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0:26:17 | 查看全部
白米饭是垃圾食品吗
时间:2014-10-13 作者:未详 点击:115次

  白米饭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一种主食。然而,最近有网络传言认为,如果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垃圾食品的定义标准“高糖、高热量、低蛋白质、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则白米饭就是最符合的食物。人体每天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只有50克,可中国人一天吃不低于600克~800克的米饭,所摄入的糖超过身体需要的10倍,日积月累,会增加得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危险。果真是这样吗?
  
  白米饭不是“疾病元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再贵表示,白米饭不是垃圾食品。世界上没人是因为吃米饭过多导致糖尿病、肥胖或者其他疾病的。糖尿病等疾病不是吃米饭吃出来的,而是营养摄取过量、营养失衡、运动不足等原因导致了糖代谢功能失调,这时大量吃米饭就会出现血糖急剧上升的现象。所以,米饭不是糖尿病的致病原因。
  
  大米和白面等主食的升糖指数都比较高,但对正常人而言,这种升糖指数是不要紧的,因为人体自身能够调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0:26:29 | 查看全部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人每天摄取的能量应该有25%左右来自脂肪,13%左右来自蛋白质,其余60%左右来自碳水化合物,所以,说一个人每天只需要50克碳水化合物是完全错误的。具体到每天应该食用多少食物,基本的数量参考是:食用谷物类(包括杂粮类)250克~400克,肉类50克~75克,蔬菜400克,水果300克。对男性来说,每顿150克~200克的米饭或馒头一点都不多,而女性,每顿100克左右是合适的。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尹胜补充说,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的量有差别,对于营养素比如糖的吸收转化效率也不同,所以每个人每天应该吃多少米饭,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
  
  饮食应做到均衡多样
  
  多位专家表示,想做到健康饮食,应该均衡多样,而不是避免吃某种食物。中国农业大学冯丽更教授就提到,饮食营养是否适当因多种因素而异,例如人种、年龄段、地理条件等等。各国均有各自适用的膳食指南,包括对谷物、动物、乳类、果蔬等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建议。片面过量食用单一营养,造成不平衡状态都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尹胜教授则指出,米饭和面食等主食的摄入主要是给生命活动提供热量,也就是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身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要受到影响,生物酶的合成更需要能量。所以人们必须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当然还得摄入足够的其他营养素包括矿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等等。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尚武解释,能量是指在体内能通过生物化学反应产生化学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和其他能提供能量的化合物物质,如蛋白质及其构成单元氨基酸。要从这些物质中提取能量,需要酶催化的代谢反应途径、多种其他微量物质辅助,如维生素、金属离子、氧分子和水分等。大米、小麦就是这类基本的糖类或淀粉类碳水化合物的提供者。这类物质被称为能量物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0:26:42 | 查看全部
健康饮食有窍门
  
  如何才能健康饮食,保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呢?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绍青指出,从酶的角度看,健康饮食有几个注意事项:一是吃饭只吃七成饱,研究表明,七成饱可延长寿命30%;二是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酶的食品,给人体补充酶;三是如果可能,尽量远离含有外源添加剂的食品,部分食品添加剂人体不能代谢,可能有潜在的致癌威胁。
  
  陈尚武指出,合理的饮食习惯中应包括摄取适量肉类、油脂脂肪类和淀粉类食物。以淀粉为代表的食物与肉食应该保持在1:1或1:2以下才是合理的。来自食物的能量与营养物,肉食占50%~60%,淀粉类低于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0:27:21 | 查看全部
英法“白富美”在派对上相亲
时间:2014-10-13 作者:未详 点击:182次

  很多人一提到相亲,都会嗤之以鼻。其实,这种传统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对英法上流社会的女孩来说,这也是她们结交男友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英国伦敦,每年都会举办名为“夏洛克皇后”的相亲派对。参加这一派对的女子,家庭非富即贵,且年龄都在17—20岁之间,是名副其实的“白富美”。当然,男士们也都来头不小,不是出自名门,就是商界领袖。在这个豪华阵容堪比中世纪皇家舞会的派对上,年轻女孩身穿清新典雅的洁白纱裙,头戴耀眼闪亮的钻石皇冠,每个人都像是璀璨的明珠一般;男士的着装也不俗,均出自伦敦著名设计师之手。
  
  在英国,相亲派对是一项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第一届“夏洛克皇后”派对可以追溯到1780年。那时,欧洲上流社会、贵族世家的女孩都在家中接受教育,由家庭教师传授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异性。但当女孩子到一定的年龄,就要穿上礼服、盛装打扮,参加成人礼舞会,这同时也标志着她们正式进入上流社会社交圈。那时,社交的意义远不像现在这样广泛,对女孩而言,唯一目的就是物色一个门当户对的如意郎君。
  
