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09:59:59 | 查看全部
即使女儿如今两岁半,但是,我从来没有认为繁忙琐碎的生活会将我变成黄脸婆,我在锻炼的同时,也在不断调养自己的身体。每天睡前会将豆子泡好,次日起床自己动手打豆浆,打豆浆时放入红枣以及枸杞。我买了很多的密封储物罐,里面都装满了各种物品,有红米,血糯米,红枣,枸杞,玫瑰花,昆仑山雪菊以及各种豆子。
  
  对于女人来说,没有比补气养血更好的保养方法了。
  
  所以,亲爱的姑娘们,不要指望你去药店买一些补血的口服药或者药类服用就会有用。那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生活是一出沉稳的戏,需要的是坚持不懈。
  
  而日常的细节只要你注重起来,你便可以变得十分完美。
  
  上次十二推荐大家买的经络刷,我也十分推荐,并且我已经坚持用了半年之久。每天洗完澡睡前,我都会涂抹精油配以使用。
  
  腰腹部用的精油是我买了单方精油调配之后使用的,效果也很好,现在腰围二尺,关键腰腹部的肉肉都十分紧实。这个尺寸对于很多姑娘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生完孩子之后胖了不少来说,如今能够维持,还是很欣慰。
  
  饭后会以瑜伽腹部呼吸法收紧会阴部站立十分钟。站立时小腿要用力往回收,膝盖放松。
  
  我每天会将红枣,枸杞,玫瑰以及胎菊泡水喝。坚持也有一段时间了,近来气色十分好,虽然还是会熬夜。
  
  还有很多,这些都是我自己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看到效果才写出来。
  
  亲爱的姑娘们,我不是知心姐姐,我依然有很多的东西不会不懂尚在学习。如果你们对生活依然迷茫,那么,请看看十二的日志。如果你们对感情迷茫,那么,请看看苏芩的《情场不输人,职场不输阵》。如果你们对保养迷茫,那么,请看看佟彤的《脸要穷养,身要娇养》。
  
  我希望所有的人在未来都能够遇见那个越来越好的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0:10 | 查看全部
做想要的自己
  
  文/方文山
  
  相信有很多人都会盲目而不切实际地羡慕电视偶像剧里,那男女主角多彩多姿、丰富多变的感情生活。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谁也无法被他人复制与取代,如同世上没有两个指纹一样的人。任何一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无论你这一路上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喜怒哀乐,都是经过量身定做,只适合你自己去体会的戏份儿。
  
  通常大部分的人都只是选择性地节选自己羡慕的对象以及想要模仿的部分。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所钦羡的对象在你看不到的另一面,有什么样的烦恼与缺憾,你不会知道,或者你也不会感兴趣。
  
  什么叫做平淡无奇如白开水般的日子?你每天上学固定坐同一班捷运,或许当天出门前还跟妈妈怄气,接着中午吃六十块钱的便当,上课时与同学间发生些小争执,到了周末跟男(女)朋友人挤人地看场电影,在假日的夜晚上网聊天,或者参加朋友在KTV举办的生日聚会等。以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全部加起来,就已经算是一种人生戏剧,你已经在演以自己为主角的偶像剧了。
  
  生活不是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才叫精彩;感情也并非一定要有山盟海誓的冲突,才算真爱。电视中的偶像剧,因为收视率与时间的压力,它必须把真实的时间浓缩,然后以紧凑的剧情与经过渲染的情节去铺陈故事内容,如此才会有所谓的收视率,以及伴随而来的广告收益。这就像你可以透过一场短短一小时半的电影,观赏一个人长长的一生;或者了解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年代的更迭。但是,真实的人生是很琐碎、冗长而沉闷的,甚至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机械式的重复。这些所谓平凡单调的日常生活,在讲究戏剧冲突与张力的偶像剧里,是不可能演出与交代的。
  
  不要一直抱怨自己所不能控制与拥有的一切,每个人都在演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偶像剧。在这场戏里,你的角色与戏份没有人能够取而代之,你只有真正发自内心地接受自己现在所能拥有的一切,不管是外貌、身材、学历、朋友圈跟工作环境,以及家世背景,还有所交往的对象等等,否则你就会永远没有快乐的一天。
  
  因为,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愿意当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0:18 | 查看全部
没钱你就别花,想花你就去挣
  
  今天又想说说一个朋友的经历,又是一个励志故事。在说之前,我得感慨一下:这样算下来,身边牛人挺多的,我怎么没有被同化一下啊!
  
