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9:51 | 查看全部
才华像火光
时间:2015-09-20 作者:未详 点击:703次

  嵇康是三国时期魏国人,博学多才,精通文学、玄学、音乐,成就非凡。嵇康旷达狂放,傲视权贵,为当时的权贵所嫉恨。
  
  孙登是当时的一位大隐士,嵇康对孙登也是久闻其名。一次他与孙登不期而遇,于是就向孙登讨教在乱世中的自保之策。
  
  孙登说:“你知道火吗?有火才会产生光亮,如果不知道利用火的光亮,跟没有光亮是一样的;一个人天生有才华,如果不懂得运用自己的才华,跟没有才华是一样的。如果想要利用火光,必须有木柴来保持光亮的延续;想运用才华,就要了解你所处的这个社会。现在你才华高而见识少,在当今这样的乱世很难保全自己。”
  
  是的,一个人的才华就像火光一样,没有火,也就没有火光,要有火的话,必须要有木柴不断地投进去,火才能持久地放出光来。嵇康不明白其中的事理,最终被钟会找了个茬儿,死于吕安之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20:02 | 查看全部
不想鸟在头顶拉屎
时间:2015-09-18 作者:未详 点击:748次

  曾两次担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位非常有幽默感的豁达之人。
  
  在丘吉尔75岁生日那天,有位不怀好意的记者对他说道:“首相先生,我真的希望明年还能参加您的生日宴会。”此言一出,现场立即陷入到一片尴尬之中——大家都能猜出这位记者的言外之意,那便是,他觉得丘吉尔活不到明年。
  
  面对这位记者的无理冒犯,丘吉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就在大家纷纷猜想之时,却见丘吉尔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高兴,相反还微笑着拍了拍那位记者的肩膀,同时以劝慰的语气对他说道:“不必多虑,你这么年轻,身体看起来又很棒,应该没问题的。”在场的人们先是一愣,而后便是一阵哄堂大笑。丘吉尔以这样的幽默方式,智慧地化解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难堪,同时又有力地回击了那位蓄意攻击他的记者,可谓一举两得。
  
  因为丘吉尔的卓越领导,英国成功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铭记他的不朽功绩,英国议会投票通过了一项决议,打算为丘吉尔塑造一尊铜像,并将其树立在一座知名的公园里,以供往来的人们瞻仰。
  
  丘吉尔得知此事后,却坚决反对,认为自己还不够这个资格,但是他又不想伤害议员们对他的一片好意,便在接下来的一次例行会议上,这样说道:“多谢各位打算为我树像的好意,可我不喜欢鸟儿在我铜像的头顶随意拉屎,躲也躲不掉,自己还无法去擦拭,还是请大家放过我吧,让我保持一个没有鸟屎臭的‘头’吧。”
  
  议员们听完丘吉尔这种自嘲的婉拒后,再也不好意思强迫他同意了,丘吉尔就这样巧妙地实现了拒绝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20:16 | 查看全部
处事智慧
时间:2015-09-14 作者:未详 点击:976次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谁谓河广,一苇航之;以近知远,以小知大。谁谓山高?一览无遗。有的人活得畅快惬意,有的人活得窝囊失意;有的人活得潇洒放达,有的人活得拘谨困顿。原因何在?四个字:处事有别。
  
  深谋远虑
  
  清代的康、雍、乾三朝,是清代最为富庶强盛的时期。制造这个“三朝鼎盛”的人物,不是别人,正是康熙大帝。
  
  为使大清的江山长治久安,康熙是费了不少心思的,在确定皇位继承人人选上,他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初,他是按“嫡长继承制”确定太子、立二皇子为太子(注:二皇子为皇后所生)。但经多年的考察,所立的太子并不太合他的心意。怎么办?在废掉皇太子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康熙没有指明接班人。
  
  当时,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等皆拉帮结党,群起觊觎大位,四阿哥雍正却做了个局外旁观者。然而,正是他这种隐忍不发的态度,吸引了康熙的注意力。
  
  康熙虽说对四阿哥雍正并没有特殊的好感,但他看出雍正最重视的美德是正直和诚实,而且对自己以及家人的要求甚严。更令康熙心动的是雍正的第四子弘历。这是他100多个孙儿中的佼佼者,虽然年少,却见识过人,颇有雄才大略。
  
  在康熙看来,从儿子中选太子,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过渡,关键是要选一个优秀的第三代,既优秀又年轻,才能永葆大清的江山。康熙的预见力由此可见一斑。
  
