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0:15:37 | 查看全部
从来就没有失败这回事
  
  人生就像婴儿学步,无论跌倒多少次,总会不断尝试,直到最终站起来。所以我们从来就不会失败,我们只是在找下一个站起来的方法。
  
  在你的婴幼儿时期,你是通过不断尝试与犯错来学会走路的。当你第一次努力尝试时,你摔倒了并重新回到爬行。你没有在意你对摔跤的恐惧也忽视了你造成的结果。你不断地再次起身又再次摔倒。然后,你可以像一个摇摇晃晃的人那样站直了,但接下来又是不可避免的摔跤。最后,你终于可以直立地行走。试想一下如果在婴幼儿时期我们就学会了惧怕失败,那么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也许至今还在用四肢爬行。
  
  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也如此。我们的本性是在没有恐惧的前提下去行动。可是,由于我们在受教育中学会了谨慎思考,在还没有尝试去行动之前,我们就认为无所作为才是安全合理的并让这一想象成为了事实。我们会恐惧因为我们深陷错觉之中,它告诉我们失败是有可能的,而失败意味着我们毫无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0:15:46 | 查看全部
失败其实是不存在的。每当我们尝试行动并失败时,我们总会去选择另外一条路。你不会失败,你只能产生结果。与其判断某些结果是否失败,不如问问:“我从行不通的那条路上学到了什么?”,“这件事能解释我之前无法解释的事情吗?”,“我能如何处理目前这些状况?”,还有“我从中发现了什么意料之外的东西?”
  
  拿第一架飞机来举例。在1903年的12月8日,一位由政府资助的首席科学家,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的飞行器在众目睽睽之下降落到波托马克河。它垂直落到了河里。九天后,怀特兄弟已开始制作第一架飞机。为什么一位有名的科学家会失败而两位自行车机修工会成功呢?因为兰利在没有反复试验不断摸索的情况下雇佣了专家来执行他的理论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0:15:56 | 查看全部
研究怀特兄弟的日记,从中可以看到理论与实践是紧密相连的。多年来,当他们解决犹如翼型和翘曲机翼的问题时,他们犯的错误让他们做了某些调整,而从中获得的见识也越来越广泛。他们的许多错误都导致了不可预期的结果,但反过来,却也让他们发现了许多,由此飞机才能产生。
  
  生活就是自相矛盾的,你必须从失败中学习才能成功。亨利福特创办的前两个汽车公司就以失败告终。他从失败中学会的一切使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汽车生产上运用装配流水线的人。在任期间他也成为了世界上的三大首富之一。
  
  当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他有过成千上万的失败经验。他将结果记录下来,做适当的调整再不断尝试。他在有过将近一万次的试验之后才制作出了完美的电灯泡。有一次一位助手问他为什么在这么多次失败后还不放弃。爱迪生告诉他他从未失败过,他只是知道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在爱迪生的心里不存在失败这种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0:16:13 | 查看全部
当你尝试做某些事时,发现结果不如你预期的,但是你却从中发现了乐趣,这时候你该放下手里的一切好好研究一番。B.F.斯金纳强调了这是科学方法论的第一原理。这也是威廉肖克利和多学科的贝尔实验室做到的。他们本要发明MOS晶体管,结果却出现了结式晶体管和全新的半导体物理学。(励志文章 )这些发展最终导致了MOS晶体管的形成和集成电路的出现,还有在电子学和计算机领域的崭新的突破。威廉肖克利形容这是一个“具有创造性失效的”过程。
  
  在小说中回答有关从失败中发现的问题,出乎意料的方式才是最基本的最具有创造力的行为。这不是靠运气,而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高形式。一位来自杜邦公司的化学家罗伊普伦基特打算发明一种新的冷却剂。但结果他制作了一团白色光滑的材料,可以用来传热且不会粘结到物体表面。因为这种“意外的”材质,他放弃了原有的研究领域并拿这个有趣的材料做实验,最终制造出了家喻户晓的“特氟隆”。
  
  对电磁规律的发现也能被称为一次“失败的”实验。1820年,电学与磁学的关系第一次被奥斯特在一个公开演讲中注意到。在那次演讲中他要证明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那就是电与磁是完全独立的现象。但这次的试验失败了——电流具有磁效应。奥斯特敏锐地观察到这个结果,诚实地承认它的出现,勤奋地做完后续研究并公开发表。麦克斯维尔利用这些实验结果扩展了牛顿的建模方法和在机械世界与可视世界中的数学分析的方法,去到一个由电与磁组成的看不见的世界。他为我们现代的电学与电子学开启了一扇门。
  
  如果你只是看着0这个数字,你什么也看不到;但如果你把它捡起来彻底地浏览一遍,你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失败也遵循这个规律。如果你把事情归结为失败,你什么也学不到;但如果你把它作为你的老师来看待,你将能学到事情失效的价值,学到新的知识,以及发现意外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0:16:22 | 查看全部
把时间花在进步上,而不是抱怨上
  
  文/六六
  
  如果你研读马云的人生,在前37年里,他的人生就充斥着两个字:失败。37岁之后,他突然就飞黄腾达了,秘诀就四个字:永不抱怨。
  
  我对这四个字的体会越来越深。原因是我接触的成功人士近期进入核爆炸状态,我和这些人打交道,再加上我自己的体会,发现,成功的秘诀就是这四个字:永不抱怨。
  
  我很欣赏我现在的投资人吕超。欣赏他的原因是,在我和他合作的初期,我对他的折腾,真叫无事生非。先是签了电视剧“宝贝”,交了两集半剧本,跟他说,对不起,我要改写“心术”了。他说,好。撕毁合同重签。“心术”小说在写作过程中,滕华弢导演因与吕超从未合作过,对他心存疑虑,要撤销与他的合作。我觉得这种话人在江湖都说不出口,谁知,他又说好。我说,预付款我退你。他说不用,迟早会合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0:16:33 | 查看全部
后来又出了一系列的事情,我曾不好意思地跟他道歉,谁知,他回答我:“我的工作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我就心慌。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交给我。”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责任划分区域,他有力拔山兮的气概。整个交往过程,我发现,吕超是这样一种人:他从不抱怨。
  
