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24:40 | 查看全部
爱因斯坦的镜子
时间:2015-01-01 作者:未详 点击:1425次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十分贪玩儿,学习成绩糟糕之极,老师几次把他轰出教室,母亲忧心忡忡,再三的告诫对于他来说,如同耳旁风,人们评价他无可救药。
  
  在他16岁那年的一个秋天,父亲把正要去河边与人一起去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今天我与你的杰克大叔在清扫工厂的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面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于是,你杰克大叔在前,我随后,一级一级的爬上去,下来时,杰克大叔依然在前,我在后,下来后,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一点烟灰都没有。
  
  我看到杰克大叔的模样,也以为自己身上一定和他一样脏,于是,我就到河边洗了又洗,而杰克大叔看见我干干净净,也只是到河边草草洗了洗手,就溜达着大模大样地上街了。众人见了杰克大叔的样子,浑身是灰,都捂着肚子,笑出了眼泪,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讲完了故事,爱因斯坦和父亲都笑了起来。最后,父亲意味深长地告诉儿子:“人生,只有把自己当做一面镜子,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变耻辱为荣光,如果拿别人当镜子,白痴或许能把自己照成天才呢!你这么小,以后的路还很漫长,为什么要与那些毫无出息的孩子们鬼混呢?”
  
  爱因斯坦听到这里,无言以对,惭愧得面红耳赤。从此,爱因斯坦发奋读书,他做事认真思考,决不人云亦云,当时,德国正处于希特勒的血腥统治,很多年轻人都报名参加了法西斯的军队,杀害无辜,四处侵略。而爱因斯坦则走着与人相反的道路,毅然放弃了德国国籍,并且到“敌国”做了一些和平演说,其思想和行动险遭杀身之祸。二战结束后,世界正是物理学的大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独特的提出了轰动世界的理论——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长期困扰人们的能量与质量的关系,他的一系列理论被世人誉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爱因斯坦时时以己为镜,遇事独立思索而不独断专行,勇于创新而不闭门造车,终于映照出生命的光辉。
  
  生活中,善于学习他人之长的,是智者;一味模仿别人的,是凡者;而把别人当成是自己的人,则是地地道道的愚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25:04 | 查看全部
羊蹄树的启示
时间:2015-01-01 作者:未详 点击:926次

  谢生曾经是个落后学生,是训导处的常客。
  
  但,当他毕业后再看到他,已经是个彬彬有礼的大专生。
  
  最近收到他的来信,很诚恳地托我替他办件事──帮他探望校园里的一棵羊蹄树,看它现在长得可好?还有树旁的一堵高墙,是否依然屹立?
  
  他说:“因为当年被罚站或是挨训时,总是面对那堵墙,墙边的小羊蹄树默默地陪着我。一年、二年过去,猝然间,发觉羊蹄树长高了许多,自己却仍不知长进,依旧惹是生非。就在那时候,我得了启示,我觉醒了。”
  
  依着他所说的地方,我看到已长至一楼多高的那棵羊蹄树。
  
  当时,正是春来时候,羊蹄树如期的满树纷红,张开的枝干,在温煦阳光的照耀下,正给那堵墙一片友善的荫影。看见教官站在树荫下,劝戒着违规的学生。
  
  我摘了一片叶子,准备附在回信中,并且告诉谢生我的感动。
  
  是的,树木无论在什么情况和环境下,它们每天都在成长,而我们呢?是否无论风雨挫折、困难打击都在坚持成长?或许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比一颗树差吧,你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25:13 | 查看全部
心气平和,万事自然顺畅
时间:2015-01-03 作者:未详 点击:1060次

  史书上记载,拿破仑在全盛时期几乎统治了半个地球,但战败后却被囚禁于一座小岛上。当烦闷痛苦之情难以排遣时,他说:“我可以战胜无数的敌人,却无法战胜自己的心。”
  
  可见,再伟大的人,再英明的人,心不定,一切都如浮云。
  
  万物由心生,由心导。佛家讲求的修心定性,通俗一点说,就是让心归置在一处,安静体察,自得安宁。
  
  心念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根本没有确切的数字或实物来衡量。曾经有人在大雾的天气条件下横渡海峡能到达对岸,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却不能,这是为什么呢?
  
  佛家说,魔由心生,心静则灵台澄明。可能我们总是莫名其妙地烦恼、忧愁、暴怒,自己往往也不明就理。其实都是心念在作祟。因为心被不同的事情分割了,这件事情占据一块,那件事情占据一块,原本一体的心等于被五马分尸了,这样我们怎么能够安心、静心呢?
  