  明辨是非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故事。
  
  晋国大将魏犨有一个爱妾,名叫祖姬,长得如花似玉,娇美异常,颇得魏犨的欢心。魏犨每次出征,总是嘱咐儿子魏颗说:“我如果战死沙场,你就替我选择一个好男儿,将祖姬许配给他,不要叫她失去依靠。这样我就是死也瞑目了。”
  
  谁知,魏犨病重之时,竟在床前交代儿子魏颗、魏锜等人说:“祖姬是我宠爱的女子,我死后你们把她给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一个伴侣。”不久,他就死去了。
  
  魏颗埋葬了父亲,但却没让祖姬殉葬。魏锜感到奇怪,就问哥哥:“你怎么不按父亲的临终嘱咐办呢?”
  
  魏颗解释说:“父亲平日多次嘱咐我要将此女再嫁,临终前却嘱咐我们要用她殉葬,这显然是昏乱之言。我们是孝子,应听从父亲比较明智时的话,不应听从昏乱之言。”最终,魏颗将祖姬择人嫁了出去。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明辨是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明辨是非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不可能聪明一辈子,一定有糊涂的时候,年龄大了,还有昏聩的时候。即使是智者,也难免会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候。将上司、领导的糊涂之语视为圭臬,视为“一句顶一万句”,拼着命去执行,结果就会犯下大错。
  
  棋高一着
  
  棋高一着,可以使人处处占得先机,既可迫人就范,又可封杀对方出路;既可以先发制人,也可以后发制人,甚至能够做到使人化险为夷。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国当作人质扣押,以后放他回国,他便在范蠡和文种两位大臣的帮助下,全力发展经济,抚慰百姓,以图报仇雪耻。
  
  文种出了一个计谋,他建议勾践:“为了验证吴王夫差对我们越国是否放心,我国可以向吴国借一万石粮食。如果吴国答应借给我们粮食,就说明他们确实已经对我们没有什么警惕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去发展自己的力量。”
  
  当时,吴王夫差真的将一万石粮食借给了越国。第二年,越国农业大丰收,文种要勾践挑选最好最大粒的粮食还给吴国。同时,他又让人用大蒸笼将这些粮食稍稍蒸一下,再送还。勾践摸不着头脑,直拉着文种要问个究竟,文种悄悄告诉他说:“这批粮食好,吴国肯定会把这批粮食储藏起来,作为种子用。明年将这批粮食下种,肯定会出现灾荒,那时我们就可乘虚而入,一举灭掉吴国。”
  
  事情的发展正如文种所预料的那样。
  
  文种这一步棋,确实棋高一着,处处让吴国受制,最终吴王夫差只好引颈自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20:27 | 查看全部
一觉醒来太阳升
时间:2015-09-13 作者:未详 点击:937次

  有一位法师在雨中撑伞走过,躲在房檐下的人喊道:“师父,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法师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你不用我度。”
  
  那个人马上冲到雨中说:“这回可以度我了吧?”
  
  法师又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洒洒然离去。?
  
  有一位生意人对法师说:“商场如战场,人生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我该怎么办?”
  
  法师说:“那就停止厮杀呗。”
  
  过了几个月,生意人的恩恩怨怨更多了,就对师父说:“生活这副担子太沉重了!”法师照例说:“那就卸下来呗。”
  
  显然这样的回答不能让他满意。?
  
  一年以后,生意人一贫如洗,还离了婚。就再找那位法师,诉苦说:“我现在不用再厮杀、担担子了,生活里只剩下了悲伤!”
  
  法师还是那样淡然一笑:“那就不要悲伤呗。”
  
  生意人留在法师那儿住了好几天,有一天深夜,突然号啕大哭起来,一直哭到发不出声来。
  
  早晨,他问法师:“师父,生活到底是什么?”
  
  法师笑着拉开窗帘,指着那轮升起的太阳说:“一觉醒来是早晨,太阳不是照样升起嘛!这就是生活!”
  
  生意人凝视朝霞许久后,欣然离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20:39 | 查看全部
后套头羊
时间:2015-09-10 作者:未详 点击:717次

  茫茫无际的草原,用不着头羊,因为羊群可以随意地在草原上徜徉。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后套,田、路、渠、林交错,羊群的行动受到了很大制约。在牧羊的时候,既要保护好庄稼,又要让羊在渠道、滩头、路边填饱自己的肚子。由是,后套地区的羊倌们儿就需要头羊来带领羊群,按照一定的路线行走。
  
  头羊可以是公的,可以是母的,可以是羯子;头羊也可以是高的,也可以是矮的;但头羊必须是体格健壮的。因为体格健壮,说明头羊能吃上好的草料,吃得上美味,否则其它羊也不是傻冒,是绝对不会跟头羊走的。
  
