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15:35 | 查看全部
给智慧掺些真诚
时间:2015-01-17 作者:未详 点击:1034次

  多年前,在美国纽约州的一座村庄,一个木匠来到一个铁铺,对铁匠说:“请给我做一柄最好的锤子,做出你能做得最好的那种。”
  
  “我做的每一柄锤子都是最好的,我保证。”铁匠戴维·梅尔多非常自信地说,“但你会出那么高的价钱吗?”
  
  “会的。”木匠说。“我需要一柄好锤子。”
  
  最后,铁匠梅尔多交给那位木匠的的确是一柄很好的锤子。对于这位木匠来说,他做木工十多年,用过不少锤子,可是,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哪柄锤子比这个更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锤子的柄孔比一般的要深,柄可以深深地嵌入孔中。这样,在使用时锤头就不会轻易脱柄。
  
  木匠对这个锤子非常满意。回到工地后。他不住地向同伴炫耀他的新工具。第二天,和他一起做工的木匠都跑到铁铺,每个人都要求定制一把一模一样的锤子。这些锤子很快被工头看见了。于是,工头也来给自己定做了两把,而且要求比前面订制得都好。
  
  “这我可做不到。”梅尔多说,“我打制每个锤子的时候,都是尽可能把它做得最好,我不会在意谁是主顾。”后来,一个五金店的老板听说了此事,一次在梅尔多这里订了一些锤子。不久,纽约城里的一个商人经过这座村庄,偶然看见了梅尔多为五金店老板打制的锤子,强行把它们全部买走了,还另外留下了一个长期订单。
  
  在漫长的工作过程中,梅尔多总是在想办法改进铁锤的每一个细节。并不因为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柄铁锤而疏忽大意。尽管这些锤子在交货时并没有什么合格或优质等标签,但人们只要在锤子上见到梅尔多几个字,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它。
  
  就这样,在这个不起眼的乡村小镇诞生的小铁锤,慢慢地成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牌产品,而梅尔多本人也凭着这些铁锤成为富翁。
  
  梅尔多铁锤之所以畅销,是因为每一把梅尔多铁锤都是最好的。梅尔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总是用真诚把每一柄铁锤做得最好。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诚地付出,别人才会回报给我们以尊敬和支持。给智慧掺些真诚,成功之门才会向我们敞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15:47 | 查看全部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时间:2015-01-19 作者:未详 点击:1236次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
  
  他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吁叹。
  
  活着真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别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曾经看到一位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二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灿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这老伯可说是这小城里生活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
  
  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是对“坦然”做了最好的诠释?
  
  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

  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伟大;

  许多的选择如果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成功,但我们一次次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15:58 | 查看全部
给予很简单,就像把左手的东西交给右手
时间:2015-01-20 作者:未详 点击:1605次

  有一个很自私的人,自私到连一粒米都舍不得给予他人,于是人们都叫他吝啬鬼。
  
  一天。

  佛祖经过他住的地方,得知此事,便决定登门点化他。
  
  佛祖耐心地给他讲了“舍便是得”的道理。

  在聆听了佛祖的教诲后,他也似有所悟。

  这时,门外来了一个乞丐,于是佛祖便叫他前去施舍。他捧着一碗饭来到门前,可在给予的那一刻,他说什么也不肯松开自己的手。
  
  试了几次,都无济于事。

  他只好沮丧地回到佛祖面前,“我本想给他,可我就是松不开自己的手。”
  
  佛祖略加思索,从怀里拿出一粒种子,放在他的左手里。“你把右手想成是别人,把左手想成是自己。现在你把这粒种子放在你的右手中。”
  
  他疑惑地看了看佛祖,一想到把东西给别人,他又开始有些舍不得了。可过了一会儿。他又笑了,因为他猛然意识到。把左手的种子交到右手,那不也是自己的手吗,并没有因此失去什么。如此一想,便轻松地把那粒种子放在了自己的右手中。刹那间,他右手中的那粒种子竟奇迹般地长出了叶,开成了一朵美丽的花。
  
  面对那朵美丽的花,那个自私的人忽然有所醒悟:原来给予很简单,就像把左手的东西交给右手,是很令人幸福的事情。
  
  原来奉献如此美妙,就是在心里种下美德的种子,为自己开一朵美丽的花。给予很简单,就像把左手的东西交给右手。是很令人幸福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16:17 | 查看全部
恨有成本
时间:2015-01-22 作者:未详 点击:902次

