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7:23 | 查看全部
两个开发商
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406次

  两个开发商,一个在城东十里开发圆梦花园,一个在城西十里开发凤凰山庄。城东的聘请了最好的设计师,使用了一流的施工队,城西的也是如此。

  一年后,总投资十个亿的圆梦花园建成了。60栋楼房环湖排列,波光倒影,清新雅静,曲径回廊,处处花草,置身其中,真如在花园中一般。不久,凤凰山庄也竣工了,它真像一座山庄,60栋楼房依山而筑,青砖碧瓦,绿树掩映,清风徐徐,松涛鸟鸣,确实是理想的居住地。

  圆梦花园首先在电视上打出广告,接着是报纸和电台,他们打算投资一千万做宣传,让圆梦花园成为购房者真正圆梦的地方。凤凰山庄建好后,也拿出一千万,不过它没有交给广告公司,而是给了公交公司,让他们把跑西线的车由每半小时一班增加到每5分钟一班。一个月后,凤凰山庄售出的房是圆梦花园的10倍。一年过去,凤凰山庄开始清盘,圆梦花园开始降价。

  现在去凤凰山庄的车每2分钟就有一班,坐这条线路上的车,人们可以得到一张如公园门票大小的彩色车票,它的正面是凤凰山庄的广告,反面是一首四言绝句,这种车票每周一换。据说,凤凰山庄有个孩子已在车上背了四百多首唐诗,最少的也背了五十几首。

  前不久,圆梦花园申请破产,凤凰山庄借势收购。从此,市区又多了一条车票上印有宋词的线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7:35 | 查看全部
请您也吻我一下好吗
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469次

  这是女友讲给我的一个故事。故事是真实的。那时女友还在南方一所著名的大学中文系读书,授课的老师中有一位五十出头风度翩翩的男教授。教授不仅著作等身学识渊博,而且谈吐幽默风趣,经常走到学生们中间和他们谈古说今纵论文事,成为班里女学子们心中的偶像,许多女生甚至于主动接近他,希望得到他的提携和指点。

  女友也是其中一个。

  一天,她约了两位要好的女同学一块儿去教授家请教几个问题,穿过一条林阴小路,来到了教授居住的一座静谧小院,她们在那青砖灰墙的一幢小楼前停下了脚步,女友伸出手来正欲敲门,却发现门是虚掩着的,于是她轻轻地推开,看到了令她目瞪口呆的一幕。

  教授正在屋内,拥抱并吻着一个女孩子。而那个女孩子是他的学生。

  看到她们的意外出现。教授的手像触电一样一下子猛然松开、垂落,脸色刹时变得惨白。

  双方就这么站着,也许仅仅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却像漫漫的一个世纪,空气死一样沉寂,听得见彼此猛烈的心跳和呼吸。

  “我当时的确很震惊,真的,你说我该怎么办?”讲到这里,女友抬起头来问我。

  “装作没看见迅速走掉?或干脆走上前委婉地劝说?报告领导或告诉他的爱人,让他受到惩罚甚至身败名裂?这些念头在我脑海中迅速一闪而过。教授不是这种人,他也许只是一时糊涂。”还没等我回答,女友又开始说道。语气缓慢地,像是努力回忆当时的情形。“教授有一个他所深爱也深爱着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在同城的另一所高校任教,他们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儿,这是一个幸福而完美的家庭。他们的家庭和教授本人洁身自律的品质在校内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

  仅仅是几秒钟的犹豫和停顿后,女友坦然地走了进去,站在教授面前,一脸笑容地说道,“教授,我们都是您的学生,您可不能偏心哟,您也吻我一下好吗?”

