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8:15 | 查看全部
你只需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

  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有一次健身课的内容是拳击,我打了半场下来坐在场边休息喝水。我问教练:“教练,你说我以后能当教练吗?”其实我并不是想当教练,无非是没话找话问一句,这样一来二去交流点什么能给自己争取多一些时间休息,要知道我这可是健身房著名的铁血教练啊。

  “你不能。”教练看都没看我,一边喝水一边说。

  “为什么?”我很差异。虽然我腰腹还没练平坦,但逗逼也可以心比天高嘛!

  “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当教练。”他在我身边坐在开始讲故事。“我小时候第一次开始学拳击是11岁,自己喜欢,打了几年,教练说我可以打比赛了,我就去了。那时候比赛获了一些奖,身体也强壮了很多,慢慢开始接触健身,自己练。练了一两年,自己身体也长成熟了,进步特别快,又参加了一些健美类的比赛。之后我教练让我帮忙做助教,做了一段时间,教练让我去考健身教练的各种资格证。从11岁开始到我真正当教练差不多十年吧,到现在也快30年了。我就是这么走上健身教练的路,从老家的训练馆,一步步走到北京的健身房,慢慢这么走过来的。”

  我教练是个铁血但不善言辞的人,我明白了他的意思,其实就是“你要真的热爱并努力,而不是从开始就想着要拿到怎样的结果。如果我的目标就是当教练,我做不成好教练,顶多是个用一两年练出个好身材就敢指点江山的二把刀。”当时我突然间想到,之前经常有网友在网上问我,想赚点外块,因此想要投稿,问我该如何写东西或者写什么样的东西比较容易发表,或者发表文章写书的途径是什么。我回答不了,因为我也就只是一直写,没想过什么结果,普通的写作者也真赚不到什么钱。所谓的发表,也就是千字一百都算多,一半都是不知道的转载发表不付稿费。这种情况下,没有热爱真撑不下来。这么一类比,我便明白了教练的意思,也明白,其实我也还是个急功近利的人,面对表面光鲜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8:25 | 查看全部
豆瓣有个挺有名的健身类的文章,叫做“塑身300,时间是怎么样划过了我皮肤”,光看题目,就深有感触。我记得第一天跟教练做体测试的时候,各种数据差到临界点,乍一看整个人腰粗腿炸臀没型,尽管把衣服买贵点完全可以遮盖这些问题,但总归心里是有自卑的。现在差不多两个半月过去了,虽然没有一步到位欧美风,但腰细了,腿和胳膊都有力了很多,翘臀更是明显,甚至每周至少三四次的狂出汗让身体皮肤都好到不需要任何磨砂膏和沐浴乳。可这一切是怎么得来的,我比谁都清楚,是每一个依旧2点睡但必须7点起的早晨,是睁着朦胧的睡眼在公交站边买红牛的瞬间,是深蹲训练从徒手到负重30KG的飞跃,是挑战了很多我觉得根本做不到的动作和重量。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大汗淋漓,没有买过运动服,没有穿过运动鞋,甚至都忘记了汗臭的味道。昨天下拳击课教练给我解手上的绷带的时候说:“连绷带都湿透了。”健身塑形这种事,时光是最好的答案。

  我有一个友邻,从第一天写豆瓣,粉丝几个人的时候他写信给我告诉我想好好写作,我加了他的关注,看着他过去的两年里每两三天写一个文章,特别认真。有好几次我还给他留言,我说你没工作吗写这么勤,您这完全不像个已婚刚生孩还有工作在身的爹啊。他说就是想到了就写出来没什么特别累的。现在他好像已经有几万人关注了,但还是那么高频次那么勤奋的写。(www.lz13.cn)我还有个友邻是福根儿,就是豆瓣粉丝数第一名的那位,我是前几天才点过去看他的页面,我一直以为他是个逗逼来着。我没看到什么特别文艺的文章,但我看到他的相册有1600多个主题相册。1600是什么概念?我真的特别惊讶。我相册里连1600张图都没有,更别提1600个相册了。这是要用多大的热情多少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的数字,那一个一个时辰熬出来的第一名,只有击节鼓掌,没有人会不服吧。

  我曾在新东方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从一开始就选择可以自我实现的工作,并对所钟爱的工作全心投入,子要公司体制完善,机制健康,加薪晋职这些物质和精神的收获,变成了随之而来的副产品。” 对这种人,我一直都特别敬佩,也特别尊重,他们有一种韧劲,低头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8:40 | 查看全部
那些用热爱抵御孤独的人,从来不会孤独

