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1:45 | 查看全部
 谁说你没有理想?你说过那么多,音乐人、心理学家、作家,甚至医生、特种兵,无论是做什么,想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就是你的理想吗?我安抚地拍拍妞子,跟她说,你才上初三,没有想好将来具体做什么,再正常不过了,让我特别羡慕的是,你对好多职业都保持着兴趣和了解。回想起来,我最早的能称得上理想的是当个照相的。那会儿我刚上小学,好长时间都不能理解人的形象怎么能呈现在照片上。那个时候,我没有办法找到相关书籍,也找不到什么人能告诉我相关知识,而且那时候,照相还是个奢侈的事儿。哪儿像你,从小就能接触到各种最新的信息。
  
  看妞子的情绪从沮丧变得振奋起来,我接着说,你有同学这么早就明确了理想,实在是很难得,同样让我羡慕。回想一下,我直到高中毕业,也没有过这样的朋友。可见人群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在很早就有确定的人生目标。他们能有明确的理想,跟成长环境、个人兴趣和努力有关。
  
  我开始给妞子打比方:唱歌让人愉悦,但只有音乐人能无数次重复同一首歌,还能从中体会出最佳的情感状态;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在我们看来,几乎相当于磨难和自虐,我相信,优秀的特种兵能从中找到突破和超越自我的自豪感;不断做题,每天埋头于各种难题中,旁人会觉得枯燥和单调,你们班那个男生肯定是自得其乐,心中洋溢着成就感。所以我认为,你们这个阶段,理想来源于兴趣,但不止于兴趣。你只要保持现在这种状态,对很多领域都有兴趣,并对你感兴趣的东西努力深入,我相信,你会有越来越明确的理想的。
  
  前几天,妞子给我看她写给四川一位笔友的信。信很长,后几页写到她对自己的认识,尤其提到,她将来想创业。妞子加入了一个自行车队,队友各有所长,她认为可以将其中的几个人发展成创业团队成员。虽然暂时还没想好具体做什么,但她认为能真正做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很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1:54 | 查看全部
给你的人生一次飞跃的机会
  
  译/Nicole Lee
  
  从1992年开始,我就一直满腔热情地致力于个人发展。我参加研讨会、听录音、通览上百本该领域的书籍。不经意间我就已在此领域投入了成千上万的资金以及不计其数的时间。在所有的这些努力之后,我能告诉你的一件事就是,个人成长非常、非常地困难。
  
  许多书籍、录音以及自助导师都鼓励快餐式的思维。读过这本书之后,你所有的时间管理问题都将解决。参加此次研讨会,你就是下一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这种营销手段根本不合时宜,因为大多数买了产品的人都只取得了一点点成果,然后失望和幻灭感一并袭来。如果实现不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有些人就觉得是自己有问题。也许我天生就懒惰。另一些则认为整个个人发展领域本身就是个噱头。此处填上某大师的名字只不过是为钱财所驱使——他/她的主意没一个管用。
  
  我要再次强调,个人发展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你认为自己读过关于时间管理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就可以把拖延和混乱从生活中永远清除,那就是在做梦。有些书可以大幅改变你的生活,但绝大多数都做不到。当你经历生命中的一次大转折时,那可能是长长一串事件所带来的后果,读了某一本书可能只是其中很小但或许是关键的一部分。
  
  个人成长的体验通常会以质变的方式发生——是从一种思想到另一种思想强烈而根本的转变。或许该质变是由许多小的量变累积而成的,但到了某个点,巨大的改变就会立即出现的。你去上班,却突然发现你想辞职。甚至在你告诉老板之前,就深知自己不会回头。你决定向相恋了好几年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求婚。你决定戒烟,并终生不复吸。这些决定可能在一秒钟内出现——瞬间的清醒击中了你,而后你便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一次质变产生了,从那时起,你不再是以前的你。有些质变比其它质变要来得缓慢,但本质上它们都可以回溯到某一时刻的决定中。有时候你决定要改变。甚至在你把这想法付诸实践之前,你就知道自己已不再是过去的自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2:02 | 查看全部
光靠看一本书就实现质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产生质变需要持续地投入大量精力。当你决心辞职,或与恋人分手、或搬到一座新城市,这些都可能是几个月或几年的不满累积下来的结果,也可能是通过长时间对转变后的美好生活的积极思考带来的。无论是积极或消极的因素都能产生质变。
  