  教授马上清醒过来。他轻轻地拥抱并轻吻了一下她的额头,那一刻,他看见教授眼里有湿润的东西闪亮。

  另两位女同学也马上会意过来。走到教授身边提出了相同的请求,教授一一应允了她们。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女友的表情显得轻松愉快,“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教授依然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和良好的口碑,他变得更加勤奋地研究和著述,并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我毕业那年,他曾寄给我一张贺卡,上面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感激你的善良和智慧,是你拯救了我。”

  “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奇妙,挽救或毁灭一颗灵魂,常常就是看似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女友最后说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7:45 | 查看全部
三分之一的效应
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386次

  前两天是大学生电影节的颁奖闭幕式,晚会上必定是明星聚集,大家都想一睹他们的风采。

  可是我们班仅有两张票,人多票少,只好抽签。

  班长把签排成一排,让大家抽签,为了以示公平,她让同学先抽,剩下一张才是自己的。

  大家一个个把签抽走,全是空白,最后,仅剩第一张和最后一张,两张都写着“有”字,班长这个铁杆的电影迷和倒数第二位同学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票。

  班长并没有刻意作弊。但却利用了一个小小的心理战术。虽然事后,大家颇有不服,但都是学心理的,看看班长能如此活学活用,倒也无话可说了。

  班长利用的心理战术在心理学上被称作“三分之一效应”。

  拿抽签一事来说,虽然大家觉得每一张签的“中彩率”都差不多,但对第一张和最后一张大家在心里都会有点儿抗拒,总认为不可能那么巧,两张票正好落在了最后和最前!于是在没有特殊提示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从中间随手抽一张的“获奖率”要大一些,而大家的这一心理,恰恰被班长所利用。

  其实在生活中,“三分之一效应”起作用的地方是很多的。最典型的就是顾客对于店铺的选择。设想在一条商业街上,有一排服务质量相差无几的店铺,你来估摸一下哪一个店铺生意好一些呢?也许你会认为是第一家,因为它可以截住顾客。实际上,当顾客走进一条商业街的时候,通常是不可能在第一家店铺成交的,他总认为前方有更合适的。那会不会是最后一家呢?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因为一旦前方没有了可供选择的店铺,顾客会产生一种后悔心理,觉得前边看过的似乎更好一些。如果这条街是一眼看到头的,通常情况下,分别处于街道两头三分之一位置的店铺更容易被选中。

  如此看来,第一名未必永远都获胜!明白了三分之一效应的你,快快开动脑筋,让它为你“创利”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7:57 | 查看全部
争执的美丽
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307次

  争执一词,也许天生就是一只丑小鸭,人们对它成见很深,一遇争执,和事佬赶紧调停:别争了,别争了,免得伤了和气。

  其实,有时争执是美丽的。不信请看: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围绕“马奔跑时蹄子是否着地”发生了争执,斯坦福认为,马奔跑得那么快,在跃起的瞬间四蹄应是腾空的,而科恩认为,马要是四蹄腾空,岂不成了青蛙?应该是始终有一蹄着地。两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两人就请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作裁判,可麦布里奇也弄不清楚,不过摄影师毕竟是摄影师,点子还是有的,他在一条跑道的一端等距离放上24个照相机,镜头对准跑道;在跑道另一端的对应点上钉好24个木桩,木桩上系着细线,细线横穿跑道,接上相机快门。

  一切准备就绪,麦布里奇让一匹马从跑道的一头飞奔到另一头,马一边跑,一边依次绊断24根细线。继邻两张相片的差别都很小。相片显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科恩赢了。

  事后,有人无意识地快速拉动那一长串相片,“奇迹”出现了:各相片中静止的马互相重叠成一匹运动的马,相片“活”了。电影的“雏形”经过艰辛试验终于成熟了。

  留心生活的每一瞬间,坦诚己见,并为之争执、理论,适时求助、探究,也许重大发现就在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9:11 | 查看全部
争执的美丽
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307次

