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6:22:46 | 查看全部

  
  那些时日,刘菜贩忙得够呛,一个个家访,了解情况,一个个谈话,因材施教。我是被他修理得最多的一个,他说,章晓蕙,你是个好坯子,就是欠修理。
  
  他的修理方式动辄就是拍桌子瞪眼睛,跟那些男生一样,可他对别的女生就不这样,顶多板起脸来训几句。我郁闷,有几次追问他,我在你眼里跟那些傻小子一样差?他冷着脸哼哼,你比他们差得多,你天生长着反骨呢,胆儿肥得很,不压着你点儿你会跟孙悟空一样——敢反上天。
  
  算他看得准。那次,瞅准他去进修的机会,我偷跑去上网,连续旷课两天。谁知他提前回来,骑车转了两个小时,将我从网吧提溜出来,不由分说劈面就是一个耳光,长这么大我没被碰过一个指头,真的被吓住了,捂住火辣辣的脸只有抽泣的份。最后,我被逼在全班面前作了检讨,这场风波才算过去。从此,我知道了刘菜贩可不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的主,从此再不敢往枪口上撞。
  
  其实,刘菜贩也不是没有温柔的时候,男生们围着他起哄:你有女朋友吗?他立马换了副嘴脸,酸不唧唧地说:女朋友早被我升级为老婆了。那你老婆漂亮吗?刘菜贩的黑脸笑成了一朵菊花,那还用说,在我眼里我老婆是天下第一美女。怎么天上飘的全是牛啊?我在一旁喊。他把手中的书扔过来,我一头躲过,在一边笑得肚疼。
  
  还有那些我无法入眠的夜晚,就应要求打电话给他。我说我很烦,睡不着。
  
  他说,那我给你讲故事吧,然后天南海北云山雾罩一番,常常是我在笑声中入睡,醒来脸上还有开心的笑。他说这是一箭双雕,这边哄睡了我,那边哄睡了他老婆。
  
  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怎么折腾他也不会烦,跟往日那个横眉立目的刘菜贩判若两人。我说,你为什么对我好?他笑,傻丫头,我是你哥,当哥的哪有不疼妹的。我曾经把那些湿漉漉的日记拿给他看,还给我时,他突然没头没脑地说,章晓蕙,我认你做妹妹吧。
  
  从此,我得以自由地出入他家,见到了传说中的他的漂亮老婆,他没有吹牛,那女人真的美丽又贤惠,我叫她嫂子。嫂子说,晓蕙,你们刘老师总夸你聪明有个性,说你将来肯定有出息。我不相信地望向他——他从没在我面前说过我一句好话,除了打击就是打击。他装作没看见,低头逗弄胖胖的洋娃娃似的宝贝女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6:22:57 | 查看全部

  
  刘菜贩当了我两年班主任,我被他锻造成一个成绩优良、人见人爱的女生。送我上高中那天,他说,丫头,加油,拿一流的大学通知书来见我。
  
  三年后,当我把那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拿给他时,他高兴地弹我的脑壳,丫头,真争气。我忽然就落下泪来,想起他隔三差五送来的复习资料,还有嫂子那些花样百出的饭菜,还有那次我无意中听到他跟嫂子的对话:晓蕙是个缺少关爱又敏感的孩子,我们要多照顾她一些……我不知道,如果不是遇到他,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想起他的话,上帝关上你面前的一扇门时,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那么,他该是上帝为我打开的那扇窗。
  
  大学毕业,我回到这个城市做了一名记者,也有了自己的爱情。而刘菜贩早已投身商界,成了一名颇有成绩的商人。我不再喊他刘菜贩,而是直呼其名——刘城北。他总是忙中偷闲请我俩吃饭,能看出他对我身边人的关注,他说,我得替你把把关。可是,就在谈婚论家的时候,那个人却转身而去,爱上了一个更能给他前途的女孩。我沉湎在痛苦中不能自拔,直到刘城北把我骂醒。
  
  刘城北总是劝我有时间多陪陪父母,我嘴上答应,心里的结却解不开。那天,我正在家里写稿,突然接到父亲病危住院的消息。我心慌得不能自已,打电话给刘城北。他马上赶来,带我去了医院。
  
