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6:43 | 查看全部
南瓜与坚果
时间:2015-07-19 作者:未详 点击:1213次

  一位游客走累了,坐在坚果树下休息,他注意到前方一根细藤上面结了个巨大的南瓜。
  
  “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真是很荒谬。”游客暗自嘀咕,“如果让我来创造这个世界,我会让万物回到它们本来的样子。大南瓜长在结实的大树上,而坚果则应该结在细藤上面。”
  
  这时,一枚小坚果从树上掉下来,打在他的脑袋上,震惊之余,游客抬头望着枝干暗想:“天啊!原谅我的傲慢自大吧!假如从树上掉下来的是一个大南瓜,我岂不是被砸死了?”
  
  是啊,事物往往如此:看起来不合适的或许正是最合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6:56 | 查看全部
补碗老人
时间:2015-07-16 作者:未详 点击:1067次

  我常常想起孩提时常见的一位补碗老人。
  
  他扛着一条板凳,板凳上挂着一只小木桶,走街串巷地吆喝——有烂碗破碗拿来补呦……
  
  老人补碗像绣花,凡是烂了的碗,拿给老人,老人就用自制的钻头,配上二胡拉杆一样的东西,把钻头别在弓弦上,固定住,来回拉,直到钻成了两毫米左右深度的眼儿,沿着碗的裂痕钻下去,然后,把烂掉的碗碴拼在一起,用订书针一样的补碗钉把裂纹巴在一起,接连钉下去,碗就又能化零为整了。
  
  我曾听过这个补碗老人的故事。在饥荒的年月,老婆带着儿子跟人远走他乡,还带走了家里所有值钱的家当,老人没恼;文革时期,因为会补碗的手艺被批斗为小资本主义,整天游街,老人没恼;走夜路的时候,被毒蛇咬伤了腿,一直瘸下去,老人没恼……
  
  老人从不怨天尤人。他信老理儿,他常说,谁说破镜不能重圆?瓷碗碎了,只要还有碗片儿在,我就能还原成一个“新碗”,何况这糟糕的命运?
  
  有人奚落他说,碗破了,你在上面打的都是补丁,还是当初那个碗吗?
  
  老人说,我那是在碗上绣花呀,再说,正因为有了那些补碗钉,我们端起碗时,才不易失手滑落呀!所有的苦难都是防滑的!
  
  这是我记得补碗老人最深刻的一句话——补丁是让我们用来防滑的抓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7:10 | 查看全部
向导鸟的智慧
时间:2015-07-15 作者:未详 点击:811次

  在非洲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叫声清脆,很招人喜欢,当地人称它为向导鸟。向导鸟最爱吃的食物就是蜜蜂的幼虫,而要吃到蜜蜂的幼虫就要到蜂巢里捉。这对向导鸟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因为它只要一靠近蜂巢就会有成群的蜜蜂围上来,把它蜇得遍体鳞伤。但向导鸟有办法,它总是借助当地土著人的力量吃到喜爱的食物。
  
  土著人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森林里,而蜂蜜是他们能吃到的唯一的一种含糖的食物,是土著人的奢侈品,男人们都以能采到蜂蜜为自豪。而在广袤的森林里要想找到蜂巢所在地谈何容易?会飞的向导鸟知道,它知道自己附近200平方公里内的每一个蜂巢的位置。
  
  正在野外飞行的向导鸟,看到两个人在路上走着,就知道他们是在寻找蜂巢采蜜的人。向导鸟就在他们头上鸣叫,引导他们前行。向导鸟在前面飞一段停一段,与采蜜人始终保持20米左右的距离,并用叫声的变化提醒采蜜人就要到了,给他们鼓气。往往走了五六公里,就会找到蜂巢。这时向导鸟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它在旁边不远的树上等着。土著人就爬上树,点燃树枝,把蜜蜂熏走,把蜂巢摘下来,放入准备好的篮子里,带回家把蜂蜜给自己的妻子儿女吃。为了感谢带路的向导鸟,采蜜人就掰下一块带幼虫的蜂巢,放在不远处的空地上留给向导鸟。一小块蜂巢里的幼虫,就能让体格不大的向导鸟饱餐一顿。
  