  老先生是位画家,但并未成名。天下像他这样的画家多如牛毛,但像他这样生活的人,却不多。
  
  老先生早年划作右派,历经劫难。其中有一位工厂里的干事,经常到他那里去讨教,不料,这位干事告发他的一幅画作存在严重的问题,他被捕入狱,关了5年,在劳教农场里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儿死掉。
  
  劳教期满后,回到乡下,养了五六年才得以恢复。老先生命好,盼来了平反,人逢喜事精神爽,此后一段时间,老先生身体挺棒,还一度做到县政协的委员、副主席。
  
  老先生在县里权高位重的时候,当年那个告发他的干事在某局任主任,对于当年的事,这位干事一直担惊受怕着。
  
  两人别后第一次见面是县政协组织的一次座谈会,干事也在列,而老先生是主持人。
  
  在座谈会上,一向谈风甚健的干事,一直沉默无语,不敢抬头直视老先生。
  
  座谈会快结束的时候,老先生温和地说:“请×局的×主任来谈谈。”
  
  干事愕然,但老先生却笑容满面,鼓励有加。干事便放下心来,侃侃而谈。
  
  干事谈罢,老先生连声称好。此起事件,在圈子里被传为不计前嫌的美谈。
  
  老先生说,恨一个人,肯定投入愤怒、痛苦、时间、精力……。这么巨大的成本我是支付不出的,因为我付不出,所以我放弃。
  
  这是一种超然脱世的境界,并不是人人都能具备。
  
  憎恨,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它出现时,我们总是听之任之,由它撒野放狂,结果让人遍体鳞伤。其实,对待憎恨,我们是不是可以算一笔成本和收益账?成本巨大,耗费空前的愤怒,只会伤害自己,那何不放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16:23 | 查看全部
给他人留面子
时间:2015-01-23 作者:未详 点击:1272次

  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画上是一只大蝉俯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做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对张大千说道:“大千先生此画极为传神。不过,我以前画蝉,曾向一位农人请教,据他说蝉的头都是朝上的,极少有朝下的情况。当然,这也只是那个农人的一面之词,我也没亲自看过,也不一定对。”张大千听后,趁着去青城山写生的时机,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发现树上的蝉果然都是头朝上的。回来后,他把自己的观察告诉了齐白石,齐白石神秘地一笑,说:“我也观察过!”张大千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齐白石早就知道自己错了,只是怕自己丢面子,才假称这些是从一个农人口中听到的。张大千对齐白石佩服不已。
  
  齐白石给张大千挑错,假借一个农人之口说出,就表明自己也不知道对错,有向张大千求教的意思,给张大千留了面子。这可算是第二重境界:让对方也看不出来你是在挑错,从而不觉得丢面子。生活中,发现了别人的错误,如果你不分场合,直言指出,让对方感到难堪,他就很难听得进去。如果用求教、探讨的语气说出来,给对方留点面子,会让对方心里更舒服,效果往往更好。
  
  说话应该给别人留面子,可怎么说才能留得巧、留得妙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你说的话让别人有面子,自己也会更受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16:33 | 查看全部
大师的回答
时间:2015-01-24 作者:未详 点击:1264次

  有人问柏拉图:“一个贫穷的国家为什么也有富人?”柏拉图回答:“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纯粹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两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穷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时候,穷人都会多于富人,城市的领导者在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想到穷人。
  
  一个满脸愁苦的病人问安提丰:“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所以我要活下去。”活着就是为了追求,为了探讨,为了知道自己还不知道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有人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亚里士多德回答:“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庸人享口福之乐,哲人享智慧之乐;庸人享物质之乐,哲人享精神之乐。
  
  有人问政治家塞涅卡:“道歉有什么好处?”塞涅卡回答:“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人。”道歉是一种美德,不仅能化解矛盾,而且会给自己及对方带来轻松和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16:47 | 查看全部
伤到自尊时
时间:2015-01-27 作者:未详 点击:1139次

  从前,村子里有一个地主。
  
  村里人见到地主总是必恭必敬,唯独一个穷秀才总是看也不看他一眼。
  
  “一个穷秀才凭什么抬着头在我面前晃来晃去?”
  
