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2:24 | 查看全部
一颗豌豆,会长成什么?

  文/社社

  有些人会给女孩子起一个文字优美而没有什么含义的名字,比如“薇”.“采薇而食者”,出自明朝顾炎武的《复庵记》。

  “薇”,名“大巢菜”,又名“野豌豆”.有些人的名字是一颗豌豆,比如赵薇。

  她演戏,在“四小花旦”中不是演技最好的;她唱歌,声线似王菲,但始终难脱演员味。微博网友点评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说她牺牲了两年陪孩子的时间,只证明了自己的人缘远超才华。我有时候觉得,作为导演的赵薇,对于戏中的演员而言,像是美国女排见识了主教练郎平在中国的人气——她们年轻,而她是superstar.

  依稀记得某一年金鸡奖发布会上记者群起而攻之的事。她因故晚来,多家记者向她发难。那时候的“小燕子”还是少女,少女当然爱哭。她哭了,老江湖、老前辈唐国强替她圆场:“请大家爱护小燕子,爱护小赵薇。”人们无法接受一介黄毛丫头瞬间成为巨星,而她是刘晓庆之后娱乐圈的第二个亿万富姐,人们仇富或是痛恨享受捷径的既得利益者,于是赵薇成了众矢之的。而在长沙的一次演出中,赵薇被人泼了粪。这是赵薇的苦。她出道超过15年,风雨擦身,渐渐变成人生的寡言者。

  “小燕子”大红之后,她一心要把小燕子替掉,换成别的什么人。但有几年,无论演什么角色,票房与赵薇是相看两相厌的,票房不是演员一个人的事,而那些电影也不是非常出色。赵薇白白摊上“票房毒药”的名号,一度落入低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2:33 | 查看全部
“鼻相完善,山根豪迈,口唇、下巴都得力,后运大好。”微博上,有人说赵薇,1976年生,面相大好,前途一片光明。赵薇自己说过,所有的导演都爱拍她的鼻子。

  赵薇的面相也许不错,但绝非一帆风顺。“小燕子”之后她高开低走,几度触底,她的转机是年近30岁的时候回到北京电影学院,考了导演田壮壮的研究生,专业课第一;毕业论文答辩,依然第一。赵薇有一个好脑子,也不吝时间与精力学习,凭借自己的能力成功考研。这期间,媒体的口风开始转变,渐渐有媒体从业人员坦言对赵薇的好感。从全差评到满美誉,赵薇花了15年。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标题是《赵薇:我不靠男人不靠权贵》。确实如此,她与张国立的违约官司,她的军旗装,她的爱情,她被人泼粪……每一次都是十足的跟头。但她有着植物般强盛的生命力,无数次摔倒,然后站起来,更稳健。罡风暴雨成了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她是忍得住千刀万剐的豌豆,被雕出眉眼,刻出神韵。她是运气很好的豌豆,但也是意志力过人的豌豆。终于,豌豆长成了赵薇。

  在她之后,有无数女孩子摩拳擦掌,期待成为下一个“小燕子”.每一片原野都有独特的光,在这一片草场上,她们肆意来去。她们都认为自己凤毛麟角,额角有羽毛,趾上有利爪,口唇中有寒意凛凛的齿,能嚼碎矿石,还有血肉与骨。她们中的一些人成为歌手、演员、模特,另一些成了野模、“横漂”,更辛苦的成了“外围女”.

  而她们,原本都是一颗豌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2:41 | 查看全部
 每个人都曾穿越过不为人知的黑暗

  有三个故事。

  一

  Nancy是我的同学,一个典型的天蝎座女生,小小的个子,却很强势。她很聪明,也很有控制欲,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如果有朋友旅行、聚会,她永远都是那个负责查攻略订酒店的人,在大家还在为去哪家饭店吃饭争论得叽叽喳喳的时候,她永远都是那个最好拍板定夺的人。

  我曾经跟她一起出门远行,一路上她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即使出门在外也仍然保持着规律的作息。而同行的我,却常常不是丢三落四就是吃坏肚子。对于她,我是极其羡慕,甚至是有些嫉妒的。我总是很佩服她那样强大的自信跟气场,总觉得她一定有非常良好的家教,一定是一路优秀着长大的别人家孩子,才不会像我,被贬低太久就莫名其妙的自卑。

  在那次旅行的最后,在回去的火车上,因为睡过头时间来不及就大头虾丢了东西,又一次自己跟自己生气了半个小时。看着她淡定的神色,我出神了好久,直白跟她表达我的艳羡。她有些意外,停顿了一会儿,然后才慢慢说起她小时候的故事。

