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1:53:08 | 查看全部
学会摆脱
时间:2015-02-14 作者:未详 点击:1208次

  生存竞争,谁也不能把对手全都消灭,漫漫征程,谁也无力将坎坷全都踏平。学会摆脱,在许多时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摆脱需要力量,你跑得快,才能摆脱追赶。非洲草原有一种猎豹,速度奇快,常以羚羊为食。但它的耐力不行,最高速度只能维持100米左右。而健壮的羚羊在这个距离内比它跑得还快,且耐力更强。当猎豹风驰电掣般发起攻击时,羚羊同样风驰电掣般逃避,只要100米内不被抓住,就能成功摆脱厄运。
  
  摆脱需要智慧,你方法得当,才能摆脱纠缠。如果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摆脱的目的,反而弄得纠缠不清。有一次,泰森与霍利菲尔德对阵,老霍采取纠缠战术,一旦距离对泰森有利,立即“合理”地将对方搂住。搂得泰森火冒三丈,无法摆脱,情急之下,一口把老霍的耳朵咬下一块,痛得老霍满台蹦高。这下子,摆脱是摆脱了,泰森也受到了严厉处罚,得不偿失。
  
  摆脱需要意志,你挺得住,才能摆脱困境。张学良年轻时,曾经吸毒。深受其害后,决心戒毒,于是,他命人把自己五花大绑在床上,牢固得丝毫也不能动弹。他又严令卫士荷枪实弹把住门口,不管他难受得如何嘶喊号叫,任何人不许动他,违者格杀勿论。靠着这近乎残忍的举措,他硬是咬紧牙关,挺过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终于戒毒成功。
  
  人类世界,比动物世界复杂得多;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纷纭得多。

  物质世界高度发达之后,人们更加需要精神世界的祥和安宁。

  善于摆脱,是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用自己的力量、意志、智慧、豁达、宽容、忍耐,锻造打磨出斩断乱麻的利刃,为你的精神家园引来绵绵春雨,招来煦煦夏阳,盖起冬天的塑料薄膜大棚,让绿意永远盎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1:53:13 | 查看全部
弯道胜过说教
时间:2015-02-21 作者:未详 点击:881次

  在每个高速公路路口,都有一个弯道。设计弯道,是为了减缓车速,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不在高速公路路口设计弯道,而是设立减速的警示牌,不是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吗?
  
  实践证明,不在高速公路路口设计弯道,而是设立警示牌,哪怕是设立再多的警示牌,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也明显增多。
  
  设立警示牌,只是从思想上提醒人们警觉,它“看管”的只是一个人的思想,而思想是无形的、复杂的,看管一个人的思想永远不如看管一个人的行为。
  
  而高速公路路口的弯道,正是对一个人行为的看管和约束,它管束司机的手脚,把车速减缓下来。弯道,就是看管和约束行为的一个“框”、一个制度。
  
  一个行为上的规范和制度,远比思想上的一千遍说教、一万次警戒有用、起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1:54:59 | 查看全部
炼金术的秘密
时间:2015-01-06 作者:未详 点击:941次

  泰国有个叫奈哈松的人,一心想成为大富翁,他觉得成功的捷径便是学会炼金术。他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用在了炼金术的实践中。
  
  不久,他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家中变得一贫如洗,连饭也吃不上了。妻子无奈,跑到父母那里诉苦。
  
  她父母决定帮女婿改掉恶习。他们对奈哈松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炼金术,只是现在还缺少炼金的东西。”
  
  “快告诉我,还缺少什么东西?”
  
  “我们需要3公斤从香蕉叶下搜集起来的白色绒毛,这些绒毛必须是你自己种的香蕉树上的,等到收完绒毛后,我们便告诉你炼金的方法。”
  
  奈哈松回家后立即将已荒废多年的田地种上了香蕉,为了尽快凑齐绒毛,他除了种自家以前就有的田地外,还开垦了大量的荒地。
  
  当香蕉成熟后,他小心地从每张香蕉叶下搜刮白绒毛,而他的妻子和儿女则抬着一串串香蕉到市场上去卖。
  
  就这样,10年过去了,他终于收集够了3公斤的绒毛。
  
  这天,他一脸兴奋地提着绒毛来到岳父母的家里,向岳父母讨要炼金之术,岳父母让他打开了院中的一间房门,他立即看到满屋的黄金,妻子和儿女都站在屋中。
  
  妻子告诉他:“这些金子都是用你10年里所种的香蕉换来的。”
  
  面对满屋实实在在的黄金,奈哈松恍然大悟。从此,他努力劳作,终于成了一方富翁。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

  其实,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积极肯干。

  任何成功都必须能力不断努力耕耘才能得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1:55:20 | 查看全部
诚实不简单
时间:2015-01-07 作者:未详 点击:1129次

  电缆厂来了一位设备工程师,原先在湖北的一家大型企业上班,有着二十多年设备管理经验,不知怎么携妻带女跑到杭州找工作来了。
  
  应聘时,他专挑那些地处偏僻的工业企业,最终和电缆厂达成用工初步协议,谈工资时。他几乎没有什么要求。
  
  人事经理大感意外,婉转地问他为何要求这么低,但他低下头不作声。人事经理也作罢了,现在谁还没有一点儿隐私呢。
  
  几天后签合同,那人对人事部经理说:“几天前你问我的那个问题,我想还是应该告诉你。”
  
