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38:14 | 查看全部
27岁的奥地利新外长
时间:2014-10-22 作者:未详 点击:185次

  你能想象吗,一个没毕业的大学生24岁时就成为国务秘书,到了27岁已经是一国的外交部长了。这种令人目眩的仕途奇迹的创造者是谁?他就是奥地利小伙子塞巴斯蒂安·库尔茨(以下简称库尔茨)。
  
  2013年12月16日,由奥地利社民党和人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宣誓就职,16名内阁成员大多是老面孔,库尔茨在其中格外引人注目,除了阳光英俊,还因为他创造了一项纪录:欧盟国家中最年轻的外长。
  
  据欧洲媒体分析,库尔茨的成功除了能力,还有机遇,可以说是时代选择了他。1986年8月,库尔茨出生在首都维也纳,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库尔茨从小相貌俊朗,能言善辩,很有亲和力,几乎遗传了父母的所有优点,为他日后从政打下了基础。
  
  在读初中和高中时,库尔茨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是移民,在体会到不同文化的同时,也让他了解到了外来人口的艰辛。他知道移民子女在未来的学习和就业中将遭遇诸多限制和不公,库尔茨深受触动,“我从那时起开始对民族融合感兴趣”。
  
  库尔茨坦言并不喜欢政治,但他在2003年加入了奥地利人民党的青年部,理由很简单:“那里经常组织派对,可以认识很多同龄人。”那时,人民党因“老人政治”被媒体和反对党批得体无完肤,党的领导层开始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加入人民党后,库尔茨领导了几次招募活动。人民党的标志颜色是黑色,于是他打出了“黑色带来快感”的口号,让人耳目一新,最终获得巨大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38:26 | 查看全部
  2005年,库尔茨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但这并没影响他继续参加政治活动。两年后,他当选人民党青年部维也纳地区主席,任此职两年后当选青年部全国主席。民族融合问题一直是奥利地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10年前后,欧盟东扩,东欧移民带来的社会和治安问题凸显,奥地利民众不满情绪上升,右翼势力趁机抬头。同时,奥地利因是欧盟入籍标准最高的国家,人均收入和语言门槛非常苛刻,这也备受移民组织的批评。当时政府左右为难,急需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人出来解困。2011年4月,年仅24岁的库尔茨被任命为主管民族融合事务的国务秘书。政府看中的正是库尔茨的亲和力,“他法律专业的身份也能为政策实施带来严肃性”。
  
  库尔茨上任后先从自己熟悉的校园入手,动员学生参与和各个社团族群的对话,一个个“校园亲善大使”穿梭在不同国籍家庭和群体之间。另一方面,库尔茨也强硬地要求持不同信仰者在宗教场所必须说德语。库尔茨一软一硬的政策,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让各党派信服。
  
  生活中的库尔茨,几乎跟普通年轻人一样,他喜欢运动、阅读、与朋友相聚,每天都会花些时间在社交网站“推特”和“脸谱”上搞“外交活动”。他也喜欢逛维也纳的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也为他赢得更多人的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38:35 | 查看全部
 在2013年9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库尔茨是全国得票率最高的议员。经人民党提名,库尔茨成为新外长人选。
  
  有人质疑库尔茨没有外交经验,怕这个年轻的面孔“无法在国际上代表奥地利的形象”。对此他回应说:“我的经验不如老政治家,但我有自己的优势:充满能量并从年轻人的角度看这个世界。奥地利总统是外交政策的最终制定者,我是他的补充,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年轻并充满能量的奥地利形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会晤过很多国家的领导人,反响非常积极,我不认为年龄会对我的外交活动造成影响。”
  
  对于自己的未来,库尔茨毫不掩饰地说,希望能继续进行学业上的深造,不会终身从政,“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我去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38:46 | 查看全部
食泪的蝴蝶
时间:2014-10-22 作者:未详 点击:214次

  众神曾在此激战。怒掌拔山,巉岩碎为掌中沙;缠斗中,一条虎风自袍袖窜出,扑向飞沙,沙粒化成黑蝙蝠,朝高空逃逸,啃噬那轮红日。
  
  你微微睁眼,红日已被啃为残月。天地寂静,夜风吹奏树叶,对素磬的花朵求欢,仿佛不曾有战。逐渐忆起最后一幕:你自酣战中抬头,望见一群黑翼蝙蝠。从旷野扑向红日;当中,挟飞着一只青蝴蝶。你惊喊,那是出战前夕,伊人折下簪上蝴蝶:“让蝴蝶飞在前头,引着胜利的你回到我的花园!”你视为护符藏入袍袖。却被虎风卷出,你欲凌空追回蝴蝶,甫扬臂,敌者的宝剑刺穿心胸。
  
