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38:22 | 查看全部
励志故事三:
  
  一个农村姑娘,从小到大没出过县城,来北京在朋友家做保姆的。家务之余,此女苦读英文学普通话,上夜校,读自考,啥水平不知道。后来她的主人告诉我,这姑娘当了对外汉语老师,专门给没有很多钱,但是又需要中文辅导的外国学生做老师,她不挑活儿,大小钱都赚,自己又节省,后来买了一部小QQ,这样能更快的穿梭在城市中,给更多的学生上课,省下路费和时间。(励志文章)令人惊奇的是,姑娘还开了个早点摊儿,每天卖豆浆鸡蛋和烧饼,同时还卖玫琳凯。
  
  我觉得上帝都得被这姑娘逼疯了。
  
  这就是生活在我身边的三个普通青年,他们没学历没背景没牛逼爹妈,他们连选错一个大学专业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连什么叫“对口专业”都不知道,他们连让高素质牛人打击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想要的,也许只是你我唾手可得的东西;他们拼命努力赚得的钱,也许我们开口就能从父母手里的数字;他们来到这个城市之初,卑微的所有人都看不见。但是不要紧,他们看得见他们自己。
  
  考拉小巫跟我讲,现在的年轻人太想要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一件事儿坚持三个月看不见结果,就开始抱怨上帝不公,没有伯乐。有没有人看看考拉博客的最后一页,你眼中成功人士,励志达人的她,是从哪年哪月开始的奋斗?
  
  什么是奋斗?奋斗不是让你上刀山下火海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奋斗就是每天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做好手里的每件小事,不拖拉不抱怨不推卸不偷懒。每一天一点一滴的努力,才能汇集起千万勇气,带着你的坚持,引领你到你想要到的地方去。
  
  难么?不难。
  
  有没有勇气,摸着自己的心说一句:我的青春,不抱怨社会,不埋怨不公,只努力,超越自己。挺住,意味着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38:31 | 查看全部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文/周其洪
  
  大学生目前最为关切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是什么呢?我以为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选择和确定职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二是在不同职业发展路径中如何进行职业准备。就以上两个问题,我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首先,选择实际上是为自己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如果方向选错了,所做的努力是为错误而做准备。比如刘强同学,学的是会计专业,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组织、领导和人际交往,对自己的专业也比较喜欢,但觉得公务员有权、有势,很风光、有保障,从大三开始就以报考从事行政领导职位的公务员为目标,由于他特别“努力”,顺利通过了笔试,但在面试中,由于不善言谈而被淘汰。尽管刘强同学如此努力,也没有逃脱失败的结果,关键不在于他没有目标,而在于选择的目标不适合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38:46 | 查看全部
 可见,努力并不等于成功,如果目标选择错误,越努力,离失败就越近,离成功就越远。虽然目标选择正确也并不意味成功,但正确的目标选择+不懈的努力才能接近和达到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呢?必须搞清自己具备什么资源,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能做什么,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选择,盲目的选择会对自己造成负面的影响,就业盲目可能使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考研盲目很有可能使自己考不上研究生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留学盲目不仅投资得不到回报,还很有可能沦为“海待”的危险,创业盲目可能使自己“血本无归”;(励志文章)所以,选择目标必须与自身的条件“匹配”,选择考公务员是因为公务员职位与自己性格能力“匹配”,选择考名校研究生是与自己的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匹配”,选择自费留学是与自己外语能力和经济保障“匹配”,选择创业是与自己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条件“匹配”,很多考研的同学,不顾自身实力偏要选择考名校,选择目标与自身实力的不“匹配”,失败是必然的。
  
  其次,无论我们选择就业还是考研,选择留学还是创业,都需要围绕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目标]进行选择,我提出了“先定向再定位”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制定目标的困难问题,“定向”指的是职业方向,“定位”指的是具体的职位。例如“定向”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但职业经理人的分类很多,必须再确定具体的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就很具体;定向后再定位,就是在人力资源方向中确定具体的职位,比如一名大学生的定位就是“人事专员”,那么要成一名职业经理人就必须从“人事专员”到“人事主管”,再到“人事经理”和“人事总监,最后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正如,北京市就业指导中心市场部主任刘永印先生所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飘浮在空中,而是必须落地“。”先定向再定位“就是让同学们的目标”落地“,目标”落地“了,我们在大学时光才会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毕业时,我们才会有一份踏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38:55 | 查看全部
考研、留学、创业、就业不是职业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比如,你想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当然要选择考研这个路径,因为硕士以上学位是成为大学老师的必须具备的硬件条件,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市场营销经理,硕士学位就不是必须的要件,相反,经验和实践能力远远重学历,那你选择考研的可能就是弊大于利。所以,我们不能为考研而考研,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留学而留学,为了就业而就业,又如,有很多大学生就业时没有求职目标,也没认真思考过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认为求职就是发简历,去招聘会,这样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吗?所以,我们的选择必须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是选择职业路径的前提,选择正确的路径是实现职业目标的保障。
  