  父亲弥留之际紧紧拉住我的手说:晓蕙,爸爸对不起你。我泪如雨下,这个带我到世上来的男人,我再也怨不起来了。我说爸,我不怪你,你要好起来,我们在一起好好活着,我要孝敬你一辈子。父亲的手一松,他再也听不到我的呼唤了。
  
  刘城北帮着张罗了父亲的后事,那些天我就跟做梦一样,他一有时间就来陪我,我说,我再也没有父亲了。他的眼圈红了,说丫头,你还有我。哥给你攒嫁妆,不怕。我的眼泪再次流下来,想起嫂子说过他的身世,他是个弃儿,自小在孤儿院长大,从没体会过父爱母爱的滋味。终于明白,他为何纵容我,那种爱的缺失他感同身受,所以不愿再让身边的人体会那种寒凉。
  
  五
  
  每一个生命在这个世上都有不能承受之轻,所以上帝准备了这样一些人,让我们相遇,并且相互温暖,而这些人,都是我们没有血缘的亲人。所以,在我真正遇到了那个值得我托付终生的人时,我给刘城北打电话:喂,我的嫁妆准备好了吗?我要嫁了。
  
  婚礼上,当刘城北把我交到新郎手上时,新郎说,哥,谢谢你照顾晓蕙这些年。西装革履的刘城北竟有些腼腆,我朝他深鞠一躬说,哥,我爱你。这是我第一次叫他哥,他有些手足无措,答应的声音明显哽住,掩饰地对嫂子说,这丫头终于长大了,终于不再没大没小地喊我名字了。
  
  那些真情过往一一在眼前闪回,我竟至笑出一脸的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6:23:07 | 查看全部
没有爱,你会是什么
时间:2015-06-09 作者:未详 点击:188次

  在太平洋上,有一个伊尔丽达岛,岛上,一块赤红的巨石上,刻着3000年前的一句话:没有爱情的太平洋不值得留恋。这句话,我信。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爱情,人和人没有关联和牵系;有遇见,没有惊奇;有看到,没有温暖;有说话,没有熟悉;有握手,没有心跳;有同行,没有笑脸;有屋檐,没有归属。无论多么美好的女子,无论多么英俊的男人,也没有任何人宣布占有你的心,没有任何人向着你的心灵好奇和探险,没有亲近、温暖、撞击、融化、归顺,你就像风一样,无依飘零,你会是什么?
  
  没有人愿意把你当做爱人,那么,你会是什么?祝福爱吧。那个在我们身边的,我们感谢他,因为有了他,我们可以感受自己是兄弟、孩子、父母、情人、朋友这么多角色。我们没有了孤独,不怕夜黑风高。那些拒绝我们的,我们祝福他,因为有了他,我们练习了恋爱,触碰了感情,明白了适合,揣摩了人心,体验了痛苦,懂得了泪水,知道了珍惜。那些我们拒绝的,我们为他祈祷,祈祷他遇到一个更好的人,一个爱他的人,一个可以给他幸福的人。一个人肯爱我们,意味着他乐意为我们付出,他的心是善的,他的胸怀是暖的,他的灵魂是美丽的,他的感情是真挚的,是应该让我们珍惜的。不管他是多么丑的人,也不管他多么卑微,不管他多么不懂事,不管他多么不合时宜……不,我们不能这么说,在爱情面前,没有卑微,没有配不配。
  
  让我们感念爱吧,想念快乐和幸福,想念一颦一笑,感念一点一滴对我们的付出,感念那个对你说爱的心,不管他贫穷、卑贱、软弱,不管他愚笨、妄想、可笑,不管他衰老、伤残、疾病,不管他是怎样的人、来自什么地方。可以拒绝,但一定要微笑;可以说不,但绝不鄙视。
  
  2002年,澳大利亚发行了一套情人节祝福邮票,锦簇的花朵下暗暗藏着“Thinkingofyou”这几个字,让邮票顿时美丽、明亮、温馨起来。
  
  这就是今天我讲的爱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6:23:23 | 查看全部
鸥鸟的爱情
时间:2015-06-09 作者:未详 点击:161次

