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5:07 | 查看全部
生活中的哲学
时间:2015-10-06 作者:未详 点击:4127次

  远与近:看油画,近看模糊一片,远看层次分明。有的事物离得太近便无法认清。
  
  高与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有骄气还会下来,水流低处有压力也能上来。人把自己看低些会被别人看高,人把自己看高了就会被别人看低。
  
  上与下:上山要低着头,下山要昂着头。人生上坡要自谦些,下坡要自信些。
  
  直与弯:再直的筷子,插进水里也是弯的,再弯的水流到水槽也会变直。
  
  硬与软:牙齿很硬早掉,舌头很软长久。干事创业,战胜对手,善于以柔克刚;待人处事贵有宽柔之心。
  
  脚与鞋:鞋只有适应脚,穿着才舒服;而有的人,却让脚去适应鞋,因为别人褒贬的是鞋而不是脚。
  
  抓与放:抓住一件东西不放,就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肯放手,还能选择别的东西。
  
  哭与笑:哭不一定表示痛苦,笑不一定就流露幸福,也有喜极而泣、哀极而笑的时候。
  
  说与做:有些事能说不能做,有些事能做不能说。
  
  帆与桨:帆只能使船在顺风中前进,而桨却能在逆风中最终将船划向理想的彼岸。
  
  前进与后退:方向错了,前进一步等于后退一步,而后退一步,亦等于前进一步。
  
  幸福与不幸: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他不认为自己不幸;一个人最大的不幸,是他不知道自己幸福。
  
  赶路与休息:你要赶路,就不要带得太多;你要休息,就不要想得太多。
  
  真话与谎话:说真话,你会心安一辈子;说谎话,你会心愧一辈子。
  
  得意与失意:得意时,留一条退路;失意时,觅一条出路。
  
  礼品与孝心:我们常把礼品当成了对老人的孝心,却忘记了,孝心本身才是最好的礼品。
  
  人上与人下: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失败与成功:失败不是人生最后的句号,成功往往垂青失败过的人。不断从失败中走出的人要比从成功中走出的人辉煌得多。
  
  朋友与敌人:有了朋友,你才会“安心”;有了敌人,你才会“小心”。
  
  鲜花与果实: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
  
  做人与做事: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做人讲过程,做事讲结果;做人一辈子,做官一阵子。
  
  快乐与烦恼:快乐不是因为你得到的多,而是因为你计较的少;烦恼不是你得到的太少,而是你奢望的太多。
  
  眼睛与眼光:“眼睛”对人体有多么重要,“眼光”就对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有多么重要。
  
  大目标与小目标:一些大目标看似难以实现,但把它分割成无数个小目标,实现起来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每天实现一个小目标,日积月累,你就会实现人生理想的大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6:45 | 查看全部
梦想始于热爱
时间:2015-10-05 作者:未详 点击:1149次

  2012年伦敦奥运会,孙杨以3分40秒14刷新男子400米自由泳奥运记录,为中国男子泳军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实现了60载的夙愿,也让全球为这个霸气的“中国太阳”而沸腾!
  
  大家可能只看到了孙杨成功的光环,却容易忽略背后的超常付出。对此,孙杨层袒露心迹,“小时候,就喜爱游泳,还想当冠军。这一直是我的梦想!”坚执着这份梦想,孙杨挥洒着青春的汗水。用孙杨自己的话说,就是“练得很努力,每天完成15000米,甚至是18000米训练量”,连他的教练都认为,“每天的训练都是了对人的极限的一轮又一轮挑战”。
  
  异常枯燥而辛苦的训练能够坚持多年,无怨无悔,其支撑力量除了理想,还有对游泳超乎常人的热爱。“是心中的热爱让自己和游泳结缘一处”,孙杨如是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8:06 | 查看全部
被石头击中时
时间:2015-10-03 作者:未详 点击:4289次

