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1:08 | 查看全部
 现实中,这种植入芯片提高作战能力的设想并非第一次出现。美国国家科学院2010年5月公布了一份报告指出,神经科学可以大大改进士兵在战场上的表现。比如,士兵携带数字芯片“助手”上阵,这个“助手”可以通过电磁波侦察出附近存在的威胁并发出警报,如果“助手”系统崩溃,生物探测器能向中央指挥中心发出信息,增派援军。
  
  而去年10月,科学法则网站发表的一篇论文与科幻片更相似:脑机接口技术能打造出“超级战士”。比如,装有一枚大脑芯片的分析师将能够很快地完成海量情报数据的筛选,而与计算机搜索算法融为一体的战斗机飞行员将能够迅速锁定敌方目标。
  
  当然,我们也可以想像这一技术应用于生活中。比如把装有英文单词的芯片装入学生大脑负责记忆的区域,从此不必忍受背单词之苦。
  
  注定“难产”的超级战士
  
  “超级战士”的设想听起来确实神奇,但是目前看来还有很多基础性的研究待解决。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洪波坦言,以“超级战士”而言,即使将含有计算机算法的芯片植入大脑,芯片也无法工作,因为不知道脑神经如何与芯片连接。
  
  脑神经与芯片连接,就像国际空间站与一节火车对接,前者比后者复杂得多。电脑芯片有自身工作语言,大脑也有。遗憾的是,“我们还不知道大脑如何思维,也不清楚信息如何编码。只有这些都搞清楚了,‘超级战士’才有可能出现”。
  
  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林龙年同意这一看法,“现在对大脑原理研究并没有突破。目前对脑神经的研究就像面对一个黑箱,既不能打开,也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内部状况,只能通过信息的输入、输出来确定大脑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大脑在什么位置计算、记忆,也就无法确定芯片应该植入何处,如何接入数据,更不要说让芯片数据进入人意识范围并控制。”
  
  除了脑神经学方面的困难,“超级战士”还要克服生理上的排斥反应。这个过程需要服用药物减轻排斥强度,再由神经刺激法,把人的某些神经钝化。这些并不容易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1:19 | 查看全部
 不同方向的脑机接口研究
  
  虽然“超级战士”的出现遥遥无期,脑机接口在战争中的其他应用却不远了。今年2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军正在开展“人脑远程控制机器人军团”的项目,最终目标是实现让人类士兵用思维控制类人机器人参战,使真人能够远离危险的战场。
  
  而现实中,实验室也早已完成了瘫痪者用意念控制假肢。林龙年介绍,其工作原理是用脑电技术采集大脑信号并翻译。比如实验者反复想着“开门”,意念力使“开门”信号增强,与其他信号相区别,最后与机械联动控制假肢。
  
  这种方法虽然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理解人的意识,但与“超级战士”完全不同。“意念控制假肢,甚至还有控制机器人打仗,这些技术都不是建立在大脑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而是基于大脑不同时候发出不同信号,再与外界环境找对应关系,实际上对大脑原理依然不了解。”林龙年说。
  
  同时,洪波表示,目前实验室的脑机接口研究都比较简单,而且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比如假肢只完成伸手、缩手的操作。一旦到了复杂环境中,大脑信号控制就很难完成。
  
  此外,他认为,意念控制假肢只是完成大脑信号解读的单方面工作。而“超级战士”则需要“双向连接”:既解读大脑信号,又把电脑芯片指令输出给大脑神经细胞,使大脑理解。这样的双向互动,难度大幅提高。
  
  “超级战士”的伦理挑战
  
  尽管“超级战士”和其他神经武器不在一条发展道路上,在现实医疗中“他”却有个“远亲”。“在帕金森病人脑中植入类似芯片的刺激器,按规律刺激神经细胞,使其重新活动。这一技术在原理上与‘超级战士’有点像,临床效果很好。”洪波告诉记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1:29 | 查看全部
 不过,他也表示,这个治疗方法能起到作用是因为科学家已经知道了帕金森患者大脑的哪一部分出现病变,只需针对该区域进行刺激。而对于大脑计算、决策、记忆这些高级功能的认识不像帕金森病理那么清楚,所以“超级战士”仍很遥远。
  