  他说:“我是被原先那家开除的,我在那里认识的人太多,混不下去了。人事部经理马上把合同收了起来,对他说自己不能做主。现在是否聘用他需要经过董事长同意。
  
  他就来到了董事长面前,董事长听完他的解释,又看了他的简历,沉吟半晌,说:“我还是决定聘用你。”
  
  这让人事部经理有些意料之外,董事长说:“经验宝贵,诚实更不简单。”
  
  这个故事是那住当人事部经理的朋友告诉我的。他说那位设备工程师现在是公司动力科科长,工作成绩非常出色,现在多家私营单位想挖他,他都没有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1:55:34 | 查看全部
“健忘”的哲学
时间:2015-01-08 作者:未详 点击:1053次

  一日,由于误会,我在言谈间无意中得罪了一位老同事,当时她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我担心她生气,回家后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次日清晨,我匆忙地赶到单位,准备向她道歉,将误会解释清楚。

  我忐忑不安地推开她办公室的大门,却没有看到我想像中阴沉的脸,她一脸阳光灿烂,神采飞扬地看着我。

  我小心翼翼地提起前一天晚上的事:“老师,昨天的事我误会了……”

  话音未落,她打断了我:“昨天?哦,我都忘了,你还放在心上啊。来,喝杯茶。”

  我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一句“忘了”,化开了我们之间的尴尬,解除了我的心结。
  
  其实,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令人生气的人和事,但是,不同的人对待事情的处理方法往往会有不同的做法。有的人,会把气愤藏在心底,拧成一个心结;有的人,会让自己选择遗忘,把误会和不愉快忘掉,还自己一个开朗的心境,也给别人一片灿烂的晴空。
  
  我们之所以会不快乐,就是因为那些不快的想法总会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应该学会遗忘,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没有必要总跟自己过不去,而这也会让心胸变得更加宽广,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想想平时在电视和书报上常看到的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些人,因为一点小过节,而耿耿于怀,心有千千结,于是,才上演了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古人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细细想来,还真是这么个理儿。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不顺心、对自己生活无益的人和事,能够学会遗忘,放下思想的包袱,把心放宽,何乐而不为?
  
  儿童为什么快乐多、痛苦少?那是因为儿童的记忆时间短。两个孩子刚打过架,过一会儿又在一起玩儿了,早把打架的事忘了。而大人远远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大人要比孩子活得辛苦。有时候,也该学会遗忘。
  
  人生路漫漫,让我们多留些快乐的记忆给自己。所以,让我们学会忘记那些不快,记住那些快乐时光,我们的生活中,也自然就会充满阳光。
  
  上帝赐给我们最宝贵的礼物之一,便是“遗忘”。人生的路上,并非都是良辰美景、风花雪月,有时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和打击。这时,我们就要学会遗忘。
  
  学会忘却,也就学会了宽恕别人,同时也解救了自己。人生短短几十年,何苦撑得那么疲累,何不学着把该忘的都忘了,无论多么风光或多么糟糕的事情,一天之后,便会成为过去。所以,何必太在乎呢?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人离开这个世界,走向阴间的时候,必须经过一个叫奈何桥的地方。奈何桥边住着一位叫孟婆的人。人死后都要先到她这里喝上一碗孟婆汤,然后才能进入阴间。这种汤在喝下之后便会忘却一切,忘记忧愁,忘记憎恨,忘记一切不愉快的东西。
  
  其实,我们原本不必等到那一天,才去忘记烦恼、舒展眉头,现在,我们就可以在心灵为自己制作一份孟婆汤,卸下心头的沉重。
  
  记忆盛不下太多的往事,一路走来,我们注定要忘记许多人与事。学会忘记是“去粗取精”,只有忘记那些应该忘记的,需要牢记的才会在心底永存。
  
  学会忘记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忘记朋友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才能建立至真至纯的友谊;忘记恋人分手时的绝情,才能怀念有过的那些美丽缤纷的日子;忘记给予,才能不再希求知恩必报……
  
  俗话说“覆水难收”,漫漫人生是不可逆转的,当然也无所谓重新选择的机会。

  也许生命里曾有过失败和伤痛,但那只是过去的演绎,若沉湎其中,只会是一种自伤。

  人不可能停止在昨天或过去。

  在有生之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让自己懂得一门叫做“健忘”的哲学。
  
  生命是一棵树,“忘记”犹如树上那些多余的枝杈,需要我们随时修剪,随时自省,生命之树才会更加茂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1:55:47 | 查看全部
强者制定规则
时间:2015-01-10 作者:未详 点击:967次

  十八世纪时,人们常常用决斗来解决矛盾。

  一次,一个美国军官与一位英国少将发生争吵,两人越吵越凶,少将叫嚣着要决斗。

  美国军官正在气头上,没多想就答应了。
  
  他的朋友们听说后,忍不住提醒美国军官:“那英国佬人高马大,恐怕三个你也不是他的对手!”