  向导鸟与人的合作,在当地屡见不鲜,已成定俗。向导鸟从不恶作剧地把人引向狼窝或者狮子窝,而得到蜂蜜后的土著人也从不忘记给向导鸟留一块带幼虫的蜂巢作为酬劳。
  
  给土著人带路,飞行几公里,举手之劳,不费吹灰之力,向导鸟却得以吃到最难得到的食物。
  
  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高的回馈,向导鸟也是一种智慧物种。在合作中,先给他人以诚信,收获的往往是几何倍数的诚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7:22 | 查看全部
钱让人又笨又勤快
时间:2015-07-14 作者:未详 点击:936次

  犹太教的教士,称为拉比。
  
  城里有个拉比要去山村主持一个宗教庆典。为了省钱,他雇了一匹瘦马拉的车。马车出城后,要翻越一座山岭。车夫停下来,对拉比说:“敬爱的拉比,我的马太瘦弱,拉不动车,翻不过山。看在上帝的份儿上,我们推它一把如何?”
  
  于是,拉比便下车和车夫一起推车,终于推过山岭,一路推到目的地。
  
  累得要死的拉比对车夫说:“我知道我为什么在这里,因为我要主持庆典。我知道你为什么在这里,因为你要赚钱。可是我不知道这匹烂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干吗要把它带来?”
  
  “因为你要省钱!”车夫回答。
  
  是的,钱会让人又笨又勤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7:33 | 查看全部
如何区分贪欲与理想
时间:2015-07-12 作者:未详 点击:787次

  大家都认同这样一个说法:人要有理想,但不能有贪欲。
  
  但在很多时候,这两个东西可能长得像孪生兄弟一样不好分别,因为他们都朝向未来,有积极的主观动向,而且都会支持其采取必要的行动。尤其是在当贪欲以比较正面的话语表现出来的时候,它与理想似乎长得很像。我们选择理想与贪欲的结果往往差别很大,尤其是对于社会知识稍欠的人群,我们往往很容易偏向了贪欲。因此,我们在这里尝试对于两者作点区别是有意义的。
  
  其一,两者的依据之别。理想是对于未来趋向与目标的设计,更包括了对于眼下如何起步以及行进路线的设计。而贪欲则往往表现出对于目标的渴求,但是在欲求可以实现方面,缺乏切实的动作。
  
  其二,两者的驱动力之别。理想往往更具有合理化的自我论证,也具有合理地传导给别人的特点,人们能够感到其内在的动力是理性,而贪欲往往具有很强的权势感或者强迫感,有很强的压服与强求的特点,人们能感到其内在的动力是占有欲。
  
  其三,两者的投入产出比之别。理想者显示了人们内在的有使命感的事物,因此理想者往往不计后果地投入,甚至超过了自己可能得到的收益;而贪欲者更体现了投机者的特性,他们期望的是少投入或者不投入而得到更多的收益,最好是能占据别人的收益。
  
  其四,两者的合作性之别。理想往往重视的是最后远景的实现,因此能够容纳更多志同道合的协作者;而欲望往往具有更大的独占性,有的时候不排斥别人的参与,但排斥他人参与分配收益。
  
  其五,两者的道德性之别。理想在行进中相对能注意对于他人理想的对待,而贪欲则更注重自己目的的实现而忽略其他人的感受。因此一个人的理想往往更能得到其他人的肯定,即使是不适当的理想,人们也更愿意给予忠告,但是人们往往讨厌贪欲、诅咒贪欲者。
  
  其六,两者的追求之别。理想往往有一定的边界,而且这一边界的设定往往考虑其他人的理想的边界;而贪欲往往更具有侵略性,所期望得到的明显地超过了与自己努力成分相配的份额,节制性很弱,贪欲者出事也往往在这一点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7:47 | 查看全部
为什么很多善良的人一生痛苦
时间:2015-07-11 作者:未详 点击:1108次