  不过,也不是什么随便的羊就能当了头羊的。当头羊必须有弱点,而且弱点可以为羊倌所利用。
  
  头羊的首先一个弱点就是要听话。羊倌断然没有丝毫理由去培养一个不听话的羊为头羊。“呼之则来,斥之则去”是作为头羊首要的必备条件。否则该回头时不回头,吃了庄稼,羊倌是不愿见到的。
  
  第二个弱点就是要贪吃。恪守羊道,专心于羊的“菜谱”的羊也断然不可能被羊倌培养成头羊。因为羊倌身上不可能随时随地带着玉米之类的东西,很多的时候是带足了自己的干粮,羊倌在开始进食时,会将一些烙饼、馍馍之类的人类食品分给头羊一些,以示宠爱,不能接受这些人类食品,不贪吃的羊,此时就不能适应了。
  
  能有匹夫之勇是头羊的第三个弱点。所谓匹夫之勇就是不用脑子考虑问题,羊倌让怎么着就怎么着。比如在过一个水渠的时候,羊倌一但有令,头羊就必须第一个跳过去。当然了,跳过去了也许还能得到些食物上的赏赐。
  
  害怕挨打也是头羊的主要弱点之一。毕竟在庄稼地头牧羊,羊儿们总要垂涎地里的绿色食品。每当有那么几只不听话的羊,乘人不注意偷吃地里庄稼时,羊倌会抡着鞭子狠狠地给予无情地抽打。头羊见了自然害怕,更是对羊倌唯诺唯应。
  
  话又说回来了,即使头羊真的偷吃了地里的庄稼。主人也会假装没看见的,或者是专门误以为是头羊旁边的羊,而狠狠的鞭打它们,通过处罚头羊旁边的羊来震慑其它的羊,从而达到吓唬头羊的目的。
  
  对于羊倌“羊头狗肉”的伎俩,拥有诸多弱点的头羊是不可能明白的,还总有事没事地庆幸自己是头羊了,因为在羊群的行进中,头羊常常伸长脖子“咩咩”地叫上几声,前几声是向羊倌邀功讨赏的,后几声是催促羊群前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21:10 | 查看全部
职场病牙
时间:2015-09-08 作者:未详 点击:1019次

  前些日子,牙病发作,不得不去医院口腔科就诊。一阵痛苦的清除过程之后,感受到的是幸福:往后吃饭再也不会咬合不好了,刷牙时也不用再担心清洗不净了。
  
  在职场中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呢?年末,你是不是想过要跳槽,但又担心失去丰厚的年终奖?好处是这个时间段没有那么多的竞争者,在年后大量的跳槽竞争者中,你未必能够胜出;也许你在公司的这个项目上已经辛辛苦苦了一年,你是否要跟老板提出加薪呢?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在公司的新年规划中,也许你会被委派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但你作为大龄女孩又想着赶紧生娃……类似的职场问题,很难有标准答案,关键是你想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去行动,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等到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才去实施。很多时候,生活中很难凑齐这三个因素,现实是一个坏的开始也可以等于成功的一半。只要你去做了。
  
  “智齿”的逆袭
  
  在第二次去治疗时,医生建议我拔除一颗智齿,理由是智齿是无用的牙齿。
  
  郑渊洁曾经写过一本小说,名字就叫《智齿》。他在书中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都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但再过1000年后,你还敢这么说吗?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不断发展的。
  
  职场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一颗甚至多颗“智齿”呢?也许你特别善于做PPT,也许你特别喜欢看历史故事,也许你特别喜欢旅行……那建议你不要轻易拔除这些暂时无用的“智齿”,好好地与它们相处,持续地精进,有一天这些就会成为你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凭借这一颗小小的“智齿”就会做出大成绩来。职场畅销书作家栗子面写出了如何玩转PPT的畅销书,喜欢看历史故事的海关公务员当年明月,业余时间写出了超级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满世界旅行的小鹏,也写出了《背包十年》,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无用的“智齿”,战胜了满口的大白牙。
  
  自己“拔牙”
  
  当然,有了牙病还得去正规的口腔医院就诊。但是如果你在职场中遇到的了真正的“病牙”,还得靠你自己去解决。这些“病牙”不同于的“智齿”,如果你想在职场中有所发展,那这些“病牙”就不得不及时拔除。也许你有丰富的想象力,有着完美的计划,但是在团队中总是拖后腿,那你是否该拔除这颗叫“缺乏执行力”的“病牙”?也许你在工作中总是会手忙脚乱,好像总是也忙不完,那你是否考虑该拔除这颗叫“不善多任务管理”的“病牙”呢?
  