  她的妈妈有很严重的弱听,基本属于聋哑人的范畴,爸爸是个瘦瘦小小的男人,话不多,工作很忙。于是她很小就负责照顾妈妈,带着妈妈去逛街,代替妈妈去跟小贩讨价还价。小学的时候,老师因为她妈妈是残疾人的缘故不喜欢她,总是找她的麻烦,当时她很生气,也十分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于是只好更加努力的学习。当她最后以小升初考试全县第一的成绩毕业的时候,老师终于都找到她,请她在全校新生面前做经验分享。她固执地拒绝了,即使明明知道这样只会加深老师对她的讨厌。从此之后,她再也不肯回去当初的学校看一眼。

  她很安静地跟我叙说这些事情,就像并不曾发生在她身上一样,我却难掩满脸的惊讶。我曾天真地以为,像她那样自信的人,必定是被捧在手心里呵护大的,也不曾了解过,原来强悍如她,也会经历过那样的卑微渺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2:50 | 查看全部


  楼下拐角处有个废品回收的大妈,50来岁的样子,长得很福态,整天笑嘻嘻的,很具有感染力。每天经过的时候我都会善意地朝她笑一笑,寒暄两句,一来二去也就慢慢熟悉了起来。有天经出门照例跟大妈打了声招呼,大妈却突然拦住了我,害羞地一笑,递给我一叠卡片,我低头一看,竟然是大妈的名片,上面写着“上门回收 XXX 电话XXX XXXX XXXX”的字样。我不解地望向她。她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才告诉我想让我帮忙在隔壁左右派发一下,卡片上有她的联系方式,如果家里有废品的,只要打电话给她,就可以上门回收。

  我很爽快地答应了,并称赞她很会寻找商机。她很开心的样子,还给我秀了秀她的新手机,说是儿子想的办法,还给她买了个新的诺基亚。一谈起儿子,她的话匣子就像被打开了一样,一件一件细数着儿子的趣事,脸上全是母亲才有的得意跟骄傲。

  当晚派完大妈的卡片回到家里,我跟我妈说起这件事,谁知她竟然叹了口气,说道:“她也是个苦命的。年轻时候老公死得早,她也不想改嫁,后来从孤儿院抱了个孩子回来,当成自己的孩子在养,一直靠回收废品供了二十年,艰难得无法想象。那孩子倒是很争气的,后来考到北京去念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听说也挺孝顺的。”

  我妈说得云淡风轻,我的感觉却是五味杂陈。大妈提到儿子时眉开眼笑的表情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爽朗的笑容也太迷惑人了,让人不禁想知道,要有多坚忍,才能征服过那样的灰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2:59 | 查看全部
 三

  前几天要下班的时候Karen突然扯住我,放低了声音悄悄跟我说:“你知道吗?原来Stella以前得到白血病。”我心里一惊,不由得提高了音调“啊”了出来。Karen比着手指对我嘘了一声,继续说道:“我也是刚听她校友说的,她们学校以前还给她募集过捐款,后来是还好跟她妈妈的血型配上了才好起来的。”我瞬间就愣住了,Karen还在继续娓娓道来:“她家境也不是很好,但是由于她身体一直很差,父母就搬到了北京,租了个房子找个份临时的工作。”我哑然了,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Stella是个个子高高的女生,跟我同部门但不同组,工位在我正对面。有的时候电脑出了问题,或者是收到些含义不明的邮件,我都会本能地向她询问。因为生病的关系,她大学念了六年,今年终于毕业了,听说成绩还很是不赖。平时里性子有些要强,性格不冷不热的,做事理智又冷静,不自觉地会变成同事的依赖。如若不是Karen跟我提起,我是怎么也不会想到高大如她,曾经经历过那样真切的生死挣扎。

  我尤其感激,见证过他们现在的灿烂,也得知了他们过去的阴霾。我不再轻易地羡慕,也更加明白每个笑脸背后必有不为人知的苦涩。熬得很辛苦的时候我都会想,总有一天,我也会骄傲熬过去了的曾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3:09 | 查看全部
忍得了屈辱,才能成就大事

  文/卢化南

  漫漫人生路,有太多的不如意,退一步是海阔天空,只要不忘记自己的最终使命,你还是你。要能承受别人的嘲笑,这是一种雅量,同时也是能忍的标志。

  守端禅师的师父是茶陵郁山主,有一天骑驴子过桥,驴子的脚陷入桥的裂缝,禅师摔下驴背,忽然感悟,吟了一首诗:“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巨劳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见山河万朵。”

  守端很喜欢这首诗,牢牢地背下来。有一天,他去拜访方会禅师。

  方会问他:“你的师父过桥时跌下驴背突然开悟,我听说他做了一首诗很奇妙,你记得吗?”