  对帕金森病人的治疗没有引起很多道德争议,这或许是由于它是为了辅助残障人士。针对常人尤其是军人的“植入”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早在2009年,美国军方就计划在士兵皮下植入芯片,以此对士兵身体状况等信息进行收集与检测。林龙年表示,这在技术上完全做得到,人是容积导体,能把心跳、出汗、紧张度等身体信号传到体表。当然,这与脑机接口技术已经没关系了。
  
  就是这个计划,引来了巨大非议。很多士兵认为隐私权会受到侵害。与之相比,未来可能实现的“超级士兵”会面临更大道德挑战。洪波提出,目前新学科方向“神经伦理学”就是研究此类问题的。将本不属于自身的思维或能力植入大脑,会使思维独立性受到挑战。事实上,任何与自然规律相悖的科技最终都将面临伦理学的“审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1:40 | 查看全部
被消费的泰坦尼克号
时间:2014-12-15 作者:未详 点击:177次

  从严肃的哀悼到奢华的祭日狂欢,泰坦尼克号纪念活动逐渐淡化对亡者致敬的初衷,演变成一场吸金盛宴。
  
  在西方,几乎每天都有电视节目在谈论那次冰海航行,镜头没有放过凯特·温丝莱特眼角的皱纹,畅销榜上重现一版再版的沉船书籍,到处张贴卡梅伦3D电影的宣传海报,街头总在播放迪翁的歌……
  
  纪念日,吸金日。
  
  看一眼残骸6万美元
  
  总是有粉丝甘愿忍受三人挤在一个不超过7英尺的微型潜艇里,没有洗手间,下潜2个半小时到达大西洋底,就为透过5英尺的窗口看一眼泰坦尼克号疮痍满目的残骸。船体就像《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照片那样千疮百孔,饱受微生物侵蚀的甲板坑洞密布,金属部分在水下被氧化,成了独立的冰柱一样的“生物群落”。
  
  你一边质疑广告册上所说海底文物“历经一个世纪仍保存完好”,一边看着周围鱼群拖着弯曲长尾游曳而过。一次8小时-10小时的潜水包含在为期2周的泰坦尼克号纪念航行中,价格近6万美元。不过在沉船100周年热潮下,什么价格都会有人接受。组织航行的美国深海探险公司(DeepOceanExpeditions)称至少有80人想参加,它是目前惟一一家提供泰坦尼克号沉船游的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1:49 | 查看全部
 自从1985年泰坦尼克号水下残骸被发现之后,沉船游就成为这艘巨轮衍生的又一个生财工具。上一次沉船游是在2005年,组织者深谙“饥渴营销”,等待让粉丝的需求愈加强烈,费用从1998年32500美元涨到现在59680美元,而旅客数量还在增长。公司对涨价的解释是油价上涨。
  
  像所有旅游公司一样,深海探险公司不遗余力宣传海上航行的豪华,这两周的旅行包含研究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学者讲座,五星级酒店档次的美食,以及潜水中见到各种奇妙的海洋生物。
  
  沉船游吸引了各个层次的顾客,从超级富豪到努力工作的平头百姓,让后者下决心花这笔钱并不容易。不过这家公司称在沉船100周年纪念后,潜水之旅也将被终止,因为围绕沉船游的争议从未停歇。
  
  这是一项冒险,曾有潜艇被沉船缠住,两名游客丧生潜水舱内。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担心潜艇会对沉船造成新的损害。泰坦尼克号遗址无奈地接受过往游船馈赠的啤酒罐和垃圾袋。在海床上留有潜水艇抛下的人造花纪念板。有时潜水艇还会撞到早已脆弱不堪的沉船遗骸。很多学者视沉船100周年为制定全球性法规协议保护泰坦尼克号的最佳时机。
  
