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27 12:15:11
|
查看全部
不过,徐雪金这样的教育理念并不容易赢得家人的理解。
老一辈提出,适应学校压力,也是一种能力。他这样做,等于把孩子关进了温室,孩子长大后,难以适应社会。
很多家长并不认为孩子长大后与社会接轨会有问题。“一个有强大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的人,在哪儿都能很好地生存。”姚景海说。
但是,如何与现有的教育制度接轨,是不少家长面临的实际问题。有一些家长并不打算让孩子再回到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去,从一开始便采用全英文教材,按美国的教育标准来培养孩子,准备让孩子将来直接申请美国大学,还有一些家长打算等孩子大一些再让他在中国读高中或大学。除了学籍、升学报考等问题,一些家长也隐约担忧孩子的抗压能力和应试能力。
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们很难绕开的一道门槛,是制度上的潜在风险。
中国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否则,对孩子的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要“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而家长之间的互助组织,尤其是由此发展而成的私塾、学堂,不少在出资、管理机制上已经具备私立学校的雏形,却无法被现有的民办教育体系所吸纳,随时可能踩上“非法办学”的红线。
对于在家上学的种种模式,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法律不敢开这个口子。”
在西方国家,“在家上学”的实践已有数十年,这已成为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教育模式。美国也建立了完善的制度,督促家长、提供服务。20世纪80年代美国各州就纷纷制定了特别法案,规定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但政府有权对其进行监督,比如孩子每年都要接受教育水平的考试,并对家长、教师等资质进行了严格规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立法不仅仅要规范学校、家庭、教师的行为,更要规范政府行为,同时可给在家上学的孩子在升学、考试方面更多的权利性保障。
“这是一个持续改革的过程。”熊丙奇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