  我曾经向一位德高望重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
  
  师父慈祥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认为是‘恶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恶人。一个人能快乐地活着,至少说明这个人还不是纯粹的恶人。”
  
  我不服气地说:“我怎么会是一个恶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
  
  师父说:“内心无恶则无苦,你既然内心有痛苦,说明你的内心就有恶存在。请你将你的痛苦略说一二,我来告诉你,你内心存在着哪些恶。”
  
  我说:“我的痛苦很多。我有时感到自己的工资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够宽敞,经常有‘生存危机感’,因此心里常常感到不痛快,并希望能够尽快改变这种现状;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居然能腰缠万贯,我感到不服气。像我这样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每月就这么一点收入,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的家人有时不听我的劝告,我感到不舒服……”就这样,我向师父诉说了一大堆自己的痛苦。
  
  师父点点头,不停地微笑,而且笑得更加慈祥,他和颜悦色地对我说:“你目前的收入足够养活你自己和你的全家,你们全家也有房屋住,根本不会流落街头,只是面积小了一点而已,你完全可以不必为这些感到痛苦的。可是,因为你内心对金钱和住房有贪求心,所以就有苦。这种贪求心就是恶,如果你已经将内心的这种贪求心去除了,你就根本不会因为这些而痛苦。
  
  “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文化的人发财了,你感到不服气,这是嫉妒心,嫉妒是一种恶;你认为自己有了文化,就应该有高的收入,这是傲慢心,傲慢是恶;认为有文化就应当有高收入,这是愚痴心,因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裕的因,愚痴心也是一种恶。
  
  “你的家人不听你的劝告,你感到不舒服,这是没有包容心。虽然是你的家人,他们却有自己的思想、观点,为什么非要强求他们的思想、观点和你自己一致呢?不包容就会心胸狭隘,心胸狭隘也是一种恶。”
  
  师父继续微笑着说:“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傲慢心也好,愚痴心也好,心胸狭隘也好,这些都是恶。因为你的内心存在着这些恶,所以你就有和这些恶相对应的痛苦存在。如果你能将内心的这些恶彻底祛除,那么你的那些痛苦也会烟消云散。
  
  “要用快乐和满足的心态看待你的收入和住房。你应当想想你根本不会饿死和冻死,而那些富人虽然也有钱,其实也只是没有饿死和冻死。你应当看到,人是否快乐,不取决于外在的财富,而是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乐观、安详和勤勉的生活态度来代替原来的贪求心,你的心就会渐渐快乐起来。
  
  “社会上没有文化的人发了财,你应当为他们高兴才对,要希望他们能够拥有更多的财富、拥有更多的安乐才对。别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样开心;别人失去,要像自己失去一样难过。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善人。而你现在的心是别人的财富和安乐超过自己就不高兴,这是嫉妒心。要坚决祛除。
  
  “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超过别人,就自以为了不起,这是傲慢心。常言说‘傲慢高山,不生德水’,人一旦有了傲慢就会对自己的不足熟视无睹,因此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内心的种种恶,从而改过迁善。所以,傲慢者自己堵塞了自己的进步之门。此外,傲慢者常常会有失落感,渐渐会有自卑感。一个人只有从自己内心深处培养起虚怀若谷的胸怀,心甘情愿地永远将自己放在谦卑的位置,内心才会感到充实和安乐。
  
  “虚空能够包容一切,所以广大无边、融通自在;大地能够承载一切,所以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随随便便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即便是对自己的亲属,也不要生起强求心,要随缘自在。永远用善良的心帮助别人,却不要贪图或强求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心胸能够像虚空一样包容万物,这个人怎么会有痛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7:59 | 查看全部
一朵小雏菊
时间:2015-07-11 作者:未详 点击:706次

  “我只是雏菊丛中的一朵小花,”一朵雏菊伤感地叹息,“与这么多雏菊生长在一起,我的美丽完全被淹没了,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我。”
  
  一个天使听见了雏菊的心声,劝她说:“但是你真的很美丽!”
  
