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3:14:34 | 查看全部
执著终于换来了最后的成功,通过6年多的探索,他终于能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在障碍物丛生的城市街头像风一般自由奔跑、跳跃,躲过各种追击和围捕。
  
  不错,他就是城市忍者、自由奔跑者、跑酷运动的创始人——法国人大卫·贝尔。
  
  今天,大卫·贝尔所创立的这项跑酷运动已经在全欧洲的青少年中风靡开来,由他创立的“跑酷技艺训练营”受到青少年的极大喜爱,特别是受到一些商业大佬的“富二代”和政界高官的“公子哥”的追捧,在他们看来,跑酷的魅力已远远超过飙车,是个性的最潮展示。
  
  在这个训练营里,每个课时的收费是200美元,一共9个课时,大卫·贝尔能从每一个学员身上获得1000美元的利润。(励志文章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千名欧洲学员进入“跑酷技艺训练营”学习,这让大卫·贝尔赚得盆满钵满。
  
  更让大卫·贝尔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之后的不久,他受法国电影公司的邀请,正式进入演艺圈,先后在《暴力13街区》系列电影中担当男一号和跑酷镜头的动作指导,总片酬高达1200万美元。
  
  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人们就学会了奔跑,但是,没有谁能像大卫·贝尔这样,从奔跑中获利无限,这难道只是因为他们选择的奔跑地点不够酷,不够吸引人吗?如果是,那么,你的奔跑地点选对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3:14:49 | 查看全部
把每一天当做最初的一天过
  
  文/明天你好
  
  有时候我们走的远了就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前两天去车间帮忙,到了自已第一次工作的地方,到了第一次自己见到公司的时候。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用新奇的眼光看着这一切,仿佛自己一下就回到了3年前。特别具体的画面感就出现在自己眼前。 每天第一件事情,开早会,说着昨天大家发生的一些变化并且时而培训的各种文件,关于公司的制度、规定那2个月是我学到最多的,更重要的可能就是人的最初的时候都会保留自己的赤子之心,努力的让自己尽快去适应那个没有安全感的环境。每一天自己都会有挑战。(虽然这些东西对现在的自己来说微不足道)。在那时候更让自己找到了可以信任的人。那时候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坚持的东西以及对所有人和事物都怀着敬畏的心。对于自己的内心自己一直不想改变可能有时候和古董一样,有时候会跟现在的社会格格不入。一直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即使收获可能不是马上就会出现。不想变得那么能说会道即使那样可能会让别人更加喜欢自己,不想溜须拍马,不想说着那些一听就很假的话。可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己难免沾染着一些毛病。回到最初的地方,才发现自己变得那样浮躁,变得自己忘了自己一开始的梦想,变得对于处境不如自己的同事没有当初的敬畏和尊敬的心。(励志文章  )看来自己要经常反省自己,问问自己是不是在按照自己自己最初的想法做,是不是因为走的远了忘记自己出发时的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3:14:57 | 查看全部
有时候感觉不仅仅小动物有印随,我也会有。对于在陌生环境第一个让自己信任的人,我会对他产生很特殊的感情,比如 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我至今都记得她的名字,可以想出她当时的样子,甚至她在我们升二年级的时候告诉我不可以绝不可以偏科的忠告;还有上高中的时候 最先接触的教官,在离家那么远的地方 短短的几天军训 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一下子说再见就再见(即使在最开始就知道结果是这样),很难舍得感觉。在最初的时候我们都毫不保留,毫不掩饰的将我们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用自己最赤字的心去感受任何事情。要把每一天当做最初的一天过,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3:15:05 | 查看全部
 内向者的励志篇
  
  1999年7月,巴菲特在太阳谷的银行年会上发表演讲。演讲先用自嘲来开场,他说自己是个害怕公开演讲的人,更喜欢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以至于他得参加卡内基的课程来学习如何克服内向。在这次演讲中,巴菲特30年来首次公开预测,互联网的牛市不会长久。显然,大家没把他的预测当真。五个月后,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宣布合并。交易完成次日,《纽约时报》头版的大标题是《特德。特纳:比性生活还好》。特德。特纳--时代华纳最大股东,一个极其外向的人--把这次合并决策与自己第一次性经历相提并论,“无比激动、热情洋溢”。可惜第二年,正如巴菲特预言的那样,互联网泡沫破裂,时代华纳的股东为这次合并损失了2000亿美元。
  