  一般来说,人们在追求个人成长时,都难以对某个持续的目标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直至产生质变。或许你看过一本关于组织有序的书,并且在看的过程中体验到的积极能量让你接近了质变。你当时觉得这真的会起作用。但后来你看完了(或是被别的事分了心没有看完),书籍的冲击力便渐渐消失。你从来没有达到过那种能让你自我突破,进入新境界的质变。过了几天或几个周,旧习又卷土重来。听起来很熟悉吧?
  
  但并非是书或是观念本身导致你的失败的。问题在于你没有在同一个方向上投入足够而持续的精力来达成质变。你从未面临“无路可退”的境界。看书尽管是个正确的方向,但只是小小的、短期的触动。
  
  为了从地面发射到外太空,火箭必须产生足够强大而且持续的动力来克服地心引力。如果引擎过早熄火,火箭就会坠毁。就像需要大量持续的动力才能把火箭推上轨道一样,要意识到生活中的某些领域可能也需要巨大的力量才能把你提升到更高的阶段。长时间持续投入少许努力可能根本不起作用。你看了一本时间管理的书,但在时间管理方面却毫无进展。
  
  那该怎么办呢?你该如何飞跃?你必须在你想成长的那个方向竭尽全力,而且要持续不断,直到质变结束。如果你过早停下,很可能就会坠回原点。因此首先,如果你准备开始一次新的飞跃,就必须承诺一直努力到你实现飞跃那天。
  
  这就是我认为个人成长非常困难的原因。实现一次飞跃是件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持续有力的努力,而且在实现之前都不能放松。如果你偏移了太久,就得从头再来。
  
  但好的一面在于,当你完成飞跃之后,就可以稍稍松口气了。你已经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并将在此停留,就像在轨道上的卫星将一直绕轨飞行。当然该轨道可能会慢慢偏移,不过这事就算发生,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而且只需消耗少许能量就能纠正。戒烟可能很难,但如果你已经多年不抽,保持这个状态就不用费很大力气;你在此过程中可能需要做些调整,但比起最初戒烟的努力来,这是微不足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2:13 | 查看全部
假设你想减肥。你看了关于减肥的书,并激起了减肥的欲望。你加入了健身俱乐部并开始运动。几周之后,你减去了五磅。但你的工作开始忙起来,渐渐的就不去俱乐部了。哗啦!你的体重又全部反弹,而且比原来还重了几磅。几个月后你再次尝试。受人鼓舞的你买了一些新的锻炼器械。你再次练了几周并减轻了一点,但其它事情再次分散了你,体重又反弹回来。第二年你加入了一个减肥组织,实行他们的饮食计划,并参与他们的每周集会。但开过几次会后,你又没能坚持,体重再次反弹。你为这个目标投入了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但还是不足以产生质变。
  
  那么,你要如何抱着质变的决心来追求这样的目标呢?
  
  追求这个目标的确切方法当然取决于你。但以下有一些办法能帮你完成飞跃:
  
  1、让自己完全沉浸到目标当中:彻底弄清你确切的目标,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把它贴在你每天都能看到的某个地方;我经常把目标做成屏保或是写在白板上。
  
  2、自学:要达到目标需要些什么。我的意思是做到专家的水平上。大量吸收知识,直到你成功为止——持续不断。不要只看这个课题里的某一本书。看10本。再看10本。再看10本。听录音。跟专家交谈。在自学上千万不要放松自己。
  