  且称这个朋友为华姐吧。2003年认识华姐,她跟我的大学同学住在一个宿舍,但不是我们班的同学,而是来进修学习的。因为都是湖南人,所以熟悉得比较快。一来二往,成了很好的朋友。
  
  华姐很朴素,在中央某台做上总导演后也经常跟我们做公车、吃路边摊,还跟同学合租房子。有的时候明明特别累了,我都想打车了,她还拉着我坐地铁什么的。一直不以为然,觉得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方式不一样。
  
  后来我和一些朋友成为了她工作上的同事,她是我们的领导,经常一起出差和相处的时间更多了。才慢慢知道,华姐家境不错,可以说是非常不错。老爸是湖南某市市委书记(年轻的时候是某届省委书记的秘书,被派至地方锻炼,结果因为恋上华姐的妈咪,放弃了回省里的机会),老妈也是某局的领导班子成员。华姐20岁就进了湖南台,欧阳常林曾经是她的直接领导,跟她同批的同事马昊已经是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制作的老大。在本可以成为湖南台娱乐部负责人的机会下,华姐选择了到北京学习。然后开始自己一个人去寻找机会、谈项目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0:28 | 查看全部
我见识过她如何谈客户写方案到凌晨,我体验过她为了节约钱跟两个人合租自己住的小阁楼,我笑话过她一天不停歇的手机。我也曾经问过华姐:这么辛苦的谈客户,为什么不适当利用老爸的资源?华姐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们家的孩子18岁以后要自己养活自己。如果没有钱,不要买衣服、买鞋子,买这些无用且虚荣的东西。
  
  我不知道卧龙阁里头有多少人是18岁之后就能经济独立。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做到没有钱就什么都不享受,不求助别人,一直等到自己奋斗到了第一桶金。我知道自己没有做到,可能也做不到。但是这不能阻止我佩服华姐。也不能阻止在我特别想花钱的时候想起华姐,然后立马就变得理智了。哈哈,华姐要是知道她对我还有如此教育功能,她一定会在美国笑成了一朵花。
  
  现在的华姐到底有多么成功我不想说太多。(怕被说是炫富,怕被拍)我只说说我,说说我们。我不知道的事情很多,我不能做的事情也很多。有时候,我也可能永远成不自己佩服的人。但是,不能放过一切似乎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的机会。
  
  你们也要一样呀。或许跟华姐的职业不一样,或许彷徨在求职的路上,或许郁闷在一份不能发光发热的工作。但请你们明白幸福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适当对自己严苛一些。请你们对现在的困境不要感到沮丧,拿出“没钱你就别花,想花你就去挣”的勇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0:43 | 查看全部
你需要继续走,发现一条更宽阔的路
  
  文/夏奈
  
  “我爸老是说我不爱这个家,不愿意和他们沟通;但我下班后得换乘两次公交、站一个多小时才能回到家,到家后我真的是累到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青小青是我的豆瓣友邻,这个北京姑娘,带着北方人特有的豪爽气,有一晚提着几个凉菜就上我家做客了。她说同事拜托她来咨询一些情感问题,问完同事的问题后,也开始说起了自己的苦闷事来。但她当然不是个例,事实上不止一个友邻跟我抱怨过同样的问题。
  
  “我的室友总觉得我是个很难相处的人,可是事实上从广告公司加完班回家后,我除了想躺在床上睡个半死什么都不想做,我甚至连妆都不想卸;你知道我都是怎么度过周末的吗?我都是从周五晚上拉起天窗直接睡死到周六下午的。不是说我不愿意周六一大早陪室友们去顾村公园烧烤,我真的太累了,累到觉得周末一睡就过去了。”
  
  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无休止的工作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无休止工作后所带来的身心疲惫感,延续到了下班后的生活,慢慢在吞噬掉他们工作之余的日子。这种疲累感,几乎就是都市一族身心亚健康的最初来源。
  
  每次听这些年轻人吐完这些苦水后,我就会想起两年前自己的第一次辞职。辞职回家的那天晚上,高峰时段的上海地铁二号线依旧是那么拥挤。人们的表情都很平静,大家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毫无兴趣。
  