  争执一词,也许天生就是一只丑小鸭,人们对它成见很深,一遇争执,和事佬赶紧调停:别争了,别争了,免得伤了和气。

  其实,有时争执是美丽的。不信请看: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围绕“马奔跑时蹄子是否着地”发生了争执,斯坦福认为,马奔跑得那么快,在跃起的瞬间四蹄应是腾空的,而科恩认为,马要是四蹄腾空,岂不成了青蛙?应该是始终有一蹄着地。两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两人就请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作裁判,可麦布里奇也弄不清楚,不过摄影师毕竟是摄影师,点子还是有的,他在一条跑道的一端等距离放上24个照相机,镜头对准跑道;在跑道另一端的对应点上钉好24个木桩,木桩上系着细线,细线横穿跑道,接上相机快门。

  一切准备就绪,麦布里奇让一匹马从跑道的一头飞奔到另一头,马一边跑,一边依次绊断24根细线。继邻两张相片的差别都很小。相片显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科恩赢了。

  事后,有人无意识地快速拉动那一长串相片,“奇迹”出现了:各相片中静止的马互相重叠成一匹运动的马,相片“活”了。电影的“雏形”经过艰辛试验终于成熟了。

  留心生活的每一瞬间,坦诚己见,并为之争执、理论,适时求助、探究,也许重大发现就在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9:18 | 查看全部
人的思维与想象力正好与狗相反
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308次

  黑斯博士在《敞开的北极海面》一书中,几次提到他的狗:

  它们本来一直是靠拢成很紧凑的一队来拉雪橇的,当接近薄冰时,它们便自行岔开而行,显然是为了把重量分配得均匀一些,以免陷到冰层下面去。每每看到狗队自行在冰面上岔开,黑斯博士就知道,接近薄冰了,注意危险。

  没人知道黑斯博士的狗何以想像得出,哪儿是厚冰,哪儿是薄冰;又何以知道,厚冰处可以并肩而行,薄冰处却必须保持距离。这说明狗具有超强的推理和想象力,在没有危险的时候,它们并肩而行,劲儿往一处使;危险在即,则保持距离。

  人的思维与想象力正好与狗相反,在没有来自外部的险情时,通常会窝里斗;有了险情,才开始注重团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9:29 | 查看全部
还不清的债
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419次

  有一个富翁,年纪大了,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回顾一生,想想有什么未了之事,忽然想到在保险柜里,还有很多亲戚朋友的借据。这些钱已经借出多年,那些亲友依然贫困。

  为让子孙避免日后的困扰,富翁决定在临终前,自己处理这批债务。他约集了所有欠债的亲友,自己倚在床边的靠背上,床前摆着取暖的炭炉,炉火烧得正旺。

  富翁手拿大叠借据,对欠债的亲友说:“我自知时日不多,也知道你们没有能力偿还欠我的钱。为了避免困扰,今天,你们只要真心说一句感激的话,我就把借据当面烧掉,从此两不相欠。”

  从欠债最少的开始,第一个人说:“来世我愿做您的仆人,为您打扫庭院。”富翁将那个人的借据放在炭炉里烧了。

  接着,有人说:“来世我将变鸡变狗,为您日夜守候。”富翁微笑着将那人的借据烧了。

  还有人说:“来世我将做牛做马,为您耕田拉车。”富翁含笑,把一张借据烧了。

  又有人说:“来世我愿做您的儿孙,永远孝顺您。”富翁开怀大笑,烧了借据。

  他们一一说出内心感激的话,富翁也感到满意。

  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欠债最多的人,他诚惶诚恐地上前说:“来世,我一定要做您的爸爸。”

  富翁听了非常生气,反问他:“你为什么不感谢我,反而骂我呢?”

  “老爷,您有所不知,这世间一切的债都有还清之日,只有儿女的债是永远还不清的呀。”

  富翁笑了,烧掉最后一张借据,在床上安然而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9:40 | 查看全部
自己拿主意
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481次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

  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

  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

  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

  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

  索尼亚忘记了哭泣,仰头看看天花板。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亲能摸得到?她怎么也不相信。

  父亲笑笑,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别信那女孩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

  索尼亚就这样明白了,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要自己拿主意!