  守端不假思索,完整地背诵出来。等他背完了,方会大笑一阵,就起身走了。守端愕然,想不出什么原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去见方会,问他为什么大笑。

  方会问:“你见到昨天那个为了驱邪演出的小丑了吗?”

  “我见到了。”

  方会说:“你连他们的一点点都比不上呀。”

  守端听了吓了一跳说:“师父什么意思?”方会说:“他们喜欢人家笑,你却怕人家笑。”守端听了,当场就开窍了。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次嘲笑,将会受到别人更多的挑剔和攻击。人生中如果你不能忍一时之痛,那么你的痛苦将是长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3:17 | 查看全部
 其实,人生的各种境遇,都是我们学习的功课;有人能处逆境,却未必能处顺境。一个人将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犯,据说很多是带着满腔恨意出狱的;所以,出狱以后往往变本加厉,犯下更大的罪案。在佛经里,“忍辱”的意涵是很丰富的。挫折、打击固然要忍,成功与欢乐也要忍;逆来受,顺来也要受。但是,所谓“受”,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认可,而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把境遇转化超越,让自己从中获得学习成长的机会。一般人受到冤屈挫折,心理上总是愤愤不平;然而,正因为愤恨难消,痛苦煎熬也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如果借着面对打击来锻炼自己的心性品格,甚至把打击你的人看成来感化你的菩萨,谢谢他给你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心里没有怨恨,自然不会感到痛苦。

  有几位智障儿的家长说,经过漫长的岁月,他们已经能在照顾孩子的艰苦和磨难当中,慢慢体会到自己的心都被打开来了。他们能用接受考验的心情欢喜承受,所以,即使外人看来,他们的处境是苦不堪言,他们却甘之如饴。在逆境中忍辱负重、蹒跚前行,这个道理大家能接受;而在事事顺利、飞黄腾达的时候也要“忍辱”,恐怕就不容易理解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许多人在失意的时候还能刻苦自励,一旦春风得意,就放荡起来了,得意忘形,言行举止失了分寸,灾难祸害很快就随之而至。所以要居安思危,成功要忍,欢乐也要忍。

  屈辱,可以成为泯灭一个人理想之火的冰水,也可以成为鞭策一个人发愤成功的动力。要知道受屈辱是坏事,但也能变成好事。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三大精神能量源——创造的驱动力,爱情的驱动力,压迫、歧视的反作用驱动力。屈辱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压迫,它像一根鞭子,鞭策你鼓足勇气,奋然前行。

  记得一位先哲说过,无论怎样学习,都不如他在受到屈辱时学得迅速、深刻、持久。屈辱使人学会思考,体验到顺境中无法体会到的东西;它使人更深入地去接触实际,去了解社会,促使人的思想得以升华,并由此开辟出一条宽广的成功之路。

  善于从屈辱中学习,实在是成就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3:30 | 查看全部
向最讨厌的人学习

  文/胡赳赳

  讨厌,很感性;学习,很理性。

  人的身上有两条虫:一条是可怜虫,一条是讨厌虫。可怜虫发作的时候带来怜悯,讨厌虫发作的时候带来反感和不喜欢。谚语说了上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它缺了下句:讨厌之人必有可学之处。

  心理学家说:“当我们讨厌某个人时,往往因为对方身上拥有和我们相同的缺点。”对方将我们的缺点暴露出来,所以我们也将讨厌他的情绪表达出来。这是讨厌发生的秘密。

  完美的化身是不存在的,人们必须面对与他人的种种不适。

  讨厌:一种社会情绪

  明星、公众人物、名人、15分钟名人、力图博出位者,或多或少,在被一部分人“明恋”的同时,也被另一部分人“暗厌”.