  “我想成为唯一的一朵,身旁不要有任何同类!”
  
  天使不想再听到雏菊的埋怨,于是把她带到了城市广场。
  
  几天之后,市长带着一位园艺师来对广场进行改造。
  
  “这儿没有什么值得保留的东西,把土壤翻一翻,种上天竺葵吧!”
  
  “等一等!”雏菊大叫,“你那样做我会死的!”
  
  “如果这里还有一些和你一样的雏菊花,会对广场起到非常好的美化作用。”市长回答,“但是在你的周围找不到任何你的同类,你自己不可能形成一座花园。”
  
  说完,市长把雏菊从地上连根拔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8:11 | 查看全部
我曾迷失在沉船里
时间:2015-07-09 作者:未详 点击:753次

  19岁之前,我认为没有什么能够伤害我。我以为自己是无敌的,从没意识到生命有多么脆弱,从未想过有什么东西能危及到我的生命,也从未想过灾难可能随时发生。我认为不论何时,我都是与众不同的。
  
  直到有一天,我迷失在一个重达2。2万吨的水下沉船里,无法呼吸,才彻底清醒。
  
  19岁那年,我在新西兰找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主持一档冒险类的电视节目。那档节目有三个主持人,我们每周都会收到观众的来信,他们告诉我们想看的节目内容。我的第一个任务,是随一名潜水员和一名摄像船员进入沉船。此前,还没有电视台报道过这艘船,我们应该能获得一些好素材。尽管当时我对潜水不在行,而且有严重的幽闭恐惧症,却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沉船。
  
  我跟着潜水员跳入水中,不断地往下沉,往下沉,直到到达那艘巨大的游轮。潜水员从舷窗外进入船里,我紧跟着他游过充满了海水的走廊和黑暗的过道。一切都被覆盖在淤泥里。我们穿行在这个迷宫中,最后游进一个舞厅。那里的一切,包括摇摆的吊灯,几乎完好无损。
  
  一切就像一个梦,但很快就变成了噩梦。我们和摄像船员分开,在这个水下舞厅附近等他。我们关掉自己的灯以节省电池能量。突然,和我在一起的那名潜水员打开他的灯,向我发出“原地不动”的信号,然后就消失了,留下我一个人在一堆钢铁深处。
  
  周围漆黑一片,死一般寂静。我开始变得恐慌起来。
  
  那个家伙去哪里了?他不回来怎么办?我开始检查我的空气压力计,然后击打阀门。这使我呼吸过快,吸入海水。我很恐慌,找到灯再次打开。意识到自己因缺氧而无法呼吸时,我的幽闭恐惧症发作了。我应该原地不动,还是游出去?我思考着,一会儿恢复理智,一会儿丧失理智,每过一分钟,恐惧就增加一些。从前生活的场景在我眼前闪现,但我不是在想我做了什么,相反,我在想我没做的那些事情。那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做了。我是个大傻瓜,以前怎么那么笨呢?
  
  幸运的是,同伴回来了,他把我带回潜水工作船,我的人生也从此改变了。
  
  安全地回到岸上休整一番后,我迫不及待地找到唯一的一片纸,那是一个纸袋,我在上面写下我认为必须要做的一切事情,并告诉自己要抓紧时间,过没有遗憾的生活。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一个19岁的男孩在沉船里的焦虑与恐慌。每逢人生的变故,我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重温沉船里的滋味。我重新列出一个单子,不断地增添一些,删除一些……这样才能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迄今为止,我认为最好的生活,就是能够完成单子上所列出的所有事情。做了很多艰苦的工作之后,我的梦想成真了。我到过60多个国家,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节目包罗万象,既有游泳穿过跨越亚洲和欧洲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节目,也有拖着一位体重300磅的厨师去正在喷发的火山顶上做一个五星级晚宴的节目。
  
  现在,你可能会说,我没有从沉船事件中吸取教训,仍然在拿生命冒险。不是这样的!我吸取了教训,更加谨慎地做事,三思而后行,制订详细的计划,然后再行动。我不再认为生命是理所当然的,开始尊重生命。生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份礼物,它是有期限的,每个人都应当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8:26 | 查看全部
给思维换种颜色
时间:2015-07-08 作者:未详 点击:1534次

