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3:57 | 查看全部
失意时苦练内功,得意时努力绽放

  文/一默

  这代人压力太大,竞争激烈、时间紧迫,因此虽然不奢望一帆风顺,但总希望人生的路是笔直一道,哪怕中间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但始终是在前进——不走弯路、不停留原地、不浪费时间。只是可惜哪怕生活是电影,我们也没有大牌到自编剧情,于是意外总是会不断出现。其中最让人难受的,往往并不是失败和挫折,而是无能为力的煎熬。

  所谓失意,就是这种感觉。不是一场巨大挑战后的失败,而是根本没有挑战的机会——无论现状在别人眼里看来是好还是坏,在自己看来都是没有希望的牢笼。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还是一个普通的基层销售经理的我,莫名其妙的牵涉到集团的内部斗争,而被派遣到一个总人口刚过百万的北方工业城市负责当地市场。由于当地消费水平较低,因此我的物质生活倒不见得有多清贫,但是精神上非常苦闷。

  首先,我原来工作的分公司有非常好的信息交流机制,通过这种交流能学到很多新的战术和思想,同时通过实验和分享验证自己的创意,总之这种交流能让人快速的成长,并且有利于形成思维体系。可是在现在所在的地方,不仅与同行其他公司交流成为一种禁忌,而且内部同僚之间也讳莫若深,极少交流。在这样的地方待上一段时间以后,我感觉自己成为瞎子和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4:05 | 查看全部
 其次,与信息闭塞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心态的僵化。这种僵化一方面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论是对业绩还是对收入都没有任何不满,对未来也没有更多的追求和期待;另一方面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抱残守缺——既然对现状没有什么不满,自然也拒绝接受工作方式上的任何改变。

  可是,作为新上任的销售经理,尤其是作为还想有更多作为的年轻人,我毫无疑问是希望能通过一些改革来获得比前任更好的成绩。奉行个人努力可以逆转不利环境这种逻辑的我,在当时的环境下尝试作出各种努力,包括灌输新的愿景和价值观、建立新的奖惩制度以形成对行为的激励、设立试点部门以结果来带动其他人、招聘新员工组建新部门用鲶鱼效应来刺激老员工等。这些方法并非毫无成效,我所辖市场的业绩也是逐步攀升;但是,无力感仍然挥之不去——我最终发现我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公司,只要我的推动力稍微减退,公司马上恢复到原状。更可怕的是,我自己从这个过程中得不到任何能力上的进步,我感觉我的前进之路在这一站停滞了。

  我终于承认,人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我所能做的,就是像西西弗斯一样每天重复着不能不做却徒劳无功的工作。这样浪费生命对我这样心性的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可是我无法逃脱。后来我回头想想,自己当时的状态近乎抑郁症——幸好我当时不知道这个名词,否则很有可能陷入自我暗示的恶性循环。

  有趣的是,经过几个月这种煎熬以后,我开始产生一种想法:无所事事本身也是一种成长。既然在工作上我做不了更多,那么我尽我所能做到极限就好。于是我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身上——白天出门工作,晚上回到自己的住处读书,睡前出门溜达一个多小时,抽烟、思考。那半年我读书的量不大,但读书的认真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关于自己的现状和未来,关于自己的心性,关于行业和职业的发展,我进行了一轮又一轮苦闷无解的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4:15 | 查看全部
这种经历的价值在当时是体现不出来的,可是在沉寂了一年后我重新获得一个释放才华的机会的时候,我惊喜的发现自己虽然在具体工作的技能上跟以前并没有太大进益,但是性格却成熟了不少,在处理问题的全面性、柔和度上都有了不少的改变,也更能体会工作中处于不同角色的人的不同立场和想法。可以说招数还是那些招数,但是内力已经大涨。

  沉寂一年的另外一个作用是,重新获得舞台的我不再把机会当做自己才华和努力必然的结果,而是把它当做上天的恩赐而格外珍惜。我把每一项工作的细节都做到臻于完美,对每一个同事或客户的困难都尽力帮助,对任何一个承担责任的机会都格外珍惜,因为我知道它们未必会再来。一年积累后的尽情释放让我大放异彩,我就像一个闭关后刚出山的江湖新秀一样吸引了很多的眼球,一下子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角色成为行业内年青一代中略有名气的人。