  可怕的地方在于,这种在地铁上的冰冷情绪是可传染的;它像是一种冷冰冰的传染病毒,让整座城市每一天的下班时段都变得拥挤、暴躁和死气沉沉。
  
  我突然觉得,也许就是在这辆地铁上,我想要辞职的想法第一次萌生出来。从这一些无论怎么拥挤也无法从心底感受到温暖的人身上,突然醒悟:我真的,要变成这样子的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0:55 | 查看全部
辞职后我在家里宅了一个星期,有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开始想以后的打算。毫无思绪的时候,我突然有点怀疑辞职是否是正确的选择。为了让自己不一直处于纠结的状态,我开始问自己一些问题。
  
  “你工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让自己变得更开心。”
  
  “你现在的生活有变得更好吗?”“没有。”
  
  “你每天挤在二号线的时候觉得开心吗?”“没有,我觉得脑袋是一片空白的。”
  
  “你希望这样的生活继续下去吗?”“不希望,我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尽早结束…或者说,尽早得到改善。”
  
  “这样想的话,你还后悔自己辞职了吗?”
  
  “我想我一直都是不后悔的,只是我现在对突如其来的空白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才…才觉得自己应该要安定,停下来,停下来接受这份工作,或者说…接受自己变得冷漠和麻木。”
  
  “你知道吗,夏奈,我觉得,你不应该在这时候停下来,你不应该让自己变得像动物园的动物园一样,只懂得在地铁站的栏杆里穿梭;我觉得你应该继续走,直到你发现一条更开阔的路。”
  
  你需要继续走,直到你发现一条更开阔的路,我听见我的心这么回答自己。
  
  我突然意识到我在上海的这四个月,内心和精神意念上是停滞的。就像保罗科埃略在《十一分钟》里讲到的那样:“生活有时候很吝啬,这么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生活着,却不会感受到任何新的东西。”是的,我感觉到自己在待人处事上变得圆滑,感觉到自己在变得疲惫、在变老,但是我感觉不到自己的成长。发现自己不断在变老却没有一点长进,令人尴尬和难堪。
  
  我当然也可以选择略带逃避性质的选项,以防止可能无法解决矛盾所带来的无力感不断啃食我的内心。但我的心告诉我:亲爱的夏奈,你要继续走,才能发现一条更开阔的路。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刻,我选择再一次出发——带着更多的矛盾、更多的承担重新出发。我知道如果我在出发前选择妥协,也许在一定层面上我会得到满足,而那一层面的满足也许会给我带来短期内可观的物质回报,能让我获得别人的理解和赞赏。但是正如我一直在谈论的“自我”一样,我不了解这种最终目的是为了短期利益和“被他人理解”的妥协是否值得。
  
  这个时候,我的内心帮我了很多的忙,它使我相信我应该更加爱我自己。也正是我的心,一直陪伴着我,在我找到更开阔的路前,用尽全力去保护我。
  
  问问自己:“你工作是为了什么?”“你现在的生活有变得更好吗?”“你现在过得开心吗?”“你希望现在这样的生活继续下去吗?”
  
  你的心,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1:05 | 查看全部
埋葬梦想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文/于震
  
  临近清明节,除了对假期的欢喜,还有对故人的追思,80末90初的这一代人也终于大学毕业,走出象牙塔。于是一句“清明,应该去曾经大学祭奠一次,因为那里埋葬了你的梦想”引发很诸多人的共鸣。年轻气盛早已被四年的时光消磨殆尽,梦想也终于成为了彼此回忆曾经时的笑柄。
  
  “对对,你小子当时还说过要去谷歌呢!”。
  
  “都是过去的事儿了,你不是也说要迈进华尔街嘛!”。
  
  两个人相视一笑,便没了下文。
  
  你说“我们这么努力,其实就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你说“我们注定只是大多数的平凡人,归于平淡是我们的命运”;“你说成功需要太多太多努力之外的事情”;你说“这世界永远都是不公平”。对,你说的都对,大多数人的父母没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梦想,他们也没能力给我们一个良好的教育。这是命,我信。
  