  十月初的黑河谷已是风寒天冷的时节,山上堆积的白雪衬得灰蒙蒙的天穹更加凄清、萧瑟。寒风袭来,候鸟纷纷迁徒往南方,短短几天时间,水滩和湖泊都冻起了厚薄不一的冰层。这天早上,爸爸背起猎枪带我到洛玛湖打猎。
  
  汽车像匹孤独的野狼奔驰在无边的旷野,崎岖的路段颠簸得人头皮直发麻。一路上,爸爸边开车边聊着洛玛湖的话题。他说洛玛湖是个天然大湖泊,四五月份,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山下的白雪同时融化湖面的冰层,于是,白雪化为涓涓细流从四面八方淌进清澈的湖里,湖水满盈的洛玛湖,似地平线上的绿翡翠,碧波荡漾。这时候,水草青青、长势茂盛,水虫鱼虾游弋。斑头雁、棕头鸥、黄鸭、白鸥等等成千上万的飞禽从遥远的南方飞到这里觅食、产蛋、繁殖。因为这儿没有狼、狐狸、蛇等天敌的侵扰和伤害,有的是丰厚的水草、鲜美的鱼虾和虫子让鸟儿们饱食终日,所以,洛玛湖是鸟儿们自由、幸福、欢乐的家园,它们在蓝天白云下任意翱翔、纵情啼鸣。
  
  爸爸说着话,把车开到了洛玛湖畔。我们下车关好车门。偌大的湖结了厚厚的冰,鸟儿们大多迁徙了,只有少数鸥鸟尚留在这里。我打了个哆嗦,爸爸却兴致勃勃地提着猎枪往湖上走去。
  
  一会儿,啾啾的鸥鸣声传来,一对雪白的鸥鸟掠过我们的头顶飞过去。我出神地凝视着这两只可爱的鸟儿。却在此时,“啪!”一声清脆的枪响,体积较大的鸥鸟掉在前面几步远的石头上,殷红的血染红了它洁白的羽毛和苍凉的石头。
  
  雌鸥本来可以飞走逃命,奇怪的是它却折转身子低旋着、悲鸣着、扑腾着翅膀在雄鸥尸身旁飞舞。它雪白的翅羽不停地拍打着雄鸥的身体,它的哀鸣声揪扯着人的心。
  
  我和爸爸惊呆了,爸爸再也不忍心用枪瞄准雌鸥了,他上前用枪柄驱赶雌鸥,试图捡起死去的雄鸥:雌鸥扑闪着翅膀,圆圆的、可爱的眼里竞泪光闪闪,它用双翅护卫着雄鸥的尸体,等爸爸的手刚伸过去,它就用尖尖的嘴壳朝爸爸狠命啄了一口,一股血从爸爸的手上流出来。爸爸连忙后退,顾不上拭去手背的血,双手诚惶诚恐捂住眼睛,生怕愤怒的雌鸥啄伤他的眼睛。
  
  雌鸥的悲鸣声越来越凄厉、越来越急促,声声都令人揪心揪肺。爸爸后悔了,他抱怨自己刚才不该开那一枪,让这对恩爱的鸥鸟从此阴阳相隔。
  
  悲惨的鸥鸣声让我们想离开这里。我们转过身去,忽然,最后一声长长的哀鸣之声戛然而止。
  
  “飞走了,终于飞走了。”爸爸不由得舒了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可是,我们回过头却惊呆了,刚烈的雌鸥已经撞死在石头上,倒在雄鸥一旁,两只鸥鸟的血交融在一起,红白相衬,分外夺目。
  
  我的眼泪哗哗往下掉,视野变得模糊,爸爸眼里也噙着泪水。我们都懂得,雌鸥在用它生命的呼唤希望,唤醒雄鸥,与它双飞双栖,一同迁徒。然而一声声召唤,一次次失望,最后那一声长久的哀鸣是它绝望、痛苦、无奈的心语,它苦苦啼叫,已经筋疲力尽、无能为力,就果断选择了殉情而死。
  
