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0:49 | 查看全部
K对此一直不屑。K说:你能做什么和你的学历证书都没有关系,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己,别人凭什么相信你。K说:我去申请A字头公司的职位时,招聘要求是大专及以上。

  对,K在A字头知名手机及电脑公司工作。

  K,国内知名学府本硕连读,专业是高大上的地球科学,毕业以后去应聘了一份大专学历就可以申请的工作,长达两年的时间被我叫做卖电脑的。

  可是K卖电脑卖得很成功,我不记得是多久以后,他就升职做经理了,回到了他喜欢的上海。那个时候我羡慕嫉妒恨地问他工资多少钱。他一脸掩不住地小得意说:蛮高的,但是我和公司签了保密协议,工资不能告诉你。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行业从业者,我第一次知道薪资保密这件事,还是K告诉我的。

  后来K跳槽到某B字头知名汽车公司。我再次见到他之前,听说他在上海开着B字头汽车,娶了当年的女朋友,生活事业双丰收。

  再次见到他,是他来北京出差。

  K给我讲了跳槽的故事。

  跳槽之前,K是A公司旗舰店的经理,负责门店销售和人员管理。B公司招聘他的职位,是市场运营经理。

  K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对汽车行业不了解,他在面试这个职位的时候,连驾照都没有。

  彼时我已经做满六年人力资源,知道大公司招聘不会只看工作经验,更看重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但是完全不看工作经验,也不能够。所以我问:你是怎么面试成功的?

  K说:第一,我很坦诚我没有经验;第二,我向他们证明我具备他们想要的能力。

  K就这样,从卖电脑的,变成了卖汽车的。

  但是你看,过去这么久,K的求职逻辑还是没有变:

  我不在乎我没有什么,我要让对方知道我有什么。最重要的是,我有信心我有的,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所以K一直是我心里的职场达人,凭借个人奋斗,提升自身价值,并坚持致力于追求更好的生活。

  他永远相信自己,并用这种自信使别人信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0:58 | 查看全部
做什么都会有前途的

  文/吴建宏

  有位在自助餐厅上班的吧台员说他工作很枯燥无聊,他问我:“这样干下去有前途吗?”我反问他:“你这份工作可有人教你?”他回答:“这些哪需要教?切水果谁不会?榨果汁也很简单,笨蛋也会的。”好!那我问他:“你天天都在看水果,你可看出名堂来了吗?”

  工作中你不能傻干

  有的人卖水果,卖了一辈子还是守在那个小摊子,有的人卖水果就可以成为月营业额上千万的水果批发商,因为他很懂水果,他也在工作中去了解“产地来源”,所以他看出“门路”,也改变了“经营方式”,更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因此,你同样在做这份工作,你是心不在焉的傻干,还是天天在研究“这件事情的深度在哪里?”

  当老板来问你工作累不累时,你却能够告诉他:“老板,今天的水果不好,是你换了进货商吗?”当有同仁来替代你工作时,你可以用老师的口吻告诉他:“切一个苹果要十秒钟,切一个菠萝要十五秒钟,切十分钟时手会发抖,站着三十分钟时,脚会发麻。”他会惊讶:“你怎么都知道!”这就是一个成功者的工作态度,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记录及分析”,而不是傻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1:07 | 查看全部
一样的起跑点,有的先到终点了

  以前我认识一家小服饰店的女店员,她的同事都做没几个月就离职了,理由都一样,就是说“枯燥无味,在小公司里的这种小工作能干出什么前途?”只有她默默地做,当她工作时,她不断思考每位顾客的消费者习性跟心态,并且记录分析哪一种商品比较好卖。

  在工作满一年时,有位常来的顾客跟她说:“我一直很欣赏你的工作态度,而且你好内行喔!我最近想开一家服饰店,你来帮我,我给你当店长,并且给你干股。”就这样,这位小店员就开始走入她的另一个人生了。

  后来她老板又开了三家店,就请她担任营业部经理,不再亲自顾店,而且经常要去国外采购,当她满四十岁时,她已经是一家业绩上亿元的服装公司总经理。

  听说她以前的同事,还在服饰店当店员,为何站在一样的起跑点,命运会不同呢?你看出“关键”了吗?

