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8:51:01 | 查看全部
水的智慧
时间:2015-11-05 作者:未详 点击:3931次

  井会枯竭,池会枯竭,湖会枯竭,江河也会枯竭。
  
  但有谁见过大海枯竭吗?
  
  有人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会永不干枯。
  
  但一滴水,放进大海里,它还是一滴水吗?作为一滴水的存在和价值,也就消失了。
  
  一滴水,有一滴水的价值。一滴水,点缀于花间,它是美的;一滴水,于干渴的旅人,它是甜的。
  
  一滴水的价值,不在于永不干枯,不在于永远活着,而是真正作为一滴水,活过、美丽过、奉献过……
  
  在地球上,水无处不在。
  
  其实,水生存的地方是有限的。比如,在0°C以下的极寒天气里,水是无法“活”下去的,但水却能及时改变自己,让自己以冰的形态生存下来;在100°C以上的高温环境下,水也是无法“活”下去的,但水又及时改变自己,让自己以蒸汽的形态存活下来。
  
  枯竭,自然的枯竭,人生的枯竭,都是因为自己还不是“大海”。
  
  面对恶劣的环境,懂得去适应它,去改变自己,这正是水的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8:51:17 | 查看全部
度人还是度已
时间:2015-11-03 作者:未详 点击:1051次

  多年前,释迦摩尼佛祖悟道于菩提树下,传下佛法,并在世间传道四十九年,至此佛道大兴,自此世间之人便有超脱之法。但世间能领悟佛法者,屈指可数,佛法虽传天下,但成佛之人少之又少。佛之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言之道非真道。
  
  在遥远的岛国上,那里盛传佛法,,在众信徒中有二人立志成佛,他们一人出身豪门,一人贫困,可谓天差地别,但却有同样的追求。豪门者学习佛法放弃富贵,散尽家财援助可援助之人,欲度尽天下可度之人,而后成佛,众生不度,誓不成佛。多年来度无数在苦途中人,名声传遍天下。
  
  贫困之人也立志成佛,他也立了一个誓言,今生只度一人,度不了此人誓不成佛。苦心修炼,在原离人群之中,过这普通的生活,白天看看佛经晚上打坐。因为良好的修养,名声也传遍天下。
  
  至此佛家两位大师的声名传遍天下,无数人以二位为师,但世俗之人开始不断的辩论到底是该度人还是度已?到底什么才是真道?
  
  有一人名为随性,欲学大佛法,想象人请教佛法,但多年来一直无所得,随性因此去向富贵之人学佛法,随性到之时,富贵之人正在开坛讲法,随性便坐在坛下听讲,此为普渡之道,度天下之人,最后度自已,可谓大公无私。
  
  随性在下面突生大慈悲之心,觉得我求佛法为何,不就是度世人出苦海吗。随性离开之后,决心向富贵之人学习,一路向东,传播佛法。但众生很少有愿意听他讲法,反而辱骂侮辱他,他陷入迷惑之中,不知是他愚昧,还是众生愚昧。他心想肯定是我的佛法不精,却欲度人,可笑,不可悲。
  
  度人还是度已
  
  随性精神恍惚的往回走,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一片深林,他困意来了,便在路边的一颗小树下睡去。树林静悄悄的,鸟儿的歌声也停止了,只有微风轻轻的滑过,伴随他慢慢进入梦乡。随性来到了富贵之人开坛讲法之地,富贵之人在坛上口若莲花,佛家真言顺口而出,坛下众人听得如吃如醉,世人沉迷于间,仿佛已经于佛相伴,脱离苦海了。随性坐在坛下默默的观察。世俗之人离去后依旧恶习难改,无一点向佛之心,世俗偏见依然长存。何人有向佛之心又有何人知。颂佛未必信佛,骂佛佛可能就在其心。难道大慈悲之心无法度人,还是他错解佛法了呢。越来越迷糊,又好像越来越清醒。佛祖似乎出现眼前对他笑。
  
  “度人不如度己,天下皆度,未度己身,一念成魔。”
  
  他突然醒来,他听到诗声有远到近,听闻此理他感觉他所有困惑都已成空,万般喜悦由心生。贫困之人缓步向前方走去,看到一人来他跟前,跪下说大师请传我佛法。贫困之人看了他一眼,抬头往前而去,在即将离开之时,说了一句,“我今生只度一人”便离去了。
  
