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4:51 | 查看全部
沉没成本
时间:2012-02-18 作者:小小Z 点击:233次

  诸宸下棋之余,还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文章写得很好,绘画也有一些功底,她说:“棋手要下好分内的棋,这是职责;棋手又要下好分外的棋,这是人生。”因此,1995年,当清华大学的大门对诸宸敞开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系。后来,她又带着4年的中文学分,转到了经济管理系。可以说,诸宸走得一路风光,似乎有点太顺了。也许,上帝因此想送她一块磨刀石。

  2000年12月在印度举行的世锦赛上,诸宸碰上了来自美洲大陆的冠军IKRUSH(读音同crush),译成汉语为:我摧毁———我要摧毁你!这个名字是那样杀气腾腾,而为人、棋风一向都“和气”的诸宸却没当一回事,念着这个过于直露的名字,她甚至还笑了起来。可没想到,刚进第二盘,她就缴了械,在全部比赛的第一轮就被彻底淘汰出局了。

  10多年来,诸宸经历过各式各样的比赛场面,但没有一次像这次输得这么窝囊。坐在棋桌前半晌,她才站起来,口中念念有词:“IKRUSH”———“KRUSHI”(“我摧毁”———“摧毁我”)。此后,从国外至国内,从2000年到2001年,差不多半年,她一直在咀嚼着印度闷湿的天气,还有那场仿佛还没整理好行装就溃不成军的败仗。她的心里脆弱到不敢轻易去触摸自己最亲爱的国际象棋。

  又一次,诸宸坐在清华校园里上课,经济管理专业的老师讲了一个概念:沉没成本。比如你去看电影,发现票忘带了,你应该重新买一张而不是再回去找。因为前边你的一切准备都已经成了“沉没成本”,不要把它浪费掉。由这些道理推及下棋,你可能下错了一步棋,但这已属于“沉没成本”了,只要静下心来,就算输掉也不要紧,一个比赛有十来盘棋呢,不要影响下一盘棋。诸宸把这些道理数十遍地融会贯通,终于走出了失败的阴影,让自己放松。2001年9月,她重新“整装出发”后,在几次国际赛事中连创佳绩,最辉煌的是在2001年12月的女子世界锦标赛上,荣膺自1927年第一届女子世锦赛以来的第九位世界冠军,并圆了她的大满贯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集世界少年、青年、成年冠军和世界团体冠军于一身之人。

  走在人生路上,我们也经常会有下错棋的时候,不要再浪费时间沉溺于后悔之中了,就像诸宸一样,毅然把沉没成本垫在脚下吧,那样我们一定能攀登到更新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5:03 | 查看全部
荣誉感
时间:2012-02-18 作者:小小Z 点击:290次

  现在的人,几乎天天都要见到这样那样的招聘启事,但是像这样的一则招聘启事有谁见过吗?

  “应聘者即将参与极其危险的旅程:赴南极探险。薪酬微薄,需在极度苦寒、危机四伏且数月不见天日的地段工作。不保证安全返航,如若成功惟一可获得的仅有荣誉。”

  这则启事刊登在1914年初的《泰晤士报》上。到底会有多少人仅仅冲着“荣誉”二字来应聘呢?招聘人沙克尔顿心里还真没有底。他在写这则启事的时候就想过:相对于“极度苦寒”、“危机四伏”和“不能保证安全返航”来说,这种“成功的荣誉”是否太空洞太虚无飘渺了些?但他同时又想:一个看不到这种荣誉的人,他也不会具备足够的勇气和激情去挑战那种极度的艰难困苦,去接受死亡的考验。他觉得,在这则启事里,荣誉,比金钱比官位比美女更有感召力。让沙克尔顿深感欣慰的是,在启事登出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受招聘启事吸引的应聘者竟达5000人之多!这么多的人来应聘,也让沙克尔顿心里的荣誉感更强烈更神圣了。

  经过认真严格的挑选,沙克尔顿最后选定了27名船员,于1914年8月1日,乘木船离开伦敦,开始了前往南极探险的壮举。但他们却险些全军覆灭。他们刚到达南极边缘的威尔德海,船就深陷在冰川之中动弹不得,并随浮冰在漫漫严冬中漂浮了10个月之久。就在夜夜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中,聊以蔽体的小船也被巨大的冰块压毁。他们只好尝试徒步横越冰雪到大海,但在“弹尽粮绝”体力严重不支的情况下,沙克尔顿只得放弃继续往前走,和船员们一起露宿在浮冰上。这一呆又是5个月。在这些日子里,他们什么都没有了,甚至连生的希望都已非常渺茫,但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温暖的火苗在闪动,在支撑着他们顽强地活过每一天———那就是一种神圣庄严的荣誉感。