  3、改变你的环境:让环境支持你的目标。
  
  4、有意识地改变你经常相处的人群:如此你的目标就能被周围的人支持。
  
  人们没能实现飞跃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在这四个方面浅尝辄止。他们没有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没有把目标天天摆在眼前。他们只用了几个小时自学,而不是大量时间。他们维持着那个不能增强自己的新身份的环境,而且还跟那些拖他们后腿的人混在一起。年复一年,他们依旧被困在不圆满的职业生涯、不健康的身体、僵持的关系、以及自相矛盾的信仰体系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2:23 | 查看全部
在我的生命中,我经历过许多这样的飞跃:
  
  1、雇员—>独立承包人——>零售游戏开发者——>共享游戏开发者——>游戏出版商——>演说家/作家(正在进行中)
  
  2、SAD(标准美国饮食者)——>素食者——>严格的素食者(在某些分枝上分化出了自然饮食、碱性饮食以及长寿法)
  
  3、单身——>约会——>同居——>订婚——>结婚——>一个孩子的父亲——>两个孩子的父亲
  
  4、天主教徒——>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各种新教的教徒——>?——>佛教徒——>?——>Bajoran虫洞信奉者——>客观主义者——>?——>?(问号代表那些没法命名的信仰体系)
  
  这些转变没有一个是偶然发生的;每次质变都是有意识地选择的结果……嗯……除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以外——噢!
  
  如果我从未经历过任何飞跃,那我现在就是个信奉天主教的单身雇员,吃着美国的标准食品。那也说不上是比我现在的状况“更好”或是“更坏”(对了,饮食那部分是好多了)。我并没有以达到什么终极目标的方式去思考,重要的是体验过程本身:单身以及结婚以及当父亲;经历许多不同的信仰体系;在一家企业中工作以及自己拥有一家企业。某些方面是有着逻辑清晰的进展的;例如,我不断把职业转换到那些能让我越来越自由以及不断提高我的贡献能力的领域。但在其它方面,我通过没有一定顺序地体验许多不同的视角得到了最多的成长,就比如我的精神成长追求。
  
  没错,在任何领域实现一次飞跃都是件艰巨的任务,但我认为停滞不动将会更糟。你可以追求那种快餐式的办法,然后一次次失败。你也可以接受要实现自己想要的改变是很难的,可能要花上好几年这个事实,但终将值得。最棒的一点在于,一旦经历了几次飞跃,你可能就学会了享受为下一次飞跃蓄势待发的过程。
  
  当回首以前的你,并看到自己的成长之际,你就会有一种深刻的喜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2:33 | 查看全部
怀揣梦想上路
  
  90后,是我们这一群充满活力和叛逆的代名词。“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年轻,似乎是我们90后的专利。或许如今我们已经迈着轻狂的步伐走向了社会。年轻的我们不缺乏闯荡的动力,也不缺乏苦干的能力,缺的,仅仅是一颗怀揣梦想的心。
  
  我年轻,我有希望,我心中有梦想。
  
  如果说青春似太阳,充满着希望,那梦想就像缕缕阳光,将希望带给世界,引领我们走向光明;如果说青春似舞娘,充满着灵性,那梦想就像轻盈的舞姿,将灵动洒满大地,洒向芸芸众生,;如果说梦想似乐曲,充满了欢乐,那梦想就像演奏的琴手,将欢乐传出九州,传递给你我他……
  
  怀揣梦想上路,让梦想随我们一起飞翔。即使那梦想看似有些固执,但只要她梦给我们带来幸福,就带她飞向蓝天。2009年,一位收旧书的妇女感动着十数亿的中国人——李灵。为了能让乡村孩子读上书,她毅然舍弃校长的颜面,在城市中推着脚踏车收旧书。当孩子们争抢着那些旧书,犹如饥饿的人扑向面包时,这位80后的女校长眼角会闪过一丝微笑和黯然。她带着一颗为了孩子的梦想的火热的心,在乡村和城市中挣扎着,挣扎着……但谁又不为这位80后竖起大拇指呢?她用那颗怀揣梦想的心向世人宣告:80后好样的!而我们90后呢?我们的路在何方?或许当我们那颗跃动的心充满梦想时,我们会发现路在脚下。
  