  在这过程中,也许你一直没有发觉问题症结,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师帮你提前找到问题所在,也许你确实感受到疼痛时才会发现与觉醒。但不管怎样,最终走下去并真正改变的人,永远是你自己,没有人能代替。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说,“你学过的每一样东西,你遭受的每一次苦难,都会在你一生中的某个时候派上用场。”因此,不管是你主动拔除的“病牙”,还是乐观保留的“智齿”,总会在你职场和生活中的某个时刻派上大用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21:25 | 查看全部
治印大师
时间:2015-09-08 作者:未详 点击:562次

  一天,有好友黎松安找到齐纯芝,当听了黎松安的话后,齐纯芝沉吟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原来,当时的两广总督谭钟麟的儿子谭延闿要治十几方印,他让治印名家黎松安筹备这件事。黎松安对这件事非常慎重,认为齐纯芝治印的水平比自己要高,他也想借此机会让齐纯芝露一手。
  
  齐纯芝并没有打算露一手,只是看在朋友面上,什么也没做,专门花了十多天时间精心地刻出了这些印。没曾想,齐纯芝一天参加朋友的聚会,他听朋友说,他刻的那些印全被谭延闿让人磨平了。
  
  由于齐纯芝那时只是一个木匠,在治印方面根本没什么名气,这就给那些心怀嫉妒者以可乘之机——一位姓黄的治印者对谭延闿说,齐纯芝治的印根本不入流。可谭延闿这位公子哥儿并不懂得印,于是让人把齐纯芝刻的印磨平后,让姓黄的再去刻。
  
  听了此话后,齐纯芝仿佛被人当头击了一棒,几乎瘫倒在地,没想到世道人心竟如此险恶!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他的心中才好受些。从此,他暗下决心,一定加倍努力,在艺术上有更精深的造诣。
  
  十多年后,谭延闿找到黎松安的本家黎薇荪,想让他到一个名叫齐白石的人那儿求几方印,黎薇荪对谭延闿说:“这个齐白石就是当年为你治印而被你磨平的木匠齐纯芝啊!”谭延闿一听,顿时羞赧得满脸通红,请求黎薇荪代他向齐白石道歉,对求印的事也就不再抱什么希望了。
  
  当朋友黎薇荪代替谭延闿道歉,并说谭延闿请求再给他治几方印时,在绘画与治印方面已是名满天下的齐白石心中波澜起伏:十几年来,他虽说经历的事不少,但那些事在时光的打磨下已了无印痕,而唯独那十几枚被磨平的印却非常清晰地凸现在他的眼帘。
  
  齐白石曾经确实非常恼火谭延闿,这时他冷静地一想,倒释怀地笑了。他想自己应该感谢谭延闿,要不是当年他的一番磨印羞辱,说不定自己如今仍然只是一个四处奔波讨生活的木匠。于是,齐白石又什么事都不做,专门花了十几天时间精心地为谭延闿治了十几方印。
  
  一个人的人生就如同治印,你之人生的石块也许疙疙瘩瘩,但只要质地好,几经打磨也就成了可用之材,刻出来的印凹凹凸凸,这些说明了人生需要磨砺雕塑。

  有人却会将你人生的这枚印回归为石头,这也就说明人生除了磨砺雕刻外还要经过磨难,经受得住磨砺与磨难,你之人生才如画如诗,你的名字才有可能被载入史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22:37 | 查看全部
何惧道不同
时间:2015-09-07 作者:未详 点击:581次

  “道不同,不相为谋”语出《论语·卫灵公》。《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老庄申韩传》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大千世界,众生万象。不同的面孔,不同的信仰。芸芸众生里,不同的人和事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交集,如何处理差异化个体之间的关系?道不同可相为谋!
  