  最后是沙克尔顿带着几个人,克服了不可想像的困难,靠一只22尺长的救生艇,横渡了1300海里的海面,到一个设有捕鲸站的岛上搬来援兵,才使所有船员活着归来。人们仍然把他们当成英雄来看待,并且这样评价他们:“这虽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但却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英勇和顽强的典范。”而支持他们走过这一艰难历程的,除了那些被他们用来充饥的冰雪和企鹅肉,就是那种在许多人眼里一钱不值的荣誉感了。

  沙克尔顿和他精心挑选的那27名船员,已经死去很多很多年了,可是那种召唤过鼓舞过支撑过他们的庄严而圣洁的荣誉感,却一直活着———它像人类一种最宝贵最顽强的“基因”,从一代人身上传到另一代人身上,所以人类的每一代人中,都有着数不清的为了一个神圣崇高的目标去舍生忘死排除万难的人。所以哪怕就是在今天,如果报纸上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招聘启事,也仍然会有为数不少的人前去应聘。

  灵魂中具有荣誉感的人,永远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最优秀最有价值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5:14 | 查看全部
跳出框框才显风光
时间:2012-02-18 作者:小小Z 点击:343次

  美国人琳达有一次在保加利亚旅行时,深深地为当地的一位妇女制作的一种名叫“Garash torte”的精美甜点所折服。为此,对其念念不忘的琳达特意讨要了这种点心的食谱。食谱上称需用10个鸡蛋和一些其他的调料。回家后琳达按照食谱如法炮制,结果竟弄得一塌糊涂。但琳达并未灰心丧气,在又一次旅行时,她请这位保加利亚妇女又给她演示了一遍,琳达详细地观看了甜点制作的全过程并做了详尽的纪录。可回家后她又一次做砸了。

  琳达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同样的食谱和方法,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后来,一次烹饪协会举办的聚会上,在琳达准确地描述了制作甜点的过程后,一位友好的烹饪爱好者直截了当地说琳达的配料太软了。“10个鸡蛋,太软,为什么不尝试减掉几个呢?”他认为可能是鸡蛋放得太多所致。

  就在那一瞬间,琳达恍然大悟。“为什么不尝试减掉几个呢?”琳达马上想到,保加利亚的鸡蛋普遍较小,更像是美国的中型鸡蛋,而她每次做甜点时都是用10个大个美国鸡蛋。回家后琳达第三次按食谱去做时只放了7个大个鸡蛋,一番劳作后的报酬终于丰美———又美又香的甜点首次成功“出炉”。

  “为什么不尝试减掉几个呢?”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琳达前两次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太看重食谱,存在着思维的惰性。仔细想想,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很难解决,但是实际上解决它们的方法并不太难,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主动地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成功其实就是跳出框框这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5:24 | 查看全部
不受别人影响
时间:2012-02-18 作者:小小Z 点击:335次

  “别人所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因为你而做的,”他写道。“所有的事都是他们自己要去做的。如果有人说你蠢,那并不表示你真的很蠢。认定什么事都和自己有关系的做法,只会使那些邪恶的巫师、那些猎食者更容易得逞。”他写道。“只消用一个小小的论断,他们就可以轻易地钩住你,就可以开始给你灌药。只要你认为他们说的话跟你有关系,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呑下他们的毒药。”

  路易兹说,“不受别人影响并不表示你什么都不关心———或者,你不应该反对别人做得不对的事。你只需要排除掉那些情绪———愤怒、仇恨等。”“如果你不受别人影响你就不会受伤。”他补充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5:33 | 查看全部
行动、尽力、投入
时间:2012-02-18 作者:小小Z 点击:966次

  “如果你尽了力,那么,不管事情的结果怎样,你都会一样快乐。”

  有人问,如果尽了力也不行呢?如果一个尽了力的人失去了工作呢?

