免疫疾病的系统性趋势。”
  
  根据麦克马纳斯综合了数十年的研究与调查结果,如果双亲皆为右撇子,生下左撇子小孩的几率大约是9。5%;左撇子与右撇子各一的夫妻,小孩是左撇子的机会则提升到19。5%;假如夫妻双方都是左撇子,生下左撇子宝宝的可能性更是高达26。1%!
  
  先天与后天的因素,往往无法分割、交互影响,因而“先天相对于后天”的二元说法本来就有问题。用手倾向这回事儿,并不具有绝对的遗传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左撇子的父母亲,真的比较容易诞下左撇子宝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30:15 | 查看全部
给父母的儿童用手指南
  
  看起来,左手“发达”的孩子或许会在运动场上成为父母亲的骄傲。那么,现在还有父母那么在意自己孩子的用手倾向吗?答案是肯定的。
  
  赫莉是一位左撇子神经心理学家,也是儿童心理与用手倾向专家,曾经与哈佛大学的盖希文教授合作过。她的办公室就经常会迎来一些焦虑的父母们,他们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左撇子,因而跑来向赫莉咨询这是否会对孩子日后的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小朋友的用手倾向是“发展”出来的,这样的说法听起来似乎很吸引人,但其实“表现”二字才是正确的用词。虽然环境与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手倾向,但一般认为,真正的用手倾向早在出生前就已经在每个人的大脑中形成了。只不过,在婴儿或幼儿时期,这样的用手倾向并没有表现出来或者难以观察到,一直要等到他们开始执行精细的运动技巧后,特别是写字,才能看出小朋友到底是右撇子还是左撇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2:30:22 | 查看全部
  究竟在孩子长到多大的时候才能对他们的用手倾向下个定论呢?科学家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一两岁的时候,也有人说是三四岁,或者更大一点。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学者哈里斯说:“我觉得最好的时机也许是10个月-11个月大的时候,你会开始发现一些关于方向的提示。”麦克马纳斯的看法则是:“孩童的用手倾向要到两岁时才会明确。”
  
  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学者更是宣布,他们经由长期研究10周-12周大小的胎儿在母体内吮吸大拇指与手部运动模式后发现,胎儿在母体内所吮吸的那一只大拇指,可以准确预测日后这个小孩会成为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这项研究将可以解开大部分关于用手倾向何时展现出来的谜团。
  
  其实,在小朋友开始对写字感兴趣之前,爸爸妈妈并不需要特别在意孩子用手倾向的问题。父母们也不用担心,自己对于侧向性的偏好会传染给小朋友。应该说,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决定用手倾向是父母们最好的选择。当然,如果你们是一对好奇心特别重的父母,那么就请安静地呆在一边观察你们的宝宝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