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6:50 | 查看全部
杯子打败咖啡巨头
时间:2014-12-14 作者:未详 点击:168次

  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天。在美国佛蒙特溜冰场上的座位席上坐着一个年轻人,他静静地坐着,看着在眼前溜冰不时闪过的那些人,此时溜冰场上空的温暖阳光可以让他很享受着这种美好的时光。自从他卖掉了家传的卷烟纸厂后,他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费用,他正琢磨着如何借着这笔钱再发一次横财。
  
  在溜冰场旁边有着一家咖啡店,每次他到溜冰场的时候,都会在这个咖啡店里喝上一杯。这家店的咖啡很合他的口味,最后他把这家小店买了下来,自己卖咖啡。
  
  一年后,他成立了一家咖啡烘焙公司,但是对于一个只有卷烟纸优势的人来说,想要在咖啡这个陌生的领域有所建树,不仅需要有常人没有的努力,机遇也很重要。因此,一开始的时候,公司并没有赚钱,在最初的3年里反而亏了上百万美元。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亏钱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为此他很留意顾客的意见,经常免费邀请顾客品尝咖啡,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且立马着手改善,但是他的公司生意却是不见起色。
  
  一次偶然的机会,前来他店里喝咖啡的两个附近公司员工的谈话,被他无意间听到了,员工抱怨说公司的速溶咖啡非常难喝,让员工出来喝咖啡,老板又不乐意,很是苦恼,每次都是偷偷溜出来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为什么不把自己美味的咖啡卖到办公室去?他问自己。于是他开始把自己重心从咖啡店转移到办公室去,他马上找到当时的办公用品供应商史泰博,说服了史泰博和他达成打折协议,他的咖啡如愿以偿进入了史泰博北美的600家办公用品超市,并且进入了超市的邮购目录,通过这个渠道,他输送了超过45万公斤的咖啡。
  
  由于他敏锐的商业眼光,考虑到后面的个人咖啡机市场是一个还未开发的处女地,他率先想到投资生产单杯咖啡机和K杯的克里格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6:59 | 查看全部
 他并不满足,他开始考虑不仅要让自己的咖啡在办公室可以喝到,最好还是能喝现成的,他果断和美国波兰春公司联手合作推出一种咖啡机,只要加入咖啡,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就可以喝上热气腾腾的咖啡,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因为大部分的公司都愿意安装这个咖啡机,这样就可以避免员工以“咖啡难喝”为理由,上班时间溜出去喝咖啡。靠着咖啡机,他的咖啡市场开始了更加疯狂的扩张。他的目光开始涉及到被星巴克忽略的加油站和STOP/SHOP便利店,他要让喜欢他的咖啡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自由享用。
  
  由于进入了批发渠道,咖啡的价格开始大幅度降低,而走加油站和便利店的平民路线,又增加了咖啡品牌的影响力。
  
  随后,他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美金,分店开了9家,并且还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成功上市。
  
  在咖啡领域,星巴克的老大地位一直无人可以撼动,但是自从有了他之后,他靠K杯和个人咖啡机捆绑销售模式,销售额已经远超星巴克,作为全球增加速度第二块的企业,他的公司的股票价4年来狂飙9倍,星巴克只能屈居第二。这家咖啡公司的名字叫“绿山咖啡”,那位在溜冰场上不溜冰只喝咖啡的年轻人就是绿山咖啡的创始人鲍勃·斯蒂勒。
  
  杯子看似渺小,不堪一击,但是在智者的眼中,它也是一种出奇制胜的利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7:13 | 查看全部
橡皮婚
时间:2014-12-14 作者:未详 点击:224次

  在星巴克一个幽暗的角落里,杜梅一个人品味着苦味极浓的拿铁。大概有一年了吧,她喜欢又苦又纯的味道,一个人慢慢地品、慢慢地消磨多余的时间。这就像她近一年来的心情,孤独、苦涩、纠结、绝望。她熟练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吸了一口,看着烟雾在眼前慢慢地飘散。她去洗手间,镜子前那个齐肩卷发,身材高挑,面目秀丽的女孩,依然那么时尚,只是神情是那么凄楚、迷茫。
  
  2011年春天,杜梅收到一封由银行发出的“法院起诉警告函”,涉及两年前的1000多元信用卡债,信用卡的持卡人,是一个已经从杜梅的生活里消失了一年多的男人,她的前夫——向鹏。
  