  之后,我又经历了一些起起落落,但这时我已经明白了起落之间的真意。人生的发展永远不可能是匀速或者一直加速,而是走走停停,偶有走弯路和掉头的时候。所谓“自知之明”的重要一点,就在于清醒的判断自己现阶段所处的状态,也就是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对周遭的环境和事情的结果具有掌控力。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什么,这个时候强迫自己逆势而为,不仅徒劳无功,让自己更挫败,还可能让自己的生存环境更恶劣;而当我们有能力去影响事情的结果的时候,如果无所作为,则是对自己生命和才华的最大浪费。

  在失意时苦练内功,不仅仅是因为此时对其他事无能为力,更是因为这是难得的静心学习的机会。我们有很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因为忙于事务性工作一直没有时间去做,遇上难得的闲时,正好补上这缺失的一课。我看很多成功者在失意时(被贬、入狱等),都不约而同的做了两件事:读书、跑步。因为这两件事都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很重要;第二,得势时没时间做;第三,当下能自由的做而且是唯一能做的。

  在得意时努力绽放,也不仅仅是为了补回失意时落下的时光,更是因为这是难得的机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生的舞台亦是如此。再好的功夫,都未必有展现的机会,因此有了机会就一定要做得精彩,不留瑕疵,在有限的机会中尽可能多走一步。此外,得意时的绽放给人留下的印象,很可能是把自己拉出下一次失意的力量。

  有一位做投资的朋友告诉我,成功的专业投资者并非总是准确预测市场变化的人,他们也常犯错误。所不同的是,这些人能够在自己正确的时候最大化的取得战果,而在自己错误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免损失。无论这个说法是否真实,我觉得都可以适用于人生的其他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4:26 | 查看全部
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

  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这是我妈常说的一句话,每当我面临困难及有畏难情绪的时候,我妈就用这句话来鼓励我,这真是鼓励离家出走的节奏呢。

  很多人有一样的困惑和吐槽,比如在自己的小家乡多么压抑,感觉自己的一生不甘心这样度过,自己的工作多么不满意,不知道该离开还是拔地而起去反击。你问我,我也不知道你应该怎么选择,人生都只是自己的,谁也无法代替你做怎样的选择,因为没人能保证你未来的路就再也不会有任何困惑。

  我有一个和我熟识的快递员,我在之前公司与他合作了三年。最开始合作的时候,他负责收件和送件,我搬家的时候他帮我安排过两次公司的面包车,有时候他送件的时候会顺路把我塞在他的三蹦子里当货物送回我家。他时常跟我提起在老家农村种地的生活,以及进程之前父母的担忧及村里人为他描绘的可怕的城里人的世界。那时候的他,工资不高,工作辛苦,老婆怀孕,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住在北京很郊区的地方。一定有很多人想说:“这还在北京混个什么劲儿啊!”但他每天都乐呵呵的,就算把我快递送跑偏了也乐呵呵的。某天他突然递给我一堆其他公司的快递单跟我说:“赵姐,我开了家快递公司了,你看得上我就用我家的吧。”我有点惊愕,有一种“哎呦喂,张老板好,今天还能三蹦子顺我吗?”的感慨。之后我却很少见他来,我以为是他孩子生了休假去了。再然后,我只能见到单子见不到他。某天我问起他们公司的小快递,小伙子说老板去了上海了,在上海开了家新公司。我很杞人忧天的问他:“我擦,那上海的市场不激烈么?新快递怎么驻足啊!”小伙子嘿嘿一笑说:“我们老板肯定有办法呗!他都过去好几个月了,据说干的很不错呢!”“那老婆孩子呢!孩子不是刚生还很小吗?”“过去了,一起去上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4:47 | 查看全部
那个瞬间,我回头看了一眼办公室里坐着的各种愁眉苦脸的同事,并且举起手机黑屏幕照了一下我自己的脸,一股人艰不拆的气息冉冉升起。并不是说都跳槽出去开公司才牛逼,在公司瞪着眼睛看屏幕就是呆逼,我是想说,勇气,改变自己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越活越内向,越来越自闭,不想说话,不让见生人,越长大越孤单,以至于滋生了“换个新环境我这种性格估计也不会相处融洽所以还是呆着忍忍也能过就算了”的思想感情。与其说自己自闭,其实就是懒,不想突破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安全区域小圈圈。工作难受不能忍的想到去了新环境还得重新认识人闹不好还有几个合不来的工作起来前三个月肯定要往死了干就算了,生活中觉得环境不好向往大城市于是看看蜗居中北漂青年自觉自己只能住一单间这还怎么过得下去于是也算了,想要开个淘宝店一想到还要苦逼兮兮的天天PS进货发货闹不好还得旺旺吵架那还是算了。于是大家都活在了对别人的羡慕嫉妒恨与吐槽抱怨生活不得志,搞得刚毕业的人都活的跟30岁一样。