  这种舞会最初是在英国宫廷内部举行,通常只为几个最古老、最尊贵的家族而办,舞会公主们要具备以下几项条件:刚满18岁,身材窈窕,容貌出众,精通文学艺术。因为有君王出席,舞会的仪式十分庄重。女孩们必须穿长裙,还要戴长及手肘的蕾丝手套,这也体现了英皇室一贯的庄严和优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0:27:30 | 查看全部
  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以后,举办社交舞会的风气已经从宫廷吹向民间,尤其在新兴的中产阶级中盛行。很多中产家庭的女孩也被父母送去参加各种社交舞会,以期从中物色一个金龟婿。
  
  英国是最早举办成人礼舞会的国家,而一向喜欢奢华排场的法国人在这方面自然也不甘落后。每年11月的巴黎成年礼舞会是唯一一个向全世界开放的贵族舞会,它的前身是“名门千金成年舞会”。1990年,法国社交大师奥非利安·雷蒙德重新包装了这个传统而隆重的舞会,向全世界名门之女敞开了大门。但要进入这个舞会的门槛还是很高:不但要看出身,还要拥有高学历;不但要长得漂亮,还要看身材——胖女孩是不受欢迎的。
  
  时至今日,女孩们踏入相亲派对已不再仅仅是为了找到如意郎君,她们只把参加舞会当作可以认识更多朋友的机会。而舞会上最吸引她们的,也已经不是帅小伙,而是各种熠熠闪光的时尚元素。化妆品赞助商会为每个姑娘提供化妆师与造型师;各大时装品牌都争相为她们提供高级定制礼服裙;就连价值上百万的珠宝首饰也无需费心,自然有珠宝赞助商尽数奉上。这里也是时装设计师们展示创意的舞台,因为他们清楚,这些豪门千金以及她们的家人,都是高级定制的最大消费群。
  
  随着女性自主意识的日益凸现,有些更有个性的女孩甚至会利用参加派对的机会来拓展自己的事业,有的募集资金,有的寻找合伙人,有的干脆直接宣扬自己的理念。说到底,在21世纪,不管身处上中下哪个阶层,独立,都是一个女孩身上最亮眼的一抹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0:27:40 | 查看全部
再不疯狂就晚了
时间:2014-10-13 作者:未详 点击:170次

  朋友建了个QQ群,名叫“飞越疯人院”。我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说:你想想,是不是疯子离自由更近?我一想,还真是,一个人疯了,就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能活得更自我。
  
  我遇到过一位老人。夏天,在公园的甬道,他光脚踩在鹅卵石上,对着一地牡丹高歌:“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常有一些观众,饶有兴味地看他,他视而不见,唱得忘乎所以。我一度怀疑他精神不正常。直到有一天,他在唱时,遇到个熟人。熟人喊:“呀,王高工,你嗓音高亢啊!”他这才收了腔,冲来人笑笑:“每天这样能练肺活量,效果不错,你也试试?”原来,他不仅不是疯子,还是个高级工程师。
  
  公园里还有一个老头,别人跳交谊舞,他独舞。他的胳膊高高架起,似有舞伴在怀;他的头,高高仰着,似孤独而浴风的仙鹤。那是一个人的国标舞,他实在是忘情极了,投入极了,唯美极了,他把公园当成了他的舞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0:27:50 | 查看全部
 我先生说,他上学时,班里有一个同学被取了个外号,叫“疯子”。因为他学了英语好像就忘了汉语,逢人就讲英语。刚开始大家感觉好玩,还跟着对两句,久而久之,没人理他了,只笑他疯子。然后呢,他跑到广场上找老外“疯”去了,见了老外就主动搭讪。我先生说,谁也想不到,他后来竟成了翻译,译了几十万字的技术资料,名气大得很呢。
  
  这些人,让我明白,我为什么至今仍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并一度深深自卑。我上小学一年级时,遇到过一个班主任,国庆节到了,班里排练舞蹈,我学得慢,她不仅大声训斥我,而且我听到她对别人说:“本来以为她学得最快,没想到她最慢,真是没有天赋!”自此以后,我也潜移默化地认为自己没有歌舞的天赋,有时候朋友相聚,被迫表演,还没有唱两声,没有跳两步,就感觉被无数双眼睛盯着,被无数人取笑,于是,很快就休声、止步,打了退堂鼓。
  