  你想成功的决心有多强

  一样在做电子代工厂,为何郭台铭就可以从小代工厂变成台湾首富?有的人才做一半就大喊“这行业不能做了”,然后就等着“亏损”,在他关厂时,他还自以为神气地说“我早就说过这行业不能做”。切!原来你早就想好“失败的借口”?

  最近有人常说:“餐饮业不能做了,因为服务员越来越难找。”因为都跑去“王品集团”了啊!餐饮业不是不能做了吗?为何有人生意越来越好,他们能,你为何不能?你不检讨自己是能力有问题吗?

  为何有的人切水果就能够变成果雕大师?因为他有研究,他有看书进修,他自己有目标,觉得自己要拥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技术,所以他先有了意志力,然后才开始付诸行动去努力,也终于成功了。

  不要抱怨自己做的工作是什么,那是看你在工作中抱持哪种态度,及你想要“胜人一截”的决心有多强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1:16 | 查看全部
 坚持十年的梦想

  文/考拉小巫

  阿柔是我本科时的同学,她来自农村,身材高挑,长发披肩,笑起来眼睛很迷人。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起初和她并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和她聊明星八卦时,她总是先使劲地点点头表示认同,然后用手捂着嘴,偷偷地追问:“可是……他到底是谁啊?”和她聊未来环游世界的梦想时,她总是羡慕地注视着、支持着,仿佛一个小女孩隔着橱窗看到一件昂贵的嫁衣,喜欢,却清晰地知道那不会属于她。

  终于有一天,阿柔目光坚定地对我说:“将来毕业了,我想去上海闯荡,我想当一名口译员。”我嘴巴张得很大,难以置信地问她:“你知道口译有多难吗?而且你……竟然想去上海?”其实,当时我本来想问的是:你知道上海的生活费有多高吗?打拼有多难吗?竞争有多激烈吗?实现梦想的代价有多大吗?……可是,我的问题并没有问出来,也不敢问出来,因为怕打击她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阿柔听了我的问题后,竟然非常爽朗地笑出声来:“我当然知道啦,但还是想尝试一下。我现在就开始攒钱,攒3000块,毕业以后就去上海!”我心里为她发愁:一个农村女孩子只身一人去上海打拼,只带3000块,能不能坚持一个月?

  后来的几年里,很少听到阿柔再提去上海的事了。我猜想,她可能只是随口说说。毕业后很久都没有跟阿柔联系,有一天,突然想起她来,发短信给她询问近况,她很快就回复了,只是简短的几个字:“现在在上海啦!”看到这行字的时候,我怔住了……原来她不是随口说说。

  后来阿柔跟我说,毕业以后,她做过临时的口译,给外企和出版社做过翻译,虽然时常觉得工作不尽如人意,但她始终朝着口译员的目标前行。她说她要把这个梦想像国家的“五年计划”一样不懈地经营下去。看到她的信息,我可以想象到她在打下这些字时脸上果敢坚毅的表情。虽然名字里有个“柔”字,阿柔却从不柔弱。相反,纵使背景平凡,起点较低,她也一直用毅力和耐性履行自己的承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1:26 | 查看全部
那之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我总是时不时看到阿柔的留言:

  “下个月就要考口译证书了,真是紧张死了!”

  “唉,没有考过,不过没关系,半年以后再战!”

  “真是不好意思跟你说,这次又没考过,不过我会再尝试一次的!”

  “又失败了,你说我是不是天生笨,可是我太想做口译员了,如果放弃的话,以后我可能会后悔,只能再尝试一次了。”

  最近一次和阿柔联系时,她已经获得高级口译证书,在上海一家外贸金融公司做了她梦寐以求的口译员。虽然阿柔偶尔也会抱怨工作压力大、加班时间长等,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声音里的快乐。阿柔在大学里种下的梦想,在她不停尝试和近乎傻气的坚持中,完美地实现了。从开始攒3000块到现在的高级口译员,阿柔整整花了10年时间。

  在“闪职族”(换工作如照相)与“液态族”(时刻想辞职,而且这一刻想做A工作,下一刻想做B工作)悄然成风的现代职场,人们跳槽越来越频繁,很多应届生的第一份工作甚至很难熬过半年。