  随性没有站起来,也没有去追随,他只是更加的困惑,他心想如果今生只度一人,那学佛法何用,无大慈悲之心如何度已,连已都度不了,如何度人。
  
  随性漫无目的的游荡,他的脑海中为到底是度人还是度已而烦恼,什么标准才算是度了自已。他徘徊着,思考着,也许其实答案很简单,
  
  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此时天色已晚,各处人家的炊烟也在袅袅的升起,随性来到海边,这时海边一名打渔归来的渔夫,右肩扛着渔网,左手提着渔具,往家中走去,向着随性的方位而来,随性不知为何,也许是阴差阳错的他随口把心中想问的问题向渔夫问道“度人重要,还是度已重要。
  
  渔夫看着随性,把肩下的东西放下“你学佛法,那你觉得哪个重要。”
  
  随性一愣,他发现他困惑的也是这个问题他想了想“都很重要,我想知道哪个更重要。”
  
  渔夫突然笑了起来,随性有点莫名奇妙,渔夫停下了笑声,把工具拿上后“真是傻瓜,都重要那就都做吧”然后往家里去了,家里还有妻子儿女在等他。
  
  随性静静的待在哪里,度人需要有大慈悲之心,而度已也是为了度人。完善自已,度化他人,何必太执着于度人还是度已呢,有缘度人无缘度已,一切皆是缘,强求不得。随性也离开了,他回家去了,家中的父母还在盼他回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8:51:31 | 查看全部
大猩猩与小猴子
时间:2015-11-02 作者:未详 点击:840次

  有一次,一只大猩猩与一只小猴子共同在森林里的一处木造舞台上表演节目。它们在表演开始时,配合得相当默契,动物们都拍手叫好。
  
  表演中,小猴子连续不断地翻筋斗,引起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大猩猩表演滑稽戏却引起一片叫骂声。大猩猩认为小猴子出尽风头,抢了自己的戏份,勃然大怒,便动手去拆木造的舞台。舞台瞬间倒塌,大猩猩与小猴子一同倒在地上,小猴子反应灵敏,完好无损,大猩猩却摔断了一条腿。
  
  小猴子对大猩猩说道:“你想拆我的台,没有想到自己也会倒台,更没有料到自己会断腿,害惨了自己,你真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生活往往也是这样——当你拆别人台时,自己也可能会倒台,结果反而害惨了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8:51:46 | 查看全部
人不努力,皇帝也帮不上
时间:2015-11-02 作者:未详 点击:974次

  宋仁宗在闲暇的时候,喜欢悄悄地在皇宫里面四处溜达。一次,当他走到便殿时,忽然听到有争吵的声音,他躲在柱子后面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两名侍卫在聊天。侍卫甲认为,人的命运不是命中注定的,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侍卫乙却认为,他们都是伺候皇帝的人,命运自然是由皇帝决定的。两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所以争吵不休。
  
  宋仁宗听了感觉十分有趣,他忽然想起来,侍卫队原来的队长升职了,这个职位暂时空缺着,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于是,宋仁宗悄悄回到自己的房间,拿起笔来在两张纸条上写下了相同的一句话:“谁先到达你那里,就让他成为侍卫们的队长。”然后,他将纸条分别装到密封的小金盒里。
  
  接着,宋仁宗派人叫来侍卫乙,让他带着一个小金盒送到负责皇宫内务的一名主管那里。侍卫乙离开之后,宋仁宗估计他差不多已经走到半路时,又叫来侍卫甲,同样给他一只小金盒,也让送到那名主管那里。
  
  不久,主管传回来的消息说,他按照皇帝的旨意,已经推荐侍卫甲成为队长。宋仁宗特意安排了侍卫乙先去,让侍卫甲落在后面,为什么结果却是这样?原来,在侍卫乙和侍卫甲离开之后,宋仁宗又安排了两名侍卫,分别在半路上拦住他们打招呼,侍卫乙遇到可以聊天的人很开心,他从昨天晚上做了什么梦到中午吃了什么饭,聊得不亦乐乎;侍卫甲却一心惦记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他只是匆匆打了声招呼就继续往前走,直接把小金盒送到了主管那里,仅仅因为抢先了几步,他就得到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好机会。
  
