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45:25 | 查看全部
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像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冬去春来,幸存的巴伦支船长和9名荷兰水手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

  在当时,巴伦支船长和船员们的做法震动了整个欧洲,也给整个荷兰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那个时候,荷兰人口仅有150万,陆地总面积4.15万平方公里。如果用国土、资源、人口等条件来衡量,几乎不具备作为国家生存下去的条件。但是,这个曾被西班牙国王宣布为西班牙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不得不将自己的国家托付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保护的荷兰,于16世纪末最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开始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

  17世纪,荷兰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海运贸易,贸易与势力也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即便现在,荷兰依旧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在世界前15位之内,人均收入达2万美元,被权威经济研究机构认定为全球国际竞争力排行第一位。毫无疑问,荷兰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为荷兰商人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诚信比生命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45:35 | 查看全部
母亲教给我的
时间:2012-11-23 作者:小小Z 点击:466次

  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帽子制品的惟一代理商。她靠着做帽子,把小生意做成年盈利9000万元的上市公司。她就是香港飞达帽业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颜宝铃。

  她是一个成功的创业人,更是一位智慧的母亲。

  因为工作忙,她给儿子的时间并不多,但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只要临近考试,她都会请假给孩子辅导功课,出模拟试题,直到他们考完才回去上班。两个儿子的成绩都很好,中学就被送到美国读书。她重视孩子的学习,更重视孩子“立品”。

  有一年,儿子要去洛杉矶读一个暑假班,同行的4个孩子买的机票都是商务舱,只有颜宝铃给儿子买了经济舱。儿子不服气,问她:“你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板,不觉得这样很没面子吗?”她回答:“妈妈的面子不值钱,人家谁知道你妈妈是颜宝铃?”商务舱的票价来回差不多要39000元,而经济舱才7000多元,她对儿子说:“内地有很多跟你差不多大的孩子非常有才华,他们考上大学却没有钱上,如果你自己辛苦30个小时就能省下3万元钱资助3个孩子上大学,你为什么不做这件能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事呢?”儿子不再争辩,答应坐经济舱去美国。颜宝铃立刻和福建侨联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找3位上不起大学的孩子,以儿子的名义进行资助,并请这些孩子每个月给儿子写信,介绍他们的家庭和学习情况。“我要让儿子懂得他做的事情是值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45:44 | 查看全部
不久,儿子收到了信,不过不是3封,而是7封。儿子惊讶地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说,工作人员找来了7个人让她挑。“7个都那么优秀,我怎么选呢?所以就都包了。”身教胜于言传,从此,儿子再没有跟妈妈提过坐商务舱的要求。

  颜宝铃现在喝水用的是一只粗陶杯子,那是儿子几年前送给她的母亲节礼物,杯子有一道裂纹了,但当妈的依然无比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47:33 | 查看全部
人生的三重境界
时间:2012-09-27 作者:小小Z 点击:1078次

  人生的三重境界,可以用这样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境界时,人是激情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们不愿意轻易相信什么。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人生的第二重境界时,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人生到达第三重境界时,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47:43 | 查看全部
击鼓骂曹的反思
时间:2012-09-27 作者:小小Z 点击:239次

  动口骂人或动手打人,只会让你更加愤怒。

  《击鼓骂曹》乃京剧里的传统剧目,根据《三国演义》第23回的部分内容改编而成:曹操想派人下书劝说刘表归顺,孔融推荐处士祢衡前往,曹操在召见时没有以礼待之,心高气傲的祢衡立刻反唇相讥,而且将其门下诸士一个个批得体无完肤。曹操恼羞成怒,命他去当个小鼓吏借机羞辱他。后来在宴会上,祢衡裸衣击鼓,当众痛骂曹操。在京剧里,祢衡的鼓越击越快、越击越猛,口也越唱越快、越唱越高,将怒气节节上升,尽情泄愤的情景表达得淋漓尽致。

  心中有气就会想要发泄,但祢衡在击鼓骂曹后,他的火气消了吗?显然是没有,他对曹操的愤恨变得更厉害。每一次的谩骂之后,都使他火上加油、变本加厉。事实上,原本脾气火爆的祢衡就是因为动不动就骂人,而使他更难控制自己,最后还因此而丧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47:52 | 查看全部
心理学家霍肯森做过一个实验:先让一群大学生接受某人的电击折磨,他们在饱受折磨后血压都升高了不少。随后,提供他们三种降低火气的方法:一是对折磨者以牙还牙,施以同样的电击;一是对折磨者施以口头攻击,大声痛骂他们一顿;一是以幻想方式写一篇百般折磨对方的故事。结果显示,只有以牙还牙的直接攻击能降低火气(血压下降),口头攻击和幻想式攻击都没有效果,有些实验更显示,它们反而使当事者变得更加激动。更重要的是,不管是肉体攻击或口头攻击、幻想式攻击,受测者在发泄之后,不仅无法消气,反而会因此更加深对对方的敌意,这一方面是来自压抑的解除(已经做了说了,就更加肆无忌惮),一方面则是在合理化自己的攻击,认为对方是罪有应得。