  地主非常生气。
  
  一天,地主和穷秀才在路上相遇。那穷秀才又高昂着头从地主身边走过。地主实在看不下去了,叫住秀才问道:“喂,我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富翁。见到我的人都对我必恭必敬,为什么你就这么不识相呢?”
  
  “虽然你很富有,但又没给我好处。我为什么要向你低头。”
  
  “那好,我把我财产的十分之一给你。你以后见了我就恭恭敬敬地低头。”
  
  “那么点钱,我才不干呢。”
  
  “那么我把财产分一半给你。我能看到你向我低头了吧。”
  
  “那样我们不就一样富有了嘛。我凭什么向你低头?”
  
  地主更生气了。
  
  “好,那么我把我全部财产都给你,这总可以了吧!”
  
  听到这句话,秀才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从富翁变成穷人的地主啊!那样的话我才是富翁,凭什么向你这个穷光蛋低头!”
  
  地主差点没背过气去。
  
  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被别人所认可。但人活在世上却常常事与愿违,必须经历因得不到赏识和不被认可而受挫的痛苦瞬间。这时候,如何看待自己将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尊敬不是自封的,而是别人赐予的。
  所以希望受人尊敬的话,就要关心和体贴他人,真诚地面对生活。
  但自尊却不是旁人能左右的,而是自己给予的。
  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坦诚,有多么的优秀。
  只有对自己了解和信任才能孕育出真正的自尊。
  相信能从别人评价中轻易得到自尊的人,同时也就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

  自尊同样可以在别人那里轻易地被抹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17:00 | 查看全部
人生中必要的放弃也是智慧
时间:2015-01-28 作者:未详 点击:1052次

  在人生中,必要的放弃不是失败,是智慧;必要的放弃不是削减,是升华。
  
  我们都有这样吃水果的经历:
  
  有时候水果买多了,或者是自己刚买了朋友又拿来些,单位一下发了一大箱。水果多了,不可能及时吃完,这时候家里人就会有所分歧:孩子们多半挑好的吃,而年纪越大的人越是先拣不好的吃。等到把坏的吃完了,好的也变坏了,结果往往是很多人从头到尾就没有吃到一只好水果。
  
  面对一箱水果时,有人从烂的开始吃,吃了一箱都是烂的,有人从好的开始吃,至少能吃半箱好的。不懂得放弃的人,内心其实是有一种错误的贪婪的思维方式:我全都要!结果往往很不理想:要了坏的,放弃了好的;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
  
  生活中不会放弃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会放弃的人总给自己背上许多沉重而愚蠢的负担。比如说那些式样过时、穿上去使你感觉很不舒服的旧衣服,许多人并不想扔掉,让它们占据着本就拥挤的空间,还要不断地收拾、整理,费时费力;还有很多自己不喜欢的照片,从来也没有想着把它们销毁,日积月累地堆积在影集里,看一次别扭一次;还有很多从来也用不上也没什么纪念意义的东西等等。
  
  在人生中,必要的放弃不是失败,是智慧;必要的放弃不是削减,是升华。原因非常简单,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一个时间段内,我们也许能集中资源做好一件事情,但不可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
  
  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回顾自己的成功之路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帕瓦罗蒂小的时候很喜欢唱歌,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天赋,但他同时也是一所师范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不错。师范毕业时,他很苦恼,是继续学习唱歌呢,还是做一个教师?他想边做教师边用业余时间唱歌。这时候,他父亲说话了,父亲说:“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椅子中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必须学会放弃一把椅子。”帕瓦罗蒂于是为自己选择了一把“椅子”。他说:“选择和放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却是成功的前提。”
  
  对一个企业来说,放弃一些产品和机会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日本著名的经营顾问仓定先生在他的《社长论》中如此论述:“产品慢慢上了年纪,销售额的增长渐渐变得困难了。反过来,效益也日益低下。于是这个产品成了造成企业业绩恶化的罪魁祸首。是否放弃这个产品,对企业业绩的好坏影响极大。但是通常很难做出放弃它的决定,因为它曾经是我们公司的龙头产品。这个道理很简单,过于平凡了,但却难以实施。‘割爱’之难,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想像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舍弃本身才是革新的第一步。”
  