  前几天看《拒绝平庸》看到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嫉妒别人的成功?正是因为知道做成一件事不容易又不愿意去做,然后又对自己的懒惰和无能产生愤怒,只能靠嫉妒和诋毁来平衡。哎呦,我的小心脏都害羞了。

  其实走出去不一定非要走到什么地方去,而是更强调改变自己不满意的现状。有人问我那你常说要坚持,天天跑出去怎么坚持。其实要坚持的是一种信仰,而不是一个地方,如果你觉得一个地方让你活的特别难受,工作的特别憋屈,除了吐槽和压抑没别的想法,那就要考虑走出去。就像歌词里说的:“梦想失败了,那就换一个梦想。”不能说外面都是大好前程你赶紧去吧出门都是大蛋糕,但是肯定你会认识新的人有新的机会,甚至树立第二人格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的机会。

  比如很多人觉得在一个公司做不下去,是不是自己能力有问题?从而自卑了起来。前几天给猎头推荐人,顺便提了一句这个男生被我们公司辞退了,所以你们要小心点,看看哪里是死穴,别再淌上去。猎头笑笑说:“职场上的合适不合适,有很多可能性和干扰因素,不是仅仅是能力的事,谁说他在这里干不好,去别的地方也不行呢?”想想,真的是这样,职场上总能见到在一个地方死活呆不下去而另一个地方就如鱼得水的人。有时候走出去不仅仅是找到新机会,更重要的是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树立起人生新的自信与欢乐。

  这么想来,别在同一个地方折磨自己太久,别跟自己长时间过不去。出路出路,走出去了都是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5:00 | 查看全部
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够和你一起K歌

  文/蒙山小草

  我的朋友,也许你觉的到歌厅K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对于从农村出来的我,可谓是一件大事,一件天翻地覆的大事。对我而言,这代表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从物质生活走向精神生活的转折点,多年以来,为了应该做的事情,我喜欢的世界一片荒芜,长满杂草。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从我记事的那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没法与你拼爹。更无法在物质精神层面上与你比肩。在我刚懂事后,我就得帮助家里干活挣工分。我讨厌下地;讨厌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感觉;讨厌农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那时比较喜欢的就是上学了,因为上学是走出农村的的唯一出路。为了不干农活而上学是我那时候为我最原始、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如果说是理想的话,那个时候的我已经种下理想的种子,那就是离开农村,不当农民。

  我在我们村的小学上了五年,五年里只有一位民办老师教我们,他教我们所有的课程: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我们的音乐和体育内容是一样的,就是在校园里疯跑。我后来几乎是乐盲,身体却很好,应该和这很有关系。课程表就是摆设,反正就一个老师,他想咋上就咋上。农忙季节,他布置一下作业就干活去了。剩下的时间空间都是我们的。我们经常偷偷的溜出去,洗澡、打牌、或者打架。记忆中的小学,时间总是那么充裕,阳光总是那么的明媚。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都在胡乱的生长着,那时学到哪些知识我早已经忘了。但没学到哪些知识我还记着:我不知道城市的斑马线,不知红路灯是咋回事,甚至那时买的作业本上写着班主任一栏我都不知是干什么的……等以后上了初中,发现竟然一位老师教一门课,我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这样呢?这样的环境里,大家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五年级毕业,我们班总共二十八个人,只有一个考上初中的。天可怜见,那个人就是我。我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也许是我在乱糟糟的环境里,还有一颗上进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5:19 | 查看全部
父母没有表达他们的欣喜,不知他们是因为含蓄还是为失去了一个劳动力而失落。反正我去离家十里远的乡镇报名的时候,他们没送我。我就自己一人独自背着行囊,在同学和其他家长的夸赞声中离开家乡。如同一个赶考的秀才一样,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到了学校,天下起了雨。陆陆续续的有人打起了伞。我躲在走廊下,看到一个穿着裙子,打着伞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她优雅身体从我身边一闪而过。她是那么的清纯漂亮。在我当时的思维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冲淡了我些许的孤独,使我心里充满光亮。“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心里有了莫名的激动和渴望。