  文/楚门

  卡夫卡写作的屋子坐落在布拉格的炼金术师巷,是一个死胡同。那间小屋在胡同的最里面,像苦行僧的屋子一样简陋。据说卡夫卡下班后就带着饭盒到这里写作,直到深夜才回家。他拒绝与人交谈,甚至是他的家人。“一切与文学无关的东西都让我感到厌烦。”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不禁想知道这个卑微的保险公司小职员有着怎样的内心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把他抓住不放,让他对写作如此执着。而且他写作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卡夫卡临终的时候曾要求他的朋友马克思·布罗德把他的手稿全部焚毁。究竟是怎样的热爱让他面对真正的孤独也无所畏惧,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写作,写出的东西就算无人理解也无所谓?

  塞林格出名之后买了一块地并用铁丝围起来拒绝所有人的来访。据说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地下室里写作,而且写得很艰苦,每天带着饭盒进去一直写到深夜才休息。他只有偶尔才到镇上去买东西,一旦发现别人认出了他拔腿就跑。与卡夫卡不同的是他的作品广为人知。特别是那本《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他赢得了大量的书迷。他们模仿霍尔顿的装扮,模仿他说话的口气。他们把塞林格当成神一样崇拜。就在这时,他决定隐居起来并且拒绝发表任何作品,拒绝任何人拜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8:50 | 查看全部
最近看的书是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伦敦市一个普通的证券经纪人,中年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有一天突然抛妻弃子,放弃了事业,孤身一人到巴黎去画画。最后为了追求灵感,又孤身一人流落到塔西提岛上,并且在他住的木屋四壁上完成了他一生最伟大的作品。最后他得了麻风病,眼睛失明了,悲惨地死去,并且要求他的土著妻子在他死后把木屋和壁画一起烧掉。这就是故事梗概。毛姆把这个故事讲得精彩绝伦。他把这个画家塑造得个性十足。他没有一点人情味,抛弃了妻子儿女,甚至害死了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的妻子。(www.lz13.cn)他对自己也不关心。即使挨饿受冻也心甘情愿。他只是要画画。用书里的话说,他好像被魔鬼附体了一样。就像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控制着,他自己也没有办法。但是他画的画没有人理解。别人觉得他根本不懂绘画。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成为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的画作被收藏在博物馆里被人瞻仰。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贝多芬。画家失去双眼就像音乐家失去听力一样致命。据说贝多芬最完美的作品都是在他失聪之后创作出来的。

  同样想到还有把自己关在家里写作的霍桑。一生穷困潦倒的爱伦坡。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写作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可能在别人眼里他们是孤独的,但是他们自己却乐在其中。他们追求的都是月亮而不是脚下的六便士。他们都选择了孤独,或者是孤独选择了他们。为什么?世人都以孤独为悲,独不知以热爱抵御孤独的人们从不孤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9:04 | 查看全部
还好,理想还在

  文/李红涛

  那一晚,在华清嘉园15号楼,那个属于青年的空间里,我一个伪青年,跟一群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聊理想。这是年轻人为自己创建的精神家园——706青年空间;这是青年人交流思想的平台——演讲沙龙。

  “理想!”当我看到这期沙龙题目时,不禁问自己:有多久没有提到这个字眼了?

  陆秋文说:“追求个人理想,不是什么都能放弃的,另一头要挂上责任,以免理想变成自私的。”刚刚读研的朱理,也刚刚从一场身体的不适里走出来,她说:“平实的理想,也许并不遥远,可是追求的过程,却未必轻松。”在中医药大学读工商管理的王思宇翔,帅气逼人,像从韩剧里跳出来的,不靠谱的专业,让他迷惘:“不知道理想到底在什么地方?”杨子非表示:“不愿意过一下子看到头的生活,好像在飘。”

  如我这个年龄,跟周围的人讲出这个字眼,是需要勇气的,曾经那么信誓旦旦的样子,在本子上偷偷地写,在心里默默地记,在夜晚静静地想。满怀憧憬,心里像装只小鹿,不敢让别人知道,恐遭嗤笑,却又四处乱撞。血管里是滚烫的,有那么多力量在奔涌,期待着人生的大开大合,幻想着前路的五彩缤纷。锁定了那个目标,认为自己可以赴汤蹈火九死不悔,坚定得让现在的自己想掉泪。时间就像粗糙的砂纸,一层一层,将理想打磨得失却了最初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9:14 | 查看全部
 理想是奢侈品。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精神层面的东西越来越淡。一位老师说:“你们有些人说的不是理想,而是梦想。真正的理想,是知道现实无情,依然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尽管他从更多的层面来解释理想,可我更愿意从理想本身上去汲取内涵。