  一天,一位建筑监理从6楼叫一个在地面工作的工人。由于施工噪声,工人没有听到监理的叫声。
  
  为了引起工人的注意,监理从楼上扔下10卢布纸币。纸币刚好落在工人的面前,他拾起来,放进自己的口袋,继续工作。
  
  监理见状,往下扔了一张500卢布的纸币,来引起工人的注意。工人却做了同样的事:拾起500卢布,放进自己的口袋,继续工作。
  
  监理想了想。找来一块小石头,朝工人的脑袋抛去。石头击中了工人的头,他往上看了看,开始与监理交流。
  
  当生活一再馈赠礼物时,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收下,直到有一天,它投以小石头的时候,我们才学会思考与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8:20 | 查看全部
荒地生财
时间:2015-10-02 作者:未详 点击:744次

  唐朝贞观年间,长安城外有一块荒地。这块荒地上堆满了瓦砾,虽然开价很低,但还是没有人愿意花钱买下它。有一个叫裴明礼的人之前靠收破烂积攒了一笔财富,得知这块荒地很便宜后,便贱价买了下来。
  
  当时,很多人都嘲讽他:“真没眼光,这么一块破地,就算是等上百年恐怕也难以升值。”对此,裴明礼并不介意,他自有想法和打算。
  
  如果要请工人清理满地的瓦砾垃圾的话,估计得花费不少的成本。这样一来,这笔买卖就没有什么利润了。要想赚钱,就必须想出一个既能搬走瓦砾又不太费钱的办法。
  
  后来,裴明礼举办了一个有奖活动。他让人在荒地里竖起许多根木杆,上面挂一个筐子,然后宣布:“不管是谁,只要能把瓦砾扔进筐子里,就有奖品。”这项活动一经推出,立即得到了人们的热烈响应。很多人从四面八方蜂拥来到瓦砾场,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往筐子里扔瓦砾,乐此不疲。由于木杆立得很高,筐子又太小,能命中的并不多。还未等这些人投掷熟练,荒地上的瓦砾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清理干净了。而裴明礼付出的成本却极其低廉,仅仅是一些不怎么值钱的奖品。
  
  瓦砾清理干净后,荒地上很快就长满了野草。裴明礼先是将这块地转化成牧场放牛放羊;几年后,他又把这块地改成果园。因为有牛羊粪等肥料的滋养,果树长势良好,获得了大丰收。裴明礼把一车一车的果子载到集市上去卖,换回来一些银子。再后来,他又起房架屋建起了豪宅,在院子的周围安置蜂箱养蜂贮蜜。房前屋后栽上蜀葵和各种花草,蜜蜂辛勤传授花粉、酿蜜,蜀葵与蜂蜜都收获颇多。
  
  在生活中,商机是无处不在的,缺乏的恰恰是发现商机的眼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8:32 | 查看全部
过分爱惜过分悲
时间:2015-09-30 作者:未详 点击:615次

  爱惜与使用,一定要掌握适度原则。
  
  清朝笔记小说《耳食录》中载有这样一则寓言:
  
  有一个人很有钱,但是很吝啬。他整天精打细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后来他上了年纪,走不动路了,就买了一头小毛驴当交通工具。他非常爱惜这头毛驴,不是太累根本就不骑,所以驴子驮老翁的次数很少,一年也不过三四次。
  
  一次,正是炎炎夏日时,因为要走远路取东西,老翁就带着驴出发了。半道上老翁累了,就骑着驴走了二三里地。可是驴由于不经常驮人,累得哼哧哼哧的。老翁吓得从驴背上下来,还把鞍鞯给驴解了。驴以为终于可以休息了,于是掉头按原路往回走。老翁急得赶忙追,驴不搭理他,老翁也撵不上。
  