  最初的时候,她就是我的梦想,但可惜我们没有分到一个班。初中三年,我没有和她说过一句话,甚至我不知她的名字,但报名那天的她。却感动了我好多年。乡镇中学比我们小学好多了,至少我知道班主任是什么意思了,而且还能见到漂亮的女老师和女同学。说话都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简直就是一堂堂的音乐课。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陶醉于这样的氛围。我觉得我现在朝我的梦想近了一步。为了这些,我可以忍受经常喝不上水的窘况,可以忍受吃咸菜,吃煎饼的的日子(虽然现在我闻到它的味道就犯呕)。可以忍受睡地板的环境。那时每周我只拿四毛钱,这个钱用来买水喝,当时五分钱一桶水,每周16顿饭,两个人合伙喝一桶水,钱正好用完。每周拿48个瓜干煎饼,每顿吃三个,正好吃完。周六走回家的时候,往往要在途中吃点煎饼渣子补充点体力在继续赶路。就这样的上午了初中。

  高中条件好了,有自行车了,能吃上面饼了。而且基本能周三回家一次,偶尔也能见点荤腥。虽然有时夏天潮,不得不吃长毛的饼子,但是我很知足。因为我已经离我家越来越远,离我那些小伙伴们越来越远。我是那么的想离开他们,离开乡村。我离我的梦想越来越近。

  这个世界还是靠谱的,努力会有回报。我最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乡镇老师。然后是结婚生子。可生活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我依然为生存而焦虑。那时我每月工资500多元,媳妇为了看孩子,没有上班,全家的就靠这些钱来维持。我弟弟在家种地,都比我宽裕。在很长的时间里,我觉得生活欺骗了我。面对生活的困境,我一筹莫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5:30 | 查看全部
就在这个时候,我学校的一个老师考上了研究生。仿佛在在黑夜里看到了光明。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教学之余,我开始复习考研资料,一年后,我考上了研究生,然后辞掉公职,义无反顾的又回到校园。这时我发现我比我的辅导员年龄都大。很多人不理解我的举动。我也曾彻夜难眠,想过自己走过的风风雨雨。也曾犹豫,也曾动摇过。上研究生的这几年,我必须在为生存奔波,我已经结婚,不能再靠我的父母,为了生活费,我白天上学,晚上去地边摊帮人端菜端酒,帮忙串羊肉串;周末穿梭在大街小巷,挣点家教钱;也改过高考试卷。学子们恐怕不会想到,有一双可能决定他们命运的手,也可以用来穿羊肉串。

  在寒假里,我每天早上五点骑车到乡村的集市卖对联。甚至小年没过,就不远千里,贩果苗到重庆,穿三峡,过长江,经过悬崖峭壁。住五元钱一晚的旅馆,夜里与老鼠作伴。一天吃两顿饭。穿梭在远离家乡的崇山峻冷,我不知路在何方。也曾感到迷茫,感到绝望。我真的不想那么坚强,可是我没有可以哭泣的肩膀。

  毕业后,我在省城找了一份工作,后来买了房子。把孩子、媳妇也带到城市。户口也迁了过来,现在也算是个城里人了。虽然是房奴,但是我已不在为生存而焦虑。当一切步入正规,生活趋于平静,闲暇的时候,看着鼓鼓的肚皮,我知道长期的懒散已经出现反应,生活好点之后,我在潜意识中不断的喂饱自己来补偿曾经的饥馋。我总觉的这顿没吃饱,下一顿多吃一点算作补偿。过度的补偿已经让我不堪重负。生活的目标不是为了活着。而是快乐,是时候找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今天和你一起K歌,有一瞬间我忘掉了外边的世界,一种心灵的愉悦透彻心扉。我陶醉在儿时的梦想里,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愉悦,一种我苦苦奋斗的要寻找的东西。我不知我是不是你身边的匆匆过客,一闪而过。但我知道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见证人。因为有你,我知道了我还需要什么,因为有你,我的世界已经开始了新的一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5:42 | 查看全部
于是,一路收获一路失去

