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37:06 | 查看全部
别忘“停顿十秒”
时间:2015-05-04 作者:未详 点击:645次

  有位艺人在高空钢丝绳上表演。抬脚、转身、倒走……动作如行云流水。突然,他停止了表演,站在钢丝上不动了。大约10秒后,艺人恢复了表演。

  事后他对助手说:当时,一阵风把灰尘吹进眼中,我以为“今天完了”,但又不甘心,我对自己说,平静、稳住、坚持。刹那之间,泪水来了,把灰尘冲了出来。
  
  人在高处,往下看时,景象大幅度缩小,视觉信息大减,身体最易失去平衡。艺人在高处走钢丝,要战胜视觉信息缺乏和不稳定双重挑战,稍稍走神,就可能掉下来。突然有灰尘进入眼中,“走神”几乎难以避免。然而,停顿10秒,稳定了信念,平衡了身体,避免了伤亡。“停顿10秒”,又何尝不是人生必修课。
  
  有感于少数演艺明星违规遭指责,一位老艺术家发出告诫:“你用20年经营的地位,可能用2秒钟就给毁了。我们在得意的时候,要多想想自己应该控制什么。”此言入情入理,发人深思。由无名到成名,相当于站到了演艺高处,面对鲜花掌声,心智很容易失衡。滚滚红尘中,当然也难免被“灰尘”——名利、情欲诱惑。稍稍“走神”,2秒钟就能毁了20年。若是每当“灰尘”来袭,马上“停顿10秒”,想清应控制什么,又应坚持什么,“2秒之灾”也许就不会发生。
  
  有句话我们也很熟悉:“一念之差,再也无法回到从前。”某研究机构对话47名落马贪官,绘出了职务犯罪心理轨迹图:掌握权力——受到诱惑——一念之差(侥幸心理)——权钱交易——钱财来得容易——以权谋私欲望变得更强烈。一念之差,显然是个要害环节。一个人从普通科员晋升到厅级干部,大约得花20来年,一念之差不仅毁了人生前20年的努力,也毁了人生后20年的幸福。“灰尘”来袭,不忘“停顿10秒”,平衡平衡心理,坚定坚定信念,守住法纪底线,或许能避免沉重的代价。
  
  一个人从困境到顺境,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加身,从没有权力到手握重权,从平凡岗位到身居高位,都是“失衡”高发期。若是不能把握住自己,最易生出错觉,最易言行失当,也最易“一失足成千古恨”。事实已反复提醒我们,当事业步入高峰时,警惕自己失控远比提防外界风雨来得重要。一条直接途径便是,学会“停顿10秒”:把握住自己,不因春风得意而忘形,不因诱惑纷扰而“走神”。
  
  彭德怀曾说:不论怎样忙,每月总要抽半天时间,把自己做过的事情认真检查一遍,看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以便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别忘“停顿10秒”,就是如此这般勤检点。“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正所谓:“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忙碌中不忘时不时“停顿10秒”,检点检点人生,灵魂就不会因迁就肉体而找不到“家”,人生旅途中就不会因小节不自律而生大害。
  
  人世间许多事都能从头再来,唯独人生具有一次性,可以回首瞻望,却无法回头重走。

  在许多时候,从天堂到地狱的距离,也就是对瞬间失衡的把握。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中,检点和反省实在是须臾不可丢弃的宝贝。

  一次次“停顿10秒”,信念会更坚定,前行步履会更稳健,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37:16 | 查看全部
别盯着别人,看你自己
时间:2015-05-04 作者:未详 点击:1108次

  领导家孩子来实习,大一的学生,坚持没几天就不感兴趣了,成天跟着领导一起迟到早退。有个实习生不干了,抱怨说:“凭什么,他可以迟到早退,我不行?这不公平。”说了好几天都没人搭理他,中午吃饭他又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他们部门负责人站起来说:“你去你爸的公司实习,你也可以跟你爸一起来,一起走。”
  
