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2:50 | 查看全部
聪明的犀鸟
时间:2015-07-31 作者:未详 点击:698次

  在非洲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种小型獴类动物——朱獴。朱獴体形小如老鼠,它的天敌很多,毒蛇、野狗、狐狸、老鹰等都是它的天敌。由于个头矮小,朱獴常被灌木丛阻挡住视线,不易发现隐藏在近处的天敌,再加上朱獴奔跑的速度不是很快,它很容易被掠食动物捕获。
  
  然而事实是,当捕食者尝试接近朱獴时,它早已得到了讯息,很快跑进洞里化险为夷了,当然这一切要归功于它的好邻居——犀鸟。
  
  犀鸟是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它最爱吃的食物是深埋在地下的无脊椎动物,这对它来说是件难事,因为它的爪不能刨得那么深。但犀鸟总是把巢建在朱獴窝边的小树上。每当掠食动物靠近时,站在高处的犀鸟首先发现,它就充当朱獴的哨兵,发出恐怖的尖叫,正在觅食的朱獴得到了警报,就快速跑到自己的洞里。一旦捕食者离去,犀鸟就停止鸣叫,警报解除,朱獴就从洞里出来继续觅食。
  
  作为回报,朱獴常把挖洞时挖出的无脊椎动物,如蚯蚓之类小虫丢在犀鸟面前,让犀鸟享用。
  
  这样,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朱獴和犀鸟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中,犀鸟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合作关系的发起者。
  
  聪明的犀鸟知道,要想以较小的付出谋取更大的收益,和别人建立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是不错的选择。要想建立合作关系,就要先给对方做出表率,以实际行动感化对方,从而建立起一种比较稳定的诚信机制,以较小的付出获得数倍的收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3:03 | 查看全部
看好脚下
时间:2015-07-30 作者:未详 点击:899次

  处于困境时,夸夸其谈与盲目乐观都是多余动作。
  
  秋天的夜晚,通惠禅师和三位弟子在山顶中的凉亭中论禅。大家讨论得很尽兴,不觉间已经夜深,可还是难分伯仲,他们决定回到寺里再讨论。
  
  从山顶到寺院要经过一段很陡的山路。这时吹来一阵山风,把走在前面领路的大弟子惠云的灯笼吹灭了。顿时,四周一片漆黑,通惠禅师心想,这正好是一个考量弟子禅功的机会。于是,他便对几位弟子说:“请几位把当下的心境说出来。”
  
  语音刚落,惠云说道:“彩凤舞丹霄。”并解释说:“在禅者眼中,彻底的黑暗和彻底的光明并无区别,所以此刻的心境仿佛如凤凰舞蹈于美丽的天空。”“不错。”通惠点了点头,然后把目光转向二弟子惠眼。惠眼立刻答道:“铁蛇横古路。”他随即解释,自己的意思是,只要禅者内心坚定,就没有什么能阻挡禅者前进的脚步。通惠也点了点头。轮到三弟子惠果,只见他低下头,用手指了指路面,然后轻声说出了四个字:“看好脚下。”随后,惠果解释道:“我想在这样一个黑夜,没有什么比看清脚下路之后踏出实实在在的每一步更重要的了。”
  
  惠云和惠眼听完后,都流露出不屑的神情。然而,这时通惠禅师却意味深长地说道:“你们三个中将来能够胜我的,就是惠果。”
  
  处于困境时,夸夸其谈与盲目乐观都是多余动作,只有看清当下情势,谨慎积极面对才能从容跨越。其实道理很简单,但我们往往做不到。因为,我们心中关注的,常常不是做好事务本身,而是如何去借机表现。而这正是曾困扰历代领导考察接班人时的双向考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3:15 | 查看全部
经受批评
时间:2015-07-29 作者:未详 点击:843次

  一位年轻人经常受到别人的批评,因此垂头丧气。

  大师对他说:“一个人要能听进别人的批评,因为许多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事实,你的朋友们会对你避而不说,而那个人说出来了,仅此而已。”
  