  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发泄”怒火,它都“发而不泄”,会越发越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48:01 | 查看全部
消失的旋转木马
时间:2012-09-27 作者:小小Z 点击:276次

  有一年圣诞我在伦敦,闹市中心的广场上架起了一些大型机动游戏,使整个小区突然笼罩着一股热闹的嘉年华气氛,人潮如鲫,旋转木马转呀转,人在其中,刹那间像走进一个迷离的缤纷境地,像做梦一样。但又的确感到自己在笑,在转,因而感受更加难忘。

  连续两晚我都跑去坐旋转木马,这种童年游戏能在瞬间带给人最原始的欢乐,童年的欢乐,一无挂虑,只有眼前灯光眼前人,令人永远难忘。

  而圣诞过后,我再路过广场,意图再重温前一个晚上的欢乐时,赫然发现那些机动游戏竟已一夜间给移走迁离。广场上甚么也没有,连垃圾且没遗下多少,让我从中辨认那场梦曾经存在的痕迹。于是,这个曾经确实出现过的迷离缤纷境地,更加像是一场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48:11 | 查看全部
由是我对于圣诞或任何集体同欢的节庆,最根本的基调亦不过如此吧。或者,甚至不是集体那么广义,就是个人的某个特殊时刻,某段爱情,某段相交,也是这样。有片刻如堕入缤纷的迷离,感到全然快乐无忧,全心投入转呀转。然后在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黯然发现广场上甚么也没有,所有缤纷已在夜里悄然隐退,彼时还在梦里的我此时则独对着现实的清醒,欢乐的痕迹已经在后面。当然,往前走下去,应该还会有另一个广场,另一趟旋转木马旅程。当然,这又是另一个将会消失的循环。

  生命就是这样去而返回,去而返回,在不知不觉中,人亦渐渐苍老,欢庆的来去已经牵动不起激情的感觉。最幸福的状态,也许只是默默望着眼前一闪一灭的灯光,沉醉在已消失的旋转木马欢乐时光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48:18 | 查看全部
善良的恶人
时间:2012-09-29 作者:小小Z 点击:581次

  寺庙里来了一位中年男子。他找到老和尚,诚恳地说:“法师,我能否给寺庙捐100万元?”

  老和尚合掌道:“施主,你心中有什么事吗?”男子脸上微微掠过一丝不快,道:“这个您就不用管了吧?”老和尚说:“施主不要介意,我只是不希望你浪费金钱———请告诉我,你的钱是准备捐献给谁呢?”男子听了很意外:“这不是明摆着吗?”老和尚笑了:“具体地说,是捐给我本人,还是捐给整个寺院,还是……献给神?”男子眉头微皱:“法师你在开玩笑吧?”老和尚说:“常人做事必有目的,你的目的何在呢?”男子终于生气了:“看来你不愿接受,算了。寺院多着呢!”说完,转身就走。老和尚没有挽留他,继续拂拭烛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48:28 | 查看全部
大约一刻钟后,那男子又回来了,态度恢复了和善。老和尚合掌道:“施主还有事吗?”男子有点惭愧地说道:“请法师原谅我刚才的冒失。我确实真心想捐助寺院100万元。你要问目的,就算是建设寺院吧。”老和尚说:“寺院的建筑目前状况良好,如果想让这100万元尽快发挥作用的话,不如捐献给失学儿童。”男子一听,很高兴:“不瞒法师,我捐助过88个失学儿童,现在,我只想献给寺院。”老和尚说:“如果我们接受了捐款,你会有什么感受呢?”男子说:“我会觉得宽慰。”老和尚说:“好了,我能不能认为你是在用钱买宽慰呢?”男子犹豫了片刻,点点头。老和尚合掌道:“施主,请别介意我直言———通常来这里捐钱的人,都是直接把很少的钱塞进功德箱里,因为钱很少。而你,是用100万来买宽慰,是不是因为心中的罪恶感很强呢?”

  男子有些恼怒,但无言以对。老和尚诚恳地说:“施主,按理说,你是在做善事,可是,善事不等于善心,如果想以一两件善事抵消罪恶,那么,这个善就不是真善,而是恶的帮凶。所以,你捐献100万以后,罪恶不但难以减轻,甚至可能加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