  没能含着金钥匙的出生的你,没能通过高考跃龙门的你,来到一所普通的大学里,挣扎了几年,就认为离梦想越来越远了,你突然就觉得上大学又怎么样呢?最终仍然没有抗衡过平凡的命运,你说这也是命。
  
  命你妹啊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1:17 | 查看全部
晚上通宵打游戏,第二天起不来抱怨学校的作息不规律的时候我怎么就不觉得你脸红呢;一学期不见得翻几页课本,说老师啥都没教,一点水平没有的时候我怎么就觉得你特理直气壮呢;书本太旧,知识落后,不乐意上课,那课下我从哪儿也没感受到你走在了知识的前沿呢;终日奔走于学生会之间,你觉得这更重要,那走出校门从哪来的底气就敢说大学什么都没教你呢;谈恋爱的时候花前月下,打情骂俏,时光流逝的怎么就那么理所应当呢;每天在宿舍的狂欢中怡然自得,在电视剧的温情里痛哭流涕,我们看不懂数学,就觉得这东西毫无实际意义,我们过不了四级会说这不代表我没有一颗学习英语的赤子之心。这是命,我死也不信!
  
  你在自习室里呆一会就说累了,你思考一些事情没些功夫就说烦了,你翻几页书就说这太枯燥无味了,你动不动叫大家吃饭聚餐,要联络感情,你三天两头的和大伙逛街K歌,要舒缓心情。那你TM在抱怨为什么我们就要甘于平凡的时候就没觉得我这TM的也叫勤奋吗?
  
  毕业季那几个月,你天天醉生梦死,逢人就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从楼上扔东西叫骂的时候我怎么就没觉得你有这么柔情似水呢;毕业季那几个月,你天天迷茫无助,逮人就感叹未来无望,前途渺茫,那出去旅游,拍照游玩的时候我怎么就没觉得你这么会探索人生呢;毕业季的那几个月,你天天怀念大学的学生生涯,见着弟弟妹妹就说那段美好的青春一去不复返了,要珍惜啊,你就没觉得弟弟妹妹会疑惑,美好的青春就蜕变出这么一个玩意儿吗?求学的时候我怎么就没觉得你这么只争朝夕呢?
  
  现在去社会上提起大学生,都快到嗤之以鼻的地步了,什么不好听的形容词都敢用,你也开始张口骂,那你张口骂的时候怎么就觉得这TM跟你半点关系都没有呢?你天天无所事事的感叹青春流逝,动不动心情不好就什么都不干,逛淘宝,打游戏的时候永远精力充沛。你说我不频繁,对,一周两次,一次三天,一次四天,我要是说多了,都不好意思张嘴。观念不就是这么被一次次无底线的颠覆的吗?对,我们是个三本,我们大环境不好,那同宿舍的那个甘于平凡的哥们,你怎么又训斥人家不求上进呢!5000多年的历史,哪个老祖宗告诉你干什么事儿过过嘴瘾就算办了的?
  
  你说我也不算虚度,大学是半个人情世故场,要圆滑,要建立人脉,那句卡耐基的“一个人的事业%15由技能决定,%85由人脉决定”让你如获至宝似得把它奉为金科玉律。那些传授你经验的前辈就没告诉你建立人脉的第一步是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吗?你存的几百个手机号,清理的时候不累吗?真能办事儿的人一口回绝了你你不也一点脾气没有吗?
  
  你说我太幼稚,太执着,太傻,太理想,不懂人情世故;我知道你很成熟,很变通,很精,很现实,通晓为人处事。那这么能干的人,怎么就把梦想弄丢了呢?
  
  我特别讨厌成功学的那一套,那种纯狗血的励志除了赚钱没什么大作用。但是追求梦想这种事儿,它不就是一个信念吗?咱们这一辈子不就是要做一个符号吗?一个死也要死在追求梦想道路上的符号吗? 这和成功有半毛钱关系吗?
  
  我同样特别讨厌“混”这个词儿,这事儿是天底下最高尚的,没有之一。
  
  我们没必要去曾经的大学里,为自己默默哀就可以了,因为曾经那份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勤奋已经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1:27 | 查看全部
谁说你没有理想
  
  妞子拿下耳机,扭过头来问我,妈妈,你觉得我当个特种兵怎么样?
  