  怀揣梦想上路,让梦想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正确的人生方向能让我们少走弯路。梦想就像风向标一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都会给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照亮正确的路途。美国新任总统黑人奥巴马,用独特而果断的风格闪烁在世界的政治舞台。然而,小时候的她。是一个地痞流氓般的青年,甚至曾经因为吸毒而进过戒毒所!然而在她22岁时,他觉悟了,他告诉父母:“我要做总统……”他的梦想可笑吗?不!这并不可笑!因为他拥有梦想,是梦想照亮了他生活的道路,是他清晰了前进的方向。你拥有梦想,你就拥有希望。二十年后的他如愿以偿,成为继林肯以后的有一位黑人总统。虽刚上任不久,但以卓越的成就和非凡的影响,赢得世人的高度称赞。他拥有一颗怀有梦想的心,在光明的前进路途中,踩下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我们呢?我们前进的方向呢?或许当我们让那份梦想占据我们的心田时,我们会发现前途一片光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2:43 | 查看全部
怀揣梦想上路,让梦想赋予我们生活的勇气。即使遭受再多的挫折,只要我们拥有梦想,我们就会向林肯一样,越挫越勇,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生命的主人。1816年,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1833年,向朋友借钱经商,但年底就破产了,接下来花了16年时间,才把债还清。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失败了!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了!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终于当选了!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院——落选了。1856年,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院——再度落败。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国学大师翟鸿桑先生说:“失败,就是暂时的不成功。”这句话在林肯总统的一生中得到最坚实有力的证明。虽然生活并不如意,但只要有一颗充满梦想的心,我们就有生活的勇气。90后的我们,如果用梦想武装自己,就会成为一位引领90后生活的强者。
  
  朋友,怀揣梦想上路吧!拥有梦想,我们就能创造属于我们90后的奇迹。90后的我们叛逆,但我们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们拥有一颗火热的心,一颗被改变世界占据的心,我们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而疯狂。朋友,当我们的子孙长大后,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虽然我们生在90后——20世纪在我们年幼无知中结束,但我们创造了21世纪的奇迹。”朋友,你能做到吗?我相信你能!因为你我他都怀揣着梦想上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2:52 | 查看全部
请问,你的标签是什么
  
  (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我曾经见过一个同学做了一个职业测试,说他适合做艺术,但是他发现他所在的城市没有艺术方面的工作,于是只能每天坐在家里发呆,完全不知道自己去干什么了。很多同学毕业的时候被一些社会培训贴上各种标签觉得自己特别洋气,比如觉得自己特别适合金融,适合记者;如果被贴上的标签还有那么一点点显赫的味道,比如投行啦,咨询啦,business man啦仿佛真的有那种职业的气息了。仅仅靠做了几道选择题,仅仅靠貌似有经验的培训师跟你聊几句话,就确定你是什么样的人,恐怕不是太靠谱。
  
  曾经有个关于星座的学说,是一群科学家找了一群相信星座的人,又找了一群压根没听过星座这种东西的人做实验。相信星座的人测试表现出了与自己星座契合的性格特点,而那些没听说过星座这回事的人,却完全混乱了,他们的性格多彩多样,根本跟星座契合不上,这让占卜学家们很是恐慌。还听说过,一哥们一直以为自己是狮子座,也一直按照狮子座的特点来生活,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其实是白羊座,立刻就凌乱了,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但却是也是一个“标签”学的有趣的例子。
  
