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24 14:23:52
|
查看全部
外地人在北京生存太困难了,不论温饱,无殃优越与偏见,这座城市天然孕育着干巴巴的现实种子,处处张扬着刀枪不入的坚硬凛冽。那些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选择来这里扎根的人儿呀,哪一个不是拼尽全力,哪一个不是破釜沉舟,哪一个不是故左而失右,在归属感里湮没掉存在感,为原本吹弹可破的生活覆上层钢铁霜。有时候,连我这种年轻人也会望而生畏,何况是老伯,拖家带口还没有五险一金保障的老伯。
老伯有个儿子,七八岁的模样,很可爱,白白胖胖,叮叮当当,说起话来嘴里跟含着风铃一样,让人心情愉悦。去年冬天的时候,他和老伯一起迎着冷风晓月出车,脸蛋都活生生被冻出了高原红。
“家里人都得出去务工,没人照料他,只好带着一起来拉活儿。”
“他,不上学吗?”
“户口限制,上不了。再说就算有机会也得先把学费赚够,我啊,得再接再厉!”老伯呵呵笑,把车里放的低音炮声音开大了不少… …
尼采说人的内心就像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光亮,它的根就越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的深处。老伯却总是和哲人的道理对着干,没钱吃大餐也在努力微笑,没钱换新衣也要精神抖擞,没钱买iphone6也会拿出翻盖手机给大家看儿子大笑的屏保,明明白白的穷,实实在在的帅,认识得越久,越觉得他像一个“丢掉激愤的自由主义者”。毫不牵强,生性随放,却时常把感恩挂在心上。上面那段对话的半年后,某天照常踏上我的豪华跑车,竟意外发现那扇小小的窗户上贴了张A4纸,大大三个字“感谢信”,下面还附有小男孩举着奖状的一张照片。原来在很多乘客的捐款和热心联络下,老伯的儿子终于可以上学了,孩子的事情一朝落地,大人的心就褶皱全无。
老伯更加整天笑眯眯的,照旧喜欢在拉活的时候和顾客唠嗑,聊天,充当精神导师,言语之间那份坦然比昨昔更为笃实。前几日我冒冒失失坐老伯车去附近的朋友家,结果钱没带够,傻了眼。
老伯倒大方的很,善意挥挥手,示意不要了。
“那怎么行,您也不容易啊。”
“有啥不容易的!穷归穷,做人还是要开心嘛。载你我开心,要有需要我待会再送你回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