  她正在电脑上看关于特种兵的电视剧。
  
  当然好啊,你要是能当个女特种兵,那我得骄傲死了。我走过去坐在她旁边。拜英雄情结所赐,我看过不少这方面的小说,可以让我跟妞子大讲特讲国内国外特种兵的种种过人之处,尤其是现代那些掌握高科技的特种兵,除了拥有非同一般的实力之外,还有着一流的头脑。
  
  母女俩你一言我一语,很激动地分享了对特种兵的各种崇拜。我忽然对妞子说,你知道要具备这样的本领,需要经过哪些训练吗?我仔细搜罗记忆中那些小说里的描写,从体力、精神、技能到知识、智力等方面,大概给她作了介绍。
  
  天啊,这么这么的不容易啊。妞子哀叹道,那我还是算了吧。
  
  我知道她也就是说说而已。但我希望她能具体地认识到,每种让人崇敬的状态,都是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得到的。
  
  上初中以后,妞子越来越有主见,对事情也有了明显的好恶。跟很多小女孩一样,有段时间她特别迷各种歌星,特别是选秀明星,迷到听一句半句就能说出是谁的声音或是哪首歌。虽不至于到追星的程度,但我还是担心会影响她的学习。更何况,在我看来,喜欢这种流行一时的明星,实在不是有追求有品位的表现。每次她提起某某明星,我都很鄙夷地打击她。
  
  某次,她爸听见了,私下跟我说,从大方向看,妞子的喜好至少是正面的,何况她的喜好,除了流行音乐本身,也多来自媒体对明星努力奋斗的励志宣传,直接用我们的价值观来强行影响她很不合适。而且,从家长引导的角度讲,这种做法只会让妞子越来越不愿意跟家长交流。我仔细琢磨了一段时间,确实认识到,在如今的环境背景下,孩子喜欢明星再正常不过,如果我希望能引导或影响她,首先必须对她的想法充分肯定,同时把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跟她平等地交流,相信她会作出更加成熟的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1:36 | 查看全部
没多久,我就发现,妞子喜爱的明星慢慢集中在有学养背景的创作型歌手上了,比如毕业于比肩哈佛的自由文理学院威廉姆斯大学的王力宏,以681分的高分考入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的周笔畅,曾经的复旦大学高材生尚雯婕。她甚至说,以后想当个音乐人。
  
  妞子学过好几年钢琴,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作文写得也不错。我跟她说,懂得用音乐来表达,是做一个音乐人的基本素质,但要想成为优秀的音乐人,最重要的是你表达的内容要独到并打动人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独特的见解和体会,而这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文学、历史等积累,甚至还要有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背景。
  
  上初二后,除了历史,妞子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我给她买了一些入门级的书籍,没多久,她就抛开这些她觉得过于简单初级的书,捧起了她爸的《博弈论》,还从书柜里翻出我上大学时买的《荣格心理学》。
  
  插在这两本书里的书签挪动得很慢。这点我早想到了。毕竟是不同于故事读物的专业书籍,以她的年龄,没有轻易放弃就很不错了。但我还是希望她能再努力地深入了解一些。我一方面跟她说读书是有品格的,如果翻开了,就不要随意丢下;一方面不惜自曝其短,告诉她《荣格心理学》我上大学时都没看完,没想到她才上初中,就看了这么多。鼓励相当有效果,妞子听了我的话,坚持着断断续续看了下去。
  
  不过,从上个学期开始,妞子越来越纠结于未来的人生道路,并为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而苦恼。
  
  起先,听她说起班上的一个女生,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几名,还很有艺术天赋:从小学钢琴、舞蹈、唱歌,现在都能自己写歌了。年级的活动,她从来都是当仁不让的主持人,班里排个什么节目,小品啊,合唱啊,视频节目啊,创意、脚本、导演都少不了她。那个女生从初一就确定了以后上艺术类学校的目标。
  
  前一段时间,各班都举行了素质展示班会,坐妞子后面的男生演示的是解高等数学题,用6种方法证明一道大学的微积分题,用妞子的说法是“牛了一地”。那个男生是个数学天才,从初二开始看《初等数论》,并自学高中数学。他跟妞子说过,将来要从事数学研究。
  
  看到身边的同学有了很明确的目标,妞子焦虑地跟我说,我到现在还没有理想呢,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