  我们恨不得在30岁到来之前就行遍世界各地、干遍各行各业。于是,不同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仿佛通过频繁跳槽,幸运的自己就一定能找到一个任务较轻、升职较快、薪水较高的“金饭碗”。可事实是,我们想做的事越来越多,能做的事越来越少;焦虑感越来越多,踏实感越来越少。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还像当年初入职场时那般懵懂无措。

  人生要坚持将每个阶段的使命好好完成,然后再安然踏实地迈向下一个阶段。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虔诚地遵循最简单的道理:将简单的事做持久,并一直“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1:34 | 查看全部
选择不是最重要的,努力才是

  文/汤园林

  老同学聚会,酒过三巡,大家开始回忆往事。有人感叹:“如果当初我选择出国留学,而不是毕业后就结婚,生活肯定风光无限,不会像现在这样碌碌无为。”

  这番感叹,立即引起众人的共鸣,大家纷纷附和:“如果当初我选择另外一个专业,肯定混得比现在好!”“如果当初我留在北京,而不是回家乡小城,现在肯定也混成精英了!”“如果当初我读研究生,而不是毕业后就工作,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升职无望!”

  最后,大家的话题全部转移到了一个人身上:“如果黄莺当初不选择辍学,一定是混得最好的,现在,也不知道她过得怎么样?”

  黄莺是我们的高中同学,那时,她的成绩是全班最好的,最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可是,在高三的关键时期,她父亲得了重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债。她不顾大家的劝阻,毅然选择辍学打工,帮父母一起渡过难关。

  我们这帮同学背起行李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黄莺正灰头土脸地在一家小饭馆洗盘子。现在,我们对生活和工作尚且有诸多的不满,高中未毕业的黄莺,一定混得惨不忍睹吧?

  半年后,在一次商务活动中,意外和黄莺重逢。时隔10年,我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神采奕奕的女子就是当初那个辍学洗盘子的女孩。我对她的经历充满了好奇,而她也毫不隐瞒,将这些年的遭遇和盘托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1:47 | 查看全部
当初辍学后,年龄小,又没文凭没技术,只能洗盘子、发传单。而无论做什么,她从不偷工减料,都努力做到最好,让别人一下子记住她,下次有活儿还会主动找她。

  凭着这股认真劲和韧劲,她的收入逐月攀升,能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和父亲的医药费了。稍稍松了一口气,她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之路,这样小打小闹做散兵游勇肯定不是长久之计,那时她对销售产生了兴趣,决定到大公司做销售员。

  可惜,因为学历太低,又没有任何销售经验,一连找了几个大公司,都被拒之门外。她没有沮丧,更没放弃,而是重拾课本,报了函授班,开始给自己的简历镀金。

  那几年,她一边忙着打工赚钱,一边忙着读书参加考试,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困了累了,就洗把脸,强迫自己振作起来,看得母亲常常忍不住掉下泪来。

  付出就有回报,她陆续拿到了高中文凭、大学文凭。有了这些敲门砖,她终于顺利地进入一家大公司营销部,做了一名普通的销售员。

  这时,她和爱情邂逅,并很快结婚生子。做家务,带孩子,照顾父母,但无论多忙,她脑子里都会想着怎么让客户签下合同,每次出门,也一定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给客户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为了提高自己的销售水平,她把产品资料打印成册,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直到背得滚瓜烂熟。坐火车,住酒店,她也绝不闲着,总是拿一些心理类和口才类的书看,反复研究说话技巧和客户心理,以便让谈话更有成效。

  几年下来,她的销售业绩节节攀升,从最初的普通销售员到白金级销售员,再到销售主管、销售经理,一直到销售总监。不久前,公司开拓新的市场,需要一个副总全权负责,她击败众多竞争者,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副总。

  当初那个洗盘子的小女孩,就这样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了职场精英。如今的她,拿着百万年薪,早已帮父母还清债务,有恩爱的老公和可爱的孩子,生活可谓春风得意,精彩无限。

  我们总是以为,一个选择,就会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选择对了,以后的路就会顺利很多,选择错了,就毁了一生。其实,这只是人们为自己找的借口,人生路上,选择并不是最重要的,努力才是。

  当年的黄莺,是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如今的她,依然是最成功的一个。这一点都不奇怪,努力的人,无论选择一条什么道路,都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出精彩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1:57 | 查看全部
身处逆境,也可以走出一条向上的路来

