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42:07 | 查看全部
为自己鼓掌
  
  文/凡子
  
  记得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节目是在上初三的时候,元旦晚会上我唱周华健的《刀剑如梦》,大概是由于太过紧张的缘故吧,本来张口就来的歌词竟然被我忘的一干二净,怎么也想不起来。后来只好在唱了一半之后就先下去了,伴随着的是大家巨大的笑声。那时的我年少气盛,下定决心尽量少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以免再次出丑。
  
  时光似水,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上了大学。以前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显然是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现实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自然也不以我的意志而改变。改变不了世界就只好来改变自己,但任何改变毫无疑问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即使我们并不愿意。
  
  在一次的英语课上,老师要我翻译一段对话。所有的生词我都划了出来并做了准确的注释,但我还是害怕自己出丑,所以本想礼貌的拒绝了。但我遇到了老师的目光,在饱含着期望与鼓励的同时,更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威严。我不想给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更不想让老师对我有什么不好的看法。我低下头,开始了翻译。大概是由于紧张的缘故吧,我翻译的漏洞百出。末了,我立即坐了下来,虽然还尚未得到老师的允许。和往常一样,老师纠正了错误,同学也没有什么与平时不同的地方。(励志文章 )其实只有我不同,翻译时我的腿在打颤,脸上由于紧张早就布满了汗水。虽然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所有的人都遗忘了,但我没有,那是因为不能。那次,我虽然将自己的缺点暴露无遗,但还是很高兴。毕竟我在所有人面前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虽然回答的并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42:40 | 查看全部
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二十岁的我们不仅年少而且轻狂。我们的身体愈来愈健壮,伴随着父母渐渐老去的背影。我们不愿意也不忍心向父母伸手去要钱,尽管“啃老族”可能是一个不小的社会群体,但我拒绝成为其中的一员。更何况,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前提,早就想飞出鸟笼的我们自然得先追求经济的独立。于是课余我们总是去找些兼职,但生活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毫无疑问,我是优秀的,但关键是我必须将自己的优秀表现出来,以得到别人的认可。
  
  很遗憾,我很难做到。记得第一次,是面试一家超市的促销员,主管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当时,人很多,除了那家超市的三个员工之外,还有数百个前来面试的人,大多数是和我一样的大学生。他们是我的对手,他们“狠毒”的目光射向了我,仿佛要刺穿我的身体。我浑身开始发抖,继而低下了头。我想说话,却怎么也吐不出一个字来,下面的人开始窃窃私语,有人已经开始坏笑了,似乎已开始庆幸自己少了一个对手。毫无疑问,我身后的主管一定是面露不悦之色了,虽然我看不到。我终于断断续续的介绍完了自己。自然是没有掌声了,我或许应该鞠躬,然后礼貌的离去。一切都结束了,我知道自己是完全的失败了。但我忽然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成功者,虽然我是一定不会被录用了,但我还是在大家面前介绍完了我自己,虽然是短短续续的。我忽然一点也不懊丧了,觉得自己应该为自己能够坚持下来而骄傲。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自己鼓起掌来了。所有人都愣住了,现场一下子静了下来,紧接着雷鸣般的掌声汹涌而来。之后,我开始介绍我的家乡,那个仅占祖国万分之一面积的小县城,讲了那个县城的历史与现在,辉煌与落寞,风土人情……所有人的目光突然变得分外友善,显然他们被我用流畅语言所描述的县城所吸引。我鞠躬,离去,在掌声中不停的说着谢谢,谢谢。其实,结果对我已经不重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42:48 | 查看全部
第二天,我接到了那个主管亲自打来的电话,我被录取了。工作的第一天,我在库房里遇到了那个主管。她笑着说:“你真的很幽默,竟然自己先为自己鼓掌。我现在才发现,我们的故乡原来有那么都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我笑着回答,说:“我们是老乡啊,真是缘分。”她笑了笑,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段俏皮话“人生一场直播的电视剧,不仅没有彩排,而且收视率极低……”我在心里暗暗的想,既然是这样,那就一定要学会为自己鼓掌,因为只有学会了欣赏自己,才会演绎出更精彩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42:57 | 查看全部
命运无法控制,性格却可掌握
  
  文/高景轩
  
  性格为每个人做不同的引航,当我们偏离航道时,它会让我们感觉别扭,一旦逾越它预设的蓝图时,它就会让我们感觉茫然而无所适从。——泰勒·哈特曼
  
  着名画家张大千长着飘逸的白胡子,看上去颇有点仙风道骨的气质。一个朋友见到大师,好奇地问道:“张先生,你睡觉时,胡子是放在被子上面,还是搁在里头?”张大千每天上床睡觉,从来没注意过自己的胡子,故而据实道来说:“这……我也不清楚。是啊,我怎么没在意这个呢?这样吧,明天再告诉你。”
  
  这天晚上,张大千躺在床上,将胡子放在被子上面,觉得好像有点不太对劲,把它捋到被子里头,也感到不像是那么回事。真可谓,里也不是,外也不是,怎么折腾都觉得不妥。大师不由得感到纳闷:“以前这根本就不算是什么事,现在怎么成了头痛的问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43:11 | 查看全部
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人们纫针的时候,神情越是专注,越是不容易穿进去。他们称这种现象为“目的颤抖”,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穿针心理”。有时事情就是这样,你目的性越强,越容易把事情搞糟。你越是特别在意什么,它给你带来的困扰就越大。打个比方说,噪声达到同样的分贝,有的人感觉要强烈一些,有的人感觉就没那么明显。只缘前者更在意噪声,所受的影响和危害也就更大。即使是同一个人,听到同样分贝的噪声,当他心不在焉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噪声有多么严重;当他被噪声牵制了注意力,搞得心神不宁的时候,就会感到噪声大得难以容忍。
  