  再次,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必须在大学期间进行充分的准备,”练好内功“。我们每个人选择的职业目标不同,选择的路径也不相同,每条路径中为实现目标做出的准备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在大学期间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需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培养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我认为,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大学生应该尽可能多接触社会和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做好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的准备。总之,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方向,选择正确实现目标的路径是都极其重要的,我们应该学习正确选择的方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所追求的目标,做出正确而理性的选择,并进行有计划性和有针对性的准备,正确的选择和有效的准备才能使我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39:04 | 查看全部
 你以为你很努力,其实连努力的边都没到
  
  人生就算是长跑,也只是一场没有对手的长跑,如果有对手也只是你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进度即可。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尽自己努力做好手里的事情。在累了烦了想偷个懒的时候,告诫自己:你以为你很努力,其实连努力的边都没看到。
  
  1、即便人生是长跑,你也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进度
  
  过去老听人说这句,人生是长跑,不在一时一刻的输赢。很久以前我以为这个看法挺客观,是啊,那么多对手,不一定哪时哪刻谁在你前头,赢到最后的才算赢。
  
  现在我觉得,这句话也有很大问题。
  
  人生的过程尽管充满了竞争,但是其目的绝对不是竞争。我们辛苦地学习、工作,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最终的目的不应当是为了超过别人多少,而是应当为了达成自己心中对自我实现的要求。这活儿你喜欢做,愿意做,那就多花时间和精力,砸多少都值得,最后迎来多少收获,自己心中有秤;这事儿你不那么喜欢,斟酌其重要程度,投相应精力时间,最后做成多少成绩,也是因果使然,完全不必和他人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39:14 | 查看全部
人有优劣之分,不必为自己比谁人在那件事情上强出半头觉得沾沾自喜,也不必因为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差人半步就无地自容。管好自己即可。人的精力何其有限,天资差异何其大,若能舍弃细枝末节,抓住极关键的几点,已是难能;要是能除却争竞的心态,只是平心静气运用天资和相应的勤奋去处理,才是可贵。
  
  很多时候,大家怨天尤人,更多的是因为没有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人生就算是长跑,也只是一场没有对手的长跑,如果有对手也只是你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进度即可。
  
  2、no pay, no gain
  
  在我目前还不算太长的人生经历中,当代中国社会中的许多普通人对于“捷径”的追求,实在是让我难以苟同。
  
  从逃票、插队这种占小便宜的,到不愿起早挂号又嫌医院号难挂的,从永远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到古玩市场期待捡漏的,诸此种种,说白了都是在以小博大,甚至是不劳而获。
  
  我所能想象的任何一种情形,我们付出的辛劳成本和获得的实质性的收益都是密切相关的(注意我说的是实质性的收益,靠威胁导师要自杀最后混个学位那种不算)。也许两者的比例有差异,但这更多是因为我们处于利益链条的不同等级。当我们都还在极低的等级时,就开始幻想付出极少的成本去获得极大的收益,这确实是件非常荒诞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39:23 | 查看全部
 十二岁的时候,我希望找一个工作能够让我在三十岁之前赚够足够花的钱,然后三十岁退休,之后每天花钱玩儿。念了几年中学我就明白这个愿望是多么傻X了。到了现在,我认为找到一件我喜欢的工作,一直在这件工作上倾注心血,直到我和工作之间有一方不再需要另一方为止,这是极其幸福的事情,中间换来的必要的钱财和名誉,只是附属品,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东西和你的兴趣和时间无法兼顾。(励志文章  www.lz13.cn)反过来讲,一个小孩儿上来就想找一个轻松、赚钱、受尊重、自己喜欢的工作,然后轻松一辈子,这其实也非常扯淡。
  