  北京有句老话:“也不看看,你是什么变的。”是很难听的话,大概的意思是没有自知之明,攀比自己达不到的事情。在这个大家什么都比的环境下,很容易造成这种攀比。
  
  我实习的时候,一起来的还有几个人,有两个女孩无论穿的、戴的、吃的、用的,都比我们好。有个姑娘一直跟她们学,后来发行的大姐就劝她说:“人家用什么,你就用什么。人家钱不够,张张嘴家里就给打几万块钱先花着。你父母攒一年的钱,都不够人家一个包。别学这个,攒点儿钱,找个好人家嫁了。”
  
  我们以为跟别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可惜不是。我们以为人生是场比赛,可惜不是。我们以为什么都是公平的,可惜不是。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无法改变的,学会区分这两者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智慧。
  
  凡事自己心里要有个准谱,人家在QQ群里闲聊,人家有清闲工作,每天就忙3小时,月薪上万。人家休学辞职去旅行,人家每月有杂志约稿吃喝不愁。人家炒股,父母赞助好几万块钱赔光了接着给。人家有的你不一定有,把你有的东西经营好了,有了人家有的东西,再跟别人学。
  
  别盯着别人,看你自己,别人有什么都是别人的,只有你有了,那才是你自己的。与其羡慕别人是富二代,不如自己努力赚钱让你的孩子成为富二代。与其觉得别人的成功是偶然的,不如试试是不是真的是偶然的成功。与其压抑自己混日子,不如试试自己能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忘了谁说的:一定要迈出第一步,不要站着不动。多年以前一位前辈跟我说,你看不到方向的时候,就低头做事。如果你停滞不前,等你找到方向,你会发现你已经跟不上了,你还得重新找方向。
  
  你要是老为了你改变不了的不公平抱怨、想不开,攀比那些超出能力范围的东西,那你只能跟人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让自己陷入困境。魔云兽说:“攀比如果能带来奋进的动力,那很好。但大部分时候,它带来的只是财务透支、强烈的不平衡感以及无力的抱怨,并极有可能把生活拖向深渊而举步维艰。”
  
  环境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变得公平,如果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社会,至少我们每个人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37:28 | 查看全部
不是一条道上的人
时间:2015-05-05 作者:未详 点击:305次

  一个人,若灵魂受难,最大可能是,与不在一条道上的人走在了一起。
  
  走在一起还不算,甚或还得一起说笑,一起用餐,一起共事,一起缠绕在时光中。这是一场痛苦而绵长的折磨,恍若走在雨里,一身泥泞不说,天还要阴沉到看不见消散的尽头。
  
  混缠于俗人,苟且于小人,顺遂于恶人,便会活得狼狈。狼狈到厌倦了还不能说,还得装作逍遥。这样做的结果是,到后来,你已不再讨厌那些需要敷衍的人,而是开始讨厌这个始终委曲求全的自己。
  
  没有拒绝,就没有成全。同样,没有告别,就没有欣然相遇。不在一条道上,原本就不在一个世界。他追逐的,是你远离的;你喜欢的,是他厌弃的。他的春天,是你的冬天;他的温暖,是你的凛冽。原本就不能在一条路上,却要勉强走在一条路上。爱面子,是一种逞强;碍于面子,是一种懦弱。面子的背后,都是虚荣。而大凡虚荣的东西,最终,都是让灵魂受难。
  
  这个世界,有彼此本不是一条道上的人,却如鱼得水地走在了一起。一棵树上的麻雀,因利益聚,也终必因利益散。在利益的坛子里,最容易养一群见利忘义、逢场作戏的人。
  
  说到底,怀揣光明的人,不能走在阴暗的路上。如果,生活不幸让你与厌倦的人走在了一起,而你又做不到形同陌路,那么,就要学会分道扬镳。分道扬镳,未必是逃避,也未必是空间上的远离,而是人生的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不需要往来,也没必要有交集。你玩你的绚烂,我看护着我的淡泊;你爱你的热闹,我守我的安静。这样做,看似让自己变得有些寂寥孤远,但从此你的内心会变得清幽干净,而人生,也自会拥有难得的安然与轻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37:37 | 查看全部
辛苦
时间:2015-05-05 作者:未详 点击:334次