  回答是:“可能那并不是你要做的工作,可能那并不是你应该呆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5:43 | 查看全部
快乐是最好的药
时间:2012-02-18 作者:小小Z 点击:592次

  美国的盖洛普民意测验组织,对世界上18个国家的人做了一次关于“你是否快乐”的抽样调查。参加测试的人数近27万,结果表明,冰岛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82%的冰岛人表示满意自己的生活。

  冰岛位于寒冷的北大西洋,也是世界上活火山最多的国家之一,还有4536平方英里的冰川,堪称“水深火热”;冬天更是长夜漫漫,每天有20小时是黑夜,可谓“暗无天日”。可是,就在如此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冰岛人的平均寿命雄踞世界之首。

  冰岛的心理学家索罗尔非认为,冰岛人的快乐,是因为他们学会了与恶劣的大自然相处之道———艰难困苦教会了他们如何打开心胸,从而对生活中的问题抱以宽容。

  我曾经接触一位冰岛学者。在他看来,如果你自己好了,周围的一切都将是好的。他是个酒鬼的儿子,但是他没有沉沦,最初靠打鱼为生,因为后来觉得“中国菜好吃”———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让他喜欢上了中国的文化……他说,不存在什么命中注定的受害者,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对世界的看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冰岛,“愚蠢”的同义词是“多虑”或“心胸狭隘”。

  我有些不理解,那位学者笑着问我:“一个人如果只发挥了10%的聪明才智,那剩下的90%都干什么用?”

  我困惑地摇头,他幽默地回答:“找阿司匹林治头痛!”因为一个聪明的人,他会用100%的心去寻找快乐。快乐是最好的药,而且没有副作用。最具智慧的人才会算好这笔账,但很多人不懂这些。

  最傻的不是白痴,而是不快乐的人。快乐的人有开阔的心胸,通过改善心理状态,让自己眼前明亮起来,并且看到未来的光辉。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什么最宝贵的珍藏,那就是———每个人都有一颗快乐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5:52 | 查看全部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
时间:2012-02-18 作者:小小Z 点击:318次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猫之后,他又想到了: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于是就带着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这其实正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故事,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而真正可悲的是:人是绝对不愁为自己的欲望找不到借口的。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争取财富,却少有时间享受;
  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越来越少人住在家里;
  开发了很多新药,却健康不在;
  有很多食物,却无营养可言;
  到月球去然后回来,却发现过个街到邻居家有多么困难;
  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内心世界一无所知;
  拥有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最多的自由,但一点也不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6:51 | 查看全部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时间:2012-02-15 作者:小小Z 点击:399次

  在我童年居住的三合院里,沿着屋檐滴水的沟槽下,摆了一排大水缸。水缸有半人高,缸口大到双手不能环抱过来,是为了接盛从屋顶流下来的雨水。从前的乡下没有自来水,为了生存,村民们必须寻求各种水源,他们一方面凿井而饮;一方面到河边挑水灌溉;下雨天蓄在水缸的水,则用来洗衣洗澡,这样不但可以惜福,还能减轻到河边挑水的负担。

  刚下过雨的水缸是浑浊的,放一些明矾进去,等个两三天,水才会慢慢的澄清。由于要让水澄清很难,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使水浑浊却只要一下子,因此,妈妈严格规定我们不能去玩水缸的水。玩水的后果就是在水缸边罚站。

  “不可以玩水缸的水。”不只是我们家的规矩,乡下三合院的孩子们全都知道这个教训。

  但是,不玩自己家的水,并不表示不玩别人家的水。

  我们家正好在去中学必经的路上,每天有成千上百的学生走过。有一些喜欢恶作剧的孩子,路过的时候会突然冲进院子,每个水缸都搅一下,然后呼啸着跑走。

  这可恶的举动,使我们又愤怒,又紧张。为了防止水被弄浑,我们终日都坐在院子里,等待恶作剧的孩子。

  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整天坐在院子里,有时要上学,有时要工作,一旦稍有疏忽,孩子们就冲进来把水弄浑。

  这使我们更陷入痛苦之中。

  妈妈看我们被几缸水弄得心神不宁,就安慰我们:“你们的心比水缸的水还容易混乱。那些恶作剧的孩子,你们愈在乎,他们就愈高兴;如果不理他们,时间一久,他们就觉得没什么好玩了。你们各人去做该做的事,不要管水。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我们听了妈妈的话,该上学的上学,该工作的工作,不再理会恶作剧的孩子。他们也很快就失去兴趣,水,也自然的澄清了。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妈妈的教诲,常常在我被误解、扭曲、诬陷的时刻,从水缸中浮现出来。我们的心像水一样容易混乱,但在混乱之际,不需要过度的紧张与辩白,需要的是安静如实的生活。当我们的心清明,水缸的水自然就澄清了。

  如今,我每次走过乡下的三合院,童年院子里的水缸历历在目,就会想到一个洁身自爱的人,心境就有如水缸的水,来自天地,自然澄清。生命中的曲解,是一时一刻的,智慧与情境的清明追求,却是生生世世的。