  很简单,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颠扑不破的真理,至少在我这里是。
  
  3、群体和自我的认同
  
  这个事情早也想说,我的中学是陕西省中学中每年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算是最多的,时不时蹦出个状元。我在中学的时候,时常会因为这种数据觉得自我膨胀,觉得自己是这个学校的成员,所以特别牛,看其他学校学生都感觉高人一头。
  
  上了大学我立马明白,自己中学那状态简直如小丑一般。
  
  我必须承认群体和群体相比,是有优劣之分的,但是决定一个群体优劣的根源还是个体。一个大学之所以出色,是因为有大师或者曾经有大师,假设一个名牌大学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不再出大师,不再出翘楚,那所谓名牌实已外强中干,甚至只是被后人当做资本炫耀和招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39:40 | 查看全部
我们总是习惯用所在的相对优秀的群体来标记自己,仿佛算是某种认同,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的单位,好像有了这种群体的认同自己就变得很安全,很有质量保障,好像只要是这个群体出去的,我就一定是素质过硬业务精熟。其实,因果倒置了。你最初能跻身这一群体,是因为最初你努力了,提高了,在阶段转换的时候才能跳入相对优秀的群体,如果进来之后就放纵就开始颓废,即便被打上标签也只是残次品了。
  
  对于那些始终努力人们,我很尊敬他们。我想这些人不会在乎自己被扣上了什么标签,而只是在乎自己的努力。只要没停下,就一定会继续做大做强自己。如果有一天,现在的群体已经容纳不下自己,已经不能为自己提供足够广阔的舞台,没关系,他们会进入新的更加优秀的群体中去。
  
  这些人,不看重群体的认同,只需要认同自己的努力。
  
  4、没人是屌丝,就要做精英
  
  最开始的时候,我和很多协和八年制的学生一样,不喜欢学校培养计划中说要把我们培养成精英的提法,觉得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太不一致了,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中庸的地方,旗帜鲜明地喊出精英很容易遭人嫉恨和攻击,枪打出头鸟嘛。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直到近期屌丝文化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争着说自己是屌丝,我觉得反而需要提一提精英这俩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39:46 | 查看全部
一个人,不管他聪明程度有多少,只要是足够踏实和努力,把本职的工作踏实做到自己能做的极致,在我看来那就算是精英了。《舌尖上的中国》里的拉面师傅、做馍馍的老汉,他们喜爱自己的工作,认真做到最好,他们就是精英。从这种意义上说,没人应该是屌丝。也许你会说这是大家的玩笑话,心里还是要努力的。我也希望是这样的。我惧怕的是,大家相互影响你说自己屌丝他说自己无能我说自己二,最后全是给懈怠给混找理由,好像因为有什么先天不足,所以萎靡一点就很有道理一样。
  
  这个真心是扯淡。大胆吼一句,我要把手里的事情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很困难吗?会觉得很假很装逼吗?
  
  我不会,我就是要尽我努力做好手里的事情,如果这是精英的表现,那我就要做精英!
  
  最后,用一句长久以来我非常喜欢但不知道出自哪里的话来结尾,每次我累了烦了想偷个懒的时候,看见这句话,总能再挺个一年半载的:
  
  曾经我以为自己很努力,其实我连努力的边都没看到。
  
  与诸位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39:55 | 查看全部
你能赢100次
  
  文/刘继荣
  
  父亲的主治医生通知我,说有要事相商,我却迟迟没有过去。
  
  一阵微风穿窗而过,吹落了一片百合的叶子。病床上,父亲仍在昏睡。我整夜握着他的手,这双青筋盘绕的手,曾无数次将我举高,曾给我最大把的糖果,曾为我修出一间向阳的小屋,在门前种树,在窗下种花。而此刻,我不能替他痛,不能替他咳,也不能替他背过那个叫做癌的大包袱。
  
  终于站到医生的门前,却又没勇气推门。整个肿瘤科都静悄悄的,静静地疼。即将崩溃的我,真想不管不顾,躺在冰凉的地上放声大哭,打滚撞墙。
  
  忽然,有个小小声音温柔绽放:“来,我们来拍卡片吧!”我木然转过头,打量面前这小男孩。雪白皮肤,鬈发,深目高鼻,很像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小王子”穿落日红的羊毛衫,手里握一沓厚厚的卡片,上面的卡通人物已磨损得面目模糊。拍卡片曾是我的最爱。童年时,老树下,两个小人,头对头,惊呼喧笑,能从日光晴明玩到月上东墙。此刻,我轻轻摇头,他却拉我坐在长椅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