  再说个小故事,曾经一给很多网络媒体写每月星座占卜的姑娘悄悄告诉我:“星姐,你可千万别信,这些东西都是我这个连星座都认不全的人写出来的,一个文章给100块,我就赚个小钱而已,但是你可真别信。”那是个南方姑娘,在电脑那边给我打字聊起这件事,惊得我仿佛发现了天大的机密一样窃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3:05 | 查看全部
 很多人问我当初是如何给自己定位做公关,而且定位的还那么合适。真的合适吗?其实每个行业都苦逼,但每个工作都能有所得。我当年毕业只是听说有这么个职业,听着好玩便找了个公司开始实习做起来。世上没有哪个工作是十全十美那么契合人心的,公关也一样,里面有我喜欢擅长的事儿,也有不好玩厌恶的事儿,怎么办?我这种什么背景都很不怎么样的人,哪有资格挑挑拣拣啊,那当然是都要做,耐着性子去做。某一次媒体写软文写的太差了,没时间改了,我直接重新写了一个登出去了,编辑大喜,之后约我写点小软文开始练笔。也曾拖欠低廉的稿费,也曾有客户登出去文章但找理由不给钱,也曾用各种化妆品来顶账(我们家一度超多各种没中国字儿的产品都是码字码出来的,经常洗发水和护发素分不清)。那时候,曾经为300块钱的小稿子改了8回,4000字的香港迪士尼介绍文,让我这个没去过香港的人都那园子了如指掌了。各种二逼狗血八卦吐槽日子里,发现了自己写作的功底,发现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于是生出一个枝杈去写博客,再生出枝杈去做访谈,慢慢演变成写书,拍电影,编剧。而毕业那年,按照曾经做的一个很贵的性格和职业测试来讲,拍电影写书编剧这样的事,根本就不是我的性格能做的事。
  
  只是,这些意外的经历,让我开始相信,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生命可以是绚烂多彩的,而这一切的根源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尝试,拼命让自己去触及不同的方向,吃得了苦,受得了罪,才能挖掘到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世界越来越美。
  
  现在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的职业培训,经常在一个小朋友刚毕业还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的时候就给你做一个测试,然后告诉你你的未来应该在哪个领域盛开。而对于小朋友来讲,他们在花了几千的培训费后很容易听信这些时光机一样的东西,以为擅长做那样的事情,别的一旦被迫涉猎,便觉得违背了自己的性格,不遵从自己的内心,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能说教你认识自己不对,而是觉得,在一个人刚刚完成学业,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就让一些奇怪的测试来决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和人生,这事儿有点扯淡了。
  
  其实人是不断发展变化,性格爱好潜能都是。你必须去亲自试一试,打破别人制定好的“擅长领域”“性格能力”,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潜力,才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拥抱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03:15 | 查看全部
前几天遇见在上海工作的好友吴珂,吴美女曾经是个游戏达人,但是跟别的游戏狂不一样的地方是她喜欢思考游戏设计者背后的逻辑,喜欢刨根问底。研究生毕业后,她进入了著名的微软亚太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成为了一名技术支持工程师,专门帮客户解决各种疑难杂症,这工作施展了她刨根问底的逻辑能力,还能发挥她善于跟人打交道的特长。但微软是个多牛逼的地方啊,聚集了大批天赋异禀的技术牛人和行业精英。吴珂的确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进入了微软,但是几年后,她开始了重新思考,她发现自己渐渐对做项目产生了兴趣和热情。她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讲了自己内心的转变及期望的职业目标,加上公司也会不定期的有各种open的机会,现在的吴珂已经成功转岗为营运企划部任项目经理。要说她当初的选择不是自己喜爱的吗?但是经过了4年技术支持工程师岗位的积累和认知,她体会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新能量。如今,一切刚刚展开,她的每天都充实愉快。不断的实践和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平台,听从自己的意愿。
  
  在工作中摸索三五年后再给自己选择一个真正属于自己能力特长和内心归属的方向,好过早早地草草地给自己画圈圈。
  
  我们每个人生来大体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很多规则都是统治者便于自己管理而生造出来的一些规矩罢了。就好像上学之初,没人会告诉你你适合学语文还是学数学,只是让你都要学,很久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在哪里更擅长一些;上班也一样,虽然不能100%按照自己内心的兴趣和好奇心找到满意的不得了的工作,但一定不要过早相信各种人为制造的标签和限制。成长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尝试和探索自己,不断发现与解决问题,让自己看到越来越宽广美好的世界,手忙脚乱的,却坚强勇敢奔奔放放!
  
  也曾羡慕过家境好,学习好,啥啥都看上去顺利的同龄人,直到读到一句话“一路顺风,只是一种平庸。”顿时觉得,世界对我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