  最后,宋仁宗感叹道:“看来还是侍卫甲说得对呀,人如果自己不努力,就连皇帝也帮不上他。”是啊,人如果主观不努力,再好的机会也会失去,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8:56:36 | 查看全部
清水摇不浑
时间:2015-10-30 作者:未详 点击:1049次

  有一位年轻人,到一家宾馆办事,走出宾馆大门时,正好遇到本公司漂亮的女上司也从宾馆出来。这时有人看见他俩一起从宾馆出来,就误以为他俩有什么猫腻,于是那段时间公司谣言四起,弄得他心神不宁,坐卧不安。
  
  这位年轻人慕名前去拜访一位智者,向智者诉说了心中的郁闷。
  
  智者说:“走,我们到湖边散散步,边走边聊。”
  
  那天风平浪静,智者望着平镜似的湖水说:“你能搅浑这湖水吗?”年轻人回答说:“这么大的湖,怎么可能搅浑它呢?”
  
  智者又说:“假如是一个小水坑呢?你能搅浑吗?”年轻人说:“那就很容易搅浑。”
  
  智者又从衣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说:“试试,你能摇浑它吗?”年轻人接过矿泉水瓶使劲摇着,但瓶子里的水依然清澈明净。
  
  智者说:“现在你该明白一个道理了吧,一个小水坑,用一根棍子就可搅浑它;一杯真正的清水,是无论怎么摇也摇不浑的。别人的一句谣言,就把你的心搅浑了,那只能说明你的心只是一个小水坑,不是一面宽阔的湖。一杯水,只要本质是清的,是摇不浑的,摇浑的,都是那些本是浑浊的水。一个人的心,就像一只杯子,只不过杯子盛的是水,而心盛的是思想。一个人的思想,只要它本质是‘清’的,不管你怎么去‘摇’它,也无法摇浑它,它保持的仍是它纯净的本色。请记住一点:真正的清水,是摇不浑的。”
  
  年轻人茅塞顿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8:57:55 | 查看全部
长角鹿的错过
时间:2015-10-30 作者:未详 点击:695次

  挪威布特森山林地区有一种长角鹿,每到冰雪即将消融的季节,他们踩着布森河厚厚的冰过到对岸,再迁徙到另一个地方生活。
  
  它们横跨布森河的时候,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成群的长角鹿都过去了,但总有一小部分留在对岸。原来,这些鹿来得晚,而此时河水已经消融,它们无法过河。见无法过河,这些长角鹿很快便显得异常狂躁,它们疯狂地往回跑,见树撞树,见石头撞石头,直到把自己的头撞得血淋淋的,再没力气站起来。这一撞,也伤了它们的元气,很多长角鹿要经过一个星期或是半个月的休养,才能恢复健康,可即使它们恢复了,也只能死在这里。
  
  这一带还有一种野羚,它们和长角鹿一样,也要在布森河解冻前横跨过去。它们也有一部分来晚的,河水已开始消融,无法过河。但这部分野羚却不像长角鹿那样狂躁,它们静静地呆在河边,白天黑夜都在河岸附近活动,几天后,你会渐渐发现,这部分野羚数量在急剧减少,它们都过河了。它们是怎么过河的呢?原来,虽然布森河融化了,但因为刚解冻,时不时就会有大块的冰块飘移过来,野羚看准机会,跳上一个大的冰块,然后再伺机跳上另一块,最终得以过河。
  
  长角鹿其实也有野羚这种过河的机会,只不过是它们的坏脾气让它们错过了。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人类千万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当我们失去一个机会后,懊悔、哭泣都不是第一位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冷静下来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00:14 | 查看全部
木桶与雨水
时间:2015-10-29 作者:未详 点击:1170次

  有三个相同的木桶,一个用来装粪,成了粪桶;一个用来装水,成了水桶;一个用来装米,成了米桶。同样的木桶,内心装的东西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木桶。
  
  雨水从天而降,一些雨水落在池塘里,成了塘水;一些雨水落在江河里,成了河水;一些雨水落在大海里,成了海水。同样的雨水,起点相同,然而落在不同的环境里,落点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雨水。
  
  人生往往也是这样:同样的人,内心装的思想观念不同,就会造就不同的命运;人生起点相同,然而人生落点不同,也会成就不同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00:52 | 查看全部
绿叶与枫叶
时间:2015-10-28 作者:未详 点击:922次

  秋天,人们纷纷来到枫树下,欣赏美妙的粉红色的枫叶,枫叶为此得意洋洋。
  
  身边的一片绿叶对枫叶说道:“朋友,千万别得意忘形,当你红得发紫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否则,你会落到地上被人踩在脚下。”
  
  枫叶说道:“你一定是嫉妒我,才说这难听的话。”
  
  绿叶说道:“你如果不听我的忠告,就等着瞧吧!”
  