  “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就去找问题。”不知道路在哪里的时候,是原地思考,还是暂时前行?当我们都在以现实为借口,将曾经的理想弃之如敝履,可曾再重温曾经的感动悲壮慷慨激昂?理想不是再苦再累也要坚持的东西吗?不是物质权势财富地位无法撼动的东西吗?(www.lz13.cn)可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理想坍塌得那么迅疾,像流沙,而不是堡垒。而自己,甚至没有食言后的羞愧,只是对曾经幼稚轻狂的过去轻轻一瞥,说是成长了,成熟了。

  理想是易碎品。搜肠刮肚地想小学时的那篇作文,《我的理想》写了什么呢?记不清了。时间是最无情的整容师,好多东西,被时光的雕刀修饰得渐渐地没了当初的模样。如果我们的质地不够硬,恐怕时光翻转之后,好多东西已经变成了一地拾不起的碎片。

  尽管,随着时间的蒸馏,理想缩水了,变得干瘪,但也好,更加接近那个坚硬的核。尽管它丑陋不堪,甚至有修补的痕迹,有磕碰丢失的边角,有纵横的裂纹,但是,还好,它仍在,仍然安放在心里。所以,我庆幸,暂时没有迷失;我期待,可以继续。

  最后,我说:“人生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引导的人生,才会是饱满的,才会是精彩的,才会是真实而不矫饰的,是属于自己而非依附别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9:24 | 查看全部
你相信什么,就成为什么

  最新研究表明:你相信自己是什么样,你就最终会成为那样。纵观我们是如何发展成独立个体这一课题,理论上来说,这个研究结果是足够信服的。作为一个年轻的精神科医师,在传统的心理治疗领域,我受过专业的训练。治疗时,常见的问及病人的“典型”问题如,“你感觉怎么样?”等。这些问题临床时我很少运用,直到很多年后,我发现感知觉和情绪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或者说,是彼此相关但有本质区别的。情绪是一种状态,而感知觉是你独有的,对情绪非常个人化的体验。直至现在,我也很少问,为什么感知觉会从一个中性状态进而发生剧烈变化,从一个人影响到另一个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一个人的感受?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几年,好像有什么被忽略了。“病人是否会谈论他们所认为的事?”接触众多案例后,我发现他们不会。事实上,大多数人不完全确信,他们所相信的事是否超出他们被告知的那样,或者说,他们依照指令、程序(译注:如日常行为准则,既定惯例等)告知的那样去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9:34 | 查看全部
你感觉到的正是你所相信的

  你对现实产生什么样的纯个人的感知取决于你持有什么样的信念。你不必把这些信念变成真的,除非你坚信它们是既定事实。你的信念创造并主宰了你的态度,你的态度进而创造和主宰你的反应——换句话说,信念决定你的感受。并且,你的感受有力地决定着你接下来的行为。

  研究已证实,很多情绪作用条件及习惯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会触发,事实上是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受到父母、同龄人、老师等其他人的影响(形成类似“指令”、“程序”样的东西)。这些“重要他人”所持有的基本核心信念、行为及态度,会被很轻易地当作“既定事实”来接受,进而变成一种“真理”。因为在最初,孩童的批判性认知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伴随着后期的成长他们才逐渐学会。一旦“硬线”在我们潜意识里形成,这些信念、行为,及态度就会变得越发根深蒂固,这种个人化会从早期产生的影响面迅速地扩大到更广的范围。成人以后,这些旧有的“指令”仍然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作用,虽然它们毫无意义,会限制到我们的想象,甚至影响我们的幸福。

  孩童大脑中的潜意识指令(译注:即影响他们的核心信念、行为、及态度)是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能力取代另一种能力的过程。令人惊讶的是,机会之窗存在于每一个发展指令的建立。情绪的机会之窗在人生早期就已形成——大概在出生后,两岁之前。我们表达情绪的方式——感知觉——也许恰当地表达出我们的所想,又或者通过与之完全相反的方式来表达。