  她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已是个颇有名气的演员了。

  有一次,她要去参加一个集会,但经纪人告诉她,因为天气不好,只有很少人参加这次集会,会场的气氛有些冷淡。经纪人的意思是,索尼亚刚出名,应该把时间花在一些大型的活动上,以增加自身的名气。索尼亚坚持要参加这个集会,因为她在报刊上承诺过要去参加,“我一定要兑现诺言。”结果,那次在雨中的集会,因为有了索尼亚的参加,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名气和人气因此骤升。

  后来,她又自己做主,离开加拿大去美国演戏,从而闻名全球。自己拿主意,当然并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忠于自己,相信自己。坎坷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都要自己拿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10:14 | 查看全部
压力的馈赠
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419次

  一位出生在普通人家的年轻人十分喜欢文学,但在他30岁之前从来没写过令他满意的作品。他的亲人希望他能经商,这样生活可以因此更富足些,但是他却希望能够写作。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人能提供他一年生活费用,让他能够安稳地写作。

  但残酷的生活让他不得不走上经商的道路,他先后办了不少厂子,但没有一家能够成功;他也曾和出版商合作,经营书籍,但也失败了;他又办了铸字厂和印刷厂,但厄运连连,这两家厂先后倒闭,而且欠下的巨额债务足以让他还30年。

  没有钱的他不得不走上卖字求生和还债的道路。一年之内,他发疯似的写下了3部小说,但那些书反响平平,销售也不理想,而且因为版权得不到保护,即使小说写成,也不足以解决生计问题。他改做记者,为多家日报撰稿,他每天写大量的文字,换来一些微薄的稿酬。

  债主天天上门逼债,他绝望过,也想过放弃。但他十分崇拜白手起家、意志坚强的拿破仑,他把拿破仑的画像放到书桌前,鼓励自己必须坚持下去。

  他开始创作小说。他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喝大量咖啡,每天晚上8点上床,午夜起来写作,直到早晨8时。为了让自己的文字尽快变成金钱偿还债务,每天早餐之后,他就把手稿送到印刷厂。因为创作时间仓促,文章上经常有错字和文理不通的部分,他只好对校样改了又改,而且他不是只改动几个标点,而是大段大段地重写。一本名叫《老处女》的小说,他一连改了9次,最后让排字工人十分厌烦,他们甚至抗议以后不再排他的文字。

  他在30岁之后的生活几乎全是为债务而发疯似的写作。在后来的20年内,他创造了100多部小说,其中的《人间喜剧》、《高老头》等数10篇小说成为传世之作。在他逝世的前两年,他还在修改20多年前的手稿。

  他就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巴尔扎克。巴尔扎克能从一个平庸作家成为著名作家,动力竟来源于那些巨额债务。为挣钱还债,他写作写作再写作。

  很难想象一个伟大的作家这样的创作动机,但巴尔扎克的故事却让我们明白,压力是成功的催化剂,它可以催生许多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10:24 | 查看全部
仅仅是张车票吗
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370次

  日本东京福本贸易公司是家刚成立的小公司。

  有一位小姐专门负责为客人订票。这其中就有一位是德国大型公司的总裁,因为业务需要常常往返于东京和大阪之间。这位总裁不久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他去大阪时,座位总在右边的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在左面的窗口。

  那位总裁便问卖票小姐其中的缘由。

  小姐微笑着答道:“车去大阪的时候,富士山在你的右边。我想,外国人一定喜欢富士山的景色,所以每次总是特意为您准备了可以一览窗外景色的位置。”

  听完这番话,这位德国总裁十分感动,而且有些震惊。他把与这家日本公司的贸易额由400万马克一下子提高到1200万马克。

  德国总裁跟他的助理自言自语道:就这样一件小事情,这家公司的职员都想得如此周到,跟他们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后来,这家贸易公司成长为日本五百强企业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