  文/黄小平

  那时,我正处于人生的逆境,我意志消沉,认为此生注定一事无成。

  一天,我回到家里。父亲拿出一只皮球,问我:“怎样才能将一只皮球送上高处呢?”“向上抛就行了。”我说。

  “当我们向上推举皮球时,皮球可以到达高处,但还有一种方法,一种完全相反的方法,照样可以把皮球送上高处。”父亲说完,将手中的皮球使劲地向地面砸去,皮球与地面相撞,反弹到高处。

  “向上推举皮球,皮球处于顺境;而向下击打皮球,皮球处于逆境,对于一只皮球来说,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能达到一种高度。”父亲说,“当一个人无人将你向上推举,也就是说,在你无法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是不是也能实现人生的成功,抵达人生成功的高处呢?当然可以,人生也能像一只皮球那样,当受到打击处于逆境时,内心也会产生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力量,就像皮球的那种反弹力量,而将自己送上成功的高处。然而,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逆境都可以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呢?”

  这时,只见父亲将皮球里的气放掉,然后拿起皮球向地面砸去,这下皮球再也弹不起来了。“在逆境中,气只可鼓,不能消。如果在命运的打击下,胸中的志气荡然无存,那逆境带给人生的只能是灾难。”父亲说。

  说完,父亲将皮球重新打满了气,用手把它按压到水里。突然,父亲松开手,皮球迅速从水里窜了上来,跳出了水面。“对皮球来说,向下的击打,是逆境;向下的按压,也是逆境。”父亲说,“但逆境中的皮球,只要鼓足勇气,就可以走出一条向上的路来。”

  父亲用一只皮球赋予的人生哲理,教给了我如何在人生的逆境中,走出一条向上的路来,一路走向人生成功的高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2:06 | 查看全部
林丹:没人知道我曾摔坏多少球拍

  文/林丹

  可能很多人会为我的18个世界冠军感到骄傲,也会觉得特别了不起,其实我自己最看重的是我的第一个世界冠军——2004年的汤姆斯杯。在印尼的雅加达,当时的成员里有我、鲍春来等一批1983年出生的年轻运动员。所以当时我非常激动,也非常骄傲,我觉得,至少我从5岁开始练羽毛球没有白练。但从那以后,我开始觉得压力越来越大,因为有很多人对我的要求越来越高。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很遗憾地第一轮就出局了。在雅典的21天,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21天,因为第一天比赛结束还要拿着摄像机去给我的队友摄像。其实当时我很想回国,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但是队伍不同意。输球的第一天晚上我印象非常深,我几乎是回了一个晚上的短信告诉所有朋友——“你们放心我会很好很好”,其实我一点儿都不好。让我最难受的是我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关心我的人,甚至我的父母。坐飞机回国时我又特别害怕,很希望自己能够在一瞬间就回到房间,让所有人都看不到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2:13 | 查看全部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把目标放到2008年的奥运会上。2007年的上半年,我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很难听进别人给我的意见。因为那个时候,我要保证足够的自信,不想太多人说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同时又害怕自己在2008年那一刻来临时,完成不了很多人对我的期望。印象最深的是每天的训练中,我摔断了无数的球拍,因为觉得压力太大了。2008年即将来临时,我觉得自己从来没有那么紧张过,睡不好,吃饭时也会一直想着我的球或者对手。

  从进奥运村开始我就有点封闭自己,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可能在当时很多人都会觉得林丹是一个非常非常难搞定的人,而且非常有脾气,非常有个性。其实,我只能找到这种方法让自己专心比赛。

  2008年的奥运会,真的是改变了我的一生。但有一点点让我感到伤心的地方,那就是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了决赛上——我跟李宗伟的比赛。所有人都只看到了我最后一个扣杀,李宗伟没有接起来,我振臂欢呼拿了冠军。但没有人知道,在过去的半年、一年里我摔坏了多少球拍,发了多少火,甚至跟教练吵架,都是为了2008年赛场上的最后那一个球。

  经过这样的磨炼,拿到冠军以后,到了2012年,我反而觉得我可以允许自己失败,但只有一点要求——你李宗伟想拿走这枚金牌没那么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