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0 16:23:04
|
查看全部
周龙很淡定——因为他已获奖无数。“那天正在午休,陈怡上网看到普利策和周龙的词汇联在一起,叫醒我,才知获奖了。这个奖要求很严格,必须是当年首演原创,作曲家本人要有足够的知名度和成就,最根本的是作品本身的水平。有意思的是,与我一起进入决赛入围的3人中,一位是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墨西哥裔教授;另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竟是我当年在哥大上学的老师,参赛的作品也是一个声乐的室内乐作品。他得知我获奖后,特意发来电邮,表示祝贺。”
周龙也荣幸——毕竟是一次95年的跨越,普利策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又一次证明了华人作曲家在美国主流文化体系的位置和高度。
创作过程是艰苦的,周龙用了整整3年。“我从小就是听传统歌剧长大的,长期以来,都在寻找适合写成歌剧的素材。直到我读到瑟瑞斯写的《白蛇传》剧本,那传奇故事中所包容的创作空间吸引了我,我觉得,这部歌剧好像总结了我至今的创作生涯。”
出身艺术世家,周龙5岁即开始学习钢琴。上中学赶上文化大革命,与同龄人一样,破灭了童年的梦想,背着手风琴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垦荒连。艰苦的劳作留下腰疾与伤痛,孤独与无望时只有手风琴为伴。一次烧荒拯救了一颗破灭的心,周龙突然想用音符表达深埋于心中的激情。从此,他迷上作曲。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周龙与谭盾、叶小纲、郭文景、瞿小松、陈其钢、苏聪、刘索拉和陈怡成为同窗好友。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四年勤奋好学,周龙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与现代作曲创作技法的掌握,以民乐四重奏《空谷流水》、弦乐四重奏《琴曲》等室内乐作品给世人一个惊喜。1984年,《空谷流水》获得全国音乐作品评比一等奖。著名民族音乐学家乔建中赞扬这首作品“算是对过去30多年民乐创作的‘思维定势’,作了一次主动冲击。”
学习的硕果与爱情的收获,奠定了周龙的未来。毕业时,他与同窗陈怡喜结良缘,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