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5:30:48 | 查看全部
降低幸福的高度
时间:2015-01-26 作者:未详 点击:384次

  常有年轻人问我:幸福到底是什么?这时,我总是会心一笑。因为,曾经的我,也如同他们一样执著地追求过幸福。那时候的我以为,幸福虽然不可具象也无法量化,却必定有着宏大的表象,譬如建功立业,拯救苍生,诸如此类。
  
  因而,幸福在我的心里,是有着高度的。我那时所有的努力,都是在追求这种高度。梭罗不是说,“人是自己幸福的设计者”吗?所以,我追求一切完美的事物:完美的爱情,完美的工作,甚至友谊也必须是完美的。我如宗教徒般虔诚地做着一件伟大的事——攀登幸福的高山。可是,我发现,无论怎样努力,我都始终无法达到心目中的那个高度。直到有一天,我遇上了他。
  
  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我失去了苦心经营8年的婚姻,主持的一家影视公司也以破产而告终。我每天挣扎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疲惫不堪,幸福躲得连影子也看它不见。
  
  一天傍晚,我步行路过东单,看到一群人围在桥下。就在我准备绕过去时,响起一阵旋律,接着,一个舒缓、低沉的男声透过薄暮传了过来,是王杰的《谁明浪子心》:“听说太理想的一切都不可接触,我再置身寂寞路途,在那里会有幸福……”歌声中流露的情绪,像极了我那时的心情,我不由止住脚步,挤进了热闹的人群。
  
  看到的情形让我大为惊讶:一个近于侏儒的男人,拖着一条残废的腿,手拿麦克风,站在场子中间忘情地唱歌。而且,他还是个瞎子。一个又瘸又瞎的人,居然有着近乎完美的歌喉。我本以为他是街头卖艺的,但四下一张望,并不见装钱的罐子。
  
  一曲终了,他走过来换伴奏带,一个小小的录音机就在我脚边,看他摸索着装带子,我忍不住蹲下来帮他,“你是靠这个赚钱的吗?”“不是。”“那为什么在大街上唱?”“只有在大街上,才能有这么多人来听我唱歌啊!”他好像挺快乐。“可这些人都是来看热闹的!”我说,觉得自己有些残忍。他并不感到意外,手也没有因此停下来。
  
  “我知道啊,”他平静地说,“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是喜欢唱歌,我得谢谢老天爷给了我一副好嗓子。你不知道,能自由自在地唱歌,是一件多好的事儿啊。而且我肯定,会有人在用心听。”
  
  他的话让我一连几天都无法平静。
  
  一个又瘸又瞎的人,他不低看自己,知道生活的目标,活得幸福而满足。可我呢?我四肢健全,年纪不老,健康亦不算糟。不缺少友爱,工作也逐渐得到认可。为什么偏要对这些都视而不见,却一味寻找被自己无限放大的虚幻的幸福呢?
  
  盲人歌者让我顿悟。甚至不久后当我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宣布得了癌症时,我也没有一蹶不振。我知道,我的第二段人生才刚刚开始。
  
  转眼十余年过去了。今天的我,似乎仍然没有达到那种幸福的高度。我没有建功立业,也没能拯救苍生。然而,我至今四肢健全,心态不老,胃口也好。有家人的陪伴,有朋友的温暖,能自食其力,还可兼济他人。从前眼里世俗的日子,而今被我过得有滋有味,如小桥流水,也如清风明月。
  
  就在我已经渐渐淡忘了寻找幸福时,幸福却如影随形地出现在我左右。我发现,不知何时,我居然已经不知不觉登上了幸福的高峰。
  
  真奇怪,我并没有如年轻时那样费力地去做什么啊!
  
  想来想去,其实,我还是做了一件事的,那就是降低了幸福的高度。当降低了幸福的高度时,幸福已经和我不期而遇。
  
  既然如此,我还能说自己不幸福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5:31:46 | 查看全部
降低幸福的高度
时间:2015-01-26 作者:未详 点击:384次

  常有年轻人问我:幸福到底是什么?这时,我总是会心一笑。因为,曾经的我,也如同他们一样执著地追求过幸福。那时候的我以为,幸福虽然不可具象也无法量化,却必定有着宏大的表象,譬如建功立业,拯救苍生,诸如此类。
  