  孤寂之夜。你试图站起,惊觉身体已化为躺卧的岩峰,那把剜心剑吮吸你的鲜血,竟长成了参天红桧,你才知道,战争已是千年旧事了。
  
  蓊郁的树林,莽草及花丛,在岁月中,一一爬上你的肤体,招来夜枭及风的情歌,仿佛乐园。
  
  你仰望繁星,那熠熠的星子,莫非伊人亲手点的寻人灯?啊!败神不死,乃最残酷的魔咒;生既不能生,死不得死,神非神,人非人。泪,自你的眼眶溢出,如一缕银丝,在残月照耀下,发出悲凄的光。
  
  忽然,从黑暗的岩隙飞出一只青蝴蝶,停在你的泪泉上拍翅,一小口又一小口,吮食银泪。
  
  破晓时分,最后一滴泪也饮了。“让蝴蝶飞在前头,引着胜利的你回到我的花园!”你看见蝴蝶褪翼,如花瓣飘向死亡的空谷,你想起伊人的叮咛,渐渐敛目而逝,仿佛不曾有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38:56 | 查看全部
关于跑步,你应该知道的
时间:2014-10-22 作者:未详 点击:215次

  空气污染跑不跑?
  
  这个问题的提出,始于美国雾都洛杉矶获得1984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新世纪初的北京又引起了新一轮的关注。实际上,一氧化碳会损害红血球的输氧能力,并且一旦与血红蛋白结合,就难以从血液中清除出去。而臭氧,则会刺激鼻子、喉咙和气管,引起胸闷和咳嗽,同样降低呼吸效率。马拉松成绩不佳,真的有可能是恶劣的空气在作祟。
  
  人跑步时吸入氧气量是不运动时的10-20倍,且绝大部分用口呼吸,少了鼻子的过滤作用。此外,有氧运动时的呼吸更为深入,污染物在肺泡中停留时间也更长。长期接触空气污染物会提高肺癌、哮喘、中风和心脏衰竭的概率,并且对女性的影响比男性更为严重。
  
  但是到目前为止的科研结论都是,即使在空气污染的大环境下,定期的户外运动还是比完全不锻炼更为健康。最初,科学家们的研究方式是让被试者(无论人还是小白鼠)呼吸着汽车尾气,运动半个钟头,然后测量他们的生理指标,然而这样的实验并不能反映长期运动的积累效果。2012年,巴西科学家第一次对小白鼠进行了五周的跟踪观测,结果发现只呼吸柴油尾气的小鼠受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和氧化损害,而边呼吸尾气边用转笼锻炼的小鼠则症状不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39:09 | 查看全部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几位教授2013年发表了对人体的研究结果,他们找了一些志愿者,其中的实验组蹬自行车时吸入柴油尾气,对照组则呼吸过滤后的空气,连续七周定期进行不同强度的训练。科学家们发现,在运动强度较低时,空气污染的负面效应比较明显,而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呼吸什么样的空气反而变得无足轻重了,尾气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逐渐减弱以至消失。看来,只要跑得够卖力,对抗PM2。5的危害还是有可能的。
  
  当然,没有任何人会建议你跟在车流后面傻跑:
  
  ·密切关注PM2。5动态,根据美国医生的通常建议,对于健康成人,PM2。5>100时,您就应当谨慎计划户外运动了。
  
  ·尽量选择公园、水边、植被丰富的区域,避开交通繁忙的主干道,以及工厂、发电厂等污染源。
  
  ·避开交通繁忙的时段,尽量在早晨空气清新的时候锻炼。臭氧的形成主要通过氮氧化物的光化学反应,因此在太阳升起后污染逐渐加重,且夏季比冬季更为严重。
  
  ·避开拖拉机或者大卡车,它们的尾气更有害,也更容易扬起尘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39:20 | 查看全部
 光脚不怕穿鞋的?
  
  光脚跑的拥趸者们最强劲的理由就是,在鞋子发明之前的几百万年中,人们就是如此步行和奔跑的。2011年,美国犹他州的里奇医生挑选了36名有经验的跑步者,用核磁共振来检测他们足部和下肢的受损状况。对照组穿相同的普通慢跑鞋进行常规训练,实验组则穿Vibram五指鞋来模拟赤足跑,并且从零开始逐渐增加赤足跑的距离,一直到他们感觉舒适的程度,这也正是Vibram网站上给出的建议。
  
  十周之后的核磁共振结果显示,两组跑步者的小腿组织没有明显区别,包括最为脆弱的“阿喀琉斯之踵”。不同于穿鞋组,“光脚组”半数以上的人出现了足部骨骼损害的早期症状,包括骨髓水肿和积水,类似于挫伤。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赤足跑者都在实验的末期自觉减少了他们的运动量,里奇认为这是由于足部疼痛。
  
  她给那些想要尝试赤足跑的人的建议是,在最初的过渡期一定要多加小心。可以从室内到室外,从慢走、快走再到跑,直到你可以赤足完成50%的常规训练量,并且最好能和穿鞋的运动交替进行。
  
  其他建议还包括:降低速度;尽量选择沙滩、草地或塑胶跑道,而不是坚硬的地面;加强腿部肌肉爆发力量的训练,这对赤足跑尤为重要。此外,最好能穿一双亲近大地、又能提供最低限度保护的鞋子,起码可以保证不被划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39:29 | 查看全部
  跑步会上瘾?
  