  相信很多读者也都有投资股票或其他金融产品的经历。当我们回首总结时,常常会发现:对投资利润贡献最大的往往只是一只个股,相反亏损则多是来源于分散投资。觉得这个好,听人家说那个也不错;这个买一点,那个也买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实际上哪一个机会也没有抓住。反而不如认认真真研究好一只个股,重仓杀进,全力争取最大的利润。当然前提是你要下工夫学习,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然后在此基础上优中选优,敢于放弃那些看起来很诱人的机会,集中精力打好每一仗。想一想,你重仓在一只股票上,能像每种买上一二百股那么随意吗?我们很多时候就亏损在这种随意上:反正只有这么些,赔一点无所谓,另外几只还有希望呢。
  
  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通俗的理论:20与80原理,在一个群体中,最重要的是20%的一小部分。如: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利润来自20%的产品或顾客等等。这些关键的20%用现在流行的话语讲就是一个“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投资也好,做企业也好,我们的首要目标都是那些最好的水果,只有它们才能给我们的胃带来最大的收益,那些烂水果,不吃也罢。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我们一定要抓住自己的关键20%,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及时放弃,最终也许只能吃到一箱烂水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18:05 | 查看全部
劳而无功与事半功倍
时间:2014-12-17 作者:未详 点击:1080次

  采摘油茶籽一般要到霜降前后,如果提前采摘下来的油菜籽,颗粒不饱满不说,籽不是黄的,就是白色的,这样的籽榨不出油,也不能做种子用。
 
  由于近几年的茶油升值快,农户采摘油茶籽都在霜降节气过后进行,这样的油茶籽出油率很高。前年的油茶籽收获后,外地商贩来我们这儿收购,开始每斤1。5元,后来涨到每斤4。5元,农户见收购价很高,直接卖给商贩,不用榨油了。商贩见油茶籽的质量很好,口头承诺:第二年还要来收购。
  
  去年,农户提前一个多月就上山采摘油茶籽,采摘下来的油茶籽就放在家里,不用去外壳,等商贩上门收购。
  
  商贩真的很守信用,上门收购没去外壳的茶籽,每斤1。5元,有的壮劳力一天能采摘300多斤,一天能挣4、500元。有的农户收入接近1万元。
  
  今年,有一位头脑简单的农户过了立秋节气,就上山采摘油茶籽,老年人劝说:“别糟蹋了油茶籽,没有成熟的油茶籽采摘下来,有何用?”
  
  采摘油茶籽的人反驳道:“你的年龄大了,上不去山了,就要制止他人上山,没安好心,去年采摘的油茶籽,全部卖掉了,有谁留下一粒油茶籽?”
  
  “我告诉你,你们去年卖掉的油茶籽,有一半是成熟的,余下一半都没法榨油、做种子了,我敢打赌,保证今年商贩不会上门收购的。”
  
  “你的话不值钱,不如上山采摘一斤油茶籽就是1元5毛钱。”
  
  如今早过了霜降节气,不见一个商贩上门收购油茶籽,只有当地的油坊只收购纯油茶籽,质量要求是:颗粒饱满,黑籽,每斤1。5元。
  
  那些在秋分季节采摘的油茶籽,剥壳非常困难,剥出来的籽全是白色的,没人要,油茶籽分文不值,劳而无功,白忙活了。过了寒露节气采摘的油茶籽有一半好去壳,黑籽有一半,这就是事倍功半。

  有一部分农户坚持等到过了霜降节气去采摘,因为这时采摘的油茶籽,颗粒重,籽纯黑的,只有少数的油茶籽外壳没有裂口,只要将油茶籽拿到太阳底下晒,不用剥,直接去拣外壳,最后去收的全是纯黑籽,这就是事半功倍,
  
  做人就是要讲道德,如果弄虚作假,坑害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把自己坑害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18:30 | 查看全部
钻石的光芒
时间:2014-12-19 作者:未详 点击:1472次

  黑暗中,一块石头见身边的一块钻石没有一点光泽,忿忿不平地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钻石说,“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闪烁出熠熠光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石头明白了,钻石虽然不会发光,但它懂得反射别人的光芒,传播别人的光芒,并把别人的光芒传播得更亮。
  
  也许,这就是钻石的价值所在,这就是钻石的光芒所在,这就是人们把钻石视作宝贝的根源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