  老翁心想,好不容易花钱买的驴,要是死了怎么办,又吝惜马鞍是自己买的,所以老翁就自己驮着鞍往家赶。
  
  到家后,老翁问:“我那驴可回来没啊?”他儿子说:“回来了。”老翁这才松口气,慢慢地把鞍放下来,开始觉得脚疼、背疼,又因为天热中了暑,病了个把月,身体才痊愈。
  
  因为过分爱惜,驴子便骄纵成性,不再习惯于承担责任,后果真的很严重。
  
  这则“驴不习骑”的寓言启示我们:爱惜与使用,一定要掌握适度原则。
  
  因为过分爱惜,所以特别怕失去。一旦失去,心头之悲则会超越常人。
  
  过分爱惜锄头,舍不得使用,结果锄头锈成废铁,无法再用;过分爱惜钱,舍不得使用,结果钱财终归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过分爱惜孩子,舍不得使唤,结果孩子四体不勤,丧失谋生能力……
  
  子曰:“过犹不及。”过分爱惜,势必导致“过分悲”的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8:54 | 查看全部
国学风扬起的大智慧
时间:2015-09-27 作者:未详 点击:614次

  乾的智慧
  
  乾,是雄性的代表,阳刚之气,过犹不及,将导致干燥的土地。
  
  乾,一种极限的标志,物极必反,必然与和谐背道而驰。乾燥,需要通过坤的平衡,水来润湿,懂得厚德载物的高妙,祥和才能回馈给天地。
  
  可以这样譬喻:凡夫之地,若想求得佛的果实,需要漫长的努力。人处于凡夫的境界之地,是非常的燥,想得到乾的智慧,要进行修道,执著修下去,定能得到一点启示,明白隔着佛的果位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但要自信,一定会得到佛的果实,一定会得到水的慰藉。
  
  品德是一种修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日月星辰,每时每刻都在按照自我轨迹运行,于是,四季分明,白昼交替,遵循的是自然规律。《道德经》教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就应该效仿天地,时刻想着奋斗向上,时刻想着自强不息。这让我又想到了乾的智慧,想到佛对人生的启迪,福慧双修,善良同奋进,才是做人的根基,是立足之地。
  
  谦的能量
  
  谦,像一种蓄电池,给人以能量的储蓄;谦,又似一种容器,亏欠必得,盈满自溢。“盈”为满终将外溢,“谦”为不满则能接受,这是彖传作者对谦的诠释。“天道亏盈而益谦”,说的是,天的本性是要使盈者亏损而补偿不满者;“地道变盈而流谦”,说的也是,地之本性也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谦而能“亨”通,君子之“谦”能够使君子有所成就,立于不败之地。
  
  对人类而言,谦本性为阳,尊贵而光明,却将自己置于坤众之下,吸收接纳坤众之精华,以不断壮大自己,虽位处低下,却掩盖不住其尊贵光大的本质,这正是艮之忠信君子应有的人生风范。谦者犹如大海,胸怀宽广博大,却位于百川之下,又能容纳百川。
  
  谦逊如美德的幼芽和蓓蕾,是一切道德之母,具有这种美德的人生,定然其乐无穷。这句格言,应当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因为它一语中的,毫不偏颇,值得每个人好好地修行!
  
  萃的心法
  
  萃,本是一簇草木的茂密,长得青青绿绿;萃,寓意同一种事物汇聚在一起,总能凸显最亮的一滴;萃,如汪泽一片的大地,水在地上汇聚成泽,总能率先映入人们的眼帘。
  
  萃,是一种精华的提取,群英荟萃,其能量无比,凝聚的气势,会感动天地,比如,中国的精萃竟带给世界一阵阵的欢喜。
  
  萃,的另一层含义,是说修行者的生命光子,能量原来通过汇聚获取。但是,这种汇聚,并不是没有秩序,而是同源的生命光子,才能实现优质的聚集。汇聚的过程是漫长的,是循序渐进,是不变的坚持。对于生命能量的提取,并非随心所欲,必须要通过萃取及精粹的方法,对能量进行消化处理,以保证修行的品质,犹如正能量的汲取。
  
  通过对萃的诠释,可以联想到太多与萃关联的词语: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这超出同类之上,正是践行人类品德的宗旨。
  