  爸爸默默地走到车上。他对我说:“丫头,爸爸以后再也不打猎了。”他用榔头把去掉子弹的猎枪砸断后摔出老远。停了停,爸爸又说:“只可惜没有泥土把那对鸥鸟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6:23:36 | 查看全部
爱,从来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时间:2015-06-09 作者:未详 点击:114次

  那一年,正是春花烂漫的时节,遇上了他。她是个自由撰稿人,天性随意,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辞职写字为生。他在一家内刊做编辑,她并不是他的作者,但是因为她的名字频繁地在这个城市的报纸上出现,所以他就留了心。
  
  很多时候,感情是会受一些外在的东西影响的,比如音乐,比如文字。他喜欢上她的文字,然后也喜欢上了她。他很用心地搜集她的资料,知道了她的住址电话,知道她26岁,还没有结婚,甚至知道她失恋一年,刚刚过了感情的波动期。
  
  当时他的杂志正由他策划组织一次征文活动,她的文风其实和刊物的风格并不相合,但是因为想认识她,他主动打电话邀请了她参加。一听到电话那端她甜润温柔的声音,他的心便止不住地狂跳。她尊他为“老师”,说很早以前就读过他的文章,言辞之中,仰慕有加。
  
  那时候她写稿还只是个新手,像一个正扒着门槛往里张望的小女孩儿。他长她7岁,在她面前,他像是兄长,又像是老师。他喜欢她的新鲜和单纯,她也喜欢他的幽默风趣。
  
  于是便相爱了。
  
  她的家人原是反对的,他的工作不固定,随时都可能被辞退,三十多岁的人了,身无长物,居无定所。父亲问她:“你愿意结婚后跟着他四处奔波?你愿意在生活的底层挣扎一辈子?”她几乎不假思索就答了:“我愿意!”声音很轻,却无比坚定。她是那种可以为爱痴狂的女孩儿,她相信只要两个人彼此相爱,即使是一碗水,也能喝出蜜的味道。何况他们都不是贪图享乐的人,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像所有的爱情一样,开始的时候总是很甜蜜。他们在一起读书写字,他教她报纸和杂志的版面设计,逼着她尝试写不同的题材。累了他就下厨做饭给她吃,他是南方人,有一手好厨艺,一样平平常常的菜,经了他的手,便是难得的美味。她倚在厨房门口,看着他手脚利索地煎炒烹炸,心里温暖而幸福。
  
  产生分歧是因为写作:他对她抱了过高的期望,或者说他是把自己身上不能实现的梦想放在了她的身上——希望她能成名成家。可是她生性淡泊不重名利,只是想要一份爱情,想要一份真实的体贴与关爱。
  
  她一直以为他和自己一样,是个肯为爱痴狂的人,后来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是他先提出的分手,他说有些爱情必须终止于爱情,这个社会里物质还是很重要的。
  
  分手后她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而后她开始发狠写稿子。不过两年的时间,她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纸和杂志上,出了书,不久又被省作协吸收为会员,真的有了一个作家的头衔。
  
  有一天晚上,她正赶稿子,电话忽然响了。她接起来,对方沉默了好久才说:“是我!”是他的声音。他说:“有件事一直想向你解释:当初我提出分手,是想刺激一下你——你太痴情太依恋我,我怕爱情会毁了你的前程……其实这两年我心里一直放不下你,我想去看你……”她怔了怔,只冷冷地说:“对不起,我已经有男朋友了。”便果断地挂了电话。
  
  不是她不懂风情,而是她明白:真正的爱,与前程名利无关,与考验磨练无关。她最终选择的那个男人,不是因为他有多出色,而是因为他说了一句话:“你写多少文章与我无关,我只要你爱我!”
  
