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2:19:15 | 查看全部
 有意思的是,印度倒是对“水下预置武器”设想充满热情。早在2001年,印度就搞出代号“78工程”预置导弹发射平台,它实际是一艘能沉入水下的大型驳船,位于船中心的控制室有8到10人监控水下发射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2008年2月,印度利用“78工程”试射了“海洋”弹道导弹。据军事专家称,由于印度国产核潜艇距离正式投入使用还需一段时间,不排除退而求其次,选择水下预置导弹发射平台的“第二道路”。
  
  总的来看,“海底预置武器”确实有过人之处。它能长时间部署在海底,基本不会发出声响和电磁波,很难被敌方发现。如果混杂在礁岩和海底沉积物中,就更难被探测和分辨,还可通过海水屏障抵消大量武器毁伤效能,即便是核武器也对它杀伤力有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2:19:24 | 查看全部
 引起争议
  
  尽管美国对“海底预置武器”充满热情,但美国国内对此有不少争议。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海洋法专家诺斯认为,“海底预置武器”的部署地点很可能会导致外交麻烦,“最容易部署在海底的预置武器,离岸一般在12到200海里,这个区域大多是沿海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对其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并对人造岛礁、平台和海洋科学研究拥有管辖权,但能否部署武器,各国说法不一。”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关系教授古布鲁德的反对态度更明显:“在西太平洋的广阔水域或者其他美国领海以外的任何水域预先部署大量的战争装备,哪怕是非致命性质的自动化武器,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具有潜在的挑衅性和攻击性。一旦中国把类似系统部署在美国海岸附近或者中美可能发生武装冲突的海床上,我们怎么做出反应?”
  
  古布鲁德认为,中国具有发展针对这类系统的先进水下机器人的潜力,“如果我们向中国发起一场高技术海底军备竞赛,谁占优势还很难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2:19:36 | 查看全部
最聪明的聪明人
时间:2014-11-03 作者:未详 点击:80次

  要掌握分寸
  
  有个年轻人,进入某大公司担任收发,他的工作间在地下室,常坐电梯送文件上楼,并且遇上由一楼进电梯的长官们。
  
  先进电梯的年轻人总站在按钮的旁边,虽然才进公司一个月,他已经能立刻叫出每位长官的姓氏和头衔,并且非常准确地说出长官办公室的楼层。
  
  但他不立刻按钮,而总是先确定一下,譬如问:“王经理好,您要去七楼?”
  
  公司上上下下很快就注意到他的记忆力和礼貌,也在闲聊的时候,提到“这个年轻人”。
  
  有一天,总经理进电梯,年轻人照样说
  
  “总经理好,您去八楼?”
  
  “你不是早知道我的办公室在八楼吗?为什么每次还要问?”总经理问他。
  
  年轻人很有礼貌地回答:
  
  “是的!总经理,但我不能确定您一定要回自己办公室,说不定您要去别的楼层,所以我不能擅自做主。”
  
  没多久,这年轻人成为了总经理的特别助理。总经理说得好:“记忆力好,礼貌周到都不难。难得的是他能掌握分寸,聪明人能不自作聪明,才是真正的聪明。”
  
  又没过几年,这个年轻人已经挑大梁,成为业务部的经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2:19:50 | 查看全部
别自以为是
  
  你八成在学校读过《冯谖客孟尝君》吧!
  
  冯谖做孟尝君的食客,他什么本事都没有,却一下子要鱼吃,一下子要车坐,一下子要养家钱。
  
  总算有一天,孟尝君需要个懂会计的人去收债,冯谖自告奋勇;没想到他到达目的地,居然把欠债的人召集在一块,用一把火,将借据全烧了。
  
  虽然在《战国策》里,似乎大大赞赏冯谖,说他烧了借据,为孟尝君买了“义”回来,所以后来当孟尝君失势回乡的时候,民众们扶老携幼地夹道欢迎。又说冯谖利用交际手腕,让孟尝君重新获得齐王的礼遇。
  
  问题是,烧借据这件事,冯谖做得对吗?
  
  就算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收揽民心,也得问问孟尝君,不能自作主张吧?如果每个员工都这样,你的单位怎么运转?你的主管怎么领导?如果别的欠债人知道这件事,还会还钱吗,至于那些规规矩矩早已还钱的人,又会觉得公平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2:20:02 | 查看全部
 忌自作主张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位主管写的短文,说他某天早上非常忙,就请一个职员去帮他买豆浆,同时交代要甜的。
  
  豆浆买回来了,除了加糖,员工还自作主张,在豆浆上洒了不少芝麻。
  
  正因此,主管写了那篇文章,赞美他的员工真体贴,因为平常看他都加芝麻,所以那天他虽然没交代,职员自己就加了。
  
  乍看,那个职员确实细心,能揣摩上意,问题是长官没有交代,会不会那天不需要芝麻呢?
  