  因而,幸福在我的心里,是有着高度的。我那时所有的努力,都是在追求这种高度。梭罗不是说,“人是自己幸福的设计者”吗?所以,我追求一切完美的事物:完美的爱情,完美的工作,甚至友谊也必须是完美的。我如宗教徒般虔诚地做着一件伟大的事——攀登幸福的高山。可是,我发现,无论怎样努力,我都始终无法达到心目中的那个高度。直到有一天,我遇上了他。
  
  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我失去了苦心经营8年的婚姻,主持的一家影视公司也以破产而告终。我每天挣扎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疲惫不堪,幸福躲得连影子也看它不见。
  
  一天傍晚,我步行路过东单,看到一群人围在桥下。就在我准备绕过去时,响起一阵旋律,接着,一个舒缓、低沉的男声透过薄暮传了过来,是王杰的《谁明浪子心》:“听说太理想的一切都不可接触,我再置身寂寞路途,在那里会有幸福……”歌声中流露的情绪,像极了我那时的心情,我不由止住脚步,挤进了热闹的人群。
  
  看到的情形让我大为惊讶:一个近于侏儒的男人,拖着一条残废的腿,手拿麦克风,站在场子中间忘情地唱歌。而且,他还是个瞎子。一个又瘸又瞎的人,居然有着近乎完美的歌喉。我本以为他是街头卖艺的,但四下一张望,并不见装钱的罐子。
  
  一曲终了,他走过来换伴奏带,一个小小的录音机就在我脚边,看他摸索着装带子,我忍不住蹲下来帮他,“你是靠这个赚钱的吗?”“不是。”“那为什么在大街上唱?”“只有在大街上,才能有这么多人来听我唱歌啊!”他好像挺快乐。“可这些人都是来看热闹的!”我说,觉得自己有些残忍。他并不感到意外,手也没有因此停下来。
  
  “我知道啊,”他平静地说,“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是喜欢唱歌,我得谢谢老天爷给了我一副好嗓子。你不知道,能自由自在地唱歌,是一件多好的事儿啊。而且我肯定,会有人在用心听。”
  
  他的话让我一连几天都无法平静。
  
  一个又瘸又瞎的人,他不低看自己,知道生活的目标,活得幸福而满足。可我呢?我四肢健全,年纪不老,健康亦不算糟。不缺少友爱,工作也逐渐得到认可。为什么偏要对这些都视而不见,却一味寻找被自己无限放大的虚幻的幸福呢?
  
  盲人歌者让我顿悟。甚至不久后当我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宣布得了癌症时,我也没有一蹶不振。我知道,我的第二段人生才刚刚开始。
  
  转眼十余年过去了。今天的我,似乎仍然没有达到那种幸福的高度。我没有建功立业,也没能拯救苍生。然而,我至今四肢健全,心态不老,胃口也好。有家人的陪伴,有朋友的温暖,能自食其力,还可兼济他人。从前眼里世俗的日子,而今被我过得有滋有味,如小桥流水,也如清风明月。
  
  就在我已经渐渐淡忘了寻找幸福时,幸福却如影随形地出现在我左右。我发现,不知何时,我居然已经不知不觉登上了幸福的高峰。
  
  真奇怪,我并没有如年轻时那样费力地去做什么啊!
  
  想来想去,其实,我还是做了一件事的,那就是降低了幸福的高度。当降低了幸福的高度时,幸福已经和我不期而遇。
  
  既然如此,我还能说自己不幸福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5:32:17 | 查看全部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寂寞
时间:2015-01-26 作者:未详 点击:399次

  人生在世,躲不开的一个词是寂寞,无论你是否招它惹它,那些清烟似的寂寞都会如影相随。
  
  寂寞对于生命的意义自然不可低估,首先,寂寞可使人集中精力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一个人大红大紫,各种应酬纷至沓来,花在事业上的时间会大幅减少。寂寞一点,没有电视报纸约你做这个访谈、那个对话,没有单位找你做此种鉴定、彼种论证,没有粉丝寻你签名作序,你在事业上就会少些干扰。人的天性喜欢热闹,热闹可以刺激我们的感官,娱悦我们的肉体,而寂寞作用的是一个人的心灵,它的美丽需要我们静静地品味。从这个意义上说,走近寂寞也是走近一种生命内在的韧性。
  