  一年没有音讯,再次拨通那个早已从手机上删去却仍旧记在心里的电话号码,杜梅心中五味杂陈。电话那端传来熟悉的声音,短暂的尴尬后,两人开始故作轻松地寒暄,听着向鹏淡淡的疏离的语气,杜梅的心像被针扎一般——为什么离婚一年多了,自己还是走不出来,还会为这个男人纠结心痛?为什么他们当初那么相爱,结局还是走上离婚的绝路?如果可以重来,如果当初她不那么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一切会不会和现在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7:30 | 查看全部
 A
  
  杜梅22岁就认识向鹏,他俩同岁,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恋情传开后,向鹏离开公司,跟几个朋友一起自立门户做起了IT类的小生意。那时他们真的很快乐,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在一起4年后,杜梅对向鹏说:“嘿!我们去扯证吧!”向鹏高呼说:“当然。”他们想体验一把刺激,决定不告诉父母,偷出户口本结婚,然后手牵手出现在双方父母面前大声宣告:“我们结婚了!”
  
  他们想得很简单,反正向鹏家在市内有几套出租的商品房,随便收一套回来,就可以做新房。前半部分的计划进行得超顺利,2008年的最后一天,他们成为夫妻。“先斩后奏”让双方父母大跌眼镜,特别是向鹏的父母情绪非常激动,他们不敢相信一向孝顺听话的儿子居然背着父母去领证,“儿媳妇”竟然从天而降。而杜梅的父母在经受了喜怒交加,郁闷抓狂之后,接受了向鹏,对杜梅父母来说,事已至此,只要向鹏心疼女儿就足够了。婚已经结了,可是房子还没落实。杜梅去向鹏家,跟婆婆商量房子的事。婆婆说,出租的房子签的都是长期租约,一时要收回来不容易。然后又说,既然已经结婚了,家里很宽敞,和他们住在一起也可以。这是杜梅想不到的!她一直幻想着婚后美好的二人世界,多一个人都觉得挤。杜梅郁闷至极,向鹏安慰她,也许等上一年半载,租出去的房子收回来,就可以搬过去了,不如先听他爸妈的安排。杜梅只好无奈接受,但她不想和长辈们住在一起,她想等房约到期后俩人再搬到一起住。向鹏拗不过杜梅,最后,他们还是各住各的家,杜梅住南岸,向鹏住江北,杜梅偶尔去他们家住住,向鹏也可以偶尔来杜梅家。至于原本计划的婚礼,也暂时不用操办了,一切等房子搞定再说。
  
  刚开始俩人的生活仍然像在恋爱时一样甜蜜蜜,每天约在一起吃吃饭,晚上如果不在一起,就通通电话。杜梅隔三差五去他们家住几天,向鹏有时也去杜梅家。向鹏妈妈对杜梅非常好,说起话来总是轻声细语,和颜悦色。杜梅常常赖床,向鹏妈妈会把百合莲子粥送到床边;杜梅生理期的时候,她还会把杜梅换下来的内裤悄悄洗掉;杜梅想吃什么菜,她也会变换着做给她吃。总之,在杜梅眼里,婆婆简直比自己的亲生妈妈还体贴自己。杜梅对闺蜜说:“我婆婆,真是千里挑一的极品婆婆。”
  
  杜梅完全沉浸在甜蜜的温柔乡里,对她来说幸福的春梦刚刚开始。她偶尔也会想起别人嘴里的难以相处的婆媳关系,现在在她看来都是浮云。
  
  有一次,杜梅和向鹏相约去看电影,去的路上一向爱说爱笑的向鹏一直皱着眉头不怎么说话。杜梅是个很大咧的女孩儿,摇着向鹏胳膊问:“想什么呢,装酷啊。”向鹏看看杜梅,一副难以开口的样子,最后终于在杜梅的苦苦相逼之下小声地说:“跟你说,你可千万别多心,你以后要改改大小姐的毛病!”杜梅不知就里,委屈地说:“我怎么了?你突然冒出这些话来!”向鹏也是个藏不住话的人,只好实话实说。他告诉杜梅,他妈妈对她很不满,每次杜梅走后他妈妈都会数落她很多不是,什么太懒了,贪玩呀,穿的衣服很暴露,太风骚之类的,总之毛病很多!杜梅听完向鹏的话,好像挨了一闷棍,晕了。在杜梅眼里,婆婆一直是勤劳体贴,贤惠大度,善解人意,并且在她面前表现得很疼她喜欢她。杜梅听得一肚子火,既然对她有这么多看不惯的地方,就该直说,为什么要在她面前装得那么若无其事,亲亲热热,而在背后搬弄是非呢。可是婆婆既然没有当面跟她说过,她也无法当面理论。表面上杜梅装作什么都没听到,但是心里却落下了一个结,而且她去他们家的频率,从隔三差五降到十天半个月,再后来,就根本不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7:44 | 查看全部
 B
  