  不久,一阵秋风刮起,枫叶坠落到地上,随后也被来来往往的人们踩在脚下。
  
  人生往往也是这样——当你红得发紫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否则,你落到地上就会被人踩在脚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01:14 | 查看全部
水与天
时间:2015-10-27 作者:未详 点击:2408次

  水向天问道:“你美妙的道路在哪儿呢?”
  
  天回答道:“我无道无路、无踪无影、无声无响、虚空一切。”
  
  水问道:“你无道无路、无踪无影、无声无响、虚空一切,为何鸟在天空中寻找你美妙的道路,兽在天空下寻找你美妙的道路,人望着天空寻找你美妙的道路,生灵们都渴望能够找到你美妙的道路呢?”
  
  天回答道:“我本来无道无路、无踪无影、无声无响、虚空一切,生灵们愿意将我设计成什么样的美妙道路,我便成全它们什么样的美妙道路;生灵们愿意将我开辟成什么样的美妙道路,我便成就它们什么样的美妙道路。我承载道路,成全美好。”
  
  水赞叹道:“你无道无路、无踪无影、无声无响、虚空一切,然而你条条是道,处处是路,你真是壮阔无比、美妙无穷。”
  
  天向水问道:“你美妙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水回答道:“我无形无状、无色无彩、无声无响、虚幻一片。”
  
  天问道:“你无形无状、无色无彩、无声无响、虚幻一片,为何鱼在水中探寻你美妙的形状,鹅在水里探寻你美妙的形状,人望着水面寻找你美妙的形状,生灵们都渴望能够找到你美妙的形状呢?”
  
  水回答道:“我本来无形无状、无色无彩、无声无响、虚幻一片,生灵们愿意将我设计成什么样的美妙形状,我便成全它们什么样的美妙形状;生灵们愿意将我创造成什么样的美妙形状,我便成就它们什么样的美妙形状。我包容形状,成全美好。”
  
  天赞叹道:“你无形无状、无色无彩、无声无响、虚幻一片,然而你圆圆是形,方方是状,你真是变幻无限、善美无穷。”
  
  天道虚无,上善若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09:04:09 | 查看全部
寻求庇护的文鸟
时间:2015-10-27 作者:未详 点击:461次

  文鸟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森林里,这种鸟体形小,自卫能力弱,为了免遭天敌侵害,它们便在森林中寻找庇护。
  
  文鸟生活的地方,人们常可以看到树枝上有两种不同的巢相邻。一种很大,很像一个悬吊的大口袋,这是文鸟的;另一种较小,常常呈球形,这是大黄蜂的。原来,这是文鸟在寻找大黄蜂的庇护。大黄蜂秉性凶狠,且毒性很大,无论谁,被它尾部毒刺蜇一下,立刻会又红又肿,疼得钻心。如果它们群起而攻之,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恐怕连性命也难保。文鸟的天敌很多,它们常常沿着树枝爬到文鸟的巢边捕捉它和它的雏鸟,当文鸟选择在黄蜂巢边做窝后,入侵者由于害怕黄蜂的毒刺,就不敢轻易来犯了。
  
  人们不禁要问,文鸟在蜂房附近飞来飞去,为什么大黄蜂却毫不在意?原来,这是文鸟与大黄蜂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互信。文鸟视觉灵敏,当它发现有黑熊之类的大型动物想捣毁蜂巢时,它们便会大声预警告诉黄蜂,大黄蜂便会早做准备。更重要的是,文鸟虽然最喜食黄蜂的蜂蜜,但它却有着高度的自制力,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对黄蜂的蜜从来不动一口,长此以往,黄蜂已对它们高度信任。
  
  文鸟在大自然里是弱者,却找到了强者的庇护,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这种必然的背后,就是人类值得学习的地方。许多时候,你是一个弱者,当你高攀一位强者的时候,你要有自己的作为,更要有一种尊严,这种尊严,就是一种高度的自制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