  一秒钟的混乱,可能要三天才能清明,但只要我们能够迈向更高的境界,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7:01 | 查看全部
守护一脸笑容
时间:2012-02-15 作者:小小Z 点击:472次

  古河是个穷孩子,小时候帮人做豆腐。

  古河是个认真的孩子,做事总是尽心尽力,又总是充满信心,所以做得事情也很多。主人什么时候看到他,他都是一副信心十足、笑容满面的样子,所以主人把看他做事当成是件愉快的事。长大以后,他不再做豆腐了,被放债的人雇去催收钱款。

  古河靠着他的笑容,把收款的事情做得很出色,多么难收的款他也能收回来。

  有一次,古河到一个借债的人那里要钱,这笔债早就应该还了,可是借债的硬是拖,“一千年不赖,一万年不还”。这一次,一看来了个讨债的,脸色立刻由晴转阴,对古河一脸冰霜,横竖不理不睬。他把古河一个人晾在那里,自己走了。晚上,直到睡觉的时候了,他也没搭理古河,索性关了灯,睡大觉去了,让古河一个人摸黑枯坐。古河晚饭也没吃,又冷又饿,但他就是不生气,就是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坐到天亮。第二天早晨,那个借债的人看到古河仍然坐着,脸上仍然挂着笑容,没有一点生气的样子,着实被感动了,恭恭敬敬地把钱还给了古河。

  古河的随和、耐心和永久的笑容,显示了一种心理的力量,意志的力量,信心的力量。

  两年后,古河买了一个废弃的铜矿,后来成为日本的矿业大王。

  任何一种成功都有自己特有的秘诀。

  人们问古河成功的秘诀,古河说:“发财的秘方就是忍耐二字。”又说:“有了忍耐,就没有一件东西能阻挡你前进。”人们这样评论他的成功:“守候着信心与笑容,一切都变得有利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7:07:13 | 查看全部
疼痛的抚摸
时间:2012-02-15 作者:小小Z 点击:454次

  曾应邀去一所高校给一些学生记者讲新闻采写中的人文关系。讲座进行中,报告厅里时时爆发出阵阵笑声。讲完,一些学生围过来,提问、要地址。我自觉良好。

  一星期后,收到一封信,寄自那所大学。心想,一定是位写作爱好者,听了讲座后写信来探讨问题。

  信笺被折叠成精巧的形状,一看就知道写信者是位女生。小心拆开,读下去,心情陡然变得沉重。

  我在讲座中曾谈及一事:高考结束后,我到某地采访,发现当地电视台在“热播”有关贫困生的报道。一些在高考中得高分的特困学生,因担心交不起学费,有的在镜头前偷偷哭泣;有的与亲人抱头痛哭;有的甚至在亲人遗像前嚎啕大哭。我说,那种画面给我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我怀疑,如此坦然地公开展示窘境会不会给被访者带来心灵的创伤;我也质问,是不是援助的获得必须以付出自尊为代价?那些以唤起爱心为目的的电视镜头,是不是显得太过生硬粗暴,是不是完全忽略了被访者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信里面说,她就是我所述的曾在镜头前痛哭的一名学生。

  她说,自从电视里播出那一报道后,她感觉如受重创,几乎无法喘息。整个暑假她都过得恍恍惚惚。她说她不能怪任何人,因为都是出于好心,她只能怪自己家境贫困。她说她也想过逃离镜头,想过逃离他人怜悯的目光,但她无力决断。她接受了援助,进了这所远远低于自己期望值的高校。

  而我讲座中的那番言论,无意中触及了她内心里隐秘的伤痛。她说那一刻她的脑中一片空白,此后我讲了些什么她一概不知。她装作埋头读小说,但其实一行也没有读懂。

  伤害一个人就是这么简单。而伤口的复原,却需要漫长的时间。一点儿风吹草动,都会在心底掀起惊涛骇浪。

  我在回信中表达了诚恳的歉意,并说了一堆苍白陈腐的道理加以劝慰。

  她再一次回信,信里说,她现在需要的仅仅是———遗忘。

  开始明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领地,无论富者穷者智者愚者,身边都围着一道或高或矮的篱笆,以保护自己的个人领地不受侵犯。这道篱笆既是一种拒绝,又是一种邀请:它拒绝恶意的窥探,粗暴的闯入;它邀请真诚的帮助,平等的会晤。它是脆弱的,阳光可以渗透,和风可以吹拂,但无法承受双足的践踏。

  伸手相助,永远都是值得赞美的。但请不要忘了认真对待那一道守护人性尊严的心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