  杜梅没有再去向鹏家住,向鹏的父母也从没为此询问过,只有向鹏偶尔会到杜梅家住几天。他们俩的婚姻就像一块擦旧的橡皮,慢慢地失去了弹性和光泽,不咸不淡、不死不活。杜梅惟一的指望只剩下盼房子到期。有一次,向鹏对杜梅说,他家的租客有一户到期了。杜梅高兴地跳起来说,终于解放了!当天晚上,杜梅和向鹏兴冲冲地去跟他父母商量房子的事,强烈要求夫妻住在一起。向鹏妈妈看了看杜梅又看看儿子淡淡地说,那個租户要求续约,因为是多年老主顾,不好拒绝,所以就把房子继续出租了。
  
  这真是晴天霹雳!一直忍耐的杜梅终于爆发了,她几乎是怒吼着对婆婆说,为什么不考虑他们夫妻长期分居的感受。婆婆一副很吃惊的样子说,她并没有强迫他们分居呀,是杜梅自己非要住在娘家的。再说一直租出去的房子收回来,减少家里的租金收入不说,他们去住,还要重新装修,又是笔大开销。婆婆看了一眼儿子,然后又温柔地说,住在一起也是为你们好呀,你俩太年轻了单独住生活不能自理,反倒让父母惦记。杜梅已经气得无话可说。在向鹏的百般纠缠下。他妈妈终于答应,等到他们家另一套老房子拆迁,就买套新的。可是这个允诺对杜梅来说,就像水中之月。老房拆迁,听雷不见雨,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事。杜梅不知道该怎么办,回来跟自己爸妈商量。杜梅爸妈说,结婚置房,自古以来都是男方家应该考虑的事,谁让你们当初自作主张仓皇登记。这下,杜梅彻底懵了。出去租房吧,俩人都不愿意,这在朋友面前多跌份!特别是向鹏,他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日子过得非常滋润,根本没有自立门户的意思。这时,杜梅怀孕了,向鹏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可以生下来给父母带。但杜梅却非要置气,既然你不给我们俩房子住,我也不让你抱孙子,于是执意拿掉了孩子。孩子流产让向鹏很难过,他觉得杜梅太偏执,有了孩子,父母怎么会不给他房子呢。一意孤行的杜梅不知道,她和向鹏的婚姻已经危机四伏。
  
  不久,杜梅的爸爸过生日,在餐厅订好了酒席,向鹏给他的爸妈打了两个电话都没来,这让杜梅的父母在众亲戚面前很尴尬。后来杜梅的奶奶过80岁大寿,向鹏的父母又找个借口推脱了。自此开始,两家的关系陷入到冰点,杜梅的妈妈因为亲家的漠视,对向鹏也开始变得爱搭不理。杜妈妈常在向鹏面前念叨,凭杜梅的条件想找什么样的都成,凭什么跟他受委屈。向鹏也自觉理亏,每去杜梅家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7:57 | 查看全部
  C
  
  经过了这么多事,向鹏不好意思去杜梅家,而杜梅因为脸面坚决不再去婆家。这对可怜的小夫妻,有时被迫到宾馆开房。而每次进出宾馆,杜梅都觉得心里严重失衡。她渐渐把对公婆的怨气转嫁到向鹏身上。她心里窝着火,怨向鹏没主见,优柔寡断,典型的“妈宝男”。俩人在一起时动不动就吵架,经常不欢而散。而杜梅的脾气又倔,常会为一件小事转身就走,任凭向鹏打多少个电话也不接。有一次俩人刚在一起又开始吵架,受不了总被指责的向鹏怒吼着对杜梅说:“婚是你要结的,戒指也是你要买的,闹到这个地步你就没一点责任!”杜梅听了除了委屈得哭得稀里哗啦,就剩下愤恨,觉得全世界就数自己冤!她和向鹏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向鹏开始每天还打个电话,说一些买了什么东西,单位张三李四的琐事。但杜梅对向鹏已经失望。她跟朋友出去旅行或是聚会都不再告诉向鹏,经常会突然蒸发几天无音讯。向鹏开始还很冒火地问她,为什么一声不吭地出去或是去哪里了,但是面对杜梅常常无声胜有声的反抗,向鹏也开始变得无可奈何。他们都觉得陷入了鸡肋漩涡。在2010年的秋天,俩人一起去民政局悄悄地办理了离婚手续,一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好像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意念,没有反应。俩人就像费尽了心力,都已无力开口。
  