  那些懂得生活、懂得秩序的人,都是懂得将心归置一处的智慧之人。他们都明白一心一用等于获得理想的道理。
  
  佛家有一句话:“置心一处,无事不办。”说的其实是心若不集中,事情往往办不好;情感不专一、意念不统一,三昧之境也难以达成。故为参禅念佛之人必知的佛理。置心一处,是佛家修心养性的一种禅理。对于像你我这样被烦恼包围的现代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宁心静气的良方。俗话说: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万事自然吉祥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25:34 | 查看全部
分宝的启示
时间:2015-01-06 作者:未详 点击:656次

  在很久以前,有三个探险家寻得19件宝物,他们商量着如何分宝物。最后决定按照贡献的大小,按总件数的1/2、1/4、1/5的比例来分配。但他们无论怎么分也分不好。
  
  三个探险家正在愁眉不展之际,正巧有一位长者路经此地,了解到他们的苦恼后说道:“这有何难?我借一件宝物给你们,待你们分好宝物后,再把我借给你们的宝物还我就是了。”
  
  于是,以二十件宝物作总数,按约定的比例来分配就变得很容易了。
  
  不一会儿,便按10件、5件、4件的份额分配完毕,还剩1件交还长者。
  
  这虽只是一个分配问题,却隐藏着人生的奥妙。
  
  人生中的很多难题,只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这时,若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借助一个外来的东西,很可能会使问题的机理变得清晰起来,难解的问题也许会变得出奇地简单。

  确实,盲目的固守,有时并不一定就是执著,就是自信,因而不一定值得称道;反之,适时地借助外力,不一定就是无能,就是懦弱。而恰恰是智慧的最高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26:41 | 查看全部
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
时间:2014-11-18 作者:未详 点击:1527次

  人,只有养深厚积,才有底气,才能负重,才可致远;

  人生四季,当冷时冷,当热时热,春天播种,秋天果结,合乎天道;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随变应变,顺其自然。

  
  人生如下棋,一通苦忙活,越活越复杂,认为挺有趣,争来夺去认为更深刻,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路过,更像是路过的客栈,沉默的观察,静静的不语,是生命的重量,你不强加给它烦恼,哪有那么多的伤害。
  
  世人对未知和秘密的事都充满好奇,别有用心的人甚至把秘密作为筹码或交换条件来处理人际关系;而智者,则不会以这种卑劣的目的来探寻别人的秘密,也不会将自己的秘密辗转传播给那些喜欢探密的人。
  
  生活的烦恼,并不是我们在生活里遭遇了什么真实的困难,而是我们在烦恼面前缺失了信念,甚至是对生活产生了消沉与沮丧,生命的希望就在于保持自我的信心和向前的勇气,去对生活产生推动和促进的改善,对于那些不确定的烦恼,浮云来去,相怨不如相忘。
  
  不要轻易和人发生争执,当有人和你争执时,你就让他赢,因为你并没有损失什么;

  所谓的赢,他能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呢?

  争来争去只会伤了彼此的和气,还会平添无谓的烦恼;

  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以平常心应对无常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26:55 | 查看全部
豁达是一种人生智慧
时间:2014-11-22 作者:未详 点击:1996次

  有的人一辈子悲悲戚戚、郁郁寡欢:房子不如人家的大——不爽,车子不如人家的好——不快,官职没有人家高——不服……

  可有的人一辈子痛痛快快、高高兴兴,却也不见得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力。什么原因?关键在于心境的豁达。
  
  人成天被名利缠得死死的,得与失算来算去,耍小聪明、使小心眼,小肚鸡肠,哪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人一辈子免不了风风雨雨、沟沟坎坎,受一点委屈、遇一点挫折,就怨声载道、心灰意冷;有一点矛盾、一点冲突,就恩恩怨怨、甚至伺机报复,心里哪还有阳光?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有幸福和快乐。
  
  豁达之人,宽宏大度,胸无芥蒂,吐纳百川。这样的人,最能讲大局、讲谅解、讲友谊、讲信任,能以豁达的态度,从容地对待一切。这样的人不会搞权力之争、利益之争,不会为闲言碎语所左右,不会为误解委屈记小账;有了成绩会想着他人,出现过失会主动承担。因此,这样的人能拥有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心境豁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才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这样的人,心大、心宽、有豪气,知道积极开拓人生,也懂得达观、放弃。
  