  爱,从来都是这样简单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6:23:48 | 查看全部
寂静的爱
时间:2015-06-09 作者:未详 点击:145次

  下班以后,我常去菜市场,买2两葱、3两姜、1斤大白菜之类的东西回家。这几乎是我生活中的规定动作,已经成了一个习惯。
  
  而习惯的东西就是生活。好比我爬上七楼,在楼梯拐角处便闻到了排骨海带汤、花椒炒鸡肉、红烧芋头的气味,这些食物的气味,也是一个家的气味,生活的气味。
  
  一个人,一个和你朝夕相处的人,一定是有气味的,这种气味像水渗透到土地里,深入你的骨髓。
  
  我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也是循着一种气味。这种气味突然之间就唤醒了我思维的细胞,打开了我身体的一道闸门。
  
  在那间油烟弥漫的厨房,有一个扎着围裙的女人正拿着锅铲炒菜。她有很深的眼袋了,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南瓜上的皱纹,一棵已枯萎的树,一个人的生命其实也像植物一样,不能抗拒自然的法则。
  
  有一种说法:一个令你深深迷恋的女人,她的身体里会发出一种麝香的味道,而她的爱人也为她的这种气息而心旌荡漾。想起当初同她相恋,小小的骨节也被用力握出了声;爱情中的女人,散发出像麝香一样的体味,让我如云朵陷入了蓝天。
  
  后来,这种气味被尿片、奶粉味、柴米油盐更深地浸透了、替代了。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失魂落魄地寻找这种气味,像一头不安的野兽在寻找可以追逐的东西。岁月流转,后来我才明白许多的生活是要在寂静中完成的。
  
  比如晚饭后,我打开电视看新闻,妻子在一旁轻轻擦拭茶具上的灰尘,或者是拿起一份晚报,看看那些大街上巷子里发生的市井新闻。
  
  我们彼此默不作声,但均匀的呼吸在房间里起伏。有时候,我甚至在电视的声响中发出轻微的鼾声,妻便拉拉我的衣角,示意我和她出去走走。
  
  这个小城的大街小巷,几乎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这些脚印被雨水冲刷,被时光浸染,但它画出的路线却像掌纹一样熟悉。有时候,散步也是无声的,我们只是静静地看风景,哪幢楼房破土动工了,谁家的窗帘换了颜色,哪棵树的叶子变黄了,这些暗自发现的细节,我们最多用眼神交流—下。寂静之中交换着寂静,走得最近的人才是记得最深的人。而那些喧哗之中的表白,漫天花海中的热烈,更像戏台上的人生,曲终人散之后成为不再显影的底片。潮水是无家的,只有静水深流,才有家的方向。书上说,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结果子,叶子也不会干枯。那么,这婚姻的旅途呢?如果也像一棵生长在溪水旁的树,多好。
  
  多年的婚姻生活之后,有人说,像植物一样并肩生长在一起的两个人,更多的是如根一样的亲情。所以,在彼此的心里,夫妻如亲人一样厮守。
  
  亲人之间的感情不会昙花一现,亲人是值得你想念和铭记的,最值得与之分担苦痛、分享幸福的。只有寂静中的爱,才让我们能听清一根针掉在地下的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6:24:01 | 查看全部
我的“追命”老师
时间:2015-06-09 作者:未详 点击:129次

  那时候,我刚上高二。开学的第一天,同桌林江便凑过来和我咬耳朵:“今年的班主任是从‘上面’调下来的,教地理,人送绰号‘追命’。”
  
  追命!温瑞安大侠小说《四大名捕》中的“追命”?嘿嘿,管你什么“追命”、“夺命”,来到这所“问题”高中,特别是任我们这个“问题”班的班主任,保管让你知道什么叫“忙于奔命”、“听天由命”。我无奈冷笑。
  
  开课第一天,我见到了被称之为“追命”的魏老师——30多岁,一件很旧的蓝西服,蔫蔫地穿在瘦小的身体上。与他落魄外表相悖的是,他的嗓门很洪亮。“感谢同学们抬爱,授予我‘追命’的称誉,我绝对不会辜负同学们的期望……”他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会追着你到天涯海角!”
  