  离的策略
  
  离,是依附团结的火势,与光明脱不了干系,本是相距最近的物体,互为依托帮助,才能形成团结的大局,让光明分外绚丽。
  
  人间太多潸然泪下的故事,皆是“离”上演的悲喜剧。不离不弃,是大爱盛开的美丽;生死相依,是真情的花絮;肝胆相照,是精诚团结胜利的秘笈。但是,离有比和,也有排斥,妥善调解,才不会出现距离、间隙,才能把正能量传递。
  
  离,具有辩证的法则和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即为天下大势。而“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诗句,把人生的起伏跌宕、悲欢离合,描绘得淋漓尽致。
  
  离,未必是最糟糕的选择,有时候,撤离是一招锦囊妙计,当人们陷入情感的僵局,不肯做一条睿智的鱼,迅速撤离,就会步入烦恼的境地。如果对立的双方,激烈地争执,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就学会主动撤离,积攒回旋的余力,会使气焰自然平息,也许局势会发生转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9:08 | 查看全部
交际距离有学问
时间:2015-09-26 作者:未详 点击:671次

  人际交往中的尺度把握。
  
  在人际交往中,善于把握空间尺度,对良好人际关系的酝酿至关重要。空间距离远近适当分寸有度,交际就会所向披靡,浅尝辄止或过犹不及则只能无功而返。
  
  古田和亢牛都酷爱书法,性格都耿直奔放,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下班或周末,两人相互邀约品茗啜酒,谈天说地,切磋书艺,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将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一次,两人去看书展,对某书法作品“汗青卷册”中册字的写法产生了争议。书法家将册字写成了两横。古田说是错的,亢牛说可以这样写。两个志趣相投的有缘人心灵靠得太近,物极必反,虽然只是笔墨意趣,两人却锱铢必较,希望对方妥协,期望值都很高,遗憾的是两人都不妥协。三番五次,越来越拧巴,如同两只挤得太紧的刺猬,各自难受。症结找到了,不便说破,尽管内心觉得彼此最是投缘,几乎就是唯一,但交往中却各自显出一份克制来。郊游、家庭聚会,仍然常有,但都不为所累,适可而止,理智地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各自轻松闲适,相互包容异见,彼此更加珍惜。
  
  邱健和夏颖是中学同学。邱健学习好,一路绿灯考进大学,考上公务员,在政府部门任职。夏颖内秀,高中毕业后上了艺专,学业完成进文化馆当了音乐老师。两人彼此欣赏,默默关注,暗自惦念。因为过于自尊,尽管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却连一次近距离的交谈也没有。三年后,两人各自结婚、离婚、再婚、再离婚,过着辛苦的生活。十年后的某日,两人参加友人的聚会,难得地相遇。邱健送夏颖回家,因为都喝了酒,胆气壮了,才结结巴巴地把心里话说了出来。邱健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喜欢你,两小无猜,知根知底,因为你太清高,冷若冰霜,我没有勇气开口,但你一直是我的理想,无论我和哪个女人在一起,我脑海中盘旋的始终是你的影子。夏颖半晌无语,良久,对邱健说,你很优秀,眼界也高,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我哪敢指望?寻找伴侣,你始终是我内心的尺度,遗憾的是每一次我都未能抵达一段天造地设的姻缘。因各自的拘谨和保守,他们刻意疏远,导致了婚姻的不幸。即便俩人最终能走到一起,也白白荒废了若干年光阴。浪漫的初恋,激情的热恋,幸福的婚姻,温馨的家庭;人生路上,他们错过了太多的美景。
  
  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对交际距离判断精准,掌控得当,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齐白石无意中看到李可染的一幅画,对李可染的才情十分赏识。李可染听说齐老对自己评价颇高,便前去拜访。齐老留李可染吃饭,李可染哪敢惊扰如雷贯耳的一代宗师,再三推托,决意告辞。齐老动了气,对正要迈出门槛的李可染大声说:“你走吧!”齐白石的家人拉住李可染,说齐老是真心留你呢,你怎能走?李可染心里踏实了,留下用餐。
  