  “我好辛苦,我好痛苦”,世上有许多人常这么说。
  
  但是,如果你想朝成功者的道路迈进,现在开始绝对不要再说“我好辛苦”。
  
  成功者也会使用“辛苦”一词。但是,使用方法与一般人不同。
  
  我们在成功者的访谈中会发现,他们总是把“辛苦你了”挂在嘴边。
  
  “我好辛苦”跟“辛苦你了”的差异,结果天差地远。
  
  比起老是说自己“好辛苦”的人,说得出“辛苦你了”的人,才真正懂得辛苦的意义,也才真的会感到辛苦的意义和价值。
  
  愈是会说“辛苦你了”的人,愈能得到旁人的支持,同时拥有对周遭一切抱有感谢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37:49 | 查看全部
尽量不打扰别人
时间:2015-05-05 作者:未详 点击:563次

  出差路过某城市,到达时将近傍晚,有好几个小时等待转车。同行的同事说,我在这里有个好哥们儿,让他请我们吃晚饭。我问同事事先告诉人家没有,否则很唐突。同事说,你放心,凭我和他的关系,只怕他高兴还来不及呢。结果电话讲了很长时间,同事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最后他说,要不我请你,你再忙总要吃晚饭的嘛。结束电话,同事骂了一句粗话。
  
  为了让同事真正放下这次不愉快,我把《世说新语》中王子猷的故事讲给他听:王子猷某夜一觉醒来,看到大雪纷飞,一片洁白,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好友戴安道,当即启程上船,连夜去拜访远在剡县的戴安道。船冒着风雪行了一夜,到了戴安道家门前,他却吩咐将船掉头返回。仆人问他这是干吗呢,他说:我是乘着兴致来的,兴致没了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人呢?
  
  同事听了,扑哧一笑。
  
  我讲这个故事的真正意思是想说,对真正的好朋友来说,见不见面并不重要。好朋友并不是拿来应酬的,重要的是在你人生要紧的时刻,他的情感和心灵是不是跟你在一起。至于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就更不应该随意打扰,一个人正一心一意忙着自己的事,忽然被人打扰,的确是很不爽的事。
  
  不随便打扰朋友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门功课,在这方面我是有深刻教训的。有一次我得到一位我很敬仰的作家的赠书,受宠若惊之下,竟忘乎所以——觉得书里作家自己画的插图不错,便想也没想就去信,要拿自己的字交换对方的画。对方回信,只说眼下没有画画的想法,很婉转很礼貌地回绝了我。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可笑:别人干吗要给你画画,干吗要跟你交换?这些都没想好就冒失提出要求,那就只能是一种无理打扰。
  
  《弟子规》中也有“人不闲,勿事搅”。人家正在休息或做事还去打扰;人家门上明明挂了“请勿打扰”还使劲敲门;人家已经说了无数遍“好的”还不肯挂电话之类,都是不得体的。与朋友交往时应该懂得察言观色,不能只想到自己而不顾及别人,那样最终受伤害的一定还会包括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37:59 | 查看全部
感恩是必须具备的素质
时间:2015-05-05 作者:未详 点击:781次

  —个学业优秀的年轻人去一家大公司申请一个管理职位。他通过了第一次面试,主管进行最后面试,然后做最终决定。主管从简历发现,这个青年的学业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从中学直到研究生研究课题,从来没有一年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
  
  主管问:“你在学校获得过奖学金吗?”
  
  青年回答说:“没有。”
  
  主管问:“是你父亲为你付学费吗?”青年说,“我一岁时父亲就过世了,母亲替我付学费。”
  
  主管问:“你母亲在哪里工作?”青年说,“我母亲是洗衣工。”
  
  主管要求青年伸出他的手。青年伸出一双既光滑又完美的手。
  
  主管问:“你有没有帮助你母亲洗衣服?”
  