  林江藏在课桌下的手有些发抖,拽着我的衣角悄声说:“这个老师……很邪乎呢,怕是没好日子过了。”
  
  林江的话很快就应验了。
  
  以前,我们每天下午的后两节课,会逃到隔壁职业高中的操场去踢足球,都是年龄差不多的学生,并且我们善于伪装,找来印有职业高中校名的背心穿上,混迹于球员中,谁还能认出我们是“李逵”还是“李鬼”。谁知刚过了两天,正在球场上厮杀的我一脚远射,眼看进球的当儿,突然杀来一匹黑马,伸手一挡,便稳稳接住了球。不,应该是“蓝马”,一个穿着蓝西服的熟悉身影——魏老师!我们足球也不要了,呼啦啦作鸟兽散。
  
  真正被“追”得心惊胆战的要数我们翻墙逃课看录像的事情了。上世纪90年代初,县城的录像厅昼夜循环热播香港枪战片。那天傍晚大雨滂沱,但这完全挡不住我们心中那熊熊燃烧着的明星英雄梦想。我们看到魏老师宿舍灯火通明——看来他没有外出。何况这么个鬼天气,他是绝对想不到我们会在这时逃课去录像厅的。我们蹑手蹑脚来到围墙边。李阳个头大,第一个翻了过去,我们余下的在墙内等。不一会儿便听到李阳在墙外轻声呼喊着我们的名字,安全了!当我和林江迫不及待地爬上墙头,还没来得及把腿翘上去,便看到一个打着伞的瘦高个儿,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李阳身后。只听林江“妈呀”一声,便从墙头上掉了下去……墙外地震般惊栗的声音响了起来:“往哪儿跑!”
  
  我们几个没被逮住的却不死心,决定杀个“回马枪”。估摸着李阳被“押解”回校的当儿,我们终于从原地成功“突围”。当我们美滋滋买了票,正准备进录像厅看他个昏天黑地,不料在检票口处被一位“大侠”拦下。只见“大侠”嘿嘿笑道:“知道‘追命’的什么功夫最好吗?告诉你们,是轻功!你们能跑得过我?”顿时,我们个个垂头丧气。魏老师眼一瞪,吼声如雷:“回去上课!”我们只得一个跟着一个往回走,像是串起的蚂蚱。
  
  我们是那么地恨他,冬天打碎他宿舍的玻璃,把他冻感冒,或者在讲台下放上大图钉,扎他的脚……这样的“恶作剧”,让我们在后来的岁月中悔恨不已。但真正令我唏嘘不止的,还是他及时地将一个叛逆的我从堕落的边缘追了回来。
  
  那时南下的打工潮炙热汹涌,传言只要一踏上沿海那片土地,满地都是钞票。满脑子幼稚幻想的我,认为自己年轻有活力,完全能够让梦想在那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于是,我偷了家里的两百元钱,如传奇电影中豪情万丈的男主角那样,告别家乡,坐上火车“哐当哐当”去了东莞。一出车站,毫无社会经验的我便被小偷偷了个精光,然后,在车站如夜游神般晃荡的我被“请”进了收容站。虽然肚子问题暂时有了着落,却被告知要缴纳两千元罚款和保证金,再遣送回原户籍地。天!两千元几乎是农村家庭一年的收入。本想干出一番事业后衣锦还乡,如今却要先搭上两千元,虚荣顽劣的我慌了。
  
  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收容站的干部通知我说,收拾东西,你爸来接你了。我爸?我自小父亲病故,是不是认错人了?我睁开惺忪的双眼——很旧的蓝西服、瘦高个,魏老师?怎么又不像?胡子恁长,脸恁瘦……
  
  魏老师的眼中喷着怒火,朝我屁股上“咣咣”就是两脚,吼了一个字:“走!”
  
  那次,我突然感觉到,挨打也是温暖的。
  
  仿佛魏老师有张“地图”,无论我们怎么“逃”,他总能找到我们,仿佛是“阴魂不散”的影子,是钻进肚子的“蛔虫”,又仿佛是威严慈祥的“守护神”。而我们在那段迷茫的岁月里,被他“追”得心惊肉跳、服服帖帖。
  
  渐渐地,我们的心安顿下来,悬崖勒马,收心踅身返回课堂。
  
  终于,一场追逐与被追逐的青春时光结束了。炙热的七月,我在县电视台公布的红榜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埋藏在心中的疑问:“魏老师,为什么你总能那么准确地‘追’到我们?”他的眼中依旧闪烁着光芒,不过这次声音很轻柔:“我是教地理的,我心中有地图!”
  