  尝试通过与潜意识“对话”来改变思想,这一方式还算有效,但通常,某些传统治疗方法还有待改善。人们也许可以绕过这些旧的固定信念,形成新的行为模式,的确有所成效;但如果不直面这些旧有的固定信念,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核心信念是什么。有过治疗体验的人,大部分可能会认为是经历帮助你获得新的见解,掌握新的方法,学会新技能,使你更成长。但同样,也有很多人会说,治疗过程中伴随阅读一些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书籍,以及参加研讨会,这些有趣的、激动人心的方式,却并没有实现真正改变的长期效益,也就是改变你的核心信念。如若不然,就只是简单地依赖下一种治疗方法,或下一本自我成长的书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49:44 | 查看全部
回到起源

  从一出生,我们就开始了一场旅程。作为一个新生儿,我们是纯净的,对周围的人事物尚未有察觉。但渐渐地,文化的影响、社会化过程会促使我们开始学习语言、生活习俗及信念。(www.lz13.cn)再往后,你的内在自我受到社会和文化重重叠叠的影响、熏陶。这之后,你的个人意识开始具备对身份、角色、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的思考。

  就像考古学家发掘文物那样,去除一层层掩盖的残骸才会发现重要文物,定义一种文化/社会现象也是如此。对于认知社会个体来说,这一方法同样适用。接下来,我们就要像考古那样“挖掘”出关于你个人角色的核心“文物”。到时你会发现那一片片被埋藏了的自我,你可以将这些碎片重组,重新纳入到你的生活中。

  想象一下你今天70岁或20岁,或者这之间的任何一个年龄段。试着描述一下此刻的你,你对这样的自己满意吗?还是说你会有些失落?如果你感觉到失落,请继续“挖掘”。

  我们要找的“文物”究竟是什么,是能纵观你的生活精确表述出关于你个性特征、极具个人化的辨别标志?从你生活方方面面提炼出的这些特征会是一致的吗?又或者,在你人生的特定时期会表现出明显的特质?

  连续拷问自己

  1、对于自我的一些表现,平日里你是不是完全忽视了,忘记要去关注?还是,一路走来,你已丢失了自我的某些部分?
  2、当人生中发生重大事件时,它们是不是就阻止了你去做自己原本想做的事,你也不再敢如实表达真实的自己?
  3、什么活动、机会、挑战是你连尝试都不敢去尝试的呢?
  4、什么重要的事情让你觉得自己是完全匮乏的?
  5、有没有什么特别技能和天赋是你完全不认可,不鼓励自己去做的?

  ……

  像这样去“找回”遗失的自我,永远都不会太晚。你对自我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帮助你改变一些看待事物的观点,从而拓宽你的视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50:00 | 查看全部
你脚踩的地狱只是天堂的倒影

  浩子大学时跟我一个班,在院篮球队里是我的替补。他身体素质很好,人生的又高又帅,可惜就是太懒,球技稀烂,适逢重要比赛,一定全场板凳。他每每赖着队长要上场冲杀一阵,放他上去就是一阵胡搞,要么乱放“三不沾”的三分球,要么抢篮板崴肿了自己的脚脖子。

  这还不算,浩子成绩很差,基本属于旷课专业户,倒是谈恋爱、打架、组建网游战队啥的样样精通。

  有一天,浩子鬼使神差地跟我讲,班长,现在我他妈的混成咱学校老大了啊,你要是有人要砍,吱声啊!

  我说,暂时还没有,先谢了哈!

  浩子伸出健身指凌空一戳,说道,不客气,自己人,吱声啊,一定吱声!

  浩子的命运从大四时发生了急转,整个人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往前冲。先是球技精进,发奋图强地锻炼身体,紧接着,全年旷课,到社会上组件了一个模特演艺队,自己做经纪人,全国走穴赚银子。

  你脚踩的地狱只是天堂的倒影

  那个时候,浩子经常在半夜三更给我打电话,内容循环往复,大体可以分成三类:

  其一是,班长,你猜我今天赚了几万?

  其二是,班长,我昨天被追着揍,你猜我被几个人砍?

  其三是,班长,学校点名你可一定要帮我顶住!

  我通俗的回答是,你要平安地回来。你现在的点名可是全勤的,要是回不来,我估计要被学校砍了。还有,尽量早一点,我快顶不住了。

  我苦苦地顶了一年,毕业前浩子因为自控成绩不及格的事被学校翻了出来,自控老师硬生生地要把他按住留级。

  浩子收到消息,杀气腾腾地赶到学校找自控老师拼命。自控老师曾留学东洋,不但治学严谨,生活、衣着也极像扶桑青年。印象里,大学期间她好像整天穿着丝袜短裙,就算飘雪的冬日,也不忘展示一双不穿裤子的美腿。

  浩子说,我他妈找 “布川裤子”拼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