  文/风为赏

  小哥来深圳两个月后,电话联系约周六一起聚聚。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激动、惊讶或者欣喜,而是习惯性的先考虑周六有没有工作备注事项,然后才答应,好像仅仅是知道了一件事情,除此没有任何的心理波动。后来,我把它称为非正常淡定。

  一段时间疯狂地看《穿普拉达的女王》。一遍又一遍,然后依然跟朋友讲不清楚故事内容。每一遍都看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并且下意识的习惯分析研究人物的性格、心理且以此为趣,想来并不能成为一件浪漫的事情。

  KTV里,小哥在唱陈楚生的《有没有人曾告诉你》,包间里的灯光委实不好,于是我一直都看不清他的脸看不清他的表情,小哥又戴着厚厚的眼镜,于是我连他的眼神也都看不清。他的这首歌唱得却比陈楚生更让我心疼(ps:小哥,妹子不是夸你)。小哥,10年前你来深圳意欲拼搏描绘你的梦想和10年后你再来深圳的心境有什么不同呢?却终是没有问出口。

  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在意,在意这座城市的距离。

  电影里,米兰达说:我需要10条或者15条CK的裙子。

  安迪:什么样的裙子?

  米兰达:这种无聊的问题你还是去问别人吧!

  哦,女孩,这真是糟糕的开始。

  白白在一旁一直教育我:你干嘛这样呀?你怎么不唱歌?也不说话?也不跟人家交流,有必要这么淡定吗?干嘛这么不合群哇?你看看你的脸,谁欠你钱了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35:56 | 查看全部
要是郑郑在,一定会很认真地对白白说:不是的,你不了解她,她不是故意装的,是已经习惯了这样,这种状态已经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了。真的。

  遗憾的是,郑郑不在,故我只有向白白翻了个长长的白眼:我自家哥,我爱咋咋。

  詹姆森说:当你和亲情越来越远时,你就会得到晋升。

  2年多前的一次出差,深圳到广州,一行5人。买好票等在候车厅,霞姐中途去洗手间,而播音恰好提示开始进站。兰姐说走吧,我说:霞姐还没有到哇,等等吧。兰姐说,走吧。然后起身离开。

  车上,兰姐问我,这种情况,你会不会等?

  我没有任何犹豫的回答:一定等。

  兰姐:如果今天你是我,你会不会等?

  我说:我们不赶时间,为什么不等?

  兰姐没有多说,也没有问我缘由,只是告诉我一句话:记住,这种情况永远不要等!

  彼时,我大概是一脸的委屈。

  在心里面不断的否认编排,我才不会像你,这么没有人情,我肯定会等。

  彼时,抛开工作,我更愿意与霞姐一起,她热情、善良、亲和,私下里我们玩笑,八卦,冷笑话不断……而我们的兰总淡漠得难以讨好。

  1年前,广州会展,出差,一行4人,临出发时倩妞迟到,同事说等会她吧,我说:不等了,告诉她地址,自己搞定。

  彼时,大概是忘记了自己曾经说过,我肯定会等。

  彼时,已经跟谁交往都会注意分寸,不过分亲密也不过分疏远,很多事情习惯了看在眼里,不参与评论。

  兰姐越来越习惯我,家庭聚会喊着一起,看电影喊着一起,买衣服喊着一起,学英语喊着一起,游泳喊着一起,打球喊着一起,哪里新开了餐馆很好吃也喊着一起。

  同事朋友常常调侃我幸运,悄悄向我透露兰姐待我不一般,是几任助理中最好的。我都会回以突然得知的兴奋和谢谢。只是我与兰姐的约会中,我永远都会为自己的消费买单。她请看电影,我请吃饭;她请买东西,我请看电影。抛开工作上的上下级关系,生活中我们更像朋友。我从不在私人时间听从她的我是老板我买单的言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