  年轻人点点头,有所领悟。

  但是,大师又补充道:“也不必让别人的批评把你压倒,取得大成就的,经常是那些曾经受批评的人,而不是那些批评别人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3:25 | 查看全部
林肯智拒“小报告”
时间:2015-07-28 作者:未详 点击:545次

  纠缠于小事的人,往往难干成大事。
  
  1864年初,格兰特将军采取新的战略策略,带领着北方联邦军,浴血奋战,结果势如破竹,不断击败南方军,并继续朝着南方势力的腹地推进,眼看着就能彻底赢得战争的胜利。然而,有一天,北方军的战争部长,一个小鸡肚肠,总喜欢盯着别人缺点的家伙——爱德温斯坦顿,带着一份从前线发来的机密文件,来白宫见总统林肯。
  
  “总统先生,”斯坦顿严肃地说道:“我有一件至关重要的机密向您汇报,请您务必重视,并给涉事人以严惩!”
  
  “哦,究竟是什么大事?”正在忙碌的林肯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问道。
  
  “我们获得了格兰特在营地里喝酒的铁证!”说完,斯坦顿递上了那份文件,并且趁机说道:“您应该立即取消他联邦军总司令的职务,一个连自己嘴都管不住,怎么能管得住整个部队!”
  
  “是吗?”林肯回应道,但并没有伸手去接文件,反而问:“那它有没有说格兰特喝的是什么牌子的酒?”
  
  “没有,我想这并不重要。”斯坦顿回答道。
  
  “这当然重要,”林肯说道,“因为我想给我的其他将军们也送去一箱这个牌子的酒,那样的话,
  
  他们就都能打胜仗了!”
  
  林肯的回应让斯坦顿一下子窘得面红耳赤,他赶紧扭过头,带着自己的“小报告”灰溜溜地走了。
  
  后来的史实也证明了林肯不处罚格兰特是正确的,正是这位“好酒”,但军事指挥才能却超群的将军,胜利地结束了美国南北战争,从而帮他彻底实现了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夙愿。
  
  纠缠于小事的人,往往难成大事,因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古板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易将一个人关进一个“狭隘的小屋”里,让他们永远没机会去闯荡和改变外面的广阔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3:40 | 查看全部
统帅不能老迷路
时间:2015-07-27 作者:未详 点击:500次

  “飞将军”李广“终生难封”或因带兵屡次被困。
  
  在历史上留下美名的人,未必是当时职场混得好的人,西汉第一神箭手、飞将军李广便是案例之一。他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一个猿臂善射的漂亮身影,至今还在为后人敬仰。同时,人们也意识到李将军在职场的不如意,因此也留下一声叹息:“李广难封。”
  
  为什么漂亮的职场姿态和暗淡的职场前景集中在一人身上呢?
  
  李广漂亮战例后面是不漂亮的成绩。
  
  再怎么神勇的身姿,再怎么突出的武功,一旦变成战绩记录,热血生动的过程就变成冰冷客观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飞将军李广,也就明白他老人家为何老是在职场混不下去了。
  
  飞将军职场失败寻根:用弓箭手的职业标准去当将军。
  
  李广在职场的短处,其实也是他的长处,他有一个特点——善于近距离作战。《史记》记载,他射箭的诀窍就是,敌人不进入自己的有效射程,就绝不出手,而这个射程不过几十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这个例子说明李广作为一名弓箭手很谨慎,但是也暴露他一个缺点,他始终将自己作为一名弓箭手,他以弓箭手的视角指挥作战,因此总是将部队带入自己的有效射程作战,从而导致险情迭起,屡次战败。司马迁也不得不说,“其将兵数困辱”,他带兵屡次遭受围困,甚至受被俘的耻辱。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李广作为一个神箭手,或者说一名特种兵头领,指挥近距离作战,相当精彩;一旦拉开距离,扩大战场面积和作战范围,李广就迷失了,成绩就没那么漂亮了。举个例子吧,好莱坞大片里,往往精彩的是史泰龙、施瓦辛格他们的单兵作战故事,其票房远高于什么巴顿将军、艾森豪威尔之类的军事大题材,为什么?因为巴顿和艾森豪威尔他们没有什么好看的动作。
  