  后来,我给魏老师写过一封信。我在信里说:我一直庆幸且感动着,你从来没有将我们从那张“地图”上删去,那种感觉,直到今日仍激荡在心中,温暖着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6:24:13 | 查看全部
有对手的人是幸福的
时间:2015-06-09 作者:未详 点击:170次

  中学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一直到高二的时候,他的成绩还在班里倒数“前三名”。他所在的学校是重点中学,所在的班又是这个年级的重点班,之所以进入这个“重中之重”的班级,就是因为他的父亲是个企业家,父亲给这个学校赞助了五十万元。
  
  他不理会父亲望子成龙的苦心,整天逃课和一些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喝酒、抽烟、飙车、追女孩……
  
  高二第二学期,有次上英语课的时候,因为他打开手提电脑插着耳机看电影,老师非常恼怒,勒令他离开教室,并宣布以后不要再上英语老师的课。“无所谓”,他自我感觉很良好地打了个响指,然后合上电脑准备离开教室。就在他经过班长身边的时候,听到班长小而清晰的声音:“真是个人渣,靠着他爹有几个钱!呸!”他的心一震,立刻放缓了脚步,拳头禁不住握了起来,但是,最终他还是冷静了下来,默默地走出了教室。
  
  他觉得拳头解决问题有些低级了,他要靠自己的努力让这个“故作清高”的班长满脸羞愧!
  
  他自己在走廊里罚站,并且趴在窗台上写了检讨,向英语老师道歉。这一切,英语老师并没有要求他这么做。下课后,当英语老师接到他的检讨时,居然有一些感动,同意他以后继续留在教室里听英语课。
  
  从此,他就和班长较上了劲,每天用功地学习。每次考试下来,他最为关心的是自己的总成绩和班长总成绩之间的差距缩短了多少。
  
  经过一年的急追猛赶,高考的时候,他居然和班长一同考上了同一所重点大学。区别是班长超越分数线六十多分,他仅仅超过两分。他是看班长报考这所大学,他才赌气报同所学校的。
  
  在大学里,他和高中时候的班长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但是,他依然时刻关注班长的动态,班长竞选学生会主席,他也去竞选。班长大二的时候,报考英语六级,他也报考。他就是想让班长看看,条件好的家庭不都是盛产废品。
  
  四年大学,他一直视班长为对手,处处和班长比赛。刚刚进入大四,他就被一家大公司聘用了,这是靠自己的能力进入大公司的,他非常得意,得知班长还没有找到签约单位时,他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班长是穷人家的有志孩子,知道自己当初嘲笑过的同学现在和自己处处比赛,班长憋足了气迎接当初那个“人渣”的暗中挑战。
  
  大学毕业后的多年,两人虽然不接触,但是却通过其他相熟的人拐弯抹角地偷偷打听对方的消息,然后继续努力或者重新奋起。
  
  17岁那年,一个优秀的少年嘲笑一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富家子弟被深深地激怒了,然后知耻而后勇……
  
  经过二十三年的努力,两人都步入中年的时候,分别创业成功,都成了大公司的老总。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富家子弟的他,没有接受父亲的任何投资,他要的就是公平,要的就是白手起家。
  
  在一次高规格的商业聚会上,多年来互为对手的的两个同学彻底解除了青春年少时产生的内心罅隙,笑呵呵地走向对方,四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们居然异口同声地说了同一句话:“有对手的人是幸福的。”
  
  是的,有对手的人是幸福的。朋友可以帮助你进步,但是,对手却能让你成就一番事业。当我们遇到对手的时候,应该在心里愉快地对自己说:有对手的人是幸福的。然后用君子的风度,和对手一起在人生跑道上你追我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6:24:22 | 查看全部
书本代替不了世界
时间:2015-06-09 作者:未详 点击:204次

  很多人把作家写成一个脚踏大地、头顶青天的伟人,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对他本人来说,他的歌唱只是一种呼喊。艺术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痛苦,通过这个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去忍受新的痛苦。
  