  认识他久了,发现圈内人对他评价极高。他既务实,人缘也好,既有做大的决心,也不吝啬与他人分享蛋糕。我当时就一个感觉,这个年轻人,未来无限美好。他的一个短信,我留到今天:要做事,不仅要能屈能伸,还要任劳任怨。
  
  我最近在装修,我对装修师傅也是赞不绝口。他是我的一个医生朋友介绍给我的,对他的评价是:耐折腾。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就花很长时间跟我沟通我喜欢什么样的风格。他隔三差五会带我到建材城去选购我喜欢的料,同时在我的预算和我的喜好之间寻找平衡点。
  
  我订了客卫的墙砖和地砖,这是我自己选的。等我看到半壁江山的时候,我竟然后悔了。我说,这不是我想要的!他竟然比我还平静。问我,你想要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0:16:49 | 查看全部
我想想,觉得不好意思,说,算了,我认账,我能忍受。
  
  他对我说:“别。难得装修一次,要用好多年,别凑合。你不喜欢,没关系,我们改。”
  
  我嫌麻烦。他说,满意是最高标准,只要满意,不怕麻烦。最终,他既没让我多花钱,又实现了让我满意的双赢局面。
  
  另一个细节是,我跟唐师傅说,我要做电视机的背景墙。他推荐我几种墙纸,我都不中意,我最终请了学美术的同学替我手绘,价格还不贵。当我打开电脑向唐师傅展示我的凡·高“星空”背景墙的时候,他立刻掏出硬盘要拷贝,且跟我说,这个创意好,以后我要用到其他客户家里去。(励志文章  )他的辞海里,没有愤怒不满和责怪,只有提高,再提高,学习,再学习。
  
  我跟唐师傅说:“我相信,你未来会做得很大。你现在才三十岁,是个只带二三十个工人的小老板,未来,你会有大公司的。你根本不用担心自己未来买不起房子,因为你进步的速度会高于房价上涨的速度。”
  
  这句话,其实最早是吕超跟我说的。他说,你不要担心你买不起房子,你进步的速度要高于房价上涨的速度。果然,此话之后的大半年,我就有自己的家了。
  
  把时间花在进步上,而不是抱怨上,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0:16:57 | 查看全部
人生,须有强大的对手相伴
  
  中国的围棋高手古力和韩国的李世石,是我尊敬的棋手,他们都曾是中国和韩国围棋的“第一人”。只要他们在国际比赛中相遇,总是上演“火星撞地球”式的精彩对局。
  
  今天看了“三星杯”古李对决的第二局,两人下出了精彩绝伦的世纪名局。
  
  从第白82手右边挂靠开始,一场恍如李太白浪漫诗的伟大构思开始了。那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那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弃子,屠龙,反屠龙……直到113手,才让所有围观研究的当世围棋高手看出端倪,只是,那时一副千古围棋名谱名局早已挥手写就。那一刻,真的只能怀疑古力是中国最伟大也许是全球史上最具想象力的诗人李白附体。
  
  如果没有李世石这样强劲的对手,古力不会激情迸发,下出这样的名谱名局。纵观围棋史,名谱名局都是在当时顶尖高手的博弈中诞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0:17:13 | 查看全部
 对手越强,你须更强才能战而胜之。人这一生,没有对手是可怕的,没有强劲的对手更为可怕。没有更强的对手,你想“独孤求败”都不可能,人生会很寂寞。
  
  强劲的对手是进步的助推剂,是前进力量的催化剂。(励志文章  )尤其在事业上,需要给力的对手才能实现双赢或共同进步。
  
  若你身边的同事或朋友都是窝囊废,你至多是窝囊废中的“领头羊”。混在羊群中的总是“羊”,而在狼群中茁壮成长的是“才狼”。
  
  练赛跑的选手,最好的训练方法是弄只猛狼在后面撵着,看TA跑得快不快?这样练下去,不拿奥运金牌都不行。,
  
  够劲的对手值得尊重,惺惺相惜嘛。在人生的长跑中,谁能笑到最后?没有强大对手的刺激是不可能的,双双只能哭到最后。只有在对手的激励下,才能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实现双赢或多赢!
  
  人这一生,就怕没有真正的对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0:17:24 | 查看全部
用力多者收功远
  
  文/徐长才
  
  北宋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根据自己的读者治学经历,总结了一条经验,叫:“用力多者收功远。”
  
  司马光自幼勤奋好学,由于他自觉得记忆力不足,所以他读书时格外用功。平日,教他们的老先生每次讲完课后,都要让学生们温习功课。别的孩子读几遍就合上了书本,出外玩了。而司马光则不然,总要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放下窗帘,一遍又一遍地琅琅诵读课文,反复思考揣摩,直到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意思方肯罢休。司马光做官后,尽管公务繁忙,还能利用点滴时间多读深思。即使在去一些地方视察途中,他也坚持在马背上背诵诗文。他通过长期的刻苦攻读和乐于思考,终于成了一位学富五车、著述颇上的大家。
  
  不仅如此。而且他笔下的《资治通鉴》也是他总结的这条经验的明证。《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编年史。此书不仅在过去的一千多年起过很好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依然不失它的史学价值,即使将来,它也会熠熠生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