  李可染想拜齐白石为师,为使拜师仪式隆重些,他精心准备。齐白石知道了李可染的想法,便对李可染说:“什么也不要。”李可染到齐府行拜师大礼,后尽得先生真传,成为一代名家。当时不名一文的李可染面对驰名中外的画坛巨人难免有些手足无措,齐老的主动热忱消除了李可染内心的鸿沟,足见一代大师对交际距离的拿捏有度。
  
  根据力学原理,在平衡中,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人与人之间也充满引力与斥力,如果距离靠得太近,斥力大于引力,感情便会疏远。反之,如果隔得太远,相互间引力太微弱,就无法走近,失之交臂。
  
  交际距离要因人而异灵活调控,才能进退有据,张弛有度。面对豪放外向的人,引力过大,要适当拉开一些距离,这样才不至于物极必反,交往过度;面对拘谨内向的人,引力较小,要适当缩小一些距离,这样才不至于错失缘分,遗憾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9:20 | 查看全部
聪明是自悟不是炫技
时间:2015-09-24 作者:未详 点击:861次

  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只有一点区别:聪明的人能自悟,觉得哪里说得不对或做得不对,就会及时地调整,也就能一直保持一个还算不错的样子;而愚蠢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周围的人一般又不会提醒,于是就会一直错下去,有时,都活成一则笑话了,自己还浑然不觉。
  
  一个正常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地明白自己有不完美,会慢慢地知道自己有哪些缺点,也会慢慢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说到底,这其实是一个自悟的过程。年纪大而不自悟,往往就会让人十分讨厌,这种讨厌,其实是对愚蠢的讨厌。
  
  世间也有特别聪明的人,能机敏地察觉到别人喜欢什么样的言行,时时据此作出调整,并因此而扬扬得意:看我,做得多么好!然而,这种没有什么诚意的聪明并不会让他人感觉有多么舒服,反而会因此让他人心生戒备:这人那么精,咱们可别上了当!
  
  所以,把握好分寸是关键,做人要有一点聪明劲儿,却又忌于过度聪明。
  
  一句话,每个人都需要有必要的智商用以自悟,却并不需要过多的聪明用来炫技。
  
  一个人要经过多少修炼才能进退有度举止得体啊!可是人活一辈子,所修炼的不也正是这几个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9:31 | 查看全部
“花痴”沈复的“兰花劫”
时间:2015-09-24 作者:未详 点击:495次

  沈复是清代文学家,爱花成癖,尤其喜欢兰花。
  
  好友张兰坡曾经送给他一盆荷瓣素心兰,茎叶细致,花瓣素雅,算是兰花中的极品,沈复就像得到了美玉一般,爱不释手,精心呵护,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盆兰花好像也懂得沈复的心思一样,长势良好,还发出了几个新芽。高兴之余,家里来了客人,沈复都要向客人们介绍一下自家的这盆兰花。大家见了,称奇不已,啧啧赞叹,有人愿意出高价向沈复分上几苗回家种在花盆里,沈复哪里肯答应。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复发现,好端端的兰花竟然慢慢枯死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养法可是同以前一样呀。把枯死的兰花挖出来,根节洁白,还有嫩芽将要长出,病虫害也不大可能。后来才弄清楚,是有人想从这盆兰花中分一部分沈复不同意,人家趁他不注意故意用开水烫死了兰花。经历此事,沈复发誓再也不养兰花了。
  
  人家看到你有一样好东西,提出与你分享,你不答应的话,你的这样东西很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嫉妒让人疯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19:42 | 查看全部
仁心
时间:2015-09-21 作者:未详 点击:619次

  小僧在读《论语》。
  
  他问师父:“孔子讲‘仁’,佛讲不讲‘仁’呢?”
  
  师父领他到院中,一只寺里新近收养的小黑猫正在晒太阳,毛茸茸、懒洋洋的。
  
  “看到小黑,你有什么想法?”
  
  “小黑很可爱,看着让人感觉内心柔软,不忍伤害。”
  
  师父颔首道:“内心柔软即是仁,即是慈悲,儒与佛的区别,只在学术,并不在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