  我认识一个叫李希特的剪纸艺术家,他是双峰县文化局的退休干部,今年66岁,只要接触他的人像剪影和文字刻纸,你马上会被作品的那种艺术魅力所吸引:剪影形神毕备,刻字细腻优美,浑身透出一股空灵劲儿……他为什么能成功?4个字:甘于寂寞。在缺乏别人的关注和支持的情况下,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老人没有一天停过自己手中的剪子和刻刀。现在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获得过全国剪纸大赛的金奖,还被有关部门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民间工艺剪纸大师”等称号。
  
  不过,寂寞能够造就一些人,不等于它可以造就所有的人。寂寞的本质就是冷落,这种冷落有的是自己给予的,有的是环境造成的。对自己给予的冷落,我们一般都会心平气和;对于环境造成的冷落,相当数量的人会心理失衡,他们想:同样是一个人,才华大同小异,干的事差不多,为什么边上的那个人要星得星要月得月,而我一无所有,不行,咱得去争去闹,再不然,我就消极怠工。何况,寂寞还会使人产生前途的不确定感、心灵的挫折感,这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承载的。
  
  一般人耐不住寂寞,我们又不能认定那些不甘寂寞者一定无法出成就,那么,操纵话语权和社会公共资源的人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不是教育人家甘守寂寞,而是怎样营造一种善待创造者的氛围,使每一个在事业上发奋进取的人都得到应有的物质和精神回报,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一步一步地走向和谐美好的明天。法国当年在欧洲也不算是特别发达的国家,但拿破仑的士兵却个个英勇无敌,为啥?因为拿破仑懂得不让勇敢者、真正建立了功勋的人寂寞,他的26个元帅有24个是从士兵里一级一级提拔的。拿破仑给了普通士兵做元帅的希望,士兵们自然心甘情愿为他的事业流血牺牲了。
  
  寂寞只对需要寂寞的人才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5:32:31 | 查看全部
尴尬时别太在意感觉
时间:2015-01-26 作者:未详 点击:1540次

  面对尴尬时,你是否太在意自己的感觉?

  比如,你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路人哈哈大笑。你当时一定很尴尬,认为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你。但是你如果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甚至有时连插曲都算不上,他们顶多哈哈一笑,然后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在匆匆走过的人生路上,我们只是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对于第一次参与、第一次失败,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不要过多地纠缠于失落的情绪中,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重新注意到你曾经的无能。你笑了,别人也就忘记了。
  
  有句话说:“20岁时,我们顾虑别人对我们的想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想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们。”

  这并非消极,这是一种人生哲学——学会看轻你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没有任何负担地踏上漫漫征程,你的人生路途才能更坦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5:33:01 | 查看全部
人生,是一种承受
时间:2015-01-26 作者:未详 点击:1175次

  人生在世,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承受。
  
  承受痛苦。

  痛苦就人生而言,常常扮演着不速之客的角色,往往不请自到,有些痛苦来得温柔,如同慢慢降临的黄昏,在不知不觉间你就会感到冰冷和黑暗;有些痛苦来得突然,如同一阵骤雨、一阵怒涛,让我们猝不及防;当我们屈服于痛苦的时候,它可能使我们沮丧、潦倒,甚至在绝望中走向毁灭。当我们承受了痛苦,我们就会变得坚强而自信,那么,此时,痛苦就变成了一笔无价的财富。
  
  承受幸福。

  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地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时,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漩涡淹没,从幸福的巅峰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地沉湎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承受平淡。

  在人生中,除了痛苦和幸福,平淡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承受平淡,同样需要一份坚韧和耐心。平淡如同一杯清茶,点缀着生活的宁静与温馨。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承受淡淡的孤寂与失落。承受挥之不去的枯燥与沉闷,还要承受遥遥无期的等待与无奈。
  
  承受孤独,会使我们倍加珍惜友谊;

  承受失败,会使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与深厚;

  承受责任,会使我们体味到诚实与崇高;

  承受爱情,则会使我们心灵更臻完美、充盈。

  当我们终于学会心平气和地去承受时,那么,我们的人生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5:33:13 | 查看全部
人性的脊梁
时间:2015-01-27 作者:未详 点击:475次