  如果他猜长官需要,何不把芝麻放在旁边,由老板自己决定?那样做,不是更妥当吗?同样道理,如果今天长官只说要碗豆浆,加上芝麻,难道职员也擅自加糖?
  
  长官会不会因为最近血糖偏高,不再能吃糖。职员把糖加进去了,长官是喝,还是不喝?如果怕浪费硬喝下去,血糖不是要飙高吗?
  
  血糖偶尔高一点还没关系,有时候员工揣摩上意讨好的结果,很可能让上级送命。
  
  你听过子反的故事吗?子反跟着楚王去打仗,疲惫地回营,要喝水,副官知道他爱喝酒,刻意以酒代水,送给他喝。
  
  子反喝一口就说:“好像是酒!”
  
  副官说:“不是。”
  
  子反就喝了,喝一口、又一口,止不住,醉倒在帐中,第二天,楚王找子反,下面人说将军病了,楚王不信,自己进帐看,居然酒气冲天。
  
  楚王班师回国,就把子反处死了。
  
  请问,如果你是长官,能用那样指酒为水的下属吗?如果你是员工,又能揣摩上意、黑白不分吗?
  
  史书是没记载,我相信害子反丧命的副官恐怕没等班师回朝,已经被处死了,就算楚王不处置,子反也得把这样的佞仆正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2:20:14 | 查看全部
王七
时间:2014-11-03 作者:未详 点击:208次

  我1993年认识王七。那会儿,我们刚走上社会,下了班,常在宿舍里打牌。王七是我们的同事、邻居,兼临时牌友。王七那时候和张霞已经结婚8年了,他们有个儿子,很宠。
  
  我们从来没见过像王七那样在乎老婆的人。我说他是我们临时牌友的意思是:王七参加我们的牌局,基本上都是偷偷溜出来的,以倒垃圾或者去小店打酱油为借口,急吼吼地挤进我们的牌局,摸两把过过瘾。假如偶尔忘记了时间,远远地听见张霞轻轻的一声咳嗽,牌桌上的王七如遭雷击一般,迅速地扔了牌,抬脚走人。我们觉得王七的听力真好,我们都没感受到丝毫。有那么一两回,由于太投入,张霞已经站到了门口,王七立即起身,对老婆讪笑着,好像是我们逼他的。
  
  然后你就能看到一个相当诡异的场面:身材娇小的张霞虽然走得慢条斯理,但是感觉威风凛凛气场强大,王七无声无息地跟在后面,就像一个忠诚的哑巴保镖。在这个片刻,他们很少讲话。假如你不熟悉他们俩,那你一定不会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张霞总是把自己打扮得清爽而高雅,王七则从来不在衣着上挑三拣四。一双从自由市场买来的假耐克鞋,他能穿几年。张霞初中毕业,也非名门之后,但是她长得好,她是王七的女神。
  
  王七疼老婆能疼到什么程度呢?除了上面诸种状况我们亲眼所见,在单位同事间还盛传张霞在家油瓶倒了不扶,连洗屁股水,每天也是王七准时倒好,更别说家务琐事了。我们曾问过王七,你会不会织毛衣?他很肯定地回答: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2:20:23 | 查看全部
 如果说在张霞身边,王七像保镖,那么在他儿子小龙面前,王七就是仆人。小龙的吃喝拉撒上街上学上医院……王七一手包办。小龙在家恃宠而骄,三九天要吃西瓜。王七就穿着假耐克鞋东奔西走,忙活了大半天,终于在一个饭馆寻着了,像宝贝一样捧回来。我们都看不惯,这哪是小龙啊,这分明是一条狼啊。王七幸福地笑笑,甚至有些骄傲地说:儿子哎。
  
  我们一度以为王七的人生也就这样了,未来有一天假如说到他,也半是怜悯半是嘲笑。1999年的秋天,一则绯闻改变了一切:有人看见张霞和一个年轻帅气的司机在一起,逛街、吃饭、看电影,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这种事是瞒不住人的,没过多久,我们就知道确有其事,但是王七不知道,甚至背地里被人们改了称呼也不知道,整天还是乐呵呵的活得很有劲。
  