  已有其他公司盯着这块蛋糕,明年夏天游客可以改坐俄罗斯Mir微型潜艇考察沉船遗址,这艘载人深潜器据报道能承受6000米级深海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2:00 | 查看全部
 博物馆扎堆
  
  研究故纸堆对泰坦尼克号爱好者来说显得太过寡淡,商业逻辑下的沉船纪念越来越像一场感官盛宴。各地有以博物馆或学会之名举办的泰坦尼克号主题纪念晚餐会或茶会,纸巾上印有白星航运公司标志,人们打扮成船员或乘客,重温巨轮处女航的气氛。
  
  密苏里州的布兰森泰坦尼克博物馆是一艘仿制的泰坦尼克号巨轮,体积为真船的一半,边上还有一个30英尺高的冰山,船内仿制了泰坦尼克号倾斜的甲板、船舱,还有20个展览馆展出泰坦尼克号遗物。
  
  打扮成船员的博物馆工作人员模仿1912年的礼仪待客,游客的船票上印有一个当年乘客的名字,结束参观时会知道他在海难中的命运。每天有女演员打扮成女仆诵读一则当年乘客的故事。每年4月博物馆会邀请泰坦尼克号乘客的后代来此参观,全程由博物馆买单。博物馆另一个生财之道是在船上举办婚礼和“泰坦尼克公主茶会”。
  
  布兰森泰坦尼克博物馆为100周年沉船祭日筹备了几个月,去年8月起,博物馆给每个游客分发一片玫瑰花瓣,游客把它扔进纪念碗里。今年4月,几百万片花瓣会被运到Halifax港口,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地被洒进大西洋。4月14日沉船日,博物馆还将发射泰坦尼克号遇难时发出的信号弹,熊熊火焰在船头点燃。
  
  布兰森博物馆从2006年开幕至今已经吸引超过500万游客。田纳西州的PigeonForge嗅到了商机,也复制了一艘巨轮,PigeonForge博物馆开幕两年吸引了200万游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2:10 | 查看全部
 正在走近的泰坦尼克百年纪念风潮催生很多主题展。马萨诸塞州印第安奥查德(IndianOrchard)的泰坦尼克号博物馆历史悠久,它的沉船纪念包括周末三天的活动和仿造泰坦尼克号头等舱的祭日晚宴。
  
  成立于1963年的泰坦尼克号学会号称是世界最大的泰坦尼克号研究组织,旗下的Springfield’sOakGroveCemetery也打出纪念展的宣传,展品大部分来自幸存者的捐赠,包括银行家约翰·s雅各布·阿斯特妻子的救生衣。
  
  在泰坦尼克号故事中出现过的那些地方,更不会放过这笔生意。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是泰坦尼克号建造和下水之地,一个由185英亩旧船厂改造的沉船博物馆在3月31日开幕,宣称全世界最大的泰坦尼克号博物馆。泰坦尼克号体验博物馆最近在爱尔兰考福开幕,考福是泰坦尼克号出事前最后的停靠港,在那里接了123名旅客。
  
  在泰坦尼克号出发地、很多船员的家乡英国南安普顿,一座新的海洋城市博物馆开幕。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则推出了大西洋海洋博物馆,2012年4月12日到11月4日有个大西洋无线电通讯技术历史展,展示了当时用在船上的最先进无线电技术。这里是离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最近的港口,在救援时起了很大作用。
  