  李广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这个缺陷,要想成为军事大统帅,他必须得有拿得出手的活儿。因此在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大追击战中,他强烈要求和卫青的大部队一起出发,自己充当先锋,争取活捉单于的机会。那一年,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职场升迁的机会就在这一战了。
  
  谁知道为人不厚道的汉武帝嫌他晦气,要总指挥官卫青把李将军调开;而私心重重的卫青把立功的指标给了朋友公孙敖,支开李广,让他带兵从东路出发,而东线是最容易让人迷路的。
  
  老英雄的收山之作,居然滑稽到以迷路收场,而这次迷路是被上司算计的。悲壮而孤傲的李广,当然不再愿意去面对那些冷漠无情的刀笔吏。你是大漠神箭手又怎么样,匈奴人怕你又怎么样,最后还不是只能老老实实坐下来交代问题,争取轻一点的处分?
  
  走到这一步,飞将军只有一死,才能对自己的英雄生涯作一个有尊严的交代。
  
  读《史记》里的“李将军列传”,让人唏嘘,漂亮的传说不等于漂亮的职场生涯。其实现实中有不少前辈,听他们描述往事,精彩纷呈,甚至惊心动魄,而他们的人生现状却不能与精彩的过去相对称。也许,他们的成功不在于漂亮的结尾,而在于漂亮的过程,司马迁也许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单单为李广而落泪。
  
  汉朝的刀笔吏不会光听李广如何漂亮脱险的故事,而是要干货,所以可能会这样质问:李广,你这次所率部队伤亡若干,减员若干,部队被打散,战略目的全都没有达到,并且作为最高指挥官,你居然被敌人俘虏,“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得出的结论就是,没有战功,应当处斩,酌情减轻处分,开除军职,取消军衔,削职为民。
  
  这个处理是有道理的,因为不管你如何在逃跑过程中大显神箭手风采,全军溃败这个事实是无法抹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3:55 | 查看全部
气味相投
时间:2015-07-26 作者:未详 点击:618次

  他是一养蜂人家的第三代传人。刚开始养蜂时,他听说将野蜂与家蜂混养能增加产蜜量,于是就捕来大量野生蜜蜂,试图与家蜂混养。
  
  本希望野蜂与家蜂同舟共济,然而它们却相处得并不和谐,两方互相残杀,战事不断。结果,这箱蜜蜂损兵折将,死伤大半。
  
  他手足无措,就向养了一辈子蜜蜂的爷爷请教。爷爷找来一个茶杯,舀上一小勺蜂蜜,倒进一点白酒,然后,加水调匀。之后,爷爷喝了一口,含在嘴里,对着一个蜂箱喷出,紧接着又喝了一口,向存放野蜂的箱子喷去。然后,爷爷说:“行了,把它们放一起吧。”结果,野蜂与家蜂化敌为友,和谐共处。
  
  原来,野蜂与家蜂具有不同的气味,互相排斥,一旦气味有异,就会如临大敌。然而,一口酒水就能让它们气味相投,化干戈为玉帛。
  
  化解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双方找到契合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4:11 | 查看全部
自然心性
时间:2015-07-24 作者:未详 点击:706次

  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在洪州担任寺院住持,制定了僧人集体参加生产劳动的“普请”制度,规定钟响后寺院开门,大家一起出寺劳动;到了吃饭时击鼓,听到鼓声,即可返寺吃饭。
  
  一天,他率领全寺僧人锄地,忽然听到鼓声。众僧见师父还在坚持劳动,唯恐被人说成是偷懒,只好埋头继续锄地。只有一个僧人听到鼓声后,哈哈地笑起来,扛起锄头就回寺院。众僧议论纷纷,百丈怀海禅师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说:“聪明人啊,观音菩萨的道理,他已经明白了。”众僧疑惑不解,一齐问百丈怀海禅师:“此人一听到鼓声就往寺院跑,师父你还没走,他明明是偷懒、不讲礼节,你为何还表扬他呢?”百丈怀海禅师回到寺院,跟那个先走的僧人说:“把你听到鼓声大笑,然后扛锄头先走的想法说说吧!”那个僧人回答:“刚才我肚子饿了,听到鼓响,急忙回寺吃饭,有什么不对吗?”
  