  杜梅至今依然记得,离婚的那天天空飘起了细雨。有一次,她和闺蜜说起了这段橡皮一样的婚姻,女友闪闪眼睛说:“亲,你太傻了,换了是我,向鹏家的所有房产都是我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8:12 | 查看全部
头发引出的故事
时间:2014-12-14 作者:未详 点击:157次

  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老师们自发组织编排一场由孩子们参与的歌舞表演。表演的地点在位于中心位置的一块方形空地上,四周由教室包围着。也就是说,那将是一场传奇的演出。
  
  那一年的主题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在那个阶段,出于一些难以解释的原因(不过我想如果我深入发掘,这个原因还是可以找到的),我非常在意我的头发。那时对我来说最珍贵的东西是一个椰子树形的塑料发卡,我一直珍藏着,只有在非常特殊的场合才会戴上它。在老师要选一位同学扮演白雪公主的那天,我认真地用那个发卡把半边刘海别了起来。(之所以只别了一半,是因为这样就会有一些头发正好落在右眼前,让我看起来有些许神秘的美感。不要评判我,我肯定这个发型灵感来自于某某真事真人。)
  
  我照了照镜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8:22 | 查看全部
 我调整了一下发卡的位置,再看了下自己。那棵树的角度还是不完美,与我的脸型不和谐。
  
  我再换了个位置。
  
  再调整一下。我应该是用了好长的时间,连我妈都进房间看我在干嘛。
  
  她看了我大概一分钟,然后恼火地把发卡从我手上夺了过去,并把它别在了我头顶。
  
  我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
  
  我之前仔细打理过的刘海(用水梳过,为了掩饰发梢的毛躁),出现了许多立起来的小圈圈。这团糟对于幼年的我来说,是一场天大的灾难。
  
  当然,我开始痛哭。妈妈当时或许有点内疚,但还是没管那么多,把我赶去搭校车。
  
  我始终没有得到白雪公主的角色。
  
  客观的说,那位被选中的白雪公主,长相天真美丽、牙齿整齐、嘴唇红润。西瓜头的发型,正适合她那张漂亮的脸孔。而我呢?那时的我骨瘦如柴、皮肤黑,还缺了一颗大门牙。固然地,头发也很丑。
  
  我有没有怪罪妈妈呢?
  
  奇怪的是,我竟然记不清楚了。可是我记得,在演出那天,我在结束前已经“漠不关心地”溜走了。
  
  现在,我很想知道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8:32 | 查看全部
 我怀疑当时妈妈的作风到底是一种严厉的爱,还仅仅只是轻率的对待。在妈妈的那个年代,应该没有怎么阅读和理解那些关于孩子心理方面的教材。而这种类别的书,目前在电子书店里随处可见,随时能在你最新的ipad上立即下载。
  
  那些年,她们必须担忧的是:饭桌上的食物,工作的艰辛,她们难以为继的薪水,不只要照顾自己的母亲,还得安顿好婆婆。太阳还没升起就得买好菜,孩子们的早餐,学费,各种账单。那时我们年幼的脆弱的自我意识,也很自然地被推挤到了一边,无暇在意。
  
  然而,却是这般种种,成就了今天的这个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8:47 | 查看全部
急诊室的故事
时间:2014-12-14 作者:未详 点击:291次

  像绝大多数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的普通人一样,当在电话里听到二姨的病危通知时,30岁的杨帆脑袋里一片空白。
  
  来京多年的大连人杨帆,去年刚结婚,媳妇也是外地的。他曾在北京某教学医院教计算机,后来在微软工作,同时办了一家小型IT资讯网站,现在辞职在家。二姨退休前是大连某三甲医院的护士长,两周之前从大连来北京附近的河北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在一家名叫“京东中美医院”的民营医院治病。
  
  杨帆一边听电话,一边在心里梳理,这就是他和二姨在北京所有的人际关系。
  
  电话是中美医院打来的,那边先让二姨说了两句,然后医生接过来说,老太太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你赶紧来医院一趟,已经送进ICU,正抢救呢。杨帆过了好久才明白,为什么这种情况下医院还要病人在电话里讲话,“因为现在骗子太多,一般人接这种电话根本不信。”
  
  打完电话,杨帆看了看表,当时是4月2日早上10时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