  这些跟内向和外向有什么关系呢?当我们投资时,难道不是所有人都会有失去自制力的时候吗?没错,只是有些人会失去更多罢了。有研究表明,外向型投资者更有可能陷入过度回报敏感,而内向者会更多地注意到警示信号,较好地控制自己渴望激动的情绪。另一项针对64名投资银行投资人的研究发现,表现最优的往往是情绪稳定的内向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3:15:27 | 查看全部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对内向者的研究远不限于投资领域。事实上,它是一本关于内向者的理论、实验成果、可能解释以及人生经历的集大成之书。作者苏珊。凯恩是个本性沉默内向的女人,但同时又是华尔街律师,这种巨大的反差曾给她带来难以面对的恐惧和烦恼。华尔街以及整个商业社会,都认同她称之为“外向理想型”的价值系统,即最理想的自我状态是善于交际的、健谈的、喜欢行动冒险、自如于聚光灯下。苏珊在“外向理想型”社会环境中挣扎求生并成功,同时又保持本性的经历,是这本书最初的缘起。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本写给内向读者的励志书。如果他们第一次知道,比尔。盖茨、盖伊。川崎、马克。扎克伯格这些企业家都是内向人格时,会不会心生安慰呢?但仅仅讲述一些内向名人或普通人的成功故事,就太浅薄了。(励志文章  )令人惊叹的是,苏珊援引了内向性格研究的大量最新学术成果,有理有据地展示了,在一个喋喋不休的世界里,保持安静沉默的优势与潜在力量。
  
  内向并非次一等的性格,但当内向者需要表现不同的自我时,该如何应对?苏珊给出的答案来自利特尔教授。开创“自由特质理论”的利特尔教授,是个超级内向者,同时又是成功演讲家。有一次,他告诉著名脱口秀主持人佐斯奇:“每次演讲结束后,我会躲进第9个厕所间。”佐斯奇答道:“每次节目结束,我会躲进第8 个。”这不是笑话,很多人都处在某种程度的外向伪装中。利特尔教授认为,内向者可以在某些“个人核心项目”中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换言之,内向者可以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爱的人,或者任何他们重视的事情表现出外向者的一面。关键是用正确的步骤确定自己的“个人核心项目”,这样当内向者戴上外向面具时,只是为了一项值得的任务作出的暂时改变,而不是自我否定。另一个法宝是“恢复壁龛”。它可能是空间上的,比如利特尔教授的厕所间;也可能是时间上的,就像两个工作会议之间为自己留出的音乐空隙。
  
  作为一个内向的作者,苏珊已经讲了太多。但最终的答案,仍然是“做你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3:15:36 | 查看全部
心里明白道理,真能付诸行动者有几个人?
  
  文/梁凤仪
  
  怎样可以做事有成就、做人有人气?问题在于你是否真的“做”起事来、“做”起人来。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十个人没有九个坐言起行。心里明白道理,真能付诸行动者有几个人?
  
  我也曾多次按照常规礼数去策划投资,可是,只止于“想”,并无实践。
  
  那年的全球股市大崩围,其时我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任职,为着应付停市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忙得几天没睡。心里不断地想,黑暗总会过去,既如此也就等于乘低吸纳的好时机到了。可惜,只有念头没有行动。
  
  多年过去,那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刮得香港人脸如土色,我一边忙于收拾家族业务一边想,再大的飓风都不可能刮上一两年,哪一场飓风不是早晚登陆,就烟消云散了?应在风暴把市场吹得七零八落时,也像狂风扫落叶般在市场上扫“货”(股票与房屋),才是正办。结果呢,又是空想,没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3:15:52 | 查看全部
 到那年非典肆虐,香港的房产跌得一塌糊涂。还记得发生了几宗肺炎的那个屋苑,楼价急跌一半。我当时笑说:“这样的价钱,不买白不买。”结果是白白没有买。高卖低买是硬道理。
  
  市场上有价资产一定是升到泡沫就会爆,跌到谷底就会升,也是亘古常新的走势。(励志文章 )道理不需要专家提点,人人皆懂。可是,按着道理来做事才会成功。成功者其却寥寥可数,就因为知而不行。做人也一样。
  
  回顾香港地产,最保守的估计,一九九八年投资三百万元买优质房子,现在房价可以达一亿元,吓死!
  