  青年回答说:“从来没有,我母亲总是要我好好学习,多读书。另外,我母亲洗衣服比我快。”
  
  主管说:“我有一个请求。今天你回去后,给你母亲洗洗手,然后明天早上来见我。”
  
  青年觉得自己很有机会得到这份工作。他一回去就高兴地要求给母亲洗手。母亲觉得奇怪,高兴但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她向孩子伸出自己的手。
  
  青年慢慢地为自己母亲洗手。
  
  他洗着洗着,热泪盈眶。
  
  这是他第一次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有那么多皱纹,伤痕累累。有些伤痕一沾水就疼痛万分,母亲就忍不住颤抖。
  
  这是青年第一次意识到就是这双手,每天洗衣供他上学。母亲手上的伤痕就是母亲为他毕业、学业优异和他的未来所付出的代价。
  
  洗完母亲的双手后,青年悄悄地为母亲洗干净所有剩下的衣服。
  
  那天晚上,母亲和儿子谈了很长时间。
  
  第二天早晨,青年去主管办公室。
  
  主管问道:“能告诉我你昨天在家里都做了些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吗?”
  
  青年回答说:“我为母亲洗了手,还洗完所有剩下的衣服。”
  
  主管问,“请告诉我你的感受。”
  
  青年说:“首先,我现在知道了什么是感恩。没有我母亲就没有今天的我。第二,通过共同努力和帮助我母亲,我现在才意识到要完成一件事是多么困难和艰苦。第三,我开始理解亲情的重要性和价值。”
  
  主管说:“这就是我要找的经理应具备的品质。我想招聘个能感恩他人帮助的人,一个体恤他人为完成一件事同样付出艰辛劳动的人,一个不把金钱作为其唯一人生目标的人。你被录用了。”
  
  后来,这个年轻人工作非常努力,并得到了他下属的尊重。他所带领的每一位员工都在努力工作,就像一个团队。公司的业绩也大大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03:13 | 查看全部
一只自救的羊
时间:2014-11-13 作者:未详 点击:172次

  在我生活的草原上,牧民喂养着成群的羊马牛等牲畜。它们不仅是家庭的重要财产,也是主人生活中主要的经济来源,牧民对待牲畜就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贵重。
  
  夏末秋初是收获的季节,牧民收割着茂盛的牧草,牲畜也长得膘肥体壮。在以牧为生的巴合提看来,辛苦饲养的300只肥羊,终于能有个好价钱,这让他很是兴奋。
  
  然而,就在巴合提等待出售草原羊的这段时间里,牧区下起了连天雨,让他安心的是牧草全部收完垛好,牧羊在草场养膘,可以无忧无虑地专心经营销售。
  
  雨持续了一个多月,天气不见放晴。突然,有一天,巴合提意外地观察到:羊群中有几只羊懒腰伸腿,咳嗽不止,精神萎靡,食欲不强,离群掉队,他开始忧心忡忡,因为长时间阴雨低温天气,草原羊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病。
  
  于是,巴合提用平时积累的牲畜疫病防治经验,急忙弄来薄荷、紫苏梗、黄栀子、柑皮等复方煎水,加食盐少许给病羊灌服,几个疗程后,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几只羊,病情慢慢有了好转。
  
  这天下午,巴合提走进羊圈,仔细清点数量,发现昨天掉队走失的一只病羊,离群后又独自回来了。这只羊独立偏处,不停地磨牙,行为特别异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03:30 | 查看全部
他担心这只羊患有急性传染病,因为附近的牧区正在闹病。这是腐败梭菌感染引起羊突然死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有时病羊来不及表现症状就痉挛死亡,在牧区较常见,传染性极强,牲畜一旦患上这种病,很难治愈。
  
  巴合提思前想后,决定把这只羊活埋掉。他骑马把羊驮到一个很远的山坡前,找了一片荒地,开始用铁锹挖坑。不一会儿工夫,埋羊的深坑挖好,当他依依不舍地把羊推进坑里时,羊只是含情地望着主人。
  
  他铲一锹土,朝羊身上盖去,羊就抖掉身上的土,将前蹄趴到高处,他再铲一锹土,羊还是重复着这个动作,眼巴巴地看着他没有哀叫。
  
  巴合提最终被震撼了,他痛苦无奈地注视着挣脱的羊,终于放下了手中的锹。羊奇迹般地得救了,它用自己的行动救了自己。
  
  这也许是世界上每个生命本能的求生欲望,看似很简单,却在告诉我们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一个人在低谷的时候,如果在心理上否定了自己,封闭了自我,不再求生,你将没有机会重新进入生命希望的通道。
  