  具有某些基因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对一件事情上瘾,比如嗑药、酗酒、购物、赌博等等。Lewis大鼠是研究成瘾行为常用的一个品种,和普通大鼠只能跑大约1英里相比,它们能不停歇地跑上6英里,而且当研究人员禁止它们奔跑时,Lewis大鼠会产生类似戒断反应的症状。一些生理学的理论指出,运动和多巴胺的分泌相关,正是这种神经递质导致了药物成瘾。
  
  当然,真正的运动上瘾是十分罕见的,除非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否则完全不用担心。对普通人来说,轻微的运动依赖就像轻度咖啡因依赖那样不值一提,更何况这根本不是什么坏事。尽情享受多巴胺和内啡肽带来的愉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39:40 | 查看全部
身体到极限的6个标志
时间:2014-10-22 作者:未详 点击:162次

  身体负荷过大时,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体力不支,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也会发出多种信号。近日,美国“奥普拉生活网”载文,总结了“身体超越极限的6个暗号”。
  
  1。午睡一会儿也做梦。午睡可以给身体“充电”。然而,美国弗吉尼亚州马萨杰弗逊医院睡眠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温特博士表示,午睡最长时间为30分钟左右,通常只处于浅睡眠状态。但是,如果你午睡时一闭眼,就开始做各种奇怪的梦,说明大脑严重缺少睡眠,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深度睡眠阶段。
  
  2。记性变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焦虑与相关疾病诊所主任安妮·玛丽·阿尔巴诺博士表示,有些身体健康的人记性不好。其实,这些人是“大脑超载”,激素变化扰乱了记忆功能,使人无法记住更多的内容,容易忘记近期的事情。
  
  3。运动后更加难受。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教授萨拉·伯加博士表示,一般情况下,慢跑45分钟会让人感觉很轻松,但是如果你刚开始运动就感觉疲惫,就说明身体已经超负荷了。伯加博士研究发现,压力大的女性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身体能量会供应不足,感觉疲惫乏力。
  
  4。喝咖啡也会困。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布里斯博士表示,喝咖啡后人的大脑活动会发生改变。如果咖啡因没起作用,就意味着身心已经极度疲劳,抵消了咖啡因的兴奋作用。
  
  5。吃温和的食物也会加重泛酸。美国《身心医学研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证实,压力不会导致泛酸,但会加重泛酸病情。即使没有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泛酸症状仍然存在或更加严重,就说明压力过大。
  
  6。头皮变敏感。美国宾夕法尼亚临床心理学专家理查德·弗雷德博士表示,压力通常会导致皮肤中神经肽和其他自然化学物质增加,引起炎症。这种炎症会以痤疮或酒糟鼻等形式爆发,有的还会导致血管收缩,使面部和头部的皮肤过紧、刺痛或敏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39:52 | 查看全部
拍马屁的风险
时间:2014-10-22 作者:未详 点击:207次

  “拍马屁”其实是一个舶来词,如果没有蒙古族入主中原,一统天下,说不定还没有“拍马屁”之说。
  
  游牧民族蒙古族未入主中原时,家家都会养几匹马,牧民们常以养的骏马为荣。有时牧民牵着马遇到了,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这情形类似现在家家有辆小车,看到别人家的车子好,就会夸奖这车加速性能好,安全性高之类,这会让对方觉得很有面子。蒙古族的官员大都养有骏马,下级们看到官员,当然也会拍拍马屁股,赞美上司的马好。后来,蒙古建起了元大都,统一了天下,他们拍马屁股的文化也逐渐渗透到汉文化中,“拍马屁”就成为阿谀奉承的代名词。历经近千年文化浸淫,“拍马”已成一门高深的学问,有人总结为三句话:大拍马大成功,小拍马小成功,不拍马难成功。国外有家研究机构,历经数年做了一项研究,结果证明想要在办公室生存,就必须谨记6条办公室政治规则,其中之一就是“对老板逢迎拍马就会得到奖赏”。
  
  史上因为拍马屁而荣华富贵者不计其数,甚至可以说“无拍寸步难行”。譬如赵高、贾充、贾谧、高力士、安禄山、蔡京、高逑、贾似道、魏忠贤、和珅等等,那拍马功夫个个了得,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非一般俗流。史上也有因为拍马屁郁郁不得志的,甚至差点儿丢了性命,这叫“拍马屁”拍错了地方,被马儿使了蹄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