  豁达是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做人胸怀,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豁达的人生境界值得赞赏,拥有豁达心境的人也会生活得最坦荡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27:06 | 查看全部
没有压力,不复美丽
时间:2014-11-23 作者:未详 点击:2597次

  有个书生很喜欢下棋,但是棋艺不佳。不过,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找三五好友轮流切磋,渐渐地,下棋的技巧愈来愈好,没人比得上,“棋王”的名气闻名乡里。
  
  几年后,书生考上了状元,到京城里当了大官。闲暇时,他仍喜欢下棋,而且官府内仍然没人是他的对手。
  
  时光飞逝,转眼间年轻的小伙子已经满头华发,到了告老还乡的年龄。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让老人非常开心。
  
  年少时的朋友现在都老了,一伙人终于可以重聚,一起享受对弈的乐趣了。
  
  但是,从前棋艺完全无法与他相比的朋友,居然一个个轻而易举地打败了他,而且无一例外!这让老人非常诧异。
  
  朋友说:“因为你在朝中当大官,所有跟你下棋的人,都不敢赢你,就算再好的棋艺,也会慢慢退步,而且自己察觉不到;现在你回乡来,家乡的老友没一个怕你,当然把你杀得片甲不留。”
  
  长期处在安逸、没有压力的环境,我们常会渐渐退步而不自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27:19 | 查看全部
地下兰的启示
时间:2014-11-29 作者:未详 点击:894次

  在澳大利亚荒漠的灌木丛里有一种极度濒危的兰花品种,它一生都在地下生活,甚至在地下开花,在地下结果,在地下繁衍后代,这在植物界里是独一无二的。
  
  这种只会藏在地下开花结果繁衍后代的兰花,叫地下兰,生活在距地面至少有1厘米的土壤里,如果要想一睹其真容,就得细心地扒开地面上的落叶和土层。据说,在澳大利亚野外的地下兰只剩下不到50株,极其罕见,终其一生它都在地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跟太阳光几乎没有半点关系。
  
  那么,这些终日不见天日的花朵究竟是靠什么才活下来的呢?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兰花总是出现在一种当地叫金雀花的桃金娘科植物周围,依靠金雀花的根系来生活,它们不需要光合作用,而是同一些真菌“搭帮结伙”,一起通过吸收金雀花的营养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最终开花结果。
  
  同其他兰花一样,地下兰也有美丽的花朵。为了繁衍后代,它们依靠白蚁来传播花粉,经过六七个月的发育成长,地下兰的种子就成熟了,每个果实中会孕育出50颗-100颗种子,每粒种子的重量可以“高达”75毫克,相对于其他兰科植物的种子只有几克的重量而言,地下兰的种子可算得上是兰科植物种子中的“巨无霸”了。
  
  在地下,既没有风,也没有水,地下兰无法像正常的兰花那样传播种子,它们得依靠澳洲特有的地下有袋类动物来传播种子。它们就借助真菌的力量,从土壤中获取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尽快建立起与金雀花的联系,维持生命的延续。
  
  地下兰真可谓是一个“生存斗争中的智者”,它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开花结果,繁衍后代。
  
  地下兰借力生存的智慧,对我们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启示。

  现实生活中,我们个人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甚至微不足道的。

  要想在事业上干出一番成就,就应该像地下兰一样学会借力,只要我们敢借、会借、善借,就一定能“借”出一片新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27:30 | 查看全部
和狐狸偶遇
时间:2014-11-30 作者:未详 点击:1103次

  晨练时,不经意的回头让我惊了一身冷汗,一只似狗似狼的小东西在我身后站着,定定的看着我。冷静下来端详它,身体细瘦,尖尖的脸,一双狡黠的眼睛,尾巴蓬松而长,是藏不住的狐狸尾巴!
  
  我装做漫无目的东看西看,它也跟上来在我身边的草丛里跑着玩耍,还时不时有距离的卧伏在我面前看着我,我也看着它。它的眼睛告诉我没有敌意。
  
  看着这个小东西东奔西跑了一会儿,也该回家了,回的路上,它却若即若离的跟着我,心想,难道这就是传说的狐狸精吗?觉的自己很可笑。它跟了一段停了下来,我看它,它也看我。而后径直跑向远处的羊群。
  
  总担心放羊人会打死狐狸,其实他才是真正的结缘人。

  狐狸有点小可恶也是天性使然,不违天理。人性包容天性的过错,不与之谋皮。善待是缘、和谐是缘、共生是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2:27:42 | 查看全部
鸟和巢
时间:2014-12-01 作者:未详 点击:1487次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
  
  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挂满枝头。
  
  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存在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