  百丈怀海禅师高兴地笑了:“人饿了就要吃饭,这符合自然心性,用不着讲究什么虚伪礼节。”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刻意勉强自己,做违背自己心愿的事情,因此不快乐。

  如果简单一点,顺其自然,反而会活得轻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5:11 | 查看全部
林肯铁面索礼物
时间:2015-07-23 作者:未详 点击:1517次

  林肯当选总统后十分廉洁,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林肯总统竟然还有一段向客人强行索要礼物的故事。
  
  一天,一位叫史密斯的绅士前来拜访林肯,两人谈得颇为投机。

  绅士看到林肯幼小的儿子活泼可爱,很想抱抱他。然而小家伙认生,迟迟不肯过去。

  于是,绅士指着自己手腕上的手链对小男孩说道:“只要你听话,让叔叔抱抱你,我就把手链送给你。”

  那是一条非常精致的手链,小男孩很喜欢,他乖乖地坐在绅士的腿上,一直让绅士抱着自己。
  
  最后,当绅士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林肯提醒绅士,把手链给他儿子。

  绅士立即表示,这手链他一直是视为传家宝的,不能给。
  
  “把它给我儿子!”林肯严厉地说道,“我不想让我儿子认为,我曾经款待过一位言而无信的人。”
  
  尽管不情愿,绅士还是乖乖地将手链送给了林肯的儿子。

  这件事,不仅没让林肯的声誉受到影响,反而让大家更进一步看到了林肯诚信、正直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5:23 | 查看全部
当游戏被功利
时间:2015-07-22 作者:未详 点击:572次

  有一群顽童,很喜欢对着一户人家的窗户玩扔小石头的游戏,户主屡次训斥制止都无济于事。后来,户主转变思路,好言好语地告诉这些顽童,欢迎他们以后常来这里玩游戏,如果玩够了一个小时,每人将获得五元酬劳。
  
  顽童们大喜,有这等好事,谁不干?就这样兴致勃勃玩了几天,果然每天都能按约获得“酬劳”。忽然有一天,户主说,由于自己最近经济状况欠佳,以后玩游戏的付费标准降为三元。
  
  再过些时日,户主又宣布,付费标准降为一元。顽童们心情更加郁闷,越玩越没劲,来的人也没以前那么多了。
  
  接下来,户主声称,自己没有能力付费了,但还是希望大家按时来玩游戏——当然,只能是白玩了。这时,顽童们忍无可忍,纷纷抗议,再也不干了。顽童们兴味索然地离去了,这户人家就这样把困扰自己的问题解决了。
  
  当爱好披上功利色彩,成为一项任务、一种目的之后,居然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46:31 | 查看全部
欲望之壑
时间:2015-07-20 作者:未详 点击:782次

  美国作家豪尔说:“开始时女人除了丈夫之外什么东西都不要,但一旦她得到了丈夫,她就要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东西。”
  
  这是人之常情。
  
  “我只要挣到钱就好。”
  
  ——当有了钱,自然求名,不会满足,最好有地位、有权势、有所有钱也买不到的重要的东西。
  
  在超级市场,见妈咪对小孩说:“要乳酪还是要橙汁?只能要一样。”
  
  小孩坚持:“什么也不要,我想喝苹果汁。”
  
  妈咪拗不过,给他买了苹果汁。他赶快喝掉,一饮而尽。
  
  然后哭闹:“你说过,给我买乳酪,你说过的!”
  
  人们总是忘了当初的愿望一度简单而高尚。只要最重要的到手了,便有时间和心思去补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