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4 18:59:20
|
查看全部
D
下午上课,班主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考卷,然后公布总成绩,准备调整位置。我注意到马丽的脸色苍白如纸,她紧张地抿着嘴,手不停地互相搓揉,眼睛紧紧闭上,身体筛糠般抖动起来。
我轻轻踢了一下她的脚,示意她别紧张。
第一个被叫到调整位置的是我,这次考试,我又考到第一名。但我举手向老师说,我暂时不想调整位置,放学后我会把原因告诉他。班主任一直信任我,所以我的要求被允许了。我看见周围同学不解的目光,他们窃窃私语,说我是不是喜欢上马丽了。我淡淡地笑了一下,不想多作解释。
马丽也急了,一下课,她就对我说:“你应该回到前面的位置,这里不属于你。”
“你不想坐到前面去吗?”我反问她。她看了我一眼,低下头没再吭声。
那天放学后,我找到班主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并且对他说:“按分数排座位,确实能鼓励一部分同学,但也会伤害一部分同学的自尊心。大家都努力才最重要,毕竟没有谁愿意考最后一名。”我说得很诚恳,还把马丽的事告诉了他。
看着班主任惊讶的表情,我估计他也没想到还有“考试恐惧综合征”这样的事。他想了一会儿,说:“那好吧,你先回去,我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对马丽的症状,我不知道要怎么办,我建议她和父母开诚布公地谈一次,让父母带她去看心理医生。至于我,能帮她的就是鼓励她,让她对自己多一些自信。我们依旧是同桌,相处融洽,课后,我帮她查缺补漏,把基础打扎实。
马丽一点都不笨,很多难题,我稍微点拨一下她就能想出来。看着她欢悦的笑脸,我心里也美滋滋的,毕竟她走出了孤单的角落,不再刺猬似的随时武装自己和提防别人的友善。
我们班后来重新调整了座位,不按分数,按身高。那天班主任说了很多抱歉的话,说得很动情。他的良苦用心,我想我们都明白,作为老师,他所做的都是为大家好,只是有时方法不对。
我不知道马丽是因为看过心理医生,还是座位调整对她的影响,或者是有我的一点点功劳,马丽后来的考试都能正常发挥了,而且成绩愈来愈好。
我想,她应该是战胜了“考试恐惧综合征”。很多时候,回想起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那段日子,我心里就会有很多感慨: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深入了解,表面看到的往往并非是真实的内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