  巴合提抱起了牧羊,骑马返回。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牧羊不但恢复了健康,而且养得体健肥壮。没过多久,他四处奔波,联系买主,克服一切困难,最终迎来了一年中理想的收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面对许多对手,有的对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勇敢面对他,尤其是在你人生低谷的时候,只要你努力抗争,就会远离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03:47 | 查看全部
从死亡里,回溯人生
时间:2014-11-13 作者:未详 点击:196次

  袁君的人生,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葬礼劈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那场葬礼之前,袁君是大连一名电视台记者,过着有选题忙死,没有选题死忙的高压锅生活。
  
  2004年,特别报道组的一个战友因过劳猝死,台里委托袁君为其做一个悼念的片子。袁君怀着巨大的悲伤整理了同事职业生涯里所有的新闻报道,制作得很用心。片子的解说词后来被同事的家人看到,他们希望能够将它作为同事葬礼上的悼词。而袁君成了葬礼上当仁不让的主持人。
  
  葬礼简朴厚重,在哀乐声中袁君读着为同事写的悼词:“他总是在每一条新闻播出之后努力地回味,看看整个事件是否还有继续跟进的可能,看看自己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上是否还有缺陷。他说,这既是一种职业要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成功有时就是一种为难。”
  
  “或许,直到骤然离去,他依然没有实现他想要的成功。可是,一个人,在他活着的每一天都努力超越自己,这种坚持本身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尽管他没来得及问自己是否令自己满意,可是,我们可以替他回答,他来过,很优秀……”
  
  仿佛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从另一个人倏忽而逝的一生中,袁君看到了自己。
  
  葬礼结束时,同事的爸爸紧紧地握住袁君的手说:“谢谢你,你比我们更懂他。”那天回到家里,袁君没有像平常一样上网看片子、找选题,而是破天荒地下了厨房,做好饭之后,在楼下等老公和女儿回家。
  
  袁君没有跟他们提及同事的葬礼,只是这场葬礼在祭奠一个生命逝去的同时,也让袁君对自己的人生获得了新的认识。
  
  袁君说自己如灵魂开窍般明白了,一辈子没多长,下辈子不一定能遇上,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光原来这么短暂,趁还来得及,一定要不留遗憾地爱。从死亡的角度回溯人生,过去所执着的一切,该有多么荒谬和可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03:59 | 查看全部
 如果你懂得向一个人的死因致敬
  
  袁君主持葬礼的名气渐渐在大连传开。2010年年底,一位亿万富豪的妻子找到她,希望她能给她老公主持葬礼。与生前的风光相比,那位亿万富豪的死很仓促,抑郁症在他45岁时夺去了他的生命。
  
  富豪的妻子给袁君看了大量逝者生前的日记,深深震撼了袁君。逝者已矣,但袁君决定做点什么来改变还活着的人。
  
  在这个富豪的葬礼上,袁君公布了他一天的开销,这个数字甚至不及一个中产之家小孩子一天的花费。因为没有时间,他拼命赚钱,却丝毫享受不到金钱带来的愉悦。在日记中他写道,他的快乐竟然来自一次汽车在路上抛锚,他让司机等拖车来,自己则一个人步行去公司。他惊奇地发现,路边有那么多有趣的店面,他甚至看到了迎春花。
  
  他说:“如果没记错的话,我最后一次见它应该是在大学毕业那一年,同学们看到迎春花开了,一起去踏青。”
  
  袁君在悼词里写道:“他不是在车上,就是在飞机上,也有可能是在会议室里。他的生命自从承担起百人的企业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四季。他最美丽的记忆不是赚得第一桶金的激动,也不是公司十周年庆典上的高朋满座,而是那个步行的午后,那一路惊奇的发现。我想,最后的时光里,他一定为自己铺设了一条芬芳的小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他应该是笑着走过那条通往天堂的小路,甚至哼起了儿歌……所以,在此,让我们一起向一个人的死致敬。”
  
  那是袁君第一次在葬礼上听到掌声,她知道那不是对逝者的不恭,而是大家情不自禁用这种方式表达内心最真挚的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