  生命是有限,我们却可以将它拓宽!我们总是要寻求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古人的高风亮节固然重要,现如今的各取所需也是不可欠缺。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不同的朋友带给你不同的风景,只要能相互了解,相互理解,道不同亦可为友。
  
  想想身边的,甚至几十年的好友。同桌而食,我爱吃鱼肉,而他爱喝汤,虽然嗜好所不同,但并不妨碍之间的交往,甚至彼此间还记得对方所喜爱的食物,每每聚会同餐,都会特意点上他人所爱。同在一桌每个人尝到了自己所喜爱的食物,大家都感到很舒服。
  
  做事业更是如此。现代社会把不同行业的人们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行各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你可以说离开谁地球都转,但是你的事业想转的更快更好,就需要用开阔的视野建立起与更多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道不同,可为谋”讲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新态度,一种人与人合作的新主张,一种既能保持自己的风格又不破坏他人的想法。体悟到“虽为敌,亦可友”的道理,对自己对朋友甚至是敌人给予正确的评价。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用更加包容开放之心态做人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23:36 | 查看全部
湄公鳊鱼的生存启示
时间:2015-09-06 作者:未详 点击:707次

  在老挝的湄公河里,生长着一种珍贵的鱼种:湄公鳊鱼。上个世纪初,老挝政府把湄公鳊鱼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老挝人也自觉地拒食湄公鳊鱼,渔人们在打鱼时,无意中捕到了湄公鳊鱼,也会小心翼翼地及时放生。
  
  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对湄公鳊鱼宠爱有加呢?
  
  湄公鳊鱼其貌不扬,体长50厘米,背鳍柔软,尾巴宽阔,扁扁的身型就像一把大铡刀。湄公鳊鱼喜欢成群结队地在水面扁着身子嬉戏,它们尤其喜欢玩托物逐浪的游戏,当湄公鳊鱼发现水面上有物体落水沉浮时,它们就会聚在一起,用身体托起漂浮物推向岸边,物体过重时,湄公鳊鱼就会用尾巴拍打水面,向同伴发出信号,请求增援,收到信号的同伴就会很快赶来协同作战。很久以前湄公河两岸的人们就利用湄公鳊鱼的这种习性,抛下一些物体,然后在岸边撒网捕捞。这时人们看到的仅仅是湄公鳊鱼的食用价值,直至有一天两个小孩落水后,湄公鳊鱼的珍贵之处才被人们所认识。
  
  一天,湄公河边的一个村庄里的几个小孩在河边玩摔跤的游戏,其中有两个小孩在对摔时,一不小心撞在一起掉进了河里,另外的孩子看见有人落水,惊慌失措,站在岸边大声呼喊救命,可是周围没有大人,他们只好跑回村子里向大人们求救。村民们赶来时惊奇地发现,那两个落水的小孩竟然在水面上漂浮着,慢慢向河岸移动。看到这一奇景,村民们没有下水,目光追随着那两个孩子,等到了岸边,大家这才看清那两个孩子的身体下面有很多湄公鳊鱼,湄公鳊鱼们有的用头,有的用身子,有的用尾巴托着孩子,慢慢往岸边移动。村民们在岸边伸出手,把两个孩子拉了上来,岸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当问及那两个孩子时,都说,他们落到水里正在瞎扑腾时,就感觉到身体下面被什么东西托住了,再一看是很多鱼儿在托着他们慢慢往岸边移动。
  
  从此人们把湄公鳊鱼叫做“救人鱼”。从此湄公河两岸的人们也自觉地不再捕捞湄公鳊鱼。
  
  前不久,听说老挝政府充分利用湄公鳊鱼的这一特性,开发了一个旅游项目:体验湄公鳊鱼救人。这一旅游项目为湄公河两岸的人们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很多人慕名来到湄公河边,跳进水中,亲身感受让湄公鳊鱼驮着驶向岸边的新奇与快乐。湄公河也因湄公鳊鱼而名扬全球。
  
  湄公鳊鱼的生存之道对我们的职场颇有启示:当看到别人遇到困难坎坷甚至危险时,你绝不可袖手旁观,应该出手相助。你对别人施以援手其实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同时也许为自己找到了一条生存之道。
  
  不妨记住这么几个关键词:付出,回报,团队精神,帮人帮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23:49 | 查看全部
向蚂蚁学习
时间:2015-09-02 作者:未详 点击:1705次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案例:如果你想买一栋带有大厨房和大花园的房子,而市场上只有两种选择,一栋房子厨房大但花园小,另一栋厨房小但花园大,在理性判断后选择两者的概率均是50%。但如果出现一个新房源,厨房很大却没有花园,这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偏离理性,更倾向于购买那个厨房大但花园小的房子。不过,做决定的如果换成蚂蚁,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史蒂芬•普拉特观察了26群蚂蚁的迁徙行为后发现,在选择巢穴时,不管是不是出现第三个备选项,都不会改变蚁群的选择。
  
  普拉特表示,蚂蚁之所以不会像人类那样受其他非理性因素的干扰,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并不会在做出决定前评估所有的备选可能。当工蚁发现新的栖息地后,蚁群只会就事论事地对该处进行宜居与否的判断,而群体的决策往往比个体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