  有一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开了一家小公司。

  可是,开局不顺,接连遭遇到一些困难。

  青年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应付,在心理上就先败了下来。
  
  这天,这位年轻人看电视,刚好看到星云大师到本城佛教协会访问,于是特地去拜访星云大师,向星云大师诉说了自己的困惑。
  
  星云大师没有说什么,只是到室内拿出一张白纸,一瓶红墨水和一支毛笔。星云大师说:“请你将这张纸全部涂红。”
  
  年轻人很纳闷,不知星云大师是何用意,但他还是照做了,很快将这张白纸涂满了红色。
  
  这时星云大师说话了:“请你再在纸上画一个太阳。”
  
  年轻人依然不解其意。年轻人拿起笔蘸着红墨水在纸上画了一个太阳。可是由于背景已经是红色的,青年人画的太阳根本看不见。
  
  星云大师说:“你画的太阳呢?”
  
  年轻人说:“纸上已经涂满了红色,毫无空隙,再也不能画太阳了。”
  
  星云大师没有说话,他接过年轻人的画笔,拿出那张纸,铺在旁边的一张桌子上,挥笔很快画出了一个圆圆的红太阳。
  
  年轻人一看,原来星云大师将纸翻了一面,将太阳画在纸的反面。年轻人自言自语地说:“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星云大师叫过年轻人说:“请你将反面也全部涂上红色。”
  
  年轻人照办了。星云大师说:“你还能在上面画一朵花吗?”
  
  年轻人拿着纸正反两面都看了看,然后直摇头。
  
  星云大师走进室内,拿出一支白色的彩笔,很快又在上面画了一朵漂亮的白色小花。
  
  年轻人似有所悟,在那儿直点头。
  
  这时,星云大师说话了:

  “一张纸有两面,当一面涂满了颜色后,并不代表这张纸再也不能作画,其实最少还有两种方法可以继续画画:一种是画在反面,一种是换一种颜色的笔在上面画。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和麻烦一时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之时,不妨也尝试一下给自己的思维翻个面,或换种颜色试试,也许我们就能看到成功的太阳和花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8:58 | 查看全部
人情交往中的“边际效益”
时间:2015-07-07 作者:未详 点击:654次

  北宋名臣司马光在元祐年间出任宰相时,推荐刘器之到国史馆任职。有一天刘器之来访,司马光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推荐你吗?”
  
  刘器之回答:“因为我们是旧交。”司马光说:“不是。其实是因为我闲居在家时,您经常来问候;而在我担任宰相后,却只有你没有来过信,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司马光的意思是:当他失势落难时,刘器之仍然雪中送炭,和他维持很好的友谊,而不像其他人只有在他当了宰相后才来趋炎附势、锦上添花。这种做人处事的态度让司马光很欣赏,所以他特别推荐刘器之出任要职。但司马光的这种喜欢和欣赏,除了对方的人品高低,还涉及人性中的“边际效益”问题。
  
  “边际效益”原是个经济学概念,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当你肚子饿时,给你一个包子,你吃得津津有味,你会赋予这个包子很大的价值。吃完一个,再给你第二个,你继续吃,你还是会赋予它很高的价值,但已比第一个包子要低一些;等你吃了五个包子,肚子饱胀后,再给你第六个包子,那你不仅会觉得它已经没有什么价值,甚至还会感到厌恶。这就叫做“边际效益递减”,意指每一新增物品的边际效益要低于前一个。
  
  当你得势时,很多人都争先恐后来锦上添花,但他们的“边际效益”却会逐次“递减”,到后来,你甚至对有人登门来添花都会感到厌烦。反之,当你失势时,因为门前冷落、内心空虚,此时如果有人雪中送炭,专程来问候你,你就会觉得特别温暖,特别高兴,也因而会特别喜欢和看重对方。
  
  所以,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不只是做人处事的道理,也是洞悉人性的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