  书代替不了世界。在生活中,一切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的任务,这任务不可能完全由别的什么东西来完成。比如说,一个人不可能由别的替补人代他体验生活。认识世界也好,读书也好,都同于此理。人们企图把生活关到书里,就像把鸣禽关进鸟笼一样,但这是做不到的。事情正好相反,人用书籍的抽象概念只不过为自己建造了一个鸟笼。哲学家只是带着各种不同鸟笼的、穿得光怪陆离的鹦鹉学舌者。
  
  大多数现代书籍只不过是对今天的闪烁耀眼的反映。这点光芒很快就熄灭。您应该多读古书。古典文学,如歌德的作品。古的东西把它最内在的价值表露到了外面——持久性。时新东西都是短暂的,今天是美好的,明天就显得可笑。这就是文学的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6:24:32 | 查看全部
规矩可以滚蛋!
时间:2015-06-10 作者:未详 点击:204次

  托纳托雷的电影《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1900无与伦比的钢琴技艺“殆由天授”,他第一次坐在钢琴边,就奇迹般地奏出美妙的乐音,船长说:1900,你不能弹琴,这不合规矩。1900回答:规矩可以滚蛋!
  
  是规则,使人类的群体生活成为可能,使这个世界维持了某种秩序。但说是人的自由本性也好,说是人的“天性为恶”也行,每一个人的潜意识深处都隐藏着对于规则的僭越的冲动。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艺术上的伟大创造力就植根于人类蔑视、冒犯、冲决成规的本能冲动之中。那些在生活中并不被认同的“越轨”行为往往更容易被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升华为艺术上的美。
  
  几年前,张元拍了部电影《看上去很美》,大概没有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影片中方枪枪那么捣蛋、那么没规矩、那么没教养,但若是拍一部表现孩子如何规矩、如何认真、如何助人为乐、如何尊敬师长、如何上课聚精会神听讲的片子,你会爱看吗?还是张元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有高高在上的规则,也有自由奔放的灵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大概都需要未必自愿地“循规蹈矩”,以换取秩序与安全,然而,越是如此,我们越是需要在艺术家的想象和虚构之中驰骋着、释放着自己的自由。
  
  如今我蜗居的这座小城也有了“冒险”一族,我在河边钓鱼的时候,便经常可以看到,年轻的车手,不是如常那样骑在摩托车上,而是站在摩托车上,张开双臂,如飞鸟翱翔。张爱玲写道:“一个小孩骑了自行车冲过来,卖弄本领,大叫一声,放松了扶手,摇摆着,轻倩地掠过。在这一刹那,满街的人都充满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吧?”我相信,这“让规则见鬼去”的“一撒手”的当儿,灵魂的欢悦与艺术的创造几可同一。
  
  都说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其实很多时候是文学归文学,艺术归艺术,生活归生活。
  
  规则带来了秩序、安全甚至“和谐”。于是我们最早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教诲是“老要识时少要乖”,上学的时候,“听话”的学生才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长大以后呢,便在单位里做“唯唯”的、谨慎的职员。连小孩子也懂得说那些“被允许说的话”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丧失了道德勇敢的社会,是一个奴性弥漫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断断不是一个具有创新活力的社会。
  
  我当然不是一味地反对规则。如果是“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样的“明规则”,自然应谨饬遵之;只可惜我们社会更多的是“不服从者不得食”这样的摆不到桌面上的“潜规则”,而这样的“潜规则”同样为人遵之唯恐不及!很痛苦、很压抑吗?未必,人是有可能“主动寻求去做奴隶”的,鲁迅先生当年就发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据《圣经·创世纪》,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分明是因为偷食了伊甸园的禁果,从而违背了与上帝的约定,犯下背弃上帝之罪,被逐出伊甸园,这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开始;这岂不是说,人类并非起始于“规则”,而是起始于“犯规”!是“犯规”的自由意志使人在上帝面前站立成“人”的形象。然而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顺从逐步被视为美德,不从则被看作罪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埃利希·弗洛姆如此提醒世人:“人类历史肇始于一种不从的行为,而且很可能会终止于一种顺从的行为。”
  
  我的一位校友曾说:人不一定要犯错误,但必得有犯错误的勇气。闻君此言,击掌长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