  1993年,苏丹全国爆发饥荒,锇殍遍野,惨不忍睹。
  
  有一个叫凯文·卡特的西方摄影记者在苏丹游历。
  
  一个极其偶然的时刻,在一片荒郊野外,他看见一只兀鹰店在一堵破墙上,日不转睛的盯着一个瘦骨如柴的女孩。就在兀鹰扑向女孩的那一刹那,艺术的灵感在他心头一闪,他抓住了这个千载难缝的机会,按下快门,拍下了一张极为传神的特写照片。
  
  很快,这张照片在西方国家的众多媒体广为刊载传播,它以不同寻常的艺术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大饥荒给苏丹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绝望。
  
  这幅摄影作品荣获了1993年度摄影方面的众多国际大奖,凯文·卡特也因此在摄影界名声鹊起。
  
  但时隔不久,便传来了年仅33岁的凯文·卡特在自己的寓所中自杀身亡的消息。
  
  人们深感震惊和费解:一位有着如此美好前途的摄影记者怎么会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后来,人们从他的遣书里知道,他是死于良心的谴责。
  
  原来凯文·卡特认为他的荣誉是用作品中小女孩的生命换来的,他本该挽救那可怜无助的小女孩,但他只顾捕捉摄影的最佳时机,却使那可怜的不女孩成为了兀鹰的口中食。虽然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成功各荣誉,但却无法摆脱良心的煎熬,因此他选择了自杀。
  
  得知事情的真相后,人们为凯文·卡特的自杀感到遗憾和惋惜的同时,也对他这种将良心置于荣誉和生命之上,反省的精神大为赞誉。
  
  良心是人性的脊梁,如果不能在灵魂的坝坎上修筑一条柔性的道德防线,人很容易在私欲的驱使下迷失自我,在切利的诱惑下丧尽天良。
  
  良心,唯有良心,才能撑起人性的大厦,才能使这世间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5:33:35 | 查看全部
善良那根弦
时间:2015-01-27 作者:未详 点击:419次

  印度北部有个村庄,叫格依玛村。这里土地贫瘠,人们生活贫困,连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村民们也想改变现状,却苦于找不到生财之道。
  
  离格依玛村不远有一条公路,属于那种简易公路,路况不好,经过那里的车辆经常发生事故。有一次,一辆装载着食用罐头的货车在那里翻进了沟里,一车罐头滚落一地。司机受了伤,拦了一辆车去了医院,那些货物无人看管。格依玛村的村民见了,就将那些罐头偷偷地运回家。一连几天,家家户户都有罐头吃。
  
  这件事给了格依玛村民启发。他们在公路上挖坑,制造车祸。事情也渐渐演变成不仅偷拿食物,其他货物他们也拿。发展到最后,他们甚至明目张胆地抢了。一时间,格依玛村旁边的那条简易公路成了最不安全的路段,警察局每个月都会接到好几起关于车上货物被抢的报案。警方和政府束手无策,格依玛村民已将从哄抢货物中尝到了甜头,他们习惯了这种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
  
  哄抢货物的事在格依玛村附近屡屡发生。那年冬天,由于从格依玛村经过常常丢失货物,司机们选择了绕道行驶的方式。这样一来,格依玛村民好几天没有收获。这一天,终于有一辆货车从那里经过,车上装的是一袋袋磷酸脂淀粉,一种工业用淀粉。格依玛村人都没有什么文化,在他们看来,淀粉就是粮食,可以做成各种各样好吃的食物。当下,大家就一拥而上,抢走了二十多袋磷酸脂淀粉。
  
  司机是个小伙子,见有人抢了他的货,便停下车,跟在抢货人的身后往格依玛村追。这样一来,反而给了其他格依玛村人机会,他们不慌不忙地将无人看管的车上的淀粉搬了个空。
  
  小伙子追进村子,就请求村民将他的货还给他,格依玛村人哪会将到手的“粮食”轻易地交出来,他们都不承认拿了他的东西,并采取了应对措施。
  
  小伙子百般恳求都没有作用,他只得告诉村民们,那些磷酸脂淀粉不是普通的使用淀粉,而是工业淀粉,有毒,吃了会死人,他们拿去了也没有用。
  
  小伙子说的是实话。但格依玛村人都不相信,因为这种磷酸脂淀粉无论是从色泽还是手感上,都与他们平时吃的食用淀粉毫无区别,更何况,在他们看来,淀粉是用来做食物的,怎么会有毒?
  
