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4 11:45:28
|
查看全部
衰老的开关
从线虫身上寻找人类的长生秘诀,多少让人觉得隔靴搔痒,直接在人身上进行临床试验不是更好吗?但做这种实验并得出结果的科学家并没有多少。原因很简单:人类从年轻到衰老要跨越几十年,等待确切结果的时间太久了,更别说其间的花费会是多么巨大。对于有实力支持这种研究的机构来说,找跟人类基因相近的生物是更实际的选择。
在这点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两位教授魏德理(RichardWeindruch)和彭乐涛(TomasA。Prolla)选择了恒河猴做研究对象,并且试验一做就是30多年。他们从1989年开始,选择了76只健康的恒河猴,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不限制饮食,第二组则严格节食,按照第一个月减少10%的摄入热量,第二个月再减少10%的摄入量来进行。恒河猴的寿命可以长达40年,所以他们投入了很大的耐心,持续观察着两组的健康状况和老化征兆。
10年后,第一份报告发表在了多家科学期刊上:“限制热量摄取的猴子,有超过50种引发炎症的基因表现性被下调了,并开启了部分帮助能量新陈代谢的基因表达。”
20年后,又一份报告发表在2009年的《科学》期刊上:“热量控制组的猴子身体更加健康,肌肉因老化而流失的比例更低,因老化引起的病变几率降低了三倍。”
至于两者的寿命呢,由于美国对动物实验规定,参与试验的动物必须受到最全面的照顾,不论生病还是受伤,都得把它们治好。因此两组恒河猴都还活得好好的,很难对比寿命的长短。于是两人决定,同时在老鼠身上也进行类似的实验。
得益于科技的进步,老鼠实验动用了基因晶片做工具。这种指甲盖大小的晶片每片对应一只老鼠,里面含有上百万个基因数据点。“它让我们能同时观察这只老鼠体内数千个基因表达的变化,否则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是很难完成的。”魏德理解释。
魏德理和彭乐涛的实验引起了一些商业机构的关注,其中包括如新。如新的白理曼博士(MarkR。Bartlett,Ph。D。)认为,抗衰老并不是抹掉皱纹那么简单,而应当让人的整体维持在年轻状态。“随着年龄增长,细胞本身是会退化的。就像一所房子,住久了总要修修补补,坏了的部分要换掉。通过辨识老化后基因表达的变化,我们希望也能找到人体需要维修替换的部分,让人维持最年轻的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