  终于,张霞回家摊牌了:她不要过这种平庸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乏味透了,离婚吧。他很痛苦,但是不同意离婚。他说儿子都上初中了,这辈子就这么过着算了。王七的意思是随便你吧,我不管你了。当然,王七从来没管过张霞,他也管不住。饶是如此,张霞还是坚决要离婚,并且平分了家中的存款。按理说,张霞无权平分,但是她拿出了王七不知道的欠条,数目不小,说这是两个人共同的债务。令人吃惊的是,王七竟然认了。
  
  张霞离开了王七,奔向新生活的怀抱。王七和他的儿子还住在原来的小房子里,按部就班。不用再服侍老婆,只伺候一个孩子,王七的日常生活轻松了不少,和我们打牌,也不怕有人远远地咳嗽了。我们以为王七那么喜欢张霞,离婚一定对他打击巨大,但我们所见到的王七一点也不消沉,活得很积极,这倒叫我们刮目相看。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惯儿子了,因为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监督儿子的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2:20:32 | 查看全部
 就在小龙考上职业技术学院的那一年,嗯,也就是王七42岁那一年,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这个对象也是离异,在街道抓计划生育工作,快人快语大大咧咧,皮肤黑,嘴唇厚,远没有张霞漂亮。王七当初追张霞,追了6年,生生地将一个小镇姑娘追成了一个娇气的公主,并为此受了十几年的罪,最后还戴了一顶颜色鲜艳的绿色帽子。这一次是王七被倒追,这让他又受用又得意,但王七不是一个没良心的人,他向这个姓周的街道女干部展示了一个好男人形象,会做饭、能收拾、懂节约、没脾气。没过多久,他们就去扯了证,放了一串鞭炮,请我们吃了一顿饭,就算完事了。我们要出份子随礼,王七大手一挥,说二婚,免礼。
  
  再婚后的王七依然和老婆同进同出,只是他现在走在前面了,胸脯挺得老高,头也扬起来了,脸上总有笑意。至于假耐克鞋,早就被新老婆扔了,不仅扔了鞋,她把他的一切都扔了,只带走了一个人,他随着她到她的房子里去生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4:46:57 | 查看全部
我怎样决定了自己一生
时间:2014-10-24 作者:未详 点击:195次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乐观向上、激情四射,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成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2010年11月15日,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关注的焦点。
  
  我常常回忆起刚过完19岁生日、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时(即《青春万岁》)的情景。当时,我觉得它像一个总攻击的决定,是一个战略决策,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是一个决定今后一生方向的壮举;当然也是一个冒险,是一个狂妄之举。因为所有的忠告都说,初学写作者应该从百字小文、千字小文做起。
  
  我高兴自己的这个决定,我满意自己的这个决定。我从小就敢于自己决定命运。14岁还差5天,我就唱着冼星海的歌儿参加了共产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4:47:20 | 查看全部
然而,年轻人的热情又太洋溢了。我决定写作后的最初一年,写出草稿的过程就像得了热病一样。志向一经确定,就不再是幻想梦境,而是实践,是一系列问题的挑战与应答,是沉重如山的劳务。这样,我才知道自己离志向有多远,即自己实现志向的准备是多么可怜。
  
  文学如海,志向如山。我知道自己的那点敏感和才华的积累,不过是大地上的一粒芥子,海浪中的一个泡沫,山脚下的一粒沙子。一部长篇小说,足以把一个19岁的青年吞噬。结构、语言、章节、段落、人物塑造、抒情独白,这些东西我一想起来就恨不得号啕大哭,恨不得从楼上跳下去。原来写一部书要想那么多事情,要做那么多决定,要让那么多人活,让他们出场,让另一些人走开,甚至让另一些人死掉。每一个字写到纸上以后,就有了灵气,就带上了悲欢,就叫做栩栩如生啦!栩栩如生是什么?就是文字成了精,头脑成了神,结构成了交响乐,感情获得了永生,你的声音将传到一间又一间房屋,一个又一个心灵。小说成了你创造的一个崭新世界,你的写作过程只能与上帝的创世过程相比!
  
  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投入这么多,文学要耗费我这么多心血;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机会,我当初还敢做出那样的决定吗?然而这里并没有疑问,我只能也一定会那样决定:我以我血荐文学。
  
  我有许多话要倾诉、要抒发、要记录、要表达,我期待着翻山越海、乘风破浪、全力搏击、一显身手。向自己挑战,向自己提出大大超标要求的正是自己!这就是我的人生,这就是我的价值,这就是我的选择,这就是我的快乐,这也就是我的痛苦。活一辈子,连正经的痛苦都没经历过,岂不是白活一回?岂不是枉走人间?我什么时候都没有忘情过文学,文学也就没有忘记过我。我不会忘记1953年11月的那个初冬季节,它改变了、决定了我的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