  有时与受伤俱来的疼痛,也与人的注意力有关。一个人精力高度集中时意外受伤,往往感觉不到疼痛,也不知道自己受伤。(励志文章 )一旦看到伤口在流血,他就会慢慢恢复痛感。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其实受伤时疼痛已经造成,只是人全神贯注于别的地方,感觉都倾注到了别的因素上,所以掩盖了本身的痛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43:21 | 查看全部
 还有一种感受,比较耐人寻味。你刚添置一件新家具,就不小心碰坏了一块。你越是关注它,越是把它当回事,心里头就越别扭。如果你忽视了它,或者不在乎它,碰破家具的事实仍然存在,可它带给你的不愉快就会随之减弱。人身上的疾病,也常有类似情形。早先人得了肺结核,都认为是绝症,所以患上这病的人,绝大多数都死去了。现在得痨病的人也不少,由于发明了青霉素之类的良药,已没有人视之为绝症,治愈率也随之大幅度提高。除了药物的作用外,一个不容忽略的因素,就是人们认为痨病没那么可怕了,也就不再像以前那么恐惧了。
  
  关注会强化人的感觉,忽视会减弱人的感觉。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在遇到困扰的时候,感到不如意的时候,你要尽可能地忽视它,虽然造成困扰和不愉快的因素还在,可你感觉的强烈程度却会大幅度地减弱。在遇到开心事情的时候,感受到时来运转的时候,你要尽可能地关注它,虽然造成开心和幸运的因素依然如故,可它给你带来的感受,却会因为你的关注而强化,甚至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43:29 | 查看全部
我们失败,只是因为我们不再坚持
  
  最让人丧气的是功败垂成的事。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努力,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可就在距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天塌了下来。遭到了这样的挫折,谁都会灰心丧气,当初实在是花了太大的心血,费了太多的精力!可静心想想,我们真的就前功尽弃了吗,我们所有的汗水真的就完全付诸东流了吗?
  
  我想也不见得如此。犹如开路,我们要在一片荆棘中开辟一条出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开辟出了一条长长的路来,注目一望,却发现前面横的是一道峭壁悬崖,这一场努力算是白费了。许多人就这样放弃了,可有的人不一样,有了这一回的经验,他调转了另一个方向,另外开辟一条道路,经过了上一回的锻炼,他更加懂得如何去劈荆斩棘,而且臂膀也更有力量,进度远远比上一回快。终于,他开辟出了另一条路,通往的是成功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43:41 | 查看全部
我们失败,只是因为我们不再坚持。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失败之后失去了坚持的勇气。谁都懂得没有一步登天的道理,可就是有那么多人因为不能一步登天,而放弃了登天的努力。
  
  很多人都渴望能当一名作家,笔耕天下,写一篇不朽的文章,流传后世,成为百世之师。可在所有职业当中,作家是最为艰难的一种。作家不仅面对生活的压力,还要面对精神上的折磨。(励志文章)在一篇篇文章被拒后,他就会质疑自己文章的价值和写作的意义,结婚生子后,孩子在面前哭闹,妻子在背后抱怨,内外交迫,真是烦不胜烦,无法再静下心来写作,不得不出去找个工作养家糊口,从而放弃了写作。然后心中愤愤不平,整天怨天尤人,空发怀才不遇的感叹,于是与世浮沉,卒入庸流。年老时,回想起年轻时的梦想,已经恍如隔世。这是大多数怀过作家梦者的轨迹。
  
  我相信必定有那么些人,除了写作,他觉得做其它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他似乎只有通过笔管才能得到呼吸的氧气,他们写作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生存。“人无信不立”,对这些人来说,其中的信就是信仰,写作是他们的信仰,不写作,他们就无法活下去。对这样的一些人,我想说:“若能用一生去坚持一种东西,那东西必将是不菲之硕果;若能在一生里只坚持一种东西,那一生必将是辉煌之人生。我们失败,只是因为我们不再坚持;只要我们坚持,我们就必定会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44:54 | 查看全部
留心成功者说的话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基于某种原因,所有被认为成功的人也都乐于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当那些衣着光鲜的人站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哪怕相貌平平也会让人觉得光彩照人。他们说的每句话,每个词,甚至每个字,都仿佛饱含着无数的深意,掷地有声,字字珠玑。台下的人,尽管脑子里浮想联翩,但还是有意挣扎着聚精会神,恨不得把每个字都记下来回去反刍。
  
  然而,听众原本应该有着自己的智慧,了解沟通的基本原理,才不至于沦落到“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的境地。倾听任何人讲话的时候,都不应该带着“防备、质疑”的心态,那样可能会遗漏重要的信息,因为,我们的心态会成为我们的有色眼镜,使得我们只能收到过滤之后的信息。然而,最终对所获得的全部信息,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也同样可能是危险的,或者是有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3:45:06 | 查看全部
首先,成功者其实没必要,也没义务,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讲述所有的细节。相信我,如果仅仅用财富、权利、地位来衡量成功(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话,那么,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有数不尽的磨难的同时,也往往充斥着大量完全不可告人的细节。比如,国内某大企业的老板,肯定不会对所有人说他在同行竞争压力以及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之下做出的某些决定。追求巨大的财富如此,那么,追求巨大的权利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更是如此。
  
  在某些事情上,每个人都应该有沉默权。那些正在分享所谓“成功经验”的人,也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就好像美国警察经常说的那样,“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话将成为呈堂证供。”在并非特殊的极端情况下,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要求另外一个人讲述全部细节。但是,如果他们说的,你就当作全部;他们没有说的,你就当作没有。那你就跟寓言中那个掩耳盗铃的家伙属于同一个智商水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