  别用“忙碌”做借口,去原谅自己当时没有坐言起行。最忙碌的人都不会忘记吃饭,因为不吃饭会饿死,生死攸关,就自然不会掉以轻心。之所以懂了道理都不实行,就是信心不够,决心不强,定力不足,脑子灵活却行动犹疑、缓慢,以致失之交臂,其责在已。
  
  在个人投资上,我错失的良机,数之不尽。辛亏我做人和工作方面,说得出做得到,这还算好。
  
  我认识一位商业上的合作伙伴,她做生意的调研功夫很特别,非常注重业务对手的言行,于是在跟我们公司合作之前,她与我相交半年,认识我的个性,然后她悄悄地读了我的作品,更在网上下载了很多篇我的访问,熟读我对记者与读者的回应,然后她就和我公司签约了。理由是她没办法发现我所说的、写的跟我的真人言行有什么差距,她认为与我这样的人合作,她不会失算,对日后合作有利。
  
  所以言行一致,还是真有好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3:16:01 | 查看全部
 你只有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
  
  某人加我,附加信息是“求入精英圈”。我瞬间凌乱了。木有搞错吧?本人可从来都和精英圈木有关系噢。想入精英圈的话你去加北斗嘛。就是那个高富帅和白富美成堆儿的北斗嘛,有流行歌曲为证: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你跑我这来是“法门猛叩无方便”嘛。
  
  好了,不贫了,言归正传。我能够理解这种“求入精英圈”的心态。不过我认为这个路子不对。一个人就像一台新出厂的电脑,只要你具备了某些配置和性能,自然就会被归到相应的圈子里。而不是先把自己丢到一个圈子里,再慢慢打磨更换自己的配件。屌丝们都很希望自己周围都是白富美,这样就容易把自己想象成高富帅。问题是,世界上总是先有鸡,后有蛋,而不是反过来。你要首先是高富帅,周围才会有白富美,而不是等周围有了白富美,你才成为高富帅。有这种倒因为果的认识,是上了成功励志派的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3:16:15 | 查看全部
成功励志派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你的收入,等于你关系最近的五个朋友收入的平均;你的社会地位,等于你关系最近的五个朋友社会地位的平均。所以,你要想了解这个人的收入和地位如何,就去看和他关系最近的五个朋友的收入和地位如何。——难道去了解一个人不比了解五个人更简单更轻松吗?要了解一个人,先了解他的一堆朋友再倒推出他的情况——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和亲附别人上面。所谓的圈子、资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内功。《水浒传》里梁山一百单八将,有人在山上吃肉喝酒,有人在山下看门放哨,地位究竟不同。(励志文章  )韩伯龙入伙,在山下开了一间小店,碰见李逵吃酒不给钱,大怒说:“老爷是梁山泊好汉韩伯龙的便是!本钱都是宋江哥哥的。”李逵压根儿不带问底细的,直接一板斧把他砍死了。可怜这家伙自以为入圈很久,被圈里人砍死的时候人家都不认识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3:16:24 | 查看全部
水泊梁山一直都没变,王伦在的时候是个3分屌丝圈,林冲入伙就变成了5分屌丝圈,晁盖一行人鸠占鹊巢后就变成了7分屌丝圈,宋江孤身一人以阶下囚的身份加盟后就变成了9分屌丝圈。宋江入伙之前,无论发配到哪个地方都有一干地痞流氓狱卒杂役来膜拜。宋江不想去梁山,梁山高度欢迎他。卢俊义不想去梁山,梁山高度欢迎他。韩伯龙挤破头想去梁山,梁山还是没给他名额。所以说,圈子给不给力不在于圈子,而在人。一个大学某学科全国第一,可能只是因为某个高寿的老头还健在。你拿不到教职不是因为名额满了,而是因为你的影响因子还不够。
  
  只有自己修炼好了,才会有别人来亲附。这叫“近者悦,远者来”。自己是梧桐,凤凰才会来栖;自己是大海,百川才会来归。你只有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而不是倒过来。
  
  不要说你和温家宝见过3次面,和奥巴马握过5次手,没有意义。对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最了解的人,也不过是个太监。与其仔细观摩一千张白富美的照片,不如在远离屌丝的路上迈出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