  小伙子见村民们不信,吓得不知所措。他本来想去警局报案,但是,他又担心,他一离开,真有人将那些淀粉做成食品吃了,那时候会闹出人命。虽说闹出人命他也没有责任,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人去送死呀!他只得一家家地登门去说明情况,甚至向村民们下跪,请求他们:“那些淀粉你们不交给我无所谓,大不了我受一点损失,但我求求你们,千万别吃那些淀粉,会死人的。”
  
  小伙子的执著,让村民们对他的话由不相信到将信将疑,有人就将那种淀粉拿来喂鸡,以检验小伙子所说的话是真是假,结果,吃了这种淀粉的鸡不一会儿就死掉了。
  
  这一下,村民们惊骇了,继而是深深的感动。他们抢了小伙子的货,小伙子理应怨恨他们,即使他们吃了那种淀粉被毒死,也是罪有应得。而小伙子不惜以下跪的方式来请求他们别吃这些工业淀粉,拯救了他们的生命。这样的爱心,这样的善良,这样的胸襟,让他们羞愧难当,感动不已。
  
  村民们自发地将那些工业淀粉都交了出来,重新送到了小伙子的车上。自此之后,格依玛村人再没有哄抢过货物,即使有人想打过往车辆的主意,立即就有人站出来说话了:“想想那个好心人吧,我们伤害了他,他却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想想他,我们还有脸继续干这种伤害别人的勾当吗?难道我们真的是魔鬼?”
  
  格依玛村附近的公路太平了,在警察的治理、政府的引导都未产生效果之后,一个年轻司机的善良之跪、爱心之举,却改变了一切。
  
  人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就看你怎么去改变;人的善念是可以唤醒的,就看你怎么去唤醒。任何人心里,其实都有一根善良的弦,这根弦,只有爱心才能拨动它。想要人善良,首先付出你的爱。再恶的人,你用你的爱,也能唤醒他的善良,让他摒除恶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5:33:47 | 查看全部
缺点是个营养不良的优点
时间:2015-01-27 作者:未详 点击:1714次

  有个少年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胆小,为此他很自卑,没有朋友。常常觉得自己的前途没有一点希望。

  一天,少年鼓起勇气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听了他结结巴巴地诉说后,握住他的手,笑着说:“这怎么是缺点呢?分明是个优点嘛!你只不过非常谨慎罢了,而谨慎的人总是很可靠,很少出乱子的。”

  少年听到心理医生这么说,就有些疑惑了:“那么,勇敢反倒成为缺点了?”

  医生摇摇头:“不,谨慎是优点,而勇敢是另外一种优点。只不过平时人们更重视勇敢这种优点罢了,就好像白银与黄金相比,人们更注重黄金。”
  
  少年听后内心颇为宽慰,眉头有些舒展。
  


  医生又问少年:“你喜欢罗嗦的人吗?”

  少年说:“不喜欢。”

  医生说:“但是你若看过巴尔扎克的小说,就会发现这位伟大的作家很罗嗦,他常为一间屋子、一个小景色,婆婆妈妈地讲个不休。但是若剔除了这些,那就不是巴尔扎克的小说了,你能说那一定是巴尔扎克的缺点吗?”

  少年笑了。


  
  医生又问:“你讨厌酒鬼吗?”

  少年说:“当然。”

  医生说:“李白难道不是酒鬼吗?”

  少年打断了医生的话:“不是!他和陶渊明一样,是爱喝酒的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呢!”

  医生鼓掌笑道:“对!我赞同你的观点,你的意思是说——缺点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有的酒鬼,仅仅是个酒鬼,而李白则是一个栖身于酒中的诗仙。”
  
  医生接着说:

  “所谓的缺点,至少不过是个营养不良的优点。如果你是位战士,胆小显然是缺点;如果你是司机,胆小肯定是优点。你与其想办法克服胆小,还不如想办法增长自己的学识、才干,当你拥有较多见识、较宽阔视野的时候,即使你想做个懦夫,也很困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5:33:59 | 查看全部
人心中空
时间:2015-01-28 作者:未详 点击:335次

  房子要中空才能住人,碗要中空才能够盛饭盛汤,人的心也要中空,才能够容人容物。
  
  大家都有搭乘火车或公共汽车的经验吧?如果非上下班时段,当我们上车看到车厢内乘客稀稀落落时,是不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坐在左右都没人的空敞位置?
  