  后来,看美国作家马克·鲍尔莱因的《最愚蠢的一代》,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我想,既然对别人没有意义,我为什么不能活得更自在些?我试着融入广场舞的队伍里,一个月后,竟也跳得像那么回事了。可见,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笨。
  
  我女儿幼年时学古筝非常胆大,刚练一个新曲,虽然弹得不咋样,当老师问:“谁敢上来弹一弹?”她总是高举着手:“我!”老师笑:“这小娃娃倒是挺胆大。”我发现,越是人多,她表演得越起劲,没有一点胆怯,我为此深感骄傲。可随着年龄增长,她越来越胆小,现在连课堂发言也没勇气举手了。现在我常对她说:“不用怕,你把自己当疯子吧,其实没有谁会在意。”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多观众,完全可以活得更无拘束。人生短短几十年,再不疯狂就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0:28:00 | 查看全部
“FBI最有价值线人”的“地下”生活
时间:2014-10-13 作者:未详 点击:120次

  如果有人靠近住宅的前门,他的手机就会振动起来。
  
  64岁的义迈德·萨勒姆没有医保,没有退休金,有的只是一段惊心动魄的逃亡史。
  
  多年来,他只能使用化名,随时要记得那套与FBI(联邦调查局)撇清关系的说辞。他做了整容手术,蓄起胡子又剃掉,快速增肥后又节食……
  
  隐姓埋名近20年后,这位“FBI最有价值的线人”,选择将“地下”生活和盘托出。
  
  当搬家成为习惯
  
  1995年在法庭上指证恐怖分子后,萨勒姆被纳入美国联邦证人保护项目,和妻子带着一儿一女东躲西藏。他们不得不和亲友们断绝联系,在逃亡状态下将孩子抚养大。
  
  “变化突如其来,让人不知所措……”31岁的儿子汤姆说,“一天,我被告知要在1小时内收拾好所有东西,随父母搬家。”
  
  在联邦政府的保护下,萨勒姆和家人仍然觉得,他们的安全没有保障。
  
  一次,一家人在高档牛排店就餐时,萨勒姆似乎发现了恐怖组织成员的身影,于是立即带着家人离开。还有一次,女儿在学校里不小心说出了他的真实姓名,一家人不得不迅速搬家。
  
  “对我们来说,搬家成了习惯,”汤姆说,“我都记不清搬过多少次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0:28:11 | 查看全部
 萨勒姆和家人在新泽西、明尼苏达、田纳西、加利福尼亚等州住过,他说,现在住的佛罗里达州看上去也不是久留之地。
  
  他总是穿着防弹衣。在公开场合,他通常戴着礼帽和墨镜,衣服里藏着一把手枪,脚踝处也捆着一把手枪。
  
  他随身带着装得满满的行李箱,随时准备在另一个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上车后,他会警觉地盯着后视镜,并在发动引擎前停顿一下——他担心汽车突然爆炸。
  
  他的住所周围安装了动作探测器。他定时查看手机上的一款软件,以掌握住所周围的蛛丝马迹。如果有人靠近住宅的前门,他的手机就会振动起来。
  
  这种必须处处留意的生活让萨勒姆焦虑。一天深夜,他把儿子当成了刺客,差点儿开枪将其射杀。
  
  “我本来可以阻止他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0:28:21 | 查看全部
 让萨勒姆过上“地下”生活的,是21年前震惊世界的纽约世贸中心爆炸案。
  
  1993年2月26日,一辆载有680公斤爆炸物的车在纽约世贸中心北座地下车库内爆炸,导致6人死亡,1042人受伤。
  
  一群来自中东的恐怖分子制造了这起案件。《纽约时报》称,在行动前,这些恐怖分子曾致信媒体,向美国政府提出3个条件:不再向以色列提供援助;断绝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停止干涉中东国家的内政。
  
  作为FBI的线人,萨勒姆的内心充满负罪感。爆炸案发生前,因为担心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危险,他拒绝在与恐怖分子接触时暗藏窃听器。
  
  “我本来可以阻止他们的。”萨勒姆说。
  
  萨勒姆出生在埃及。在18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成了陆军中校。1987年,他移民美国,在酒店里当保安。“我在美国的幼儿园里长大,教职工都非常和蔼亲切,所以我从小就喜欢美国。”
  
  1991年,偶然的,FBI特工南希·弗洛伊德找到萨勒姆,请求他帮助监控酒店中的可疑人物——萨勒姆的卧底生涯由是开始。
  
  经过一段时间的“见习”,萨勒姆被委以重任,转成全职带薪线人,每周500美元。可是他没能尽到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