  布朗故居博物馆原本是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玛格丽特·布朗的家,她就是在电影里借衣服给莱奥纳多的女暴发户,在海难中一直帮助别人登上救生艇,后来被劝服登上6号救生艇,并且在救生艇上坚持要回去搜索幸存者。这座博物馆的纪念活动也相当奢华,游客打扮成船员或乘客谈论那趟致命旅程,他们可以选择享受头等舱六道菜晚宴,身边有穿制服的乘务员侍候,或者参加下等舱狂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2:22 | 查看全部
 即便是和泰坦尼克号没有交集的地方,也打着沉船旗号炒作了一把。一个在奥兰多的泰坦尼克号博物馆,每周六游客可以花65美元可以享受一顿豪华晚宴,这是当年泰坦尼克号上的富翁乔治·怀德请船长享用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之夜,顾客可以在纽约州奥斯威戈白色海洋博物馆吃一顿八道菜的头等舱晚餐。
  
  从严肃的哀悼到奢华的祭日狂欢,泰坦尼克号纪念活动逐渐淡化对亡者致敬的初衷,演变成一场吸金盛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2:39 | 查看全部
野外生存五大求救信号
时间:2014-12-15 作者:未详 点击:98次

  在那些远离文明城市的荒野之中,一般很难收到手机信号,就更别提上网去发一封求救的邮件了。这个时候的你最需要了解的是一些常见的关于求救信号的技巧,幸运的是以下介绍的五大求救信号会弥补你这个领域的知识空缺。
  
  篝火:
  
  在黑夜里引起注意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被困在寒冷而漆黑的冬夜之中,篝火的作用不仅仅能让你保持体温,还能引起营救人员的注意。
  
  烟雾:
  
  用烟来发出求救信号也是一个好方法。晚上最有效的求救方法是篝火,而白天最有效的当然是浓烟了,它最容易吸引过往飞机的注意力了。
  
  镜子:
  
  发生意外事故之后,后视镜有可能救你的命。如果是被困在炎热的沙漠之中,阳光可能是你最大的敌人,但是它也能成为你最大的救星。
  
  SOS:
  
  国际求救信号。求救时,我们可以发出声响,就像三短三长三短的莫尔斯电码一样,手电筒也可以模仿,利用开关发出三短三长三短的光源。还可以采取最古老的方式,用树枝在沙滩上拼写SOS字样,在岩石上用醒目颜色的物体摆放出SOS,这样有一点好处,你只用摆好放在那里就行了,然后可以暂时离开这儿,去寻找出路或者去准备篝火。
  
  身体信号:
  
  手臂举过头顶不断摇摆和挥舞,特别是看到有救援飞机经过时,这可以增加救援机会。如不幸陷入险境,努力开动脑筋,用任何方式发出求救信号,这将有助于你走出险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6:22:53 | 查看全部
周龙成功缘自对音乐的真诚
时间:2014-12-15 作者:未详 点击:182次

  一个精致的水晶方尖碑,承载着美国普利策奖近百年的辉煌,2011年4月18日,第一次刻上一个华裔作曲家的名字——周龙——著名作曲家、美国堪萨斯城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全职作曲教授。在竞争者无数的美国,以一部四幕歌剧《白蛇传》的成功,成为第95届美国普利策音乐奖得主。
  
  《白蛇传》,周龙的第一部歌剧,波士顿歌剧院和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委约作品。波士顿歌剧院全球首演,同年再现北京国际音乐节。一部全部英文演唱、用西方歌剧形式创作的歌剧,演绎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中国爱情故事;幕间曲用唐诗分开春夏秋冬,西洋管弦乐音群呼唤出埙、竹笛、二胡,分别引出小青、白蛇和许仙……从小对歌剧的熟知与热爱,复调思维的创作优势,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歌剧《白蛇传》,似乎是周龙创作发展中的一个情结。
  
  评委的评语这样写道:这部歌剧“深刻表达出以中国传说故事为本,融合了东西方音乐精神”。更有评价赞扬:《白蛇传》是一部有深刻表现力的歌剧,剧中中西文化在各方面的成功结合,以此可以看到美国音乐的未来。
  
  一时间,电邮、手机、电话……来自方方面面的祝贺纷至沓来。醒目隆重的字眼如大红喜报般占据了国内外报刊的版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