  值得注意的是,阶层与阶层之间的“讨厌模式”正在妨碍社会的进步。犹太人说过:“即使你是穷人,也应该站在富人堆里。”但当阶层逐渐清晰之后,优裕阶层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获取中,占有绝对优势,从而自发地使阶层趋向稳固,阶层之间的流动变得漫长而困难。富二代形成之后,在教育、职业、城市的选择上,中下阶层面临更难进入主流社会的问题。所以,为富人代言的房地产商任志强会成为买不起房者最讨厌的人,穷人经济学家茅于轼则被指以道德代替经济学。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者和代言人,他们之间也相互讨厌,而没有采用学习的心态了解对方,倾听对方。

  在民族主义者与全球化的背景之间,也存在这样一种非理性的态度,最明显的例子是北京奥运会传递火炬期间,中国民众对法国人的不满,原因在于火炬传递在法国的受阻,从而引发中国人在北京抵制法国企业家乐福的一幕。这是典型的“互厌型”,它发生在中国人与法国人之间,甚至是国家级的事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3:39 | 查看全部
除此之外,价值观、生活方式、认同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细数身边,总会有最讨厌的人存在。豆瓣网上有人建立了个小组,名字叫“我讨厌XX”,小组的介绍很好玩,说:“把你讨厌的生物/事物说出来,我们一起唾弃他/她/它。”创建者幽默地补充一句:“为了,为了扩大阴暗面,聚集怨气。”人们在上面抒发着对明星、电视台、杀毒软件、聚会、商场活动、冬季长跑、堵车、星座等日常事件、人选及话题的讨厌之情。这个小小的讨厌者联盟,成为发泄负面能量的窗口。

  “我不再担任卫道士,而是成了小学生。”传播学巨匠麦克卢汉说。

  从讨厌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

  在没有氧气的地方,厌氧菌就会横行。学习就是给氧和杀菌。

  罗素说:“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有评论家说:“最讨厌的人是世界的另一个我。”此话不假,最讨厌的人的优点是有待发现的幽灵。

  有个着名的禅宗公案是讲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苏东坡问佛印禅师看他像谁,佛印说看他像佛,苏东坡则讥笑道:我看你像一堆牛粪。佛印不语。苏东坡得意地回家说给苏小妹听,苏小妹说:哥哥,你这次又输了。你看别人是什么,你自己就是什么,你的看法是内心的投射。讨厌是一种感性的说法,如果我们理性地看待,几乎最讨厌的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之处。人们的普遍应激反应是同情弱者、讨厌强者。强大者必有讨厌之处,最讨厌的对象往往是因为强大而“获罪”.美国哲人爱默生讲了一句话:“所有的英雄最后都令人讨厌。”人们用讨厌的模式来取得某种平衡和平等,从而适应“强者生存”的达尔文生态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3:48 | 查看全部
抛开这一点不说,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话,最讨厌的人只是少数派。他们的存在具有清道夫的功能,能够让人看清楚存在与不足。从讨厌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是对待周遭事物最好的方式。

  在异己和类己之间,异己最容易成为最讨厌的人。无论是国家、城市还是个人,观念的不同很容易造成分歧、谩骂与讨厌。如何对待异类分子。是宽容、借鉴、欣赏、接纳,还是怀有偏见?这绝非成功学的选择,而是基于一种心智的成熟。

  尼采这样说:“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善,善就令我们讨厌。”他解决了一个哲学问题,我们讨厌的对象,是我们所不能胜任的事物,哪怕它是善。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学习,学习也会令我们讨厌。之所以有最讨厌的人存在,因为那也是个我们不能胜任的人。没有任何道理不去学习他。

  罗素评述尼采时则说:“我讨厌尼采,因为他喜欢冥想痛苦,因为他把自负上升为一种义务!”但这并未影响罗素对尼采的学习,他甚至是因为无法做到像尼采那样冥想痛苦、把自负上升为一种义务而懊恼。

  想想我们身处的娱乐环境,郭敬明、宋祖德、陈凯歌、杨二……总之,列出来会是新浪名人博客的一长串单子,会在“最讨厌的人评选”中都有点击量。摒弃世俗的眼光,心平气和地思考,他们真的一无是处?恰恰相反,他们的许多能力、努力、耐力倒真值得我们学习。学无定规。那些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开启的是学习模式。可人们也会担心:“我终于变成我所讨厌的人。”这种风险也是存在的,因此有人打趣道:“当你变成你所讨厌的人时,你就成功了。”讨厌是刹车,学习是踩油门。在经济提速的历史快车道,讨厌使人清醒;而在如今金融危机的滞速车道中,学习则使人进步。

  没有人可以取悦所有人,最讨厌的人也是相对的概念。记住一句有用的话:“请你最讨厌的人吃饭,而不是请你最喜欢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