  这叫做“人际空间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跟别人之间能有着缓冲的空间,避免身心遭受太大的压迫感,除了呢友、情侣等亲密关系外,与不熟捻的人之间大多离不开这个原则,这种情况尤以部属跟上级、学生跟老师、晚辈跟长辈间最明显。
  
  君不见,开会时上级坐的位子四周总是空空荡荡的,上课时,教授的跟前总是格外地空敞,人的下意识中,实存在着一股不想被干扰、压迫的“空间需求”。
  
  再举一个例子,男生上厕所时,如果是没有间隔的整排小便斗,旁边假如突然来了个人,很多人马上就会觉得不自在,如果刚好是上级或教授。长辈的话,有时甚至会有尿不出来的感觉。可见“适度的空间”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非常需要的。
  
  因为有空间才能容纳彼此。
  
  “空间”的概念很重要,房子要中空才能住人,房子塞满了东西就成了仓库,无法让人快乐地生活其中;碗要中空才能够盛饭盛汤,实心的碗绝对无法发挥碗的功能。
  
  同样的道理,人的心也要中空(有空间)人才能够容人容物,那些小心眼的人就因为心堵塞了,没空间了,所以才容不下别人。
  
  我认为,人的心至少要保留30%的空间,那些脾气暴躁的人,那些凡事不肯吃亏的人,那些动辄喜欢嫉妒别人、看不顺眼别人的人,都是心塞着满满的私欲,没一点空间的缘故,如果有着30%回旋的空间,一切都好办了。
  
  《易经》说:“谦受益,满招损。”谦,就是内心谦虚、中空,会让人有好人缘而受益;满,就是傲满自大,容不下异己,自然要招来横害了。“谦虚”与“傲满”之间,颇值得大家深思。
  
  大家都有倒水的经验,如果水倒得满满的就要溢出来;即使没溢出来,端提的时候也会溢出来,最佳情况就是“倒七分满,预留30%的空间”,既不溢出,又好把拿。
  
  人的心灵“预留30%的空间”非常重要,很多人把自己的心塞得没有丝毫回转的空间,例如:爱,就要爱到死,绝没有一丁点商量的余地、妥协的空间,于是,当所爱移情别恋时,就演出了“情人看刀”或“强酸毁容”的恐怖戏码,这是相当可怕的。
  
  留有30%心灵空间的人绝不会做出这种不理智的行为,他们有余裕的空间可以冷静思考,而思考后大多数人都会做出较理性的抉择,例如这么看开:“离去就离去吧,报复只会让自己不快乐……”
  
  空间,让摩擦获得了缓解。
  
  人生,经常留给自己30%的空间,生活会比较轻松悠游,与他人的关系会比较和谐安泰,事情会比较有弹性,30%的空间,对我们的人生实在裨益多多。
  
  幸福语录:“有空间才能容纳彼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5:34:09 | 查看全部
懂得珍惜
时间:2015-01-28 作者:未详 点击:792次

  美国林肯市的一个科技园迎来一批年轻的工作者。

  这些年轻人工作起来虽有激情,却经常有意无意地浪费电。
  
  科技园负责人用尽了手段,但年轻工作者们就是改不了浪费的毛病。

  这时,园里最权威的发明家迈克想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是阴天,年轻工作者们一进实验室就习惯性地去按墙壁上的电源开关,但是电灯没有亮。
  
  这时,迈克来了,他笑着说:“我忘记告诉你们了,昨天晚上园里发生线路故障,这栋楼里的电灯都不能亮了。不过我已经在实验室里安装了刚研发出来的照明灯,使用者必须沿着锋利灯泡的边缘割破皮肤,将几滴血滴入灯泡与里面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灯泡才会放出光芒。比较幸运的是,这种灯只需几滴血就能亮上两个多小时。”
  
  想着还有一堆实验等着做,那些年轻人也顾不得疼痛了,纷纷划破指头点灯。

  第二天、第三天都是如此。

  第四天,他们终于熬不住了,纷纷向迈克提出抗议。

  看着他们委屈的样子,迈克随手按下墙壁上的一个开关。

  啪!所有的灯都亮了。
  
  随后,迈克意味深长地说:“如果大家都像珍惜自己的鲜血那样珍惜地球上的资源和能源,那该多好!”
  
  听完迈克的话,所有人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从那之后,科技园里再也没有人浪费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