  军官心里一惊,确实,对方的实力远在自己之上,如果真干起来,取胜机会几乎为零,可是自己已接招,又怎能反悔呢?没办法,他只有硬着头皮等待决斗之日到来。
  
  到了决斗那天,英国少将气势汹汹而来。

  美国军官没等少将动手,便说道:“我们今天比胆量。这帐篷里有两桶炸药,我俩坐在上面,同时引燃导火线,看谁胆小先移动身体,就算输。”

  少将见他体弱,料定胆量也大不到哪里,便一屁股坐到了桶上。

  导火线点燃后,“哧哧”地烧起来,少将开始显得不安起来,美国军官却泰然自若地抽起了雪茄。

  旁观的人担心爆炸,都争相跑出了帐篷。

  过了片刻,少将再也坚持不住,从桶上跳起,也冲了出去。
  
  少将认输了。

  事后,美国军官告诉朋友:“其实桶里装的不是炸药,而是洋葱。”
  
  对于输多胜少的决斗,与其冒险死拼,不如想办法改变规则。
  规则一变,格局就将随之而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1:56:01 | 查看全部
命运与绳索
时间:2015-01-11 作者:未详 点击:1200次

  山里住着一家猎户。父亲是个老猎手,在山里闯荡了几十年,猎获野物无数,走山路如履平地,从未出过事。
  
  然而有一天,因下雨路滑,他不小心跌落山崖。
  
  两个儿子把父亲抬回了破旧的家,他已经快不行了。弥留之际,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两根绳子,断断续续地对两个儿子说:“给你们两个一人一根。”还没说出用意就咽了气。
  
  掩埋了父亲,兄弟二人继续打猎生涯。
  
  然而,猎物越来越少,有时出去一天连个野兔都打不回来,二人的日子艰难地维持着。
  
  一天,弟弟与哥哥商量:“咱们干点儿别的吧?”
  
  哥哥不同意:“咱家祖祖辈辈都是打猎的,还是本本分分地干老本行吧。”
  
  弟弟没听哥哥的话,拿上父亲给他的那根绳子走了。
  
  他先是砍柴,用绳子捆起来背到山外换几个钱。后来他发现,山里一种满山遍野的野花很受山外人喜欢,且价钱很高。从此后,他不再砍柴,而是每天背一捆野花到山外卖。几年下来,他盖起了自己的新房子。
  
  哥哥依旧住在那间破旧的老屋里,还是干着打猎的营生。由于常常打不到猎物,生活越来越拮据,他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一天,弟弟来看哥哥,发现他已经用父亲留给他的那根绳子吊死在房梁上。
  
  给你一根绳子,你当如何?任何东西,他的意义取决于用它的人。有些人拿着好东西,整天抱怨,命运不济,却不知道手中拥有的,就是上天给自己的帮助。这世间有很多给我们的帮助,但是最终能成全这种帮助的还是我们自己,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是否积极面对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1:58:05 | 查看全部
给思维翻个面
时间:2015-01-12 作者:未详 点击:1390次

  美术课上,老师拿出一张白纸贴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选各种颜色的彩笔,将各自的名字写在纸上。同学们很纳闷,不知老师是何用意,他们逐一在纸上签名。等全班人都写完,五颜六色的名字占满了整张纸。
  
  这时老师问道:“谁还能在纸上画出一朵花儿?”
  
  大家纷纷摇头,表示不能:纸上已签满字,毫无空隙,怎么可能再画一朵花儿?老师没再说什么,他揭下纸,伏在讲桌上挥笔作画。少顷,当纸重新粘到黑板上时,一朵美丽娇艳的花正盛开其中——原来,老师是把纸翻了过来,用纸的另一面开出了花朵!
  
  一张纸有两面,但学生皆将目光集中于写满字的正面,所以看到的只是密密麻麻的签名;而老师则将目光投向没写字的反面,所以看到的是整整一面的空白。
  
  一个人的思维亦具有多面性。生活中,当我们在一些困难和麻烦面前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之时,不妨也尝试一下给自己的思维翻个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15:13 | 查看全部
尊重好意
时间:2015-01-14 作者:未详 点击:1051次

  一位同事跟随教育考察团到瑞典访问,在这个美丽的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他们找不到要去的地方,正在着急的时候,一个瑞典男孩主动上前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得到许可后,男孩非常耐心地为他们指路。这条路线果然不好走,反复听了几遍,他们方才明白。

  他们正要按照男孩的指点出发,却发现刚才一直站在旁边的另一位瑞典人走过来,请他们停留一下,他将告诉他们正确的路线。

  看到大家惊讶的神情,这位瑞典人微笑着说:“我听到孩子告诉你们的路线错了,但为了尊重他的好意,我得等到他走了再告诉你们正确的路线。”
  
  尊重别人的好意吧,哪怕他有无心之过,我们也该心怀感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15:25 | 查看全部
柔和的力量
时间:2015-01-16 作者:未详 点击:998次

  记得早年学医时,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最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于是我